宁风子 发表于 2007-12-5 15:58

【诗】《何满子·西塘》

长忆西溪旧事,秋来对饮西塘。栈影桨声幽梦里,非关儿女情长。
车水马龙古镇,粉墙黛瓦他乡。

小院无人寂寞,深宅红袖添香。一曲新词闲沽酒,莲舟风畔清扬。
念想南湖菱角,换身倜傥衣裳。

——《何满子·西塘》


春游南浔,秋过西塘。江南古镇,我只见识这两个,况味竟是不同。南浔静,西塘动,南浔雅致,西塘朴俗,南浔如白衣秀士,西塘似褐裳村翁。

人们说,西塘最大的特色在于她保持了水乡的原生态,被称为活着的千年古镇。不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日复一日地栖息繁衍,操持营生,就连购买下偌大古宅的当地民间艺术家,一面对外开放收取参观浏览的门票,一面全家人依旧在其中陶然生活,两无相欠毫不耽误。

我到的时候已是深秋,然而并不寒冷。木叶未脱,空气温柔,水流花静,游人如织。走在深巷里,两旁的客栈、酒肆、民宅林立,当地的居民们悠哉游哉地坐在自家门口,老翁独酌黄酒,老妪手剥红菱——那红菱是真的红,我此前从未见过菱角这样鲜红,水灵灵,脆生生,眼见着就嘴馋了;还有南湖菱,也从未见过,与其说是菱角,不如称为元宝,嫩绿色的菱,却不长角,圆墩墩的可爱。

我和同游者,是分别来到西塘的。由于西塘首先是个小镇,其次才是景区,所以根本没有正式的入口。摩托车历尽艰辛载我驶进巷子,停在一家客栈门前。风姿绰约的老板娘和热情好客的老板招呼着我入座,点上一根香烟,坐在藤椅里,和老板开始攀谈,一起聊天的还有位河北的摄影师,时间很快地流过却浑然不觉。我忽然想起莲舟。

站起身,从像酒吧一样的客厅穿过别致的走廊,经过几间摆设着中式床几点卧室,推开后门,水乡的景色就跃进眼帘了:流水、乌篷船、柳岸、小桥、长廊、竹丛、屋檐和灯笼。仰卧在竹椅上,头顶挂满了丝瓜和葫芦,鱼鹰在脚下的渔船上发出轻微低沉的嘶鸣。我听见莲舟的一声:“风子——”

莲舟站在河对面冲我挥手,她的一身粉红短褂在翠绿的背景前更加显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西塘的菱。我想到我们已经好些年没有见面了,那时候的杭州岁月,我们真是优游卒岁啊——当年那些西溪上的春愁还在梦中荡漾,而今却又在西塘重游了。与莲舟相识五载,重逢自是欣喜激动,而莲舟本约竹影携游,惜竹影事务繁多未至。每忆旧日与莲舟等友泛舟杭州西溪河上,抚今追昔,不禁感怀。乃填小词:

乌棹动,小庭空。来往西塘好画中。莲舟长随风做客,不觉竹影过桥东。(捣练子·西塘)

莲舟还是那副老样子,这个典型的水瓶座女子,她脸上淡定的微笑,让人相信此生没有任何理由会羁绊她对自由和优雅的追求。因为有莲舟在,我就不必担心没有人陪我尽兴了。同样的风景,因了不同的人相伴,乐趣大不相同。隔岸的空地上,正有人表演越剧,一男一女,唱腔极其淳朴,毫不造作,那曲调越过河面,搅起渔翁木橹的埃乃。乐曲还在荡漾,我们已经躲进小楼,流连于几家像样的古宅庭院里,欣赏陶醉其间,仿佛与世隔绝了。

其中的一座古宅,古色典雅,美仑美奂。书画、桌椅、回廊、楼阁、盆景、树木辉映,房子的主人是当地著名的“三把刀”之一,善于竹刻,女儿在中国美院就读,家里是展厅,景点,也是住所,随处可见父女的艺术作品。主人说,这所大宅子是他十年前花了10万元买下来的,我们说,现在就是千万,恐怕也买不下来了吧。在古宅,我和莲舟兴之所至,拿主人的毛笔蘸着清水在那青石地面上挥毫,对面竹丛,抬眼芭蕉,行笔任意,所谓“其喜洋洋则矣”不过此乎?

写字聊天的光景,暮色斜阳,西塘的夜不知觉间就要降临了。据说,西塘的夜色才是最美,沿河沿街无数的红灯笼就要点亮。可惜我们还要赶回杭州,此番是无暇享受西塘的无边夜色了。临走前莲舟帮我挑选了一件米白色亚麻唐装,她自己则买了一箱当地的雕王老酒,我思忖,难道她想就着这酒力,铺毫绘她的工笔白荷?

古宅主人的女儿所画的工笔荷花,我看了,形象细致,设色浓郁,但真的没有莲舟画得好。莲舟的荷花画得好,因为那里面不染俗尘。

柳青凯 发表于 2007-12-6 21:01

念想南湖菱角,换身倜傥衣裳em1

三秋居主 发表于 2007-12-7 14:09

em1 em1 em1

宁风子 发表于 2008-11-16 13:32

原帖由 柳青凯 于 2007-12-6 21:0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念想南湖菱角,换身倜傥衣裳em1
em13

山中老人家 发表于 2008-12-13 05:00

换身倜傥衣裳。em1 em2 em13 em1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何满子·西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