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8-7-30 14:00

水墨传奇之一:美女博士对话书法名家刘正成谈书法人生

水墨传奇之一:美女博士对话书法名家刘正成谈书法人生

新浪博客《网上大讲堂》栏目本期开始推出《水墨传奇》系列,由嘉宾主持、美女美学博士郑勤砚对话书画名家文怀沙、欧阳中石、任继愈、金开诚、刘正成、孔庆东、张铁林等,同探讨书画艺术真谛,品味水墨人生故事。
http://i0.sinaimg.cn/blog/ul/2008/0729/U2361P346DT20080729164642.jpg嘉宾主持人、美女博士郑勤砚

 嘉宾主持人:郑勤砚

  美术教育学博士,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系。独立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传统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现当代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研究",并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儿童动漫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性研究"。参与多项部、院级科研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教育部规划编写的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教科书《篆刻》,参与编写《书法》。著有《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思想》、《夏加尔与《我和村庄》》、《郑勤砚书法集》、《郑勤砚山水画集》等。

http://i2.sinaimg.cn/blog/ul/2008/0729/U2361P346DT20080729164747.jpg图: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

  嘉宾简介:刘正成(blog)

  一九四六年生,四川成都人,现任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一九八五年调中国书法家协会,长期任副秘书长,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原《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主编。
       长期担任全国展、中青展评委、评委会副主任、主任等职,曾荣获韩国美术家协会和韩国美术文化院颁发的“世界书法功劳牌”。获中国书协的“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荣获“2005全北国际书艺双年展”大奖。
       著有短篇历史小说集《地狱变相图》、《刘正成书法文集》(已出版三卷)、主编《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上、下)(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主编百卷本《中国书法全集》(已出版六十卷),主编《中国书法》一百余期。出版《刘正成书法集》、《蜀道心情-刘正成、刘正兴书画选》、《刘正成草书归去来辞》、《当代书法精品集-刘正成》卷、文化随笔《英伦行色》等。

   以下为《水墨山水》第一期节目,邀请到书法名家、国际书法协会首席主席刘正成(blog)先生畅聊书法与人生。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水墨传奇》栏目今天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我非常期待着能够通过这个栏目,我们和书画名家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在书画艺术作品背后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同时也了解艺术家的经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当中他的心得感受。我想种种的这些都能给我们非常多的人生的启示。今天我们非常有幸的请到了当代著名的书法艺术家,还有著名的学者刘正成先生,刘老师请跟大家打个招呼。

  刘正成:新浪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刘老师他是可以说当代非常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也卓有建树,他曾经编写百卷集的中国书法全集,这个工作正在进行过程当中,现在他也担任国家书法家协会的首席主席,他在中国书坛的影响力也是非常之大的。我曾经关注到刘老师,在您早期的这样一个写作的过程当中,您还写过小说,历史类的小说,所以我觉得从文学历史的这个角度,写小说这个角度,然后又一下子转到了可以说是书法的这样一个领域,书法艺术的领域,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什么样的一些联系,或者说您能不能跟大家介绍一下您的这样一个学书法的经历是什么样的?

  刘正成:中国清代一个书法理论家叫包世臣,他写一本书叫《艺舟双楫》,后来康有为写《广艺舟双楫》,就是艺术之舟有两个浆。那么我呢,一方面喜欢文学,一方面喜欢书法,前面文学是我职业,我作为《四川文学》的编辑。但是后来怎么走到书法呢?书法也是我从小就爱好的,但是没有成为职业,成为职业的时候就是我有一个想法,因为我是四川人,四川人就是一个“蜀”字,蜀字就是上头一个龙头,下头一个虫字,所以就说如果四川人不能出四川的话就是一个虫,能出四川的话就是一个龙,所以当时我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还是走出四川看一看,所以我就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工作,就从一个文学编辑走到书法这个职业领域来了。

