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979|回复: 8

孟繁禧艺术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2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照片8_副本1_副本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艺斋主 于 2012-4-22 23:53 编辑

    孟繁禧,1954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自幼潜心学习书法,受教于康雍先生,擅长欧体楷书。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北京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央电视台书法技法系列讲座主讲《欧体楷书技法》,编著有《如何临习欧体九成宫碑》、《行书入门》、《虞恭公碑解析字帖》及《书法创作大典——楷书卷》等十余部专著、字帖。作品在全国各类书法展中多次获奖。2008年被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艺术活动:
    1988年在“九成宫杯”全国书法大赛中,从4万余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翌年在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主办的“秦声杯”全国青年书法大赛中又获得了最高奖项。

  在中央电视台书法技法系列讲座中主讲《欧体楷书技法》,编著有《如何临习欧体九成宫碑》、《行书入门》、《虞恭公碑解析字帖》及《书法创作大典——楷书卷》等十余部专著、字帖。

  从2004年12月开始,领导海淀书协先后举办“海淀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精选出优秀作品102幅,极大鼓舞新团队的士气。

  2005年,筹备历时一年的“一勺”书法展得以成功举行,为优选的17名中青年书法家发行作品单行本。

  2006年“墨华集”第三届海淀书协会员展为会员提供又一个广阔的平台交流学习。2006年9月底,领导海淀书协协助海淀文联顺利举办“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书画展”。

  2008年8月,“一步一个脚印”书法展在北京观音堂文化大道敦谊画廊展出,其中40余件书法佳作,以楷书、隶书为主。

  2009年6月,获“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

  2011年10月,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举办“辛卯年孟繁禧书法艺术巡展”,展出作品90幅,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中国报业协会主要领导出席,获得京城社会各界好评!

  2011年11月,由北京永泰和大树下画廊策展、北京亚太精英文化传媒机构承办、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和江苏美术馆主办,举办了“孟繁禧金陵书法艺术展”,江苏文化艺术界名流云集,孟繁禧楷书艺术得到金陵画派同仁的一致认可,展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艺斋主 于 2012-4-30 00:39 编辑

《濯砚书心》序



    我与繁禧兄相识已十余载,相识之初即知老兄是一名造诣颇深的书家。且他的忠厚平和、稳健儒雅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多年来我始终在关注繁禧兄的书作,关注他在书坛上所留下的每一串足迹。2003年他在济南成功举办了他的首次“孟繁禧书法还乡展”;2008年在北京举办了“一步一个脚印•孟繁禧书法作品展”,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同年还荣获了北京市“德艺双馨艺术家”光荣称号,翌年当选为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任,2010年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今天我又惊喜地看到了繁禧兄这一件件精美的大作,令我倍感震撼。无论是真草隶篆,还是巨制、小品;无论是寒窗临池,还是自撰诗、联,无不精彩。
    从繁禧兄的作品上看,他师古不泥,他的欧书既有早唐遗韵,又有魏晋之风。楷书之难即在于它的寓动于静之中,从笔画线条到偏旁部首、字形行距之间的丰富变化,游离于板眼之间的动态,使人感受到其旺盛的活力。而繁禧兄恰恰将这一点做得十分出色。我读懂了他的朴拙之中的飘逸,厚重之中的空灵。行草篆隶亦如此,把控笔法、结构、墨色及线条质量的能力绝非一日之功,堪称为当今书坛上的一位实力派书家。
    在《濯砚书心  孟繁禧书法作品集》即将付梓之际,我由衷地祝愿繁禧兄能够在书法艺术的探索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

          孙旭光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
                  2011年7月20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艺斋主 于 2012-4-23 00:22 编辑

