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899|回复: 0

[分享] 文房,是书画安身立命的根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6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 w7 C+ s. u% |$ D7 j1 V7 R  b+ Z
c51dcc7aad46c05e1f0c75f3ab58b61a.jpg
. ?( H3 G4 b5 b& |  Q4 D6 o
9 ]+ d  ?7 S' X7 c. }, K% E( r6 Y6 n) y2 S! V  T' U
2 B  d9 @% t4 u
在传统文化中,作坊、店铺、书斋、画室等等,都是与日常生活的起居不可分割的,工作与生活一体化,甚至饭桌就是画桌。在西方文化中,工厂、商场、实验室、研究所等等,都是与日常生活的起居相分隔的。八小时之内是工作的状态,八小时之外回到家则是生活的状态。
, r* k% Y$ S' a3 O/ l& w5 q# Z8 h
5 s4 W& L) ?. p2 {6 `

4 I. M  C. q' d, U. ^* G这两种不同的“工作——生活”方式,造就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强大,人文科学的规范化、体系化;导致了中国自然科学的落后,人文科学的“不规范”、“无体系”。相比于黑格尔、康德的著述,韩愈、苏轼、顾炎武的著述完全不符合“学术规范”,但有谁能否认它们重大的学术价值?二者的不同,固然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但一个显而易见的分别,正在于前者是在与日常生活相隔离的“工作室”中做出来的,带有课题公关性质的成果;而后者,则在于是在日常生活的“文房”中有感而发的体悟,而且,这个“文房”,不仅包括了居家的书斋,也包括了外出的舟车、旅舍。- z- @, s! W( B: F% E7 C1 G
" i" V. ~1 z. W

) r' f4 |- {( R" I: G
9 x# H8 ?4 e& P: [7 \ 0d74633baea25eca81f5fea2170e3e50.jpg 1 _7 u$ c4 m3 F- r& E1 b
  R; v- O' u. H! p
4 Z) Q7 L' Y" C3 |
$ [1 V& {5 K% U, T/ w+ ~4 Y

8 s, ^' [1 b1 s$ k9 a$ a. `( E& g6 M! F0 ^- C/ e/ w
近代以降,中国的自然科学引进了西方的“工作室”制度,促进了科学的大规模、高速度发展,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近年来,中国的文化艺术也引进了西方的“工作室”形式,取得了一批课题攻关的成果,这同样值得肯定。但因此而荒废了传统的“文房”形式,却不免使文化自信沦于釜底抽薪的“去中国化”。正是在这一立场上,“兰室长物”展的推出,对于我们从最基础的方面落实文化自信的坚定不移,有它不容低估的重要意义。, z/ Q( n7 \0 a4 g1 Q3 m

2 g' u: X, u1 G( N9 \& ?

3 T$ e4 Y" N2 o( u. r; u' g) S兰室,专指芳香高雅的居室。但它其实并非雕梁画栋的华堂,而是如刘禹锡所说的“陋室”。虽然简陋,但因为室有长物,所以又“何陋之有”?而所谓长物,也不指贵重之物,而是指人所不取的剩余之物。人所不取,是因为它们的“无用”、“无益”。但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们却对之情有独钟,认为“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安能悦有涯之生”?并对之投入了身与物化的精力,借以变化气质,涵养性灵,坚守文脉的心香。7 _( F8 d6 ^; T
9 x4 r# Z/ z) |0 i, @9 J; [
4 S5 \; A6 G+ b$ W
无疑,今天再也没有人视这些兰室中的长物为无益、无用而不取了。但如果不是从文房的立场来认识它们的价值,不仅不可能真正领略到它们的价值,更可能把它们的价值误导到相反的方面去。正因为此,这个展览不同于一般的书画展、文具展等等,它提醒我们,不能仅仅就物而物地认识它们,更需要就物而室地来认识它们。
& h1 i5 l. W0 r' S8 U* f& X
% ]1 @: h, \" E3 N

; U2 t, w( G  F  l3 o  S8 i唐宋的文房,我们不得而见了;明清人的文房,虽尚有遗存,但面目早已不复当时;但前辈学人的文房,我们这一代的人曾经还是有所出入的。宽敞的,20平米左右,狭隘的,简直乌有,不过起造于印石之上而已。相比于今人的画室、工作室,从硬件而言,简陋之甚矣;但从软件而论,“何陋之有”?反是我们的画室,简陋之甚矣。这个软件,就是长物的风雅包括长物所涵养的主人友朋的性灵。
' a# B1 Z4 t7 F" @9 E2 ?  e
( s' m0 |* Y. {" ?3 m* b6 i- ^
' s* |  `, ^. j