  如果谈起喜欢书法和喜欢文学,都是我可以说从小,我从16岁开始就开始临帖写字。那个时候喜欢书法,但是那个时候书法在一般社会上来说很少有字帖,而且我学书法的时候正好是在三年灾害那个期间不久,我练书法这个时候,我的父亲有一个朋友看我在写字,他说你写字还得临帖,他带我到街上买了一本帖,就开始临了。那时候我们四川人都喜欢青城山,都江堰青城山,那个山上有很多名家写的楹联牌匾碑石,我喜欢这个书法,我曾经就带着一瓶墨汁,带着纸,把纸铺在石阶上,就从那个山脚下的“天然图画”一直临到山顶“上清宫”。那时,不像我们现在街上到处摆着字帖,我想我能够这样爬到山上要一天到两天的时间,我就从山下一直临到山顶上。

  主持人:那您的方法比今天我看到有一些在公园里面,有一些退休的老人爱好书法的,他会沾着水在上面写一些书法,那您当时是直接拿着毛笔,拿着宣纸就开始临写。

  刘正成:对,因为我想热爱,喜欢这个,因为那时候书法是没有任何功利的,惟一就是喜欢,热爱。

  主持人:我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般从我们这样一个感受当中,书法它是童子功,可能家学的传统很重要,您从16岁开始写书到今天也有四十多个春秋了,足见您当时从16岁开始下的功夫,还有我想跟您自身的灵性、悟性都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

  刘正成:对,我想艺术就是热爱它,非功利去追求它,这个可能是一个成功之路。当时写完书法没有想着要成为一个什么家,当然随着发展以后,对书法的热爱,你就必须更深入的就是作为一个职业,当然书法家来说应该是非职业的,从古来说书法就是一个文人的带着游戏性质的一个文艺活动。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对您产生过非常大影响的一些书家和艺术家呢?

  刘正成:有啊,当然我是生在这个社会普遍老百姓家庭,我并不是出身名门,但是非常偶然的,碰见我有个老师,一个就是作为我邻居的文学的老师,他是一个古典文学老师,他是个诗人,可以算是民国时代的诗人,还有这个诗人的一个学生,叫李灏,有一天他看到我写字他很欣赏,最后发现他也是孟老师的学生,我觉得李灏先生他也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他这个命运不太好,他在街道工厂做工作,但是我认为他是满腹学问,他是我亦师亦友了,要见到孟老师,我叫他李师兄,没在孟老师面前我叫他李老师。那时候他喜欢喝酒,那时候喝酒用酒票,一个人用一张酒票,我星期天从东城走到西城把酒给他带过去,然后他喝了酒以后聊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说了半天不说到书法上去,谈文学,谈古典,谈什么,我觉得我跟他学习的时候他很少教我这个字,这些笔怎么写,但是他也带了其他一些学生,都要跟他说一点一划怎么写,他跟我从来都是海阔天空,我说他对我很保守,然后谈天,总是不给我教这个字怎么写。后来几十年以后我才发觉,这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开阔你的思想,让你认识面积扩大,你先了解这个碑,你才能更深的认识它,他总是跟你谈文学,谈庄子,谈儒学,我才发觉书法打开了一个很大的门,我觉得这个老师很重要,他并不是教你一笔一划怎么写,他就是给你整个人文的领域,他就把你带去走一圈,这一点更让我对书法本身这个艺术的求知欲更强,你觉得怎么抓住书法艺术的灵魂,他让你有一种求知的欲望,我觉得这样一个入门的老师比带着你这一点这一划怎么写很重要。他去世几十年了,我随时回忆到这一点,引路人非常非常重要,他并不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但是他恰恰用一个更好的一条很大的道路把你带到这个地方,然后你自己往前去走吧。

  主持人:真是这样,就是我们通常谈到书法文化的时候,它是一个很宽阔的范畴,它涉及了文学、音乐、历史,种种很多的领域,所以我们通常讲书法的技法的提升,它不仅仅是笔法运用上的一种提升,更多的应该是整体的一个艺术家修为的提升。

  刘正成:对。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8-7-30 14:17 编辑 ]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8-7-30 14:04

刘正成:实际上一个有艺术才能的人反而比学者更困难

  主持人:所以我觉得从您早期的这些求学的经历和学书的经历,可以看出其实您的这种文学的功底和历史的功底,包括您曾经多年从事的编辑工作,其实都潜移默化的对您书艺最后日增完美,或者说达到一定的境界,它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作用。这让我想起今天我们都在倡导研究型的学者,就是学者型的书家,那么学者型的书家他必须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那么刘老师,您是怎么来看待比如说这种学者型的书法家他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这样的问题呢?

