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983|回复: 7

【海成说书】谁是那只蝴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6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蝴蝶效应真的存在吗?科学家告诉我们,理论上是成立的!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只一煽翅膀就让整个世界都跟着颤抖的蝴蝶,那,书法理论或书法批评界的蝴蝶是谁呢?谁配担此重任肩负如此神圣庄严且伟大光荣正确的使命呢?鸦雀无声吧!其实,现在是“文艺评论的战国时代”(廖奔:《文艺评论的战国时代》,《中国书法》2010.8),是个人都有权利有渠道出来嚷嚷两句,谁都拿谁没辙,谁都是只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幺蛾子!“现在在哪一种报刊上发表文章,也都像雨天投入水中的石子一样,引不出别样的涟漪”。(廖奔:《文艺评论的战国时代》,《中国书法》2010.8)
; y) ^- y  ~& ^2 m9 B- f# U7 B' p       那么,现在到底是不是或者说到底算不算是“文艺评论的战国时代”呢?如果是,我们现在也应该是“各派思想家蜂起的时代”啊,文艺批评与文艺理论界应该是群雄逐鹿中原今夜星光灿烂啊,怎么会让人觉得门可罗雀后继乏人呢?三十年前有个书法理论专业杂志叫《书法研究》,那个时候就在杂志上纵横捭阖滔滔不绝满嘴跑火车的众多理论家现在依然很活跃!让人丝毫没有感觉到理论界批评界“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意味!令人扼腕长叹的是,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书法研究》早已灰飞烟灭,而那些因《书法研究》声名鹊起的大手笔不但现在依然纵横书坛无敌手且大多都成了现在的全国书学讨论会的评委!# m7 _2 @7 @$ ~+ B1 g% u& S
杂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咽气是迟早的事!人却活下来了,不但活下来了,日子还过得有滋有味,因为,时间虽然过了三十年,书法理论界的面孔却涛声依旧,几乎沒几个新人!当年炙手可热如今依然烫手的理论界大佬曹宝麟先生三十年前曾说:学术并无禁脔,人人可得论之!(《书法研究》1985.1),现在看,说话是可以说话,但所在的舞台相去霄壤! 2 V: c1 N) M( b! z. j6 p' K
       也是在三十多年前,《书法》牵头组织了全国首届书法篆刻展,现在都办到十一届了,这其间有多少人因为写了张字在某个城市的某个地方挂了挂就一夜走红迅速腰缠万贯已无从统计,其中因为参赛获奖彻底改变命运甚至走上省市乃至中书协领导岗位的怕也不计其数!“富不过三代”,书法创作似乎也不例外,虽然一届有一届的“红人”,但很快就会被更强劲的后来者淹没!那么,书法理论呢? $ z3 O, T3 v; y+ H/ s
       相关资料显示,中书协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举办的重大活动就有200多项,其中,给包括主席张海先生在内的十三个书法家举办个展被浓墨重彩!而与书法理论书法批评相关的活动廖若晨星屈指可数!连《2014中国书法年度报告》都发问:我们这是在"选拔书法精英呢,还是为了普通民众?" 9 U2 q5 Q  S  T* [$ x6 r
       主导并上演书法理论与书法批评大戏的当然是响当当的全国书学讨论会!那么,这个面向全国开放式征稿的书学讨论会魅力究有多大呢?远的不说,就八九十这三届而言,收稿量分别为1173、1021、1167,一个对十八岁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开放的文化研讨类活动,收稿量始终在千余件,情何以堪!! @" s' J8 T* f2 X" v
       写东西困难,看东西总行了吧?答案是令人沮丧的!几乎每一届的书学讨论会论文集的印数都是一千册!是不自信?是自视清高?是高处不胜寒?都不是吧,同样是玩书法理论的,人家上海的《书法》编了一本《书法清口》,首版就印3000册,这不寒碜人吗?原因怕只有一个:孤芳自赏闭门造车!
+ d+ d7 e$ D0 Z7 e. R# s       没兴趣写沒兴趣看,听听会总可以吧?依然不行!书法理论界大佬陈振濂先生在谈到刚刚过去的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时说,"自由散漫、自行判断去留而不守会议纪律的现象,多年来一直令我们头痛不已。","开会到最后半天,至少代表少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全国性三年一度的书学讨论会开成了这副德性,竟然无人提出过异议,遑论大刀阔斧的破旧立新!/ Z) F5 c3 O5 a- v) _! I
       书法理论也好,书法批评也好,门可罗雀到如此地步令人扼腕叹息!书法创作方面"总把新桃换旧符"、"长江后浪推前浪",书法理论与书法批评却是几十年前的几个老面孔"老骥伏励志在千里",不但依然横刀立马,而且宝刀不老!乐观点说是"姜是老的辣",其实是后继乏人!领导层不清楚这一点吗?错!