( u: l; d" j2 f 450ca9d5d45ee800a78dd687e9e96e07.jpg
' i# `5 Q) ^1 F
( w2 i! Y+ k8 Z明 黄道周 行书《恭读恩诏有作》七言诗' Z9 Z6 ]' }3 u! c

  w4 B- X7 }6 f  E* i+ K

2 f1 Y: r/ S+ N, v, d% P" I6 }这里专谈书画。美术馆、博物馆中的书画,是保管在仓库里的,是陈列在橱窗里的,可望而不可即。而文房中的书画,则是随时供主人和朋友摩挲玩赏的,有时还在其上作题跋考订。这两种不同的鉴赏方式,对观者所起“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迥然不同;而作品本身的价值,也因此而获得生生不息的提升。
6 o- _7 X! d' k* E% v& {: v- H: L/ L! l1 r/ N
, \2 P6 e( ^5 d/ S7 {( h( n
“兰室长物”展中的书画展品,数量不过近百件,内容上却涵盖了近乎半部书画史。
' \1 q/ q! i! r7 U# h
* Z' v9 O9 o4 c0 Z* K
: q% Y) |% t+ }5 H$ e$ _* p- G* _1 d! n

) ^& I) v$ \. e0 q8 f 38958b2d2cd37d392a5ded9b81c6becb.jpg
$ Q" V% Y1 [% z* W5 P5 J4 {0 l/ J5 k
秦 《琅玡台刻石》拓本
& w/ o3 x/ o, U9 I( `2 N2 r9 T+ u' @. d$ `
) V( Z5 A  b1 U$ [

: v' w: w% e0 R9 I f3f52421187ec1dbfd15a2e0bb545917.jpg
/ t$ K' u' f" W- k& v5 G
" X1 p/ M, |' F3 R: k3 N北魏 曹望憘造像石座 墨拓; i* U. j" e9 w! S9 {

$ G! M6 t& L2 Z9 ^
9 Z. ^$ e7 S& R: h( \, C
金石上的文字、图像拓片,由西周“毛公鼎”全形拓、“许惠鼎”全形拓、秦“琅琊台刻石”旧拓、汉“祀三公山碑”旧拓、晋王羲之“孝女曹娥碑”明拓、北魏“曹望憘造像”墨拓、“王基半截碑”初拓、“李璧墓志”清拓、南朝“爨龙颜碑”清拓、唐李阳冰“怡台铭”清拓、李阳冰“城隍庙记”旧拓、颜真卿“大唐中兴颂”旧拓、“昭陵六骏”全形拓,到韩天衡“赤壁砚铭”墨拓,雄深雅健,默如雷霆中,如有大风飞扬。尤其是大多拓本上,都散散落落地分布了历代名家的题跋和鉴藏的钤印,不仅印证了它们的流传有绪,更使我们仿佛置身先辈们当年的文房,体会到他们奇文共赏、疑义相析的风雅。如“琅琊台刻石”上,胡澍、沈树镛、魏锡曾、赵之谦、叶恭绰所留下的印记;“曹望憘造像”上陈介祺、褚德彝所留下的题记,无不为“周虽旧邦”,注入了“其命维新”。文房,因长物而有精神;长物,因文房而有生气,由此可以看得再也清楚不过。
' }7 o. f7 [, m3 }6 q+ Q4 Y9 {) w5 Z6 G& O: ]7 E2 F
/ e' J. `3 k& }: ^7 a8 K) B

7 e: r  b; R3 e5 A2 n: R ce5618ddd6fb51e448db458bd356263f.jpg
3 J5 O$ b& |" ?& A& `" x( x% l, \. c" x/ g
明 张瑞图 行书“一丘·为圃”四言联4 h4 t8 C3 p$ \2 C) t. g! e+ a. x

9 [/ h% H7 k$ N9 J4 |- L+ T

3 @9 d. k/ B2 n+ U( S. }+ B3 h7 \1 z* w. v; x9 _/ S4 c" B
b6edec81828c0fae82b862dfd4d61f0f.jpg
- O( n( D/ O* w2 c' ^# S" x% V' ?# t$ |1 t' |. a) C0 u% D
明 吴彬 工笔重彩 汉钟离像1 ~3 W8 P! t3 A# m0 J