  刘正成:其实在中国古代有句话,就是学者代代有之,才人不世而出,实际上一个有艺术才能的人反而比学者困难。学者的话,如果你读个中学、大学,读个博士,进入学术研究反而比较容易,但今天这个问题为什么突出一个学者化的话题呢?现在不但书法界,包括文学界也这样提,这就因为我们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文化有个重要的转型期,文学从文言转到白话,以前文人精英文化书法这个艺术走入了民间,我认为它进入了一个通俗化的过程。

  以前你要成为一个书法家,可能首先你得在科举里面有功名,你才可能进入文人的圈子,你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但科举失败成为艺术家的也有,比如说像徐渭,像唐寅这样的人,他可以没有考上,但这是很少的。进入相当的文化层次以后他就已经属于一种精英文化了。但是我们从20世纪以来,文化走入了通俗化进程,一般的初具有文化的工人、农民都可以成为书法家,不过临临帖,成为书协会员的时候就成了书法家了。这就提出了书家学者化的问题,书家学者化我认为并非你要成为一个学者,但是你要具有书法艺术这个精英文化的广阔的人文知识背景,才能够把这个书法艺术的不仅仅是视觉艺术的特点掌握,而且要把书法艺术的内涵知道。

  所以说我觉得从书法,就像我写历史小说,我觉得历史小说我就要做案头工作,我觉得写历史小说也是一种学术研究,书法你就要理解这个书法它的本质的审美意义,要研究这个书法家,这个书法家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什么环境下写的这个作品,这个作品有什么含义,只有这样带有一种学术研究的性质去深入书法的学习和了解,你才能得到它的精髓。

  比方说我现在给你提到苏东坡,谈到他的书法,但是你提苏东坡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他是在黄州时候的苏东坡还是惠州时候的苏东坡,还是海南的苏东坡,每一个时间段的苏东坡写字是不一样的,那你是学他黄州以前的苏东坡还是学黄州以后的苏东坡,这就要你更深入的把握了,你才能把传统经典它的精髓学到,我觉得这一点要带有一种学术研究的心态或者知识背景去了解它,这样对书法的理解就会更丰厚,不仅仅是一个视觉艺术。如果书法仅仅是一个视觉艺术的话是否太简单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精髓就在这个地方,古代的艺术家或者书法家,他不是以一般把它作为一个职业来看待,他必须与社会经历、知识结构融为一体,这点不管是你去学习它,还是进行创作,你有这样一种深入的比较深厚的人文背景去进入它的状态,可能你的书法才能够打动人,或者是不仅仅是炫人眼目,要耐得住别人看,不仅仅是一点一划的招式,这样才能最终形成你的风格。


  现在我们书法艺术,花样并不是风格,最后要显示出一个人出来。最近我有一次参加一个国家图书馆的碑帖的题跋,它这个题跋有很多以前古代比如罗振玉他们这些人的题跋,后来叫我们书法家去题,我就发现这个题跋也是按照一种书法创作的形态去写这个题跋,而不是用一个文人的去写它。我发现中国现在书法家不会写题跋,写出的题跋不是专注于对这个碑帖审美、考证的研究,写出来的题跋就像有一点卖弄自己的笔墨,一眼就看出来了,书如其人,你这个人在做一种深刻的思考还是一种情感激发了你的想象力进行写作,还是你就是卖弄笔墨,要是行家一看就看出来了。

  主持人:我想你这段话给今天青年的学书的人一个很大的启示。那么在学书法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关注到个人各方面素质的提升,要多读书,然后同时要多思考一些问题,对历史的文学的,对很多方面的这些知识都应该涉及,形成一个完整的一套知识系统,而不仅仅是偏重于技能技巧,是吧?