! B% u1 L0 d  F' D0 o. K9 `       且听资深学者陈振濂在全国第十届书学研讨会学术总结里是如何说的:资深学者倚老卖老,东拉西扯,胡吹海侃,离题万里,大家陪着当听众,气闷之极,自然坐不住!"我们以前在境内外出席各种研讨会,遇到这号大爷,暗下讥讽他们沒教养、沒素质、沒礼貌!"
5 @& \; W* d: s: K1 Y       书法人常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态!那么,书学如此不招人待见,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借用刘洪彪一句话说就是,我们尚"式"!太尚"式"了!这个"式"就是"形式"的"式"!刘先生说的尚"式"指书法创作,借用到书学方面同样适合!只是我们这个"式"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尚"长"! - i. `/ S0 e1 M8 p! ~
       微信微博微电影,进入“微”时代以后时时处处都感到“微”力无比!人们普遍在见微知著的同时感受到微言大义!《平复帖》9行84个字,《快雪时晴帖》4行28个字,《伯远帖》5行47个字,《丧乱帖》8行62个字,《姨母帖》6行42个字,《奉橘帖》2行12个字,《鸭头丸帖》2行15个字,《中秋帖》3行22个字,就连卖了822.9万美金的《功甫帖》也才9个字!与我们每次可输入140个字的微博相比,古人的“微”力远在我们之上!折腾了几千年,我们现在才知道“微”力无比!可我们的祖先,尤其我们书法人认可的各位列祖列宗,当初就看清楚了这一点啊!# `& `9 ?) o/ Q  |9 G( D4 M9 s& F8 O
       我们是一个喜欢“大”的民族!在我们的企业纷纷起名叫“宇宙”、“巨人”、“神舟”、“全球”、“环宇”的时候,人家却偏爱“微软”、“松下”之类!就说书法吧,当我们为古代这些碑帖所折服的时候,却都忽略了他们大都是“三言两语”、“只言片语”的“小纸片”!3 q) X4 h" O5 a- v4 a
       我们每一次书法比赛都必须在征稿启事里反复强调“作品最大不能超过六尺”!言外之意,如果不作限制,怕是丈二皮宣也铺天盖地!
! X) {7 ]/ j/ K: D       尺寸巨大还不够,为了感动评委,作者还刻意以字多取胜,恨不得在一平尺之内把《毛泽东选集》书写一遍!还有的选手一次国展就投稿290件,光参展费就花去一万多元,不由人扼腕长叹!
, R  q1 Y& K9 n( q中国人太熟悉苦肉计了!
5 W* m' ~8 v) o6 D1 E  e% G       那么,书评呢?书法理论界呢?我们的书学讨论会呢?
! Y) S# U7 ~9 s; ^4 l2 ^      最新出炉的中书协个人入会细则规定,搞理论的人要想通过发表文章加入协会,不但最低要在指定报刊上发表三篇以上理论文章且每篇都须在5000字以上且需要符合学术规范!5000字是什么概念?学术规范是什么概念?指定报刊是什么概念?最通俗最直接最一步到位的解读就是:除了本硕博,其他人,没门!
) H& W0 v" M. U0 O# o% ]* V       再就是书学讨论会。8 R: r9 o, l* m4 U' J6 n
       我不知道全国书学讨论会组委会有没有像央视调查收视率一样对阅读书学论文的情况搞一个抽查或者调查,看看究竟有多少人在一字一句的阅读那些动辄数千甚至过万的书学理论文章!大专院校专业研究人士除外!
