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6034|回复: 1

[转贴] 推荐一篇介庐先生的文章《相面——为当代书法寻找大师面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0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7 n* B4 Q, u$ U9 D

本文的讨论,时间范畴只限于八十年代初全国书展初兴到眼下三十多年的时间里。

如果把新中国过去的六十多年分为两个段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鲜明的对比,前三十年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被压缩在时代的角落里,社会生活的主流是巩固政权、克服贫困、建设国家,无论只是作为文人余事倍受批判,还是沦落为实用性极强的社会生活技术,书法艺术都面临着没落甚至断流的危险。后三十年书法活动高潮迭起,艺术交易活跃,流派众多,理论成果丰盈,书法教育进入精英教育体制,书法艺术被提高到最具东方意味的艺术形式和中华国粹的高度,他的美好未来让人浮想联翩。但是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脉络清晰、骨肉丰盈、人才辈出的前三十年和面浮体虚、乱象丛生、大家难觅的后三十年。

对于刚刚过去的三十年,留下这样的印象,是不是我们离的太近,我们下结论的心情太急切,时间当然是个好东西,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他自然会淘涤尘滓,分清鱼龙,给我们一个明白帐。也许再过三十年,我们会有足够的眼界整理当下,也会有现在回头看前三十年时的那种惊喜。只是人生苦短,光阴有限,我们无法得知。

下面的文章把一部分当代书法家放在了一起,本意不在排列座次,或者一教短长,只是奢想通过梳理,探讨他们成为大师的潜质,试图从中寻找成就中国当代大师的要素。


* g4 g6 t2 H. O% ^; t0 `) B3 g

从书法史给我们的启示看,那些个性突出、风格鲜明的书家往往成为一代大师,个性鲜明者大有人在,但书法风格作到独特不二者不多。全国性的书法展览,极大地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普及和各种书法实践的交流,但也在客观上加大了对书法风格执著坚持的难度,书法的地域性和个人化特征逐渐淡化,求同和融合的趋势明显,在加上展览评选机制上的缺陷导致审美趣味单一,展览的包容性缺失,涵盖面狭窄,展览中涌现出的有天分的优秀书法家被成批复制,某些极具个性的书法探索因为不合时风被全国展览拒之门外。要在这样的情势下保持一份矜持、安静和执著,即使那些颇负声望的书坛大佬也不宜做到。对书法难有“宗教情怀”一般的执著,这是当代大师难产的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看上海周慧珺、天津孙伯翔、广东曹宝麟有可能成为一代宗师。从八十年初的《鲁迅诗歌选》对米芾的继承、九十年代《古代爱国诗词行书字帖》对黄庭坚的揉合、新世纪《行楷千字文》对魏碑的改造,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屡改屡新、厚积厚发的周慧珺。米字风樯阵马的淋漓痛快靠得是侧锋的“刷”的力量,而黄庭坚长枪大戟的爽洁刚健则完全依赖充分的中锋运笔,魏碑的凝重从刀味儿来,要把他们结合的自然浑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应该说她的书法实践在难度上超越了同时代的很多人。建国以来的前三十年,海派书家人才济济,朴质刚劲者如马公愚、来楚生、王个簃、王遽常,婉约典雅者如沈尹默、邓散木、白蕉、谢稚柳等。作为新海派书家的代表,周慧珺刚柔并济的书法风貌,可以说是与老海派书法一脉相承。和周慧珺一样,孙伯翔和曹宝麟在对某种书体的继承和开掘上,无论是技法的精熟还是在执著痴迷上,都令人叹服。这三个人还有一些相似之处,他们大多时候远离展览,慎对媒体,临池不辍,寂寞自持。面对讥诮和揶揄,也只是缄默相对。无论是性格使然,还是一种人生智慧,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传统文人的影子——这也有可能就是大师的背影。