  刘正成:对,因为你书法文学艺术家,你表现人,如果人只表现他的一面,就像画画只画他一个侧面的话就肯定不丰富了,你要表现这个完整的人,多侧面的人,你就要有深厚多方面的表达人的方面。

  主持人:刘老师,其实这里有一个可以说听起来比较敏感的话题,其实也是很多网友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也有人这样说,中国书坛有一个“刘正成时代”,从1992年您开始主编《中国书法全集》开始到现在,可以说书法全集出版了已经有60集,整体的这样一个工作它在文化界、学术界还有艺术界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中国书法全集》,这是一件事。我以为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您在做《中国书法》这本杂志的社长和主编的时候,使得《中国书法》成为一本核心期刊,而且当时在国内、国际都非常有影响力,最重要的是《中国书法》这本杂志它为非常多的青年学子,还有非常多的这些书法家提供了一个平台。除此之外,您还主持并且积极地设计过非常多的展览,比如说中青展,还有很多的展览,这些展览也都推动了整个可以说20年以来的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和进程。真的可以这样说,我在早些年听到您的名字的时候,可以说是如雷贯耳,或者说都是这样仰望着您,一方面觉得,真的,那是一个风光无限好的“刘正成时代”,另外一方面,其实人在风头浪尖上的时候,往往是有很多的光环笼罩,可能也会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所以在2002年有一件突如其来的事件,当时舆论界哗然,同时使得书法界,整个文化界可以说振动很大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也就从此改变了您一段时间的命运,可以这样来说。

  之后这些年可以说您都是比较沉寂的,我就想,当今天您来回顾这个事件的时候,我知道您现在心态非常的平和,那么您这几年是怎么渡过的,您又是如何走出这样一个低谷的状态的呢?

  刘正成:你这个节目不叫“水墨传奇”吗,也可以叫水墨春秋,一个人有春天,有秋天,只不过说春天、秋天的时候,这个转换的时候你没有料到的时候,给你影响很大。刚才你提到“刘正成时代”,这个说法比较夸张,我本人不能接受这种说法,这事跟我有关。我从1985年调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工作,到现在20多年了,很多工作跟我有关,因为我在主编《中国书法》杂志,大概有10年的时间我负责中国书协的业务工作,展览,学术研究这些,这个时间段必然跟我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有个习惯,从事公务活动他总是想到往上走,没想到什么时候下台。实际上人应该下台,你想你要当总统不就一届两届嘛,但中国人没想到这一点,老想到自己越做越高,突然有一天让你下台了,就觉得中国人不习惯。只是我认为我觉得应该体面的下台更好,没料到一个不体面的下台让我冲击很大。所以没有这个经历感受不到中间的味道。对我的感受比较深的就是我热爱的工作,我在这个岗位上20多年,做了很多事,突然让你下岗了,不让你工作了,心里感受,不管你的名誉、地位,你都要考虑,正好我下台的时候我女儿刚刚出国去了,幸好她没在这儿,受我的影响,太太也影响很大,后来没多久就病危了,但是她很坚强,她很厉害,几次病危都很坚强地走过来了,在这个时候我发现身边一些不太注意的一些事。以前你在工作的时候,大家就有点带追星的味道找你、求你办事,这个时候有些人来了以后也会非常清晰的看见他对你的感情怎么样,我觉得我在渡过了一个袭击似下台的那段时间,那是人情世态反差很大的一些时间,我深切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

  我有一个好朋友,是一个大学校长,科学家,那段时间他经常到北京出差,到我家里来,跟我聊天,给我鼓励,这时候我发现他是在有意的鼓励我,我也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是著名的电影演员,他就听我聊天,然后帮我拍桌子,帮我生气。

  主持人:是张铁林老师吧?

