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213|回复: 2

[分享] 摭谈“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3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张天弓
“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评选工作顺利完成。本人作为监委,参与全过程。这里谈一谈我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
这次书法展收到应征作品近12000件,是近年同类书法展中收到作品较多的一次,仅2个多月时间,突破万件,实属不易。
来稿数量地区不平衡,有一些近些年参展高手没有投稿,虽然入展作品、获奖作品比较整齐,艺术水平有些提高,也发现了新人佳作,但罕见特别令人震撼的力作。这也是正常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常态是渐进式。有一种情况给我印象很深,来稿中有相当多的作品缺乏基本功。书者的学书热情应该鼓励,但正确的引导也应该跟上来,基本技法的培训和社会的书法艺术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书法热热闹闹,也有隐忧,就是公众、爱好者不甚了解书法艺术的基本要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评选。完全按规则操作,任何个人都没有特殊,评委的评选权都关在规则的笼子里。评委都能尽职尽责,讲大局,不徇私情。监委全程监督,监督到位。评选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公道的原则。
首先,杜绝了“东道主现象”,承办单位尽了东道主之责,但没有东道主之特权。东道主没有安排评委、监委,这是一个新起点,效果良好,我觉得以后应当坚持。
其次,调整完善了一些细则,更合理、更公平、更切合实际。比如说,对投稿中的代笔抄袭模仿等顽疾采取一些措施,绝不姑息。又如,细化落实初选的复评环节,保证凡是淘汰作品必过两关,初评组评和复评组评,两组评委评定,防止一个组评委可能出现的误差,尽量避免有遗珠之憾。再如,增加一个专门挑错把关的环节,半天时间所有评委监委都来做“恶人”,有相当一部分超尺寸、错别字、文不对题、文理不通的作品出局,其中不乏书法水平相当好、甚至有可能获奖的作品,令人惋惜心痛。仅错别字这一项出局的作品就有30多件。当然,错别字现象远不止这个数目,评委也综合考虑书法艺术水平与文化素质的现状,也给予了一定的宽容。有一件作品写得很不错,但尾款最后一个字错了,“乡里”的“里”写成了里面的“裏”,最后一个字,太打眼,自己判了自己的极刑,谁也救不了它,非常可惜。
第三,遇到特殊问题或出现疑议,充分讨论,尽可能形成基本一致的合理意见,或者少数服从多数。对好几件疑似代笔作品的及时处理就比较妥当。
时间有限,非常紧张,但还是次序井然。都尽心尽力,相互配合。这种评选规则、评选程序、评选操作,总体上是可信赖的。书坛要讲风气,最重要的是各种重要书法活动、重要书法展览要树正气、辟邪气。我觉得这次评选值得总结,调整完善,可以成为一种标杆,真正发挥好的导向作用。
这次展览的作品真是异彩纷呈,花花世界取代了黑与白的世界。正式开展时一定会艳丽好看。我个人认为,这是美术化的一种表现,好看是好看,但远离了书法的本色。我仔细观察评选,评委还是关注书法本体,装裱的新花样、艳色彩,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有些不当装裱款式还引起反感。要相信评委,也要相信自己。花里胡哨的东西诱惑不了评委,对于作者自己,这是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本体不够,色彩来凑。
看全国展,可以看当前书法创作的某些动向。这次展览一是呈现“三多三少”,小楷多而大楷少,章草多而草书少,小字多而大字少。二是总体上好奇尚技跟风的基本走向没有根本改观。
小楷颇壮观,初评就上了50多件,密密麻麻的一板又一板,确有一些精致的作品,令人欣喜。不过风格还是那几种,锺繇、二王、明代名家、墓志、写经等等,越写越精。在原路上写小楷,难度剧增。古代书法史中资源太丰富了,不该老盯着那几个峰尖尖。中楷主体是北碑,不算太少,功夫也可以。大楷太少了,较集中于写褚遂良,也引人注目。
小章草也很壮观,密密麻麻加做旧染色,多为学简牍章草,古色古香,初评也上了50多件。这几年这种小章草频频获奖,刺激了书者的积极性。物极必反。简牍小章草现在已高度拥挤了。它跟小楷还不完全一样,观众如果不懂得草字法,不认得草书,那恐怕就成了一堆堆的乱麻。小草、小行书、小行草还不少,多为帖学一路的手札式,笔法细致,气韵流畅,能够吸引评委的眼球。