6 N6 q6 U3 E( D       为什么要把东西搞那么长?长很好吗?《书法》杂志社的杨勇先生说过:平时我们会看到很多论文,字数上很具有规模(绝对在5000字以上),有大量的参考文献、注释等,非常符合学术规范,但看过之后要么不知所云,要么看过等于没看(用大量的文字证明了一个不需要证明的问题),这些有文字数量但没有质量的文章,很大程度上都是各个单位量化考核催生出来的泡沫文章。古代那些语录式的书论虽然看似简短随意,但对于书写实践、书法奖赏等多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所以,今后的论文评选在学术规范的要求上是否可以有所拓展?比如,放宽论文字数的限制等等,毕竟我们需要的是有新意、能独创的好的论文。
! x: q" O% W' U7 U       现在书法理论界有一个人人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好像文章太短就显得没学问,不大篇幅引经据典就显得没读过多少书,所以搞得文章越来越长读者越来越少!《书法清口》是胡传海先生新近出版的一本书法评论集,其实就是《书法》杂志“卷首语”辑录成册了!书出来以后很受读者喜欢,“业内人士”和“局外人士”均给以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专门从事书法专业报纸编辑工作的(再准确一点说就是专门从事书法批评与书法理论编辑工作的)姜寿田先生的评论,他说,胡传海先生“接手执编《书法》杂志后,他对《书法》杂志的学术定位做了有效的调整,积极介入当代书法创作,并对当代书坛予以深度观察批评,以时评与言论树立起《书法》杂志的学术大纛!而尤以胡传海写的《卷首语》靡被书坛,为海内外书界瞩目!其文老辣,戏谑又不失冷幽默与正义直指。有民国时评杂文之隽利与真魄,也有清流无所忌惮的自傲!此中文人自傲与自雄毕见!这正是文坛书坛所缺乏的!”,还说,“胡传海《卷首语》续海派文脉,扬清流士气,啸傲书坛权贵,激浊扬清,微君又其谁耶?”。照此推理,姜先生应当是最推崇书评书论“短小精悍、亦庄亦谐”的,遗憾的是,《书法导报》上经姜先生编辑发表的书评书论文章小于一个整版或者低于八千字的凤毛麟角!# ~9 l; g% w" H2 G
       其次就是尚"范儿"!常听人说民国范儿什么的,其实我们的论文也有个"论文范",就象于明诠说的书法创作上的"展览体",我们的论文也有特征明显的"参赛体",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论文范",说白了,就是专家们强调的"学术规范",特征就是误把一项大众皆可参与的文化活动变成了硕博论文大比拼!
2 }7 T3 Y9 m- H6 ?& I       这样一来,原本可以让大众有兴趣阅读的东西就成了大学学报和专业研究报刊上的东西,其突出特点就是引述庞杂、语言生涩、文白杂陈,令人不忍卒读!而读者真正喜闻乐见兴趣盎然的却是象李刚田的《我来忽悠傅山一把》、于明诠的《说"天下三大行书"》这样的文采飞扬妙趣横生的文章!
9 b, E4 u. ~8 Z1 L1 q       那么,"论文范儿"错了吗?"学术规范"不应该有吗?沒有错,也应该有!就象一个人说话需要注意身份、场合和后果一样,文章"摆谱"也得区分场合!领导人举办欢迎仪式或召开正式会议,其着装和语言风格与其到民间访贫问苦的时候绝对不会一样!相比书法创作,书学活动太单调太乏味了! - B( U" v1 G5 t) }2 J
       第三就是尚"史"!这个不用多说了,陈振濂先生做总结的时候讲的非常清楚!现在一天到晚为孩子车子房子老婆子辛苦奔波的男女老少,你不要说给他批讲书法史或听你考证钩沉,就是很有些鬼鬼怪怪的明清秘史他也懒得费神了!不要说你那些生涩拗口的文白杂陈,就是煞费苦心的把那些原本残酷的宫廷内斗演绎成月朦胧鸟朦胧的争风吃醋再搬上荧屏人们也无暇顾及了,何况书法!+ O. T" S" C2 W3 ^/ c. h# i+ D# j
       让书法理论和书法批评"顶风臭十里"的还有两个因素在推波逐澜:报刊上开个人评论专栏和书法个展开幕式后的所谓"研讨会"!书法不是军事和体育,军事和体育不但规则统一明朗且只有胜败两种结果,所以就非常适合固定找一个熟悉规则的人做讲解,只要他的表述风格特别,颜值高且深谙规则即可!
) {# \& L: m. @       书法就不一样了,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颜柳钟王苏黄米蔡,今天的批评之声仍然不绝于耳,我怎么可能长期听一两个人在那里满嘴唾沫星子地白活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我们想听听更多的人各抒已见,话语权怎么可能长时间被一两个人把持呢?很多情况下,文章的字里行间已显露出捉襟见肘的迹象,明显的套话和重复显露出作者已经在搜肠刮肚,可依然我行我素独步江湖!