  刘正成:对,张铁林先生,他听到我说就很生气。

  主持人:对,我听说他专门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跑到西安去,就是说为这个官司的事情。

  刘正成:对,他是腊月二十九,在我家里听到这个事,不行,我要去,我是西安的人,第二天他就飞到西安,而且在大年三十晚上他就在西安街上走,他说怎么帮刘老师寻求一个法律的公正?我说生活中,我觉得他在演戏演的英雄人物,我发现生活中间同样是英雄人物。

  主持人:生活当中他也有英雄的一面。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8-7-30 14:22 编辑 ]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8-7-30 14:05

刘正成:如果你的生活让你的心不激动,你的艺术自然就不能有起伏。

  刘正成:刚才我说的大学校长是朱清时院士,他听到我下台不到一个礼拜就打电话给我,鼓励我,他说你现在有可能成功,为什么?一个人物没有故事怎么行呢?我觉得他是一个科学家,对这个理解的很深。这个时候我就立足我的人文教养,重新认识这个问题,因为我写过书,我研究过苏东坡的文学,研究过他的书法,苏东坡最成熟的时候就是他最倒霉的时候,他不是贬到黄州去,在黄州渡过了五年时间,就在黄州他的字写的好,然后在那个地方他写了《赤壁赋》,写了大江东去词,杜甫有句诗“文章憎命达”。也许你的官场的命运不好的时候,那你文章的命运会好起来。

  主持人:所以这些年其实您还是做了非常多的事情,我听您爱人讲,其实面对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的时候,家里人包括很多的朋友、师长,其实都对您是非常信任的,是吧,给了您非常多的鼓励、安慰,包括让您重振旗鼓。那么在这些年里面,您也继续着在编写《中国书法全集》这样的庞大的工作任务,同时好像是不是最近也在写自己关于松竹草堂的纪事,还有这20年书艺的工作?

  刘正成:对,我当时从文学的领域到了书法领域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或者是应该从一个深入生活的角度,你要对这个历史做个记录。从我个人所参加的书法这样一个运动的过程中,去总结一下这个发展是怎么走过来的,所以我写了一本回忆录,《我与书法二十年》,看图说话,我把我的照片翻出来,讨论什么活动,就回忆往事,写了近50万字,用了近千张的照片,基本上书法界里面的人都有。我想这个就是历史具有抽样性的调查,我在走入这个文化领域以后,我们中国的文化怎么走,怎么发展,或者一个艺术家他在岗位上他走过的路会给别人,或者对我有什么启示,我就把这些事情回忆起来。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这样讲,其实在早些年看起来您很风光的时候,您可能还真的不能够沉下心来去做很多您想做的事情,但是当您现在有这么多的时间可以静下来真正的深思熟虑,静下来沉淀和积淀自己的时候,您这时候我觉得您在艺术上,可能在写作上都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可不可以这样去体任呢?

  刘正成:从思想认识上可以说是,不是大家有一句流行的话,叫换位思考吗,就是学术研究的时候,你写一篇文章都不能够主观的下结论,你一定要像一个法官一样,对你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追问,这个时候我觉得给我一个很重要的思考。以前我是中国书协的很多展览的评委会主任,看好坏,我自己的话能起到很多作用。这时候我就考虑,我现在不是这个主任了,我更多的想我这个字写出去人家会子怎么看呢?这时候你的心思自然要平静了。以前我经常出差到各个地方指导一些工作,我觉得写字比较浮躁,时间非常匆忙,这时候我就想我在这个环境中写一张字下去有什么意义?自然那个心情要平静下来,深入到艺术的本位思考里面去。