# T& k1 c% ^9 G  a. k% G

  E2 N1 s, y' F& M8 L4 _绢纸上的书画作品,由唐人的小楷《灌顶经》、南宋马麟的《松溪泊舟图》、明文徵明的《进春朝贺卷》、《千字文册》、张瑞图的“一丘、为圃”四言联、吴彬的《汉钟离》、《阮修像》、董其昌的《山水图》、黄道周的《恭读思诏有作诗》、丁云鹏的《太平有象图》、明末清初的《名人信札尺牍册》、清傅山的《五言诗》、金农的《古颂》、《鹤赋》、闵贞的《刘海戏金蟾图》、李复堂的《芦汀双鹭图》、伊秉绶的《行书诗》、刘墉的《诗稿册》、何绍基的“揽卷、援毫”五言联、赵之谦的“及时、今年”七言联、“金台、银汉”七言联、“五言诗”、虚谷的《松鼠图》、徐三庚的“王子渊圣主得贤臣颂四屏”、陈鸿寿的“吕坤呻吟语•修身”、“苏轼望云楼诗”、奚冈的“花巢”横披、任伯年的“锦鸡图团扇”、黄士陵的“博古图”,到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高剑父、黄宾虹、吴湖帆、于右任、潘天寿、徐悲鸿、刘海粟、白蕉、于非闇、陈之佛、谢稚柳、陆俨少、马晋、陆抑非、唐云、黄胄、程十发、陈佩秋的精品佳作,论形制,手卷、册页、立轴、横披、条屏、对联,无所不有;论书体,真、草、篆、隶,无所不备;论题材,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包罗万象;论形式,水墨、丹青、工致、粗放,流派纷陈。其中,尤以一件清代佚名的“清供花篮图”横卷,系叶恭绰的旧藏,工笔重彩,直追宋人李嵩的“花篮图”,刻画细腻,无毫发遗恨,而穷神极态,泄造化之秘。齐白石的“草虫图”,施于粗砺的麻布上,而叶脉、虫翅的处理,竟一丝不苟,细入微茫,如于花岗岩上作和田玉雕。潘天寿的“虬龙图”,则一味霸悍,顶天拔地,有“登峰造极”的险峻奇崛,魄力惊人。至于不少作品上的题跋印记,更留下了它们作为“兰室长物”的传承文脉。
0 W9 n1 P% D5 i) r- a+ v
2 s' n! f# X9 J- \6 _. V# G% }

- E: o: C. S, r4 M* |4 e) b0 m9 p
. ]+ F: }$ z/ I5 I" C% g6 z 293fc2d89890340d969c8ad5272ba509.jpg ) o) y4 q  u! R8 f2 l! w8 m
9 M4 Z* a. V6 a- S! a
清 金农 隶书“鹤赋”
+ N- F6 G2 b0 l( D
! b+ g0 m* @5 T2 T

) n3 g" B, h8 O/ B' r8 A8 I$ d* @& p. ]1 C8 ^, G
755ddacf2e066815b5c7e8cca6ee59c0.jpg * g1 e/ r; O. s& P, G( f$ s
! c0 u/ R. k+ n# l$ C
近代 齐白石 工笔虫草! K7 r' b; f% J# m, l; ^' g
, W8 Z' M4 z3 D6 e, w/ E0 O3 y
  _' ]. P( g# b; c  e7 n, i
回过头来读刘禹锡的《陋室铭》。在他的这篇短文中,并没有提到书画,而只是涉及了两件长物:素琴和金经。是不是当时的文房不重书画呢?我们认为并不是的。早在南朝,宗炳便在《画山水序》中讲到画图于室以作卧游的事实,说是“拂觞鸣琴,披图幽对”,“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而到了文事郁郁乎盛的赵宋,“点茶、挂画、燃香、插花”更合称“四艺”,被明确作为文房风雅的标志,历元、明、清直至近代而不衰。只是近三十年间,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有些人“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迷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书画、包括其他相关物具才疏离了与文房的风雅。则通过“兰室长物”展,正有助于我们厘清书画与文房“相倚为命”的关系,从根本上坚定我们实现传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自信。. g5 l  R3 ~4 v( C0 x9 x( Q5 P
, v7 }) A2 M+ ]+ G
( l- I+ B/ k' \8 g3 a5 e. U# s+ g
! e' M# O, }+ x3 Q; J* V
# Q* J: ^; r0 q+ V; C3 v: e( H
f800947d26b843c4c0010003ef75b3f7.jpg ' L4 V" {8 T& v% a% }& O9 R: C3 g8 v

1 Y" R4 t, G5 `' f: u. k# S) W4 K* w现代 潘天寿“春燕图”6 s! J; m, b, G3 O; x# }0 o5 _" |
6 Y( k: l- \" M7 K9 ]( z% ^
6 @% h" w& d1 Y9 R$ o4 B
文房,是书画安身立命的根本。9 e3 b4 q+ @. o' f
书画,是文房斯文不丧的精灵。  q0 \% A! s, h1 v

2 i# z. \7 u5 E6 d* c
4 M4 b' K  `+ v$ ]
孔子曰:“天之将丧斯文也,文不在兹;天之未丧斯文也,其奈我何?”. W+ I& u& K! b  |3 x* S0 b2 }

; a( ^' G* Q' h$ {; Q

& w$ b: J9 n: X& i3 e文章来自澎湃
4 A1 I8 _0 k8 [0 k4 k) A/ u: c' y作者:徐建融
) g* }' s+ H& `4 F. A' l2 b1 h" e# a6 @- n8 Q! C5 m
. L( e, N' u: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