% Q: ]3 M5 U. O  f8 N2 b+ a       再一个让人很无奈的事情就是个展开幕式后面的所谓“研讨会”!“研讨会”是每一个展览的衍生品,尤其是个展,好像没有一个研讨会之类就不足以显示对作者的关注!但书法家们、尤其是应邀参加他人作品研讨会的书法家书法评论家们对诸如此类的活动究竟是怎么看待的呢?过去听林岫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与其掏钱开研讨会让人对着你讲好话(这让她挺难受的),还不如出本集子让朋友分享一下你的快乐,自己也想退出江湖了,写文章讲话得罪不少人。其实讲真话不容易,这比整天说好的好的对的对的是的是的之人强上一百倍,因为你很真诚的把你要表达的东西说出来了,艺术家就需要这种品质。真诚是一种美德!”许雄志先生说过这样几句话:“但是当下我们书坛还缺乏一些在理论上有真知灼见的、开门见山的学术层面的书法批评和舆论环境,现在很多都是一些面子的问题,互相吹捧,只能说好,不能说坏。这对书法的良性发展,应该说起不到好的作用。参加某些书法研讨会我是最头疼的,一些虚话不想说,但是真话又没法说,说出来可能会得罪人,大环境使然,缺乏一种正常的艺术批评气氛”。换句话说就是,个展后面的所谓“研讨会”让书法批评不再掩面含羞,彻彻底底地成了掏钱就给的“娼妓”!- t; _$ g$ l( p& p( Y. n/ r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书法批评和书法理论经过这么多年的“自欺欺人”已是满目疮痍,局外人弃之如敝屣也就罢了,偏偏“业内人士”也雪上加霜!杨勇先生在《美术报》上撰文称,“据说,从下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开始,取消了理论奖和出版物奖,就像当年《书法研究》的停刊一样,书界人士对此充满惋惜”。《中国书法报》发表的最新版“中国书法家协会个人会员入会细则”还规定,个人需要在中书协指定的书法专业报刊上发表三篇符合学术规范且每篇不少于5000字的理论文章,这些文章还得经过专家审定以后获得认可方才可以申请加入中书协!众所周知,书法批评是通过评论文章与研究文章发挥其批评作用的。批评文章可以是随笔式的短文,也可以是专论式的评论。可以是札记,可以是序跋,可以是书评。在当代,“书法批评”是一个广义用词。它包括对书家的批评,对书法作品的批评、对书法活动的批评、对书法现象的批评,还包括对展览、赛事、论著的批评、对批评的批评等等。在古代,书法批评大多采用随笔式和印象式批评,批评的着重点放在对作品的评品、鉴赏方面,多采用意象评品与分品评品方式,往往是三言两语,要言不烦。其特点是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其不足是笼统随意,容易简单化和片面化。但按中书协的这个“顶层设计”,就等于把“符合学术规范且每篇在5000字以上”之外的所有书法理论文章和书法批评文章给毙了,这是什么逻辑?
+ Q2 t) z! M* A+ A4 l' A5 V       再说了,仅全国高等院校的书法学科每年需要发表的“学术规范”很严谨的论文就在1000篇上下,而现有的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认可的书法专业传媒就那么几家,即便他们摈弃其他版块,拿出所有的版面来发表动辄数千言的理论文章,又能发表几篇呢?就按有学者估计的300篇左右算账,那还有700篇翘首等待望穿秋水,哪里还有社会人士的空间?何况,现在的高校师生也和社会上的书法爱好者一样,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资源都集中在了如何通过书法创作参赛获奖上面,潜心理论研究者寥寥无几!毕竟,同样是获得国展大奖,因为书法作品获奖的人更容易被社会认可和追捧,生活在这样一个角色更换迅速各种诱惑巨大的社会里,你能让哪个人为书法的理论研究“登楼四十年不下”?1 k" \. ^& I& H/ h4 k( ~
       那么,理论是不是真的成了"鸡肋"了?非也!当初,如果没有"六书"理论,谁对仰韶半坡彩陶刻画到商周甲骨金文的书法发展进行系统总结,并从空间结构、审美观念两个方面确立书法理论的基点?沒有卫恒的《四体书势》,沒有卫铄的《笔阵图》,沒有王義之的《笔论》,书法何以有法?沒有释智果的《心成颂》,谁最早从美学角度对书法字形结构进行系统论述?沒有欧阳询的《三十六法》,谁对书法结体美学原理进行具体阐述?沒有孙过庭的《书谱》,我们怎么能在看到一部经典法帖的同时又能了解书法作品的主客体状态?没有张怀罐的《书议》、《书估》、《书断》,书法还怎么“为有源头话水来”?还有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沒有他们,我们怎么能看到对"碑与帖"的精僻解读?可见,书法创作与书法理论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也同时是有独到见解的书法理论大家,他们都非常认可理论的指导作用!