孟繁禧楷书的继承与创新

文\单国强


    孟繁禧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尤以楷书著称,他成熟的楷书风格,端庄典雅,凝重大度,既具深厚的传统功力,又富雄强清朗的时代气息,树立了当代楷书的一种范式,故曾被中央电视台邀请担任书法讲坛楷书主讲,向大众传授楷书技艺。其作品也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1988年在“九成宫杯”全国书法大赛中荣获特等奖,翌年在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主办的“秦声杯”全国青年书法大赛中又获最高奖项,其书艺颇受书界同仁和收藏者青睐。
    孟繁禧的书法立足于传统,在广采博取基础上自然生发出新意。他不主张对传统的书法技巧做过多花哨、无聊的“创新”,也反对过分吸纳绘画元素塞入书法。他常说:“创新是继承的延续,应产生于自然而然之中,表现于含蓄仿佛之间。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一次座谈会上,他更明朗谈到:“创新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不是矫揉造作而得来的。”
    孟繁禧楷书的根基,很明显是唐楷和魏碑。楷书作为书学基本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历来认为唐楷是楷模或范本,其中欧阳询又属典范,习书者由此入手,多获成功。孟繁禧深谙此理,故尤倾心于欧阳询书法的研习,劲挺峻利的点画、端庄紧凑的结体,在他集欧《九成宫碑》字的龙门对中有鲜明的反映。魏碑是清代中期碑学倡兴以后才流行的书体,皆在纠正帖学的日趋柔弱,加强用笔的刚健凝重和结构的方正雄强,从而扭转了书艺的衰势,并涌现出一批碑学书法名家。孟繁禧也注意到了历史上这条成功的经验,悉心临习北碑,在作品中,其点、钩、撇、捺的点画和方正匀衡的字姿,就颇具魏碑遗韵。同时,他也广泛涉猎历代碑帖,汲取所需之长,如虞世南的疏朗、柳公权的圆厚、王献之的秀润、唐经的端秀等等,将碑帖、晋唐熔于一炉,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现今的楷书风貌。观其成熟作品,用笔刚柔相济,凝重中见清朗。其楷书谨守法度又非古人翻版,保持端整基调又灵动多姿,意趣宁静、和谐,不燥不霸,格调雍容、旷达、不卑不亢,极富赏心悦目的艺术美感。
    孟繁禧这种楷书风格和情趣的形成,自与他的人品、个性和艺术追求有关。他与人为善,待人真诚,办事认真,热心公益,却又淡泊名利,不求闻达,默默地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辛勤耕耘。他曾自白:“我赞美沙漠中负重行进的骆驼,不求尊贵与奢华,只在执着的追求。”“我了解自己,深知我这块地里只产水稻,若拔出水稻改种玉米,很可能会落得颗粒无收。”“没有骄人的成绩,没有显赫的声名,但我在恬淡中耕耘。”这些话也确实指导着他的实践,他担任海淀书法家协会代主席后,从2004年开始,就多次举办书法展,提携后学,如2004年12月,举办“海淀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展出作品102幅,极大地鼓舞了团队士气;2005年,举办“一勺书法展”,展出成功后,为优选的17名中青年书法家发行作品单行本;2006年举办“墨华集——第三届海淀书协会员展”,又为会员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同年9月,又协助海淀文联顺利举办“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书画展”……在他的带领下,海淀书协的活动办得生机蓬勃,充满活力,一批批新生力量也脱颖而出。如此的心胸、抱负,怎能使他的书法不洋溢恬淡、和谐、高旷、豁达之气?“字如其人”、“书为心声”,在孟繁禧身上得到了真正的统一。
    孟繁禧先生也兼擅篆、隶、草、行诸体,点画、结体虽异,格调、意趣极为相近,笔法也甚多一致之处,可见其书风已很成熟。然他仍在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相信孟繁禧先生的书艺必定会更上一层楼,创出更耀眼的业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艺斋主 于 2012-4-30 00:40 编辑

