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不懂书法的外行策划的新媒体书法活动
[这个贴子最后由墨池小鱼在 2005/12/22 09:06am 第 1 次编辑]一场由不懂书法的外行策划的
新媒体书法活动
——我看中央电视台“杏花村”电视书法大赛
作者墨池小鱼
视频媒体老大中央电视台终于大发慈悲,在歌舞、相声、小品、时装等红遍荧屏的新时代,开始举办电视书法大赛了,在将近午夜人们困乏欲睡的时候,给了书法这个小玩意儿一席展示空间,让那些对写字还有点兴趣的书虫们象过大年一样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中央电视台要举办书法电视大赛了,晚上X点X分播出,到时一定收看啊。”于是,推掉了一切繁琐事务,哈欠连连地苦等到大赛开幕,看到的却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闹剧,瞬间如过眼云烟,没有留下一点印象,浪费了近一个小时时间,我究竟收获了什么?我思考……
电视镜头过多地停留在外行主持人、表情僵硬的评委、一脸茫然的现场观众和弹奏古乐的礼仪小姐脸上,而忽略了比赛主角从事的书法主体活动。看电视歌手大奖赛,即使镜头对着观众和评委,观众同样能领略那种大江东去或小桥流水般的音乐境界;看相声电视大赛,即使闭上眼睛不看演员幽默滑稽的表情,也同样不会影响观众发出会心的笑声。音乐、曲艺是听觉和视觉欣赏的结合,不象书法那样是单纯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离开了视觉,即使伴有再优美的古乐、再动人的解说词,观众只能通过想像来猜想那些获奖选手在创造着什么样的书法精品。
收看书法电视大赛的观众大都是从事书法专业或书法爱好者,他们无非是想通过观看大赛,学习一些全国书法高手的书写技法,亲耳聆听一下专家的点评指导,进而提高自己书写技巧和欣赏水平,如果达不到这两个目的,我想电视书法大赛也就失去了意义。再看看,我们通过收看中央电视台杏花村电视书法大赛收获了什么?
一是现场看到的东西与书法的本质极为疏远。电视机前的观众(包括现场的观众)只能看到几张古朴雅致的写字桌、看到桌上摆着的一得阁墨汁、看到选手是站着写还是坐着写、看到美丽的小姐如痴如醉的弹奏着古乐、听到外行主持询问评委一些不着书艺边际的问题。至于与比赛主题有关的选手运笔技巧、如何落款、如何钤印统统看不到,即使是作品展示也只是让两个小姐举着,评委看一下了事,观众席上如果不是3.0的视力,怕很难睹其全貌。评委还有在选手创作期间亲自到台上转转看看的特权,观众只能在台下干等着。
二是听到的只是书法表层浅显的东西。看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评委有中国音乐家协会的专家,有著名歌唱家、有音乐学院的专家教授、有作曲作词家,可能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领导们上电视镜头的机会太少了,一举办书法电视大赛,中书协的几位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就逮住机会啦,评委就是咱哥几个的了,难道协会内职务高的水平就一定高?看他们的点评,多么浅陋苍白。看这样的电视书法大赛,还不如去看“夕阳红”老年书画课堂收获多。
呜呼!中央电视台“杏花村”电视书法大赛——一场由不懂书法的外行策划的新媒体书法活动。
[ 本帖最后由 墨池小鱼 于 2006-8-20 08:4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