  当然我现在已经退休了,但是我没有退休的感觉,我觉得我受到一个什么启示呢?有一次季羡林先生跟我讲,他说我主要的著作是80岁以后做的,80岁以后他才有一个写作的环境,这句话对我印象很深。所以说我觉得只是位置换了以后,我的工作好像没有变,比如说刚刚提到编《中国书法全集》,这个我从1991年开始编,到现在17、18年了,只出了60卷,我和书界的好几十位朋友一块儿编,还没有编完,我还要继续编。所以我觉得自己同样是忙,但忙的我觉得更到位一点,对我个人的修炼更好。以前我从事更多的群众的书法活动,也许能够对这个艺术的普及工作起些作用,推动这个书法的发展,办大型的展览,在首都,美术界非常轰动。现在那个力量原来是一个拳头,现在力量成为一个针尖的时候,必然它就可能会深一点,所以你的学术研究,包括你写书法作品内容都不一样了,你的思考会深一点。所以我想等你换一个位置的时候,你的生活对学术研究、对艺术创作都有一个新的调整和看法,这样你的创作自然就打破你原先的心态环境,重新进行一个不是说脱胎换骨吗,至少是一个能够得到觉悟吧,没有灾难就不能有觉悟。人家说遇到困难以后会激发你什么,但我觉得主要还是你从生活情感上,对人情世故上,或者对你所从事的活动中间有一些换位的新的一些思考,这种思考会带来鲜活的艺术思考,你的艺术如果没有波浪的话你没法记录这中间你的情感表达,这点也许会感谢你遭遇的波浪、困难,没有这些的话你可能没有更深入的能够触动心灵的艺术。你想,如果你的生活让你的心不激动,或者没有刺激你有极大感情起落的话,你的艺术我觉得自然就不能有起伏而坠入平庸。

  主持人:所以您到英国,然后在英国还有非常多的感受都记录在您的一本英伦行色当中,我觉得那本书非常有意思,其实在感受另外一个您,感受您看另外一个世界的时候,带给读者的一种感受。包括您在写到英国的这种风情,还有英国的博物馆,种种的这些风土人情给您的一些非常深刻的感受和体悟的时候,我想其实也是在带领读者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来解读另外一种文化,包括您对书法的一些认识也在这个行文当中都有表述。我注意到,其实您跟苏立文教授,你们有一段很重要的忘年交,可以这样讲,苏立文教授德高望重。能否讲讲您和苏立文教授之间的这样一种交流,这样一种关系,同时我想这对您更深层次的来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甚至于比如说今天中国的书法在面对这样一个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境遇的时候,如何发展的问题,我想这些问题都是相关的,一定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刘正成:我的女儿在英国定居工作了,我去探亲,那个时候我心情不太好,我想去看看英国,特别我当时想我要去看看海德广场,因为很多名家,费孝通,他们都去过海德广场。

  主持人:留下了非常多优美的诗文,散文。

  刘正成:那个地方可以随便说话,随便思考,当时我心里面还有一些怨气,我就到了英国。我这个女婿是一个英国的犹太人,他说你到海德广场干吗呢?我说我去看一下,有一天我去那里,那个地方不能停车,我说你把车转圈吧,等我。我到那里看到一个安静的公园以后,我突然想起了我到英国来给我感受更深的不是风景,而是一个个博物馆,更重要的就是一、两个人物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这个启发就是你刚才提到的苏立文教授。

  他在牛津大学的时候我专门去拜访他,苏立文教授三十年代作为国际红十字会的一个成员,就到中国来了,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就到成都,他和中国的画家,什么齐白石、张大千成了很好的朋友,而娶了一个中国的妻子。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8-7-30 14:25 编辑 ]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8-7-30 14:10