* W$ j' D3 h- x- F7 T! D7 w; u3 D       好的艺术评论对作者的创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著名画家赵无极,晚年尝试以西画构图创作具有东方水墨意味的水墨画,开始仅仅是尝试,而且毫无信心,但当他拜读了评论家米肖为他的一批画作撰写的评论后,立即感到自己找到了感觉,找到了新的画路。为此,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想,可以这么说,用墨点作画,是中国的发明,但是中国画家并不把它当回事,这种由少年时学习书法而带来的用笔便利曾一直令我怀疑,以为那只是玩弄和炫耀笔墨技巧罢了……在相隔近四十年以后,多亏米肖,我又一次发现新的作画方法,扩大了创作天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习惯的形成,水墨画成为我的一种新创作,这也是米肖让我接受的。他序言中的一些话,使我彻底安心,而且表达出我模糊的感觉,只因我曾一心要摆脱中国传统,所以并未在意这种感觉。米肖将序言题名为‘墨之戏’。我不能抗拒抄录它的快乐,因为它对我的水墨画探索,有决定性影响”。亨利·米肖是国际画坛知名的画家、评论家,他的这篇《墨之戏》,既是画展的序言,更是一篇评论,这篇评论以散文的笔调、诗话的形式对赵无极的新创作进行了热情的赞颂和充分的肯定。从这种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评论对艺术创作具有何等重要的影响。+ n8 e  F9 `% y
       书法批评是理论家信口开河的任性所为吗?非也!沙孟海先生品评苏东坡书法别具慧眼,他说“清代包慎伯批评苏东坡书法‘有烂漫之弊’,说他‘任意出之’,那是门外之谈。东坡书法最超越处就在于‘烂漫’,-就在于‘任意’。传世苏字,如《黄州寒食贴》,烂漫之极,大家认为是苏书第一”。在这段评论中,沙先生独抒己见,入木三分,堪称是苏书的知音之论,中肯之评。又如唐代著名书评家张怀瓘在《书议》中评论王羲之书法,不是迷信旧说,而是深入考察,独抒己见。尽管王羲之书法在初唐时已被唐太宗李世民钦定为“尽善尽美”,但张氏并不囿于成见,而是按照自己的审美认识,将王羲之真书、行书和草书分开对待,认为王羲之真书、行书超妙,草书成就一般。他在《书议》中将王羲之草书排名第八(属最末一位),并有“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的批评,指出逸少则格律非高,功夫又少,虽圆丰妍美,乃乏神气,无戈戟锸锐可畏,无物象生动之奇,是以劣于诸子。得重名者,以真行故也”。像这样言之有物、入木三分的批评,自然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 _7 ?1 k  _/ o. q; q5 }: Y$ L9 T
【参考文献及引述不再一一开列,谢意隔空送出,遥祈各位安康!】1 b. a6 ?1 k' ?
发表于 2015-11-1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山水汉 于 2015-11-16 12:16 编辑
0 ~& ^8 O+ V2 O% e3 U' W6 l
) [, J2 ~+ e( K: f! ^% J当代书法理论研究与书法创作根本就未进入到书的层面。理由和根据很简单:因为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势”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6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莉 发表于 2015-11-16 17:17
) a( Y5 J- W& e- G8 ]4 M1 A" l说的好

% ~8 c( k" w# U- h1 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山水汉 发表于 2015-11-16 11:13' K6 v. f' w" _4 O* e; u8 e
当代书法理论研究与书法创作根本就未进入到书的层面。理由和根据很简单:因为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势”是什么 ...
5 g  h. F& F- Z: z, 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6 18: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 22: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否人物,点评事件,无团无伙!一看就是单枪匹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3 17: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成一一成海。没有大咖。不是在寻找更苦的咖啡豆吗。期待更苦的书法。论文一一草料场后期的林冲书法之我见。深谢海成先生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