大字草书的投稿不能说太少,经过层层过关所剩无几了。草书难,大字草书是难上加难。手札式草书,一些小毛病可以被忽略,一旦放大就一目了然,格外刺眼。虽然组织者也提出适当给予倾斜,结果还是很不理想。这是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个长期的短板。要有鼓励大字草书创作的措施,还要加强草书技法、艺术形式的研究。这一块的研究太滞后了。
入展获奖的作品一眼望去,小字多而大字少,不仅是楷书、草书,还有篆书、隶书、行书,涉及所有书体。同一个道理,大字容易露怯。这样的全国展,没有几件壮观的大字,确实看不过去。全国展应该有正大气象。但是,投稿的目的很明确,最大限度的提高入展获奖的几率,降低出局的风险,选拔赛历来如此。这次没有为了迁就大展主题而破坏艺术底线,这是对的。鼓励弱项,又坚持艺术底线,二者之间的拿捏恐怕是组织者、评委长期面临的课题。
好奇尚技跟风的基本走向是大环境使然,也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可喜的是这次展览做了一些调整。只要坚持下去,不断的调,就有希望。
最值得关注的是文化素质的问题。这样一个全国展,在北京一家大型博物馆展出,是向社会展示书法的形象,书法家的形象。可是我们作品的书写内容很多都不可通读。有的可能让有文化的观众笑掉牙的。
这是一个书法展览中老生常谈的问题,老生常谈的问题也要谈。
首先是标题,像“古代诗文选钞”这样的特大号标题比比皆是。古代的诗文,浩如烟海,这种标题等于什么都没说。还有一些“古代书论选钞”,也算大号标题。还有一个“师说文”,初看以为是“师-说文”,结果不是,是“师说-文”。韩愈的《师说》是名篇,人人知晓,为什么要加“文”呢?难道还有“师说诗”吗?画蛇添足。还有“苏东坡之词选钞”,为什么要加“之”呢?加“之”不仅是画蛇添足,还会引起歧义,“词”这个文学体裁搞模糊了。标题是诗文的眼睛,也是书法作品的眼睛,应该亮起来,不该成为青光眼。
其次是款识。拼贴式装裱,把款识全搞乱了,不知道哪是正文哪是题署。还有把单款贴在最前头的,荒唐。还有一件看到了“ХХХ又记”,我前前后后找,没有找到前“记”,恐怕是把标题中的题记当作一记了。还有一些现代汉语、半文半白的尾款,很可能是在网上抄的,错漏加俗气。自己要保护自己,搞不清楚的最好不要抄。
再就是正文。六尺篇幅的小字,搞“古代诗文选钞”还得抄不少,有的看不到章法,一下子苏东坡,一下子陶渊明、一下子李白杜甫,不分七言五言,不分绝句律诗,随意抄写。“古代书论选钞”也是如此,苏轼的,董其昌的,米芾的,孙过庭的,大杂烩。尽管是抄写,我们还是要分分类,讲一讲文法。其实,古人做“选集”是非常讲究的,哪些选,哪些不选,颇费斟酌。
再就是文辞错漏,不检查,不校对,一蹴而就。一篇上十句的片段,可以错个三四句,太马虎了。还有错别字,最突出的是一对多的简体字,倒回繁体就错了,像“髪發”、“里裏”、“余馀”、“几幾”、“范範”、“ 干幹”、“曆歷”等等,一不小心就错了。
这次评选,专设一个程序挑这些毛病,淘汰了不少。这给书者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对书法作品中的文字内容的错误、错别字不可心存侥幸。这次你可能有幸出错还入选了,但下一次完全有可能成为致命伤。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补充一点,态度决定细节。
这次评选是成功的,相信展览也会成功。这种全国展还有可改进的地方。一是要出重拳解决胡乱拼贴装裱的问题,解决书写内容文理不通的问题,要有规范,起码要设立文体形制的底线,像这样正文一种书体、一块色纸,款识又是一种书体、又一块色纸,完全不相关,再不能宽容了。坏文体的规矩,书法家没有这个权利。我觉得,现在到了出重拳的时候了。二是学术介入,书法批评进来,最好是程序化的。书法批评一直是弱项,先让展览带着书法批评一起走,发挥作用。有了书法批评,展览就有了品头论足的声音,不是感觉的声音,而是理性的声音。
以上所述,主要凭现场感受的记忆,恐有不妥。最好还是在场,参观展览,直面作品,相信每一个观者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发现。
/ h+ K8 M, Q  g
发表于 2014-8-24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4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公示初评结果,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可以不服的挑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