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儿 发表于 2008-7-2 14:52

[转贴] 走出“奴性”文化的千年桎梏

走出“奴性”文化的千年桎梏


刘佑局

上期本报记者采写的《触动灵魂的新思维文化批判的新锐角》刊发后,引起了很多读者强烈的反思和共鸣,无不为刘佑局先生开阔的思想和坚定的立场所感染,反对文化F•B,提倡文化平等,追寻阳光文化,才是文化大繁荣时代来临的必由之路。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出现以来,我们还没有建立起足于支撑这个民族精神的新文化支柱。加上西方文化一度汹涌澎湃地朝着中国这个封闭了几千年的文化国门冲来,我们在半遮半掩中接受着又在抵制着这种来自西方的文化怪物。我们在失去精神支柱的大海中漂泊,文化的灵魂一方面沉浸在封建古典的美丽哀乐之中,一方面又在生吞活剥着狂吞着无法消解的西方开放式的狂野精神美餐。我们在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文化十字路口中徘徊。在无目标的生命进程中演绎着各种痛苦悲伤与迷茫。我们的精神文化被物质搏杀得血淋淋,在这场大搏杀中最大的受害者还是我们的弱势群体。在没有文化精神支撑力的年代,难道我们这个民族还不会在深刻的反省中觉醒!

中国的封建文化正象从远古开过来的列车还在承载着我们今天这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一切体制和机制都在这种文化的背景下诞生。因此,我们这个民族的奴性文化还把我们永远锁在迷雾之中。



文明的文化理念是什么?

就是国人的理念建立在一个通达、文明、自由同一的社会环境并共享这个同等的精神资源。在我们的社会中,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文明的程度。由于奴性的作祟,我们没有同等的文化观念,见了达官贵人就趋之若鹜,惟恐吹牛拍马不及,这不是我们奴性文化的典型特征吗?

由于奴性文化的根捆绑住文化人的思想,致使他们无法开拓人类大文化的视野,也缺乏“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大胸怀。尽管他们有时也发泄对现实的一些不满,但都是一发偏狭的个人的私愤,不足于对社会引起振聋发聩的作用。有的言论甚至增加了社会的混乱。

我到新西兰搞书法展,他们的总理也参观了开幕式,如此“达官贵人”的出现,也没有引起前呼后拥的人群,“官”也好“民”也好,一切都是平等的观众,这足见他们平等文化的概念。我们一些官员的出现,早已搞得森严壁垒,你老百姓想要见我,还是靠得远一点吧!这种不平等的观念,就产生了一种等级文化和等级利益集团。难怪我们文化人也“官”起来了。你有文化谁理你,还要有官位,什么协会主席争得头破血流,有些协会的主席听说要拿几百万元才能买到,这同买官卖官没有两样。我花钱就得捞回来,这就是我们的文化理念。

a.org([
t:~%w:E
还有一类人就本来就没有花出什么“成本”,而是利用权力,在文化的舞台上捞得甜滋滋的,有的利用权力在媒体上运作得风生水起,把自己的名字与所谓的作品运作得火热热的,成了一个令人肉麻的符号,我们的文化人还谈什么古道热肠,天下兴亡事,倒成了新的亡国奴。也许有人会问商品经济时代谁不去捞钱?不错谁都需要,可别忘了古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此,这个“道”就道出了我们的价值观念,假如我们的信念、我们的观念、我们的理念,都发生了价值颠倒,即使我们有金山银山,我们的这个社会也很难稳定。君不见有多少贪官捞到钱以后,不是大把大把地把金钱往外国转移吗?难道他们的信念是建立在我们的国土上吗?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信号。

我们不得不相信,以家庭细胞为主体组成的社会,这个民族的劣根性恰恰是一个“私”字,“私”字武装了我们的奴性,也是这个徇私之情误了我们这个大国。国都误了,“私”立何焉!我们的政治、文化F•B也不无与这个私字有关,这种观念穿透到我们社会的每一个阶层、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家庭之中,F•B的土壤也就滋生在这每一个角落。

就说在新闻媒体这个行业,新闻发布会记者拿“红包”就是公开的秘密,而西方记者根本不知道“红包”是什么概念。有个企业安排我接受香港某个电视台专访,这个企业给该台记者送“红包”,这个“港记”坚决予以拒绝,这到底是什么问题?这就是制度下的职业风险所作出的抉择。

我们这个民族的最大痛伤是什么?

我看就是这锋利的奴性文化之根,把我们的灵魂插得太深太深,我们在沉睡中缺乏觉醒的能力,我们太固执地看重一切物质的“占有”,而把人生至高无上的精神放弃,结果在永远无法满足的占有中追求永远地占有。因此,有一些人不正当的利益,甚至一些利益集团的利益,在扭曲的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受到权力的保护,法律只是对弱势群体而言。

我们反F•B这么多年,为什么屡反不止,这就是我们官僚与特权的利益集团在盘根错节中形成了强大的保护层,这完全不是我们党和政府执政不力。君不见,广州市政府下令市区“禁摩”,为什么一禁即止,一禁即灵,因为没有官僚利益和特权利益的冲突,这一事实足可引起我们的反思。
我们呼唤改革,就需要从文化上给我们这个社会松绑,取消各种官方管理的文化协会,提倡文化平等,给有广阔思维者敞开一个大空间,这将必然出现一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

***总书记最近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阳光政治”。这是出现阳光文化的先兆,愿阳光政治从现在开始!愿阳光文化照耀中国!

耕砚斋主人 发表于 2008-7-2 17:56

拜读!em1 em1 em1

秋石斋主 发表于 2008-7-4 01:23

em1 em11 em1 有些见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 走出“奴性”文化的千年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