刘正成:有句话叫做享受生活,我觉得要有另外一句话,叫享受命运。

主持人:我记得苏立文教授和吴环女士这一段跨国婚姻,很长时间成为一段佳话。


  刘正成:苏立文教授夫人是89岁的时候才去世,苏立文教授今年已经92、93岁了,他一生就是研究中国的美术,写了中国美术史,大概有五、六本专著,我发现一个已经90多岁的老人,他跟我聊天的时候,他做笔记。他一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而且那种求知的欲望十分感人。我发现一个英国人,他在美国也教书,对中国文化有迫切的了解的愿望。他当时有一本中国的美术史著作,没有谈书法,他就对书法的问题非常关注,提出一些问题,修改他的中国美术史,把书法内容加上去,我觉得我一个中国的书法学者或者一个书法家,能够感觉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这个觉悟。我觉得中西方文化交流,说什么全球化中间文化碰撞,它其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沟通需求。我觉得我应该有责任帮助一个西方的学者了解中国文化。你想他在西方可以说是很著名的,也许说首席的研究中国美术的权威,他对中国书法的了解是这样一个程度,要让整个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艺术,那很不容易,20世纪可以说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远远超过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这件事情是我们中西方交流中间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另外还有一个忘年交,就是巴黎大学教授熊秉明先生,他刚去世五、六年,他说过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当时我觉得这句话很重要,他在法国生活几十年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他认为,抓住中国的书法就等于抓住中国文化的核心,文化的核心应该是哲学,而中国书法最能体会中国哲学的特征,他提出一个看法,他这个看法是1998年我们到法国去办巴黎现代中国书法大展,希拉克总统就写了一个展览作品集的序言,他认为书法是“艺中之艺”,也是了解中国文化艺术最重要的钥匙。
  所以我就觉得西方的艺术家要看懂中国的绘画,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要真正了解中国的绘画,还要用书法这个钥匙去打开,如果不能解密中国的书法,就没法解密中国的绘画,如果不能了解中国书法绘画的话,对中国整个文化艺术的遗产,那就可以说很皮毛了。所以我和苏立文教授经常接触,他到中国来,每年他来中国一、两次,我就发现一个90多岁的老人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这么热情,我觉得我们自己是不是应该有点责任?所以说我没有想到到英国来本来想看看博物馆,看看一些历史,没想到见着这么一个活着的化石,他现在每年到中国来走访,他到北京还到798去,798是他告诉我的,他关注中国的艺术家,和他们聊天。我说你是不是还想成都,他说那时候我住在华西大学,我夫人住在三官塘,我骑着车去追求她。我说你有没有兴趣再去一次?他说行啊,当时带他去他追求他夫人的那个公园。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这么热爱,那和我们中国人的那种热爱是不谋而合了。我带他去参观金沙遗址,他都拿着本记,所有考古的问题记的非常细。所以我从这个人物身上学到了,我觉得一个中国艺术家或者中国的学者要学习他这种精神,我才60岁没像他这种不厌其烦的治学精神,90岁了还拿着本子在记,这是我到英国去非常意外的一个收获。
  主持人:我记得苏立文教授他在东西方美术的交流这本书当中,曾有过这样的一种观点,他说人们已经将东西方艺术的交流看作是非常平常的事了,因为其实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于这一个世纪当中,其实东西方的交流是一直在进行碰撞的,包括敦煌学的发现,西方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包括对中国书法的重视。但是他觉得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东西方美术的交流有了这样一个认识的基础现在就没有意义了,也就没有活力了,但事实上他觉得这样的交流可能会比以前更深入了,就是可能是在以往的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所要研究的要更加活跃,可能更有力量,也都将会更富有成效。所以他认为这种交流和理解一定要依赖于艺术家个人越来越深刻的心理体验。
  其实刘老师,我非常赞同您刚才认为的,就是说书法它正是,其实中国人,传统的中国文人一直来表达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除了它有书写的这样一个意义在里面之外,我想他更多的还是在表达个人的一种情感,在表达个人对世界的一种看法。但是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社会当中,尤其是我们面对这么多的外来的东西,这么多的现代的当代的这种艺术的冲击的时候,我们的书法,我们的书法家如何还能饱有一颗敏锐的对艺术的敏感之心,来继续去做独立的,有独立品格的这种艺术,其实是今天当代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您以为如何呢?