方寸之间天地宽


    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创造出灿若星河的光辉文化,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留下宝贵的财富。在这灿若星河的文化中,中国书法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与表现力,成为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它超越了记载与书写的功能,成为文化星空中最耀眼的一朵艺术奇葩。
    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到甲骨钟鼎的刻铭,我们伟大的祖先,把人类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用形象与抽象的手法,固化在甲骨、钟鼎、竹简、纸张等书写介质上,创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象形文字,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造字方法,使中国文字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哲学、美学的特征,形成了书画同源的格局,使文字在本质上天然具备了审美的内涵与法度,一个小小的方块字,从书写功能上升为书法的高度,也就成为必然了。在字体、书法源源演进的过程中,篆隶行楷的逐步形成,是从书写方便的实用功能出发,但最终落根楷书,以楷书为所有书法的出发点,却是审美、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从此,楷书成为我国书法艺术的殿堂基石,为所有的书法艺术提供母体的给养和成长的甘露。
    楷书,发轫于汉代,定型于魏晋,完备于初唐,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到初唐时期,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为代表的初唐四大家,把楷书的技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国书法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从此,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无论其形体如何变化,大致遵循着从楷书出发,最后又要回归楷书重新寻找给养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书法逻辑,楷书,成为我国书法中最易表现却又最难登峰的神奇笔法。在对我国书法作出卓越贡献的楷书四大家中,欧阳询以其法度严谨、笔力险峻的特质,成为楷书第一人。孟繁禧先生以欧体为法源,以诸圣为法鉴,师从康雍,参研古今,潜心体察,师古创新,成为当代欧体楷书的大家,为我国书界所推崇。孟氏楷书,气势恢宏,挺拔瑰丽,刚健凝重,雍容华贵。以楷书为法基,孟繁禧先生在行草、隶书等其他书法艺术上,也都耕耘有年,收获颇丰。
    文如其人,书如其性。欧阳询的楷书被后人称之为“翰墨之冠”,一是欧氏聪慧敏学,诗书饱读,他的书法则内涵丰富,儒雅隽永;二是他砥砺精进,锲而不舍。欧阳询“卧碑三日,研学索靖”,尽显不倦求学之心。孟繁禧先生率性儒雅,豁达豪迈,他的书法就充满了方正之气,恢弘之魄。欧体俊美而骨力稍逊,颜体方劲而绵雅有失。孟氏楷书,法古生新,骨俊兼得,清雅高岸,形质兼备。法古而不泥古,创新不捐继承。楷书,形体方正法度严谨,但缺少变化遐想无间,孟繁禧先生却能通过笔法疏密、刚柔并举,使谋篇布局产生灵动之感,越是宏篇巨作,越显华贵之势。
    春秋有日,耕耘无辍。孟繁禧先生岁属天命之年,恰为创作巅峰之期。对人生理解愈深,其书法艺术则愈显精邃。近年以来,孟繁禧先生佳作叠出,奖誉丰渥,每有泼墨,辄为藏家所珍。在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同时,孟繁禧先生通过执鞭书坛,诲育后学,不断总结自己在书法艺术上的创见及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了我国的楷书艺术。盛世崇文,当今书界,人才辈出,孟繁禧凭其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硕果而拔乎其粹。
    方寸乾坤大,锋窄天地宽。孟繁禧先生以其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艺术创见,把我国的楷书技法,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高度。
    是为序。

                         潘中艺于北京观心斋
                            2011年8月2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1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艺斋主 于 2012-5-7 00:25 编辑

腹有诗书气自华

——《今日财富报》采访孟繁禧发表的文章

(2008年11年30日)