2 y* P! V# H8 H  I6 l- v4 s4 S/ {& g4 D7 a6 u% n5 Y

1981年举行的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上,来自北京大学的曹宝麟和来自浙江美院的王冬龄获得了一等奖。从一个起点散开去,他们各自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曹宝麟在岭南书斋里教书课徒,著书立说,王冬龄作为交流学者赴美讲授中国书法,辗转各地传播中国艺术,后被国家教委聘回,就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参与和组织了多项国际艺术交流活动。但就像曹宝麟对米芾的追索一样,王冬龄多年来安心于对 “林散之”的继承和发掘,保持着自己创作的高度和独立性,加上他开阔的国际视野和颇具现代艺术特征的创作风格在当代书坛渐成气候,影响巨大。从长远来看,一方面他的书法实践恰与中国书法的国际化需求相契合。另一方面,在书法的继承和创新渐入困局,无法在产生传统意义上的大师和流派的情况下,书法的“现代艺术化”极有可能成为这门艺术发展的未来取向之一。因此,无论是从影响力,还是代表性,王冬龄都占据当代书法史的重要一角。在那次大学生书法展览中,同时获奖的还有年轻的陈振濂。自八十年代初起,陈振濂和他为代表的学院派书法新势力的崛起是三十年中国书法发展最大的成就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构“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再到近几年提倡“新帖学”、“新碑学”、“草圣追踪”、“阅读书法”,他用“惊世骇俗”一般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对当代书坛产生强烈的震荡。陈振濂的意义并不在于自身书法实践的高度和他提倡的书法变革运动的成败。而在于他前瞻性的、极具思辨意味的历史视野和书法艺术学术化的巨大报负。无论从理论层次的丰富性还是学术体系的完整性,陈振濂都将是近三十年来第一人。还有一点值得说明,他的身后,矜持的江浙书坛保持了相对独立的艺术传统的传承和发展,百年西泠更是学术、艺术积淀深厚、精英荟萃。这样的底色和氛围让人没有理由怀疑近现代艺术发展的巨大惯性必将催生一位江浙籍的大师级人物。从传统书法史的一般经验看,学术素养的高下往往成为成就一个具有书法史意义书家的必要条件,仅从建国以来的历史看,从邓散木、沈尹默、白蕉、林散之、沙孟海,到启功、赵朴初、沈鹏,无不学养深厚、著作等身。从这个标准看,陈振濂、曹宝麟、王冬龄,还可以包括黄惇、邱振中等,他们极有可能继诸位先贤,成为标炳一代的大师,更何况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本身就是当代书法史的书写者。

$ X8 z/ \3 f; c$ b5 {5 x3 M6 ^. z2 K3 M

当代书法三十年的一个重要产物是以中国书协为金字塔顶的书协体系的建立,作为群众性书法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它为书法常识的普及、书法创作技巧的整体性提高、书法交流活动和理论研究的推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为书法活动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性准入标准的同时,也为书法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书协体制在成就了一批一批不同层次书法家的同时,也成就了一批书协主席、副主席、理事,他们交游广泛,倍受追捧,弟子门人无数,他们的取向、嗜好和风格成为一个地区书法学习和书法创作的标杆。比如何应辉之于四川、尉天池之于江苏、聂成文之于辽宁,他们有可能因为是代表着某个地域书法家群体而在书法史上留名。但我们注意到,许多有这样潜质的书法家往往面临这样的艰难选择:做一个好的书协主席,还是做一个好的书法家,两者很难兼得。

三十年来,书协的发展体现出这样的趋势:更多的有行政背景的书法家进入到书协管理体系中来,他们一直备受指责,但实际上,这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如果说,起初的书协主席往往是一种荣誉,是对其书法造诣的褒扬和尊崇的话,现在的书协领导更多的职责在于实现和强化书协的管理职能,这样的好处在于让书法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书法创作上,避免受到一般性事务的干扰。

当代书法三十年的另一个重要产物是延绵几十年,人气不减的中书协系列展览,展览硕果累累的同时,也有意无意的成就了刘正成和张旭光等一大批展览的组织者,展览本身的巨大号召力为他们聚集了极高的人望,展览推出的书法家成为各级书协的骨干和核心,他们又为刘正成和张旭光们培养了更多的拥虿。再加上,作为一个书法家,刘正成对于明清散淡奇逸韵致的追索和张旭光对于二王小札颜体化的改造也可谓成功,跻身当代一流大家行列,亦毫无愧色。当然,巨大的声名和创作存在着的某些局限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争议,但从书法史书写的惯例来看,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当代书法史中的地位。

中书协展览的巨大影响力甚至部分地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模式和审美习惯,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有关书法创作模式的讨论和实验热潮,那些挺立潮头的弄潮儿必将引起书法史家的注意。从这个角度看王镛、石开等人将被历史记住,王镛领导的对流行书风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推动并没有产生有说服力的成果,但这种围绕书法创造的讨论本身表现出的高度和勇气就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对于在当代环境下对书法运动的价值和书法流派形成要素的探讨和反思将启示后世。


/ r5 J& d" R; ~1 S( P/ @
发表于 2012-12-21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应该是再过一个世纪以后滴事儿,皇上还不急哩。! z& ^- S4 D6 M' x) r& a, h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