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305|回复: 0

【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系列——林景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3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图1.jpg
艺术简介:
林景辉,男,19714月出生于福建惠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石狮市政协之友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全国青年创作骨干高研班学员;201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进万家先进个人2014年于福州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同步出版《林景辉书法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曾获:
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三等奖
全国第八届群星奖 优秀奖
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展 获奖提名
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 三等奖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艺术奖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获奖提名
全国首届篆书展 获奖提名
全国首届手卷展 全国奖
全国第二届手卷展 全国奖
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全国奖
013——2015《书法报》 兰亭诸子奖
福建省第五届百花文艺奖 二等奖
福建省第六届百花文艺奖 三等奖
福建省第七届百花文艺奖 一等奖
福建省首届八闽丹青奖金 奖
福建省首届书法兰亭奖 一等奖
福建省第四届艺术节 金 奖
连续七届蝉联泉州市刺桐文艺奖
参展:
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全国第二届扇面展
二王帖系全国百名青年书家精品展
全国第二届草书展
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
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
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2011年中国书协优秀会员展
全国第三届青年展
图2 草书《闲居赋》中堂(局部).jpg
图3 草书《闲居赋》中堂(局部).jpg
荣宝斋在线:林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荣宝斋在线的采访,首先请您谈谈您的学书之路吧。
林景辉:我是从1988年开始学习书法,刚开始是从行书入手,学的是二王。当时写得有点简单、飘滑,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又学篆隶,来加强风骨的锤炼。后来到了21世纪初,基本上专攻草书,以二王为主。后来主要对米芾和王铎下的功夫最多。同时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的《书谱》、怀素的小草和《自叙帖》也花了不少功夫。
荣宝斋在线:有没有写过黄庭坚?
林景辉:黄庭坚我写得相对较少,其实也写很多,只是相对少些。因为我觉得黄庭坚作品动作、技法十分丰富,有些东西也非常张扬。但是在大草的感觉里边那些动作稍显有些外化。从大家的角度来讲,黄庭坚是分水岭级的人物,这个毫无疑问。是他把笔法从小字过渡到大字,对后来大字草书的启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时古代大草相对小字化,线条以流畅为主。黄庭坚加入线条的力度和律动,但是我个人觉得外化的痕迹有点过露。所以对我启发更大的是王铎和米芾。一个从大字方面,一个从小字方面,从气息、风骨上,这两个人给我的营养最多。
荣宝斋在线:书法对您自身而言有着怎样的一种意义?它对您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林景辉:这个意义已经深入骨髓了,她是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已经超越了兴趣,感觉是休戚与共。其实她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很多细节当中了。比如说我们欣赏美景,我们经常可能会用书法的一些名词、形容词来界定这个美的含义,足以证明已经深入生活、深入骨髓了。对我的影响应该讲从21世纪初以来,我基本上进入了这种病入膏肓的状态,已经不能自拔了。
荣宝斋在线:林老师请您谈谈您学习“二王”的一些心得吧。
林景辉:二王是整个帖学的总源头,对二王的学习当代又存在着某些误区,这是我个人的意见。比如王羲之的作品从渊雅当中透着一些古质,有章草的底蕴。我们在学王羲之行书的时候,要捕捉他那种古质的东西。孙过庭《书谱》里边讲的今不逮古就是指王羲之线里边有章草笔意残留的部分在里边,这个笔意就是他的古意。而王献之把章草中的古意剔除了一部分,增加了连绵畅达的观感。他草书取法的主要渠道是张芝,他的作品在连绵当中能让人觉得骨力洞达。从草书的成就来讲,我个人认为王献之的草书比王羲之要好一些。
荣宝斋在线:也就是说学王献之可能更容易写大草,而王羲之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写不了很大。
林景辉:对,从现在这种大草和小草的界定来讲,王羲之是倾向于小草,王献之是倾向于大草。张旭就受王献之的影响十分巨大,包括后来的王铎,受他的影响也非常大。王铎把王献之一些经典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运用了一些墨法并把它放大,让人感觉有另外一种英气。我觉得学二王的东西尽量要避免表面化。一定要深入他的质地,深入他的风骨,以及他内在的古意,这是我的理解。
图4 行书“李白诗”手卷(局部1).jpg
图5 行书“李白诗”手卷(局部2).jpg
荣宝斋在线:您连续两届手卷展获奖,您能谈谈您在手卷创作上的一些心得吗?
林景辉:书法在明代之前几乎都是手卷的形式,大作品几乎都是以手卷的形式出现的,除了小品,几乎都是手卷。比如黄山谷就是手卷高手,我个人觉得手卷特别适合用草书来表达,而写行书写得太长很难有这种起伏。我们其实可以借鉴交响乐那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从静到动或者从慢到快,或者从厚重到轻灵。几个小章节达成转换,中间部分或最后部分达到一种高潮。这样就形成整体的情感高低起伏。在进行草书手卷创作的时候,一般的手卷有很多行,它跟条幅不一样。行草的大条幅习惯称之为三行书风,三行是一个临界点,到了三行以外第四行很多变化组合会跟前三行重复。而手卷有很多行,就是说手卷必须强化这种左右关系,它的左右关系十分复杂篇幅又比较长,所以必须要强调左右关系反复的穿插,避让变化等等,所以对这种左右关系的处理我认为是关键。但作为草书的手卷创作来讲,它的韵律感还是应该要摆在第一位,就是这种交响乐式的感觉。
荣宝斋在线:书法的学习是一条漫长之路,在您对草书的学习中您有没有自己的侧重点?