    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展示中国文化的良好契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令外国友人沉醉其中,不断为中华文明的恒久魅力所折服。这其中既有各种名胜古迹,也包括书法、京剧等艺术形式。8月13日至19日期间,著名书法家孟繁禧“一步一个脚印”书法展在北京观音堂文化大道敦谊画廊展出。此次与观众见面的40余件书法佳作,其中,以楷书、隶书为主。包括他对传世书法经典《书谱》《郑文公碑》《西狭颂》等全本碑帖临习作品。此展既是对他近年来书法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他数十年来矢志不渝地钻研书法的一次总结。这不啻为中国书法界的一件盛事。
    “书以载道,文化报国”是孟繁禧书法一以贯之的精神,他从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在实践中加以提炼创新,将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融合贯通,以身作则和兢兢业业地传播着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书法。
    依于仁,游于艺
    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观赏艺术。书法艺术得以从上古流传至今,仍旧魅力不减,完全得益于其内涵的丰富,形体的变换无穷,乃至于为人处世的微妙关系。在书法盛行的早期社会,写字能力甚至是读书人“入仕途”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仔细数数,不难发现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风雅的达官贵人大多是一流的书法家。
    因此,能悟透书法艺术真谛的人更愿意将这门古老的艺术视为一门修心养性的人生哲学,不止于日常的修为,更在于帮助个人实现“人情练达,世事通达”。让做人的智慧,领导的艺术,均能在一笔一画的方块字中找到原形,这也或许是书法艺术得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孟繁禧是这门古老哲学的忠实追随者,他选择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完全融入到笔墨纸砚的思考中而不愿轻易出来:他不主张对传统书法技巧做过多花哨、无聊的“创新”;也反对现代书法流派过分吸纳绘画元素到书法创作中;更担心传统书法圣殿遭到无知者的亵渎和玷污。他宁可将自己看作中国传统书法精神的捍卫者,一直坚守到底。
    多年的潜心研习,使得他深谙书法之道,能够游刃有余地将书法精髓融入到日常工作实践中,并身体力行每一次的创作心得。从2004年12月开始,他领导海淀书协先后举办“海淀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精选出优秀作品102幅,极大鼓舞新团队的士气。2005年,历时一年筹备的“一勺”书法展得以成功举行,为优选的17名中青年书法家发行作品单行本。2006年“墨华集”第三届海淀书协会员展为会员提供又一个广阔的平台交流学习。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9月底,海淀书协协助海淀文联顺利举办“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书画展”。他一次次为书法爱好者大开方便之门,鼓励青年书法家再上新台阶,再出好作品。几个回合下来,书协的工作再次得到内外人士的一致肯定,他们对书协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因为在孟繁禧的带领下,这个团队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新的力量。
    书为心画,字如其人,书法艺术归根到底是书家的审美心理的显现,即在流畅的线条、飞动的曲线、变化多姿的结构中渗透着主体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书法是孟繁禧人生中不可挥去的一道光环,也是他淡定优雅、从容自如的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
    艺术征途,为霞满天
    “字如其人”,只说对了书法与人品的一部分关系,但不全面。孟繁禧如是纠正。那么人品与书品如何做到真正的统一?
    我试图在他的作品里找答案。“飞雪迎春到,心潮逐浪高。”“风满回廊飘坠叶,水流绝涧泛秋花。”这样的诗句在他的书法作品里常常能看到,有一飞冲天的壮志,却又处处内敛,时时自省,反而成为他为人处事的风格。另一幅李白的《将进酒》则用楷书中规中矩写在横幅上,仿佛要刻意削减诗人许多外露的锐气与锋芒。而同样是唐代的《腾王阁序》,孟繁禧则依行草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四条屏,潇洒流畅,气势磅礴,令观者无不动容,似乎就是孟繁禧本人受命书协,锐意改革书协的写照。唐文化的丰厚底蕴,他已颇得其髓,并适时外化成我们眼中的一幅幅墨海奇珍,教人过目难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代仕大夫精神被他一条条实践着。他希冀自己与人为善的愿望能赢得更多的朋友,如玉之温软圆润,甘为青竹一身秀。团扇•《鸾凤和鸣》表达了这种内外和谐的书法追求,无论工作中还是接人待物方面,他均以真诚来换取一团和气。
    《集九成宫碑》是孟繁禧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一幅楷书个人作品,这幅作品使他从全国四万余人中脱颖而出,获得最高级别的特等奖,一举成名。长期研习临摹古碑文,他的欧体楷书已经到了几可乱真的地步,放眼当今中国楷书界,早属凤毛麟角之辈。
把书法艺术看作一门人生学问来对待,来尊重,“万物皆存于笔下,妙乎于一心”——或许正是孟繁禧的境界所在。
    学无止境,墨海无涯
    因为知道“教学相长”的重要性,成名后的孟繁禧更愿意别人将他看成一位“书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他愉快地接受中央电台书法讲座节目的聘请,向大众无私传授毕生所学。闲暇之余,他也会提笔弄文,寄给报社,袒露点滴学习心得,与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分享经验,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正确的学习要领,获得成功。
    孟繁禧虽知个人力量有限,仍不遗余力利用每一次机会来传扬中华传统书法艺术;他明知“生也有涯”,仍期待在余生写出更多的好字,提携更多愿意写好字的年青人,实现传播书法的毕生宏愿。若此奉献精神,怎不算中国书法界之福?
    即便在天命之年开始吸纳佛家思想精髓,一遍遍心无旁骛地抄写《金刚经》,孟繁禧也只是想让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尘世浮躁中,留守心灵最后的平静。
    不论是书艺高度,还是人生高度,孟繁禧都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他通过书法传递着人文关怀和和谐精神,书写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祝愿这位慈祥的大师在他倾情钟爱的书法征途上越走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抽烟照.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