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接见张海及河南"中书协"理事
12月20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在河南省委第一接待厅接见张海及河南"中书协"理事.下午3时,省委一楼贵宾厅,暖意融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省委副书记王全书,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孔玉芳,副省长王菊梅等领导,在这里接见了刚刚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省文联主席、省书协主席张海等省文艺界人士。
徐光春祝贺张海当选
“张海同志,你辛苦了!”一走进大厅,徐光春就伸出右手,和张海紧紧握在一起,向张海表示祝贺。
简单的寒暄后,徐光春紧接着问张海何时回来的、会议开得怎么样等问题。张海详细汇报了当选中国书协主席的前前后后。他说,自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河南文艺界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鼓励、鞭策分不开,他代表河南文艺界向省委、省政府表示感谢。
听说张海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后,不用驻会,只需参加书协的各种活动,人还在河南。徐光春笑着说:“在河南好,这说明,中国书法的重心在河南。”中国文艺的中心南移了,这是件好事儿。
“中国书协主席,是个崇高的职务,也是一个具有崇高使命感的职务。这一职务能由河南的书法家担任,是河南人的骄傲,是河南文艺界的骄傲,也是河南书法界的骄傲。”徐光春说,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就应该有一批文艺大家。张海的当选,证明河南具备了这个条件,也证明河南拥有国家级的文艺大家。
河南有建设文化强省的资本
徐光春说,在河南历史上,曾经拥有非常发达、繁荣的文艺时代。之所以有这种局面,就是因为有一批文艺大家;没有像杜甫、白居易、韩愈这样的文化大师或者文化圣人,就不可能有古代繁荣的中原文化。
今天,河南要建设文化强省,就必须拥有文艺大家,还要拥有文艺大作。文艺大作是经典性的作品,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最高水平;只有这些作品,才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还要拥有很好的文化根基和文化氛围。如果只有几个名人,而没有好的文化根基和文化氛围,河南也不可能建设成文化强省。“有人说,走在河南街头随便抓一抓,就有一批书法家。”徐光春说,到农村,老农民掂起毛笔,就能写很好的对联。这说明,我们河南有很好的文化根基。
“河南要成为文化强省,就必须拥有国家级的领军人物,就必须有广泛影响的文艺大作,就必须有良好的文化根基和文化氛围。”徐光春说,这也是我省要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条件。张海的当选,为我省建设文化强省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现在,张海是中国书协的领军人物,同样,在其他文艺领域,如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河南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越是书法大家,笔头越要紧一些
徐光春建议张海,要处理好日常管理和艺术创作的关系。不能因为日常管理工作,而放松、削弱艺术创作。“你之所以当选,深厚的艺术造诣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当了主席,削弱了艺术创作,就没有发言权。”
“越是书法大家,笔头越要紧一些。”徐光春对张海说,当选中国书协主席后,他的身价倍增,今后,找他写字的人也会越来越多,面临的是门庭若市的局面。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把握不好,就会影响自己的形象。
“为政者,要讲政德;为文者,要讲文德。大家要拥有高超的艺术水准和高尚的道德风范。”徐光春说,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社会上站住脚,才能在群众中有威望。
徐光春还特意转身对张海说:“艺术家不但要有高深的艺术造诣,还要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今天,无论从事书法、小说创作,还是从事戏剧、美术,都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徐光春说,只要河南有足够多的文艺“大家”,只要这些“大家”都做到德艺双馨,河南文艺就一定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 以下内容由 十驾堂 在 2005年12月21日 09:20pm 时添加 -=-=-=-=-
书法导报记者芦荻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