林景辉: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那种俊逸的感觉,就是说草书要达到。苏东坡讲过草书难于严重,就是说草书写得流畅比较容易,流畅确实是草书的本体,但是流畅之余还需要厚重。这就是字的美学含量。必须有风骨才能俊,俊是我们男性化的用语。像飘逸、秀气就是偏女性化一点,偏阴柔一点。所以我认为首先要有厚重的、骨力洞达的成分在里边,然后再去追求草书飘逸的大效果。
荣宝斋在线:这种厚重的、骨力洞达的东西可以从哪方面去获取?是不是可以学学篆隶呢?
林景辉:一般来讲以学习篆隶来获得线条的厚重是一种形式化的学说,其实你笔力加大一点点就能达到篆隶的这种效果,就是增强入纸。苏东坡有讲过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其中这个端庄杂流丽是相对于篆、隶、楷。而刚健含婀娜就是行草最好的注解。首先要刚健,然后要有婀娜之姿在里边。这个刚健就是我们刚刚讲的,是风骨、骨力,婀娜就是飘逸、畅达。我个人觉得从整体来看飘逸不足以表达草书的大美。
荣宝斋在线:福建省近期在全国展上多人获奖,对于这个现象您怎么看?
林景辉:其实早在第四届国展开始我们福建入展的比例一直在中下游,但是获奖的比例一直在中上游。这次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获奖40个人,福建省就占了5人,占了八分之一,总获奖人数排在第一。省文联省书协特别重视,就召开了几次座谈会分析这种情况。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我们福建依山傍海,地理上属于丘陵地带,在古代属于蛮荒之地,交通十分不便,交通的闭塞阻断了人与外界的交流,反而滋养了个性的张扬。另外我们省书协也特别重视青年书法家的成长,我们在创作中不能盲目借鉴别人的东西,要有自己思索的主心骨,省书协多次在活动中强调这个。但是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地貌,这种地理环境(大海与丘陵的共同颐养)对人的性格情怀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图6 题汉砖拓片镜心.jpg
荣宝斋在线:请您谈一谈您草书的创作观,我今天看到您的一篇文章叫《我的草书创作观》,写得特别好,所以想请您再简单的谈一下。
林景辉:草书的创作我刚刚讲的就是一些近来所想。再比如说作为最高的审美追求,我在创作的时候肯定第一就是要走个性化的面目,书法的发展越到后来要找到一个立脚点特别困难。而没有个性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我首先要追求个人的面貌,让人家通过作品就能知道这是某某人写的。当然,前提是写得不错。
荣宝斋在线:这种个人面貌一定要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
林景辉:这种个性要植根于传统的共性,我们东方的文化讲究传承,就是说你的东西得有出处,一定要有传承。所以个性就是要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上。我目前对个性还在逐步探索之中,共性我会通过学习历代草书大家的作品去借鉴他们的传世之妙,去找一些小的突破口。我现在的草书中加了一些篆隶的东西在里面,希望能达到一种比较个性化的面目。我也一直用生宣来创作大草,争取在各个环节上去表现,增加对比度。比如说从墨法、章法、字法、笔法等方面,我个人认为字法是表达共性最准确的办法。同时我在创作中可能会组合一些其他的东西,一些经典的行草书中别人没有用过的一些手法,或者一些空间的效果,我会从这些地方寻求一些小的突破口。我也一直在摸索。
荣宝斋在线:您刚才讲在书法的学习当中受到王铎和米芾的一些影响,能具体到某一个帖吗?
林景辉:这个不太好说,因为一个书家往往代表着一种精神,他的一种审美倾向。他不会把所有的书体都集中在某一个审美点上。像王羲之、王献之包括张旭、颜真卿、杨凝式、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王铎、这些人基本上是千作千面。他们不可能简单的重复,如果一直重复自己注定走不了多远,成不了大师。所以为什么说王铎和米芾对我的启迪最多,因为王铎的技法非常丰富,他使用的审美切入点很多,并且是当时把小字转化成大字最成功的一个书家。他作品中用的线条很厚重、苍茫,技法非常丰富。从大字来讲王铎给我的启发最多。而米芾对我的小字启发最大,因为我觉得王羲之对于现代的我们有点遥不可及。以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背景及审美倾向来讲,要捕捉到王羲之的内在美,在赵孟頫之后极少人能做到,我个人觉得没有人比赵孟頫做得更好。我觉得把王羲之的一些东西拿来为我们所用显然是难度非常高,所以我当时就集中力点在米芾。因为米芾号称集古字,他的东西基本上每一笔都有来历。他在晋代的基础上增强了跳跃感、跌宕感,让你感觉有速度感在里边。
荣宝斋在线:同时我觉得米芾的点画很饱满。
林景辉:他的线条很饱满,笔力非常合乎帖学的规范。赵孟頫的字跟米芾的字比起来,这个品格就要差一些。米芾的作品中线的粗细很明显,而赵孟頫就比较平稳,情性的东西少。
荣宝斋在线:以您对米芾的研究,您觉得传为王献之书的《中秋帖》是米芾写的吗?
林景辉:我觉得应该是米芾半摹半临的,因为王献之的线更扎实一些。我们看王献之的《鹅群帖》,当然这个也是摹本,但是线会厚实一些,有沧桑感。当我第一眼看《中秋帖》的时候就觉得它是米芾写的,太像米芾的用笔了。因为它跟王献之其他的帖出入比较大,王献之作品之间都有落差起伏。
荣宝斋在线: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图7 草书《缚苍龙》中堂.jpg
图8 节临《祭侄稿》中堂.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