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居士 发表于 2008-2-27 00:58

关注em2 em2

匏叶斋主人 发表于 2008-2-27 08:39

em1 em1 em1 em1 em1

盖世英雄 发表于 2008-2-27 09:49

em1 em13 em13 em13

过客渔舟 发表于 2008-2-27 23:09

有谎报军情之嫌!

长安佬 发表于 2008-2-28 00:52

em6 em6 em6

吴邦志 发表于 2008-2-28 08:53

告各位朋友:此新闻系本人从搜狐网重点新闻中转载而来,搜狐网的新闻来源为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昨天有朋友来电询问具体详情以及是否有照片,我也不是很清楚,特向大家说明。感谢各位朋友关注。em13

江苏萧竹 发表于 2008-2-28 11:04

人家马元工作室还有图片 呢?你为什么不拍照片?em4

三奔书生 发表于 2008-2-29 03:27

?????????????????????????????

吴邦志 发表于 2008-2-29 13:16

历史追踪:碑刻初现轰动川东北

为了确认杨林老师指认的石刻为《兰亭序》,笔者特别查阅《岳池县志》获悉,清咸丰三年三月,十余日连绵春雨,灵泉山因泥土崩塌,现出《兰亭序》石刻,内有宗徽、钦二宗跋文及玉玺,但字迹模糊难辨,唯《兰亭序》内容未损。此石刻现出,当即在川东北引起轰动,时任岳池县令的武尚仁多次亲往查勘,并约集县内文人共赴鉴赏。与此同时,武尚仁还在石刻岩下修成右军祠,以纪念王羲之。后又令训导毛徙南就原碑进行双钩,另上石于县城内的和溪公园(今凤山公园)。自此后,前往公园观赏、临摹、拓印者络绎不绝。至文革时,公园内的兰亭石刻被当作“四旧”之物毁坏,今人无不痛惜。

史料寻证:岳池版“兰亭”多为王羲之真迹

就在石刻显现之前,岳池境内便有王羲之留迹岳池的传说,清道光版《岳池县志》记载:“传王羲之尝寓岳池,灵泉山石壁间有遗笔,今无存。”

尽管老县志有所记载,但仍归类为传说,不可作凭。好在杨林老师借给笔者一本《岳池文史资料·第九辑》,上载有杨林老师亲撰的《岳池兰亭序碑再发现》一文,文末附有凤山公园《王羲之兰亭序》碑跋文。该跋文由清代儒学、岳池训导毛徙南所题,跋中还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前人跋语。根据跋文内容显示,灵泉山《兰亭序》石刻为元至元时期在广安(府)任职的折叔宝所刻,折叔宝上石前原本为木刻,寻于“西蜀散乱图籍中”。跋文中还粗略交待了王羲之《兰亭序》传承顺序:唐太宗传长生公主 (唐逸史载,长生公主以伪换真,而伪本被太宗入葬昭陵) ,至后唐时,传于陶谷,陶献与后主李煜,后落入宋代帝王之手,并被宋徽、钦二宗收藏题跋,后又传至蔡挺(北宋绍圣年间枢密副使),被蔡“更为卧轴”,“以便观阅”。至南宋淳[礻右]年间,被一书法收藏爱好者所持并题跋(毛徙南跋文中有记载,但由于毛双钩时原碑便已有一些字迹模糊莫认,便原文照录“淳[礻右]甲辰”四字,时题跋者未知,笔者疑为时为右丞相的岳池籍人游似,岳池现有游似曾祖墓和游氏宗谱可查,游似所持《兰亭序》今藏于上海博物馆。)收藏者因“始纸劣久”而刻木,宋末元初,战乱致使刻本残落于民间,而后被折叔宝所获,折便依本刻石于岳池灵泉山。

毛徙南还在跋文中如此说道:“据上各跋,前后彼此相符合,则其为右军真迹无疑。”

对于岳池境内的《兰亭序》石刻,笔者也认为,由于该石刻并非只刻录《兰亭序》内容,而同时还遗承了各代前人跋语,显然与现存《兰亭序》其他版本不同,又特别是岳池石刻原贴本承有宋徽、钦二宗玉玺,这更能说明,岳池《兰亭序》石刻原贴本应为王羲之真迹。

三溪野樵 发表于 2008-2-29 18:14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王羲之兰亭碑惊现岳池绝壁(新加现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