  刘正成:我觉得现在人们常常说的平常心这句话,这个不是一个简单的心态问题,我到英国碰见另外一个人物,就是大英图书馆中国馆的馆长吳芳思博士,她今年六十好几岁了,当时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把敦煌的一万多件文书带到英国去了,后来放到大英图书馆,从七十年代开始,她一直守护这些敦煌的文献,一直到现在她没法退休,几十年守护,我觉得这才是平常心。她是学图书馆学的,那天我走到图书馆的时候碰见他,她说你不要去排队了,我直接带你到库房里边去看,她说20年了,你是第二个来的书法家,他说80年代来了一个书法家启功。他说你们中国书法家都不来看中国的文化宝藏,那有一万卷,她一生就守护在这个地方,爱惜,如数家珍,东西整理的很好,做编录。你要看什么东西马上就给你找出来了。
  我觉得成就一个事业,这个平常心就是长时间的进入这个,你没有到平静的时候,说明你就是浮躁的,没进入到它中心的位置上。我们说英国人把我们中国的敦煌放到大英图书馆,是不是对中国的掠夺?但是我到那里一看很方便,他就平平静静守在那儿,什么时候你约她,她就带你去看,而且他搞了一个国际敦煌网站,巴不得中国学者,中国的艺术家去看这些东西,巴不得你去写它。所以我可以拿着照相机,你要拍什么照片她都让你拍。
  主持人:所以今天很多人在说,敦煌在中国,但是敦煌学在国外,我们在大英图书馆依然可以看到保存的非常非常完好的敦煌的文书,经卷,都可以给我们非常多的启示。
  刘正成:对。
  主持人:刘老师,我觉得今天跟您聊了这么多,而且聊到了可能也是平常您从来没有面对过的话题,没有面对媒体谈过的话题,我觉得您真的是非常的坦诚,而且我今天感受到了,您就是坐在这里是一个非常平和的心态。如果现在让您跟我们的新浪网友,在我们这短短的访谈快要结束的时候再说几句话,您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刘正成:有句话叫做享受生活,我觉得要另外一句话,叫享受命运。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要善于在你人生的低谷,在困难的时候不要放过去,这时候要细细体味生活的各种味道。就像我们喝茶一样,先觉得茶是苦的,慢慢从苦中间品出甜味来了,我觉得这个什么意思呢?当然了,所有人生的苦难在回忆中间就变成一种审美的、美好的东西了,因为你没有这些东西,在你的思想生活中间不会留下记忆。所以说我觉得我们的艺术家,或者我们热爱艺术的人,或者就是我们生在今天的中国人,因为这个社会就像大江大浪奔腾向前的,有时候你在波浪的高峰的时候你会很风光,当你跌到波荡的峰谷的时候你要仔细记录你的心路历程,如果你是艺术家,你要记录你在这个时候的心理反映,更重要的是往下落的时候,你的记忆是那一个记忆的最重要的补充,甚至是最深入的部分。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的人应该享受命运,当你得到很多财富的时候你会挥霍,当你没有钱的时候千万不要埋怨,在这个时候说不定是你人生中间最能体味人生的时候。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一个网友,每一个艺术家,在这个时候享受命运,然后你会得到更多的生活的灵感,艺术创作的灵感,让你的人生更有味道。
  主持人:我真是非常感谢刘老师,今天我们在新浪的演播室里面跟刘老师谈这些简单的话题,其实只是刘老师生命和艺术创作当中的冰山一角,还有非常多的不为人知的东西,或者说刘老师他个人的一些经历情感,包括他对人生的一些感悟,我想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慢慢地体悟。这让我突然想起在您院子当中种的竹子和松树,我记得您曾经有一句对联,写的是“松低压竹,草长碍花”
  真的,我们从这个对联当中深刻的感受到,其实它是一种人生境界,就是一个人如何能够在逆境当中不气馁,不低头,不退缩,同时还能继续保持自己非常特有的一种本色和品质,积极地进取地去继续生活,我觉得这是我们人生面对低谷的时候一个非常非常重要和乐观的一种心态。我从今天和刘老师非常平和的这种谈话当中,我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所以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人,褪尽铅华之后,方显英雄本色。我想今天刘老师真的给我们大家非常多的人生启示,再次谢谢您,谢谢刘老师,谢谢诸位在座的新浪网友,希望我们下次继续能够相会在《水墨传奇》,来解读人生,来了解艺术家的另外一个天地。谢谢大家。  (访谈结束)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8-7-30 14:54 编辑 ]

一鸣冲天 发表于 2008-7-30 16:19

百度,飘过!!!

杨淮表记 发表于 2008-9-5 15:18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秋山新雨 发表于 2008-11-18 17:04

face8 em28 em28

东郭先生 发表于 2008-11-20 17:53

仔细读过,很有教益

辰兮 发表于 2008-11-20 22:54

em1 em1 em1 em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墨传奇之一:美女博士对话书法名家刘正成谈书法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