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680|回复: 6

[原创] 入帖考功夫 出帖靠文化 赏趣在新奇——隋占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8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隋占刚隶书横披——积学储宝

隋占刚隶书横披——积学储宝
入帖考功夫 出帖靠文化 赏趣在新奇
     ---浅析书法艺术的评判标准
                  隋占刚
多年来,经常有喜欢书法和收藏的朋友向我提出一个问题,即如何判断一幅书法作品的好与次,甚或是某个人的书法作品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说实话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其简单,是因为对深浸书道者来说此等问题不言自明。说其复杂,是因为对从不涉猎书法艺术的人而言,因没有切身的感悟和体验,很难明了其中的奥妙。尤其是当今书法界和拍卖界中出现的一些乱象,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说他的字不好,但却拍出了好价钱,甚至挂到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你说他的字好,但却一幅没人买,最后穷死了。其实这个问题触及的是书法艺术的评判标准问题,这既是一个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如不澄清势必会影响中国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因为一旦连最起码的评判标准都没有了或模糊不清了,必然会导致人们审美观念的混乱。
当我们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时,一般而言大家不是夸就是贬,但不管是夸还是贬,尤其是在贬者居多时,总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外之意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如果我们按照这种说法推演下去,其结果必然是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与低、好与差根本就没有标准,有人喜欢的就是好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没有自信固然成就不了一名艺术家,但缺乏客观依据的高度偏执型的主观自信,必然会断送一个人的艺术生命。
难道书法这门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真的是一门没有评判标准的艺术吗!答案是否定的。书法艺术不仅有评判标准,而且这个标准自古至今都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物质欲望的不断膨胀,被一种假象掩盖了。今天我想凭借自己多年的书法学习体会和欣赏经验以最简单的方式告诉大家什么是书法艺术的评判标准。
自古以来,不管是书法大家也好,还是一般的书法爱好,凡学习书法的人都必须从临帖入手,这是一个铁定的规律。是能否跨进书法艺术殿堂的第一关。所以帖临的好坏、功力的深浅,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书法创作水平和未来的发展高度。如果你判断不准某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那么你就稍微费点功夫查阅一下创作者的临帖作品,并找原帖进行对照和比较。如果他临的字和原帖的形神相去甚远,那么不管他的作品有多么花里胡哨,他是如何的自我吹嘘,你都不要动心,更不要动钱。因为他连基本功都还没有过。试想一个连书法基本功都不具备的人还能期望他创作出高格调的作品吗!所以,要准确判断一个人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低,其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原始的标准就是看他的临帖功夫。
当然临的形神兼备也只是最起码的标准,这就是书法学习上所讲的入帖而已。爱好书法艺术的人都知道,尽管达到了“入帖”这个标准已然是实属不易,但这只能说你仅仅迈进了书法艺术的门栏,走上了书法学习的正途,距离书法艺术的本体或曰纯粹的书法艺术还相去甚远。古人早有定论:“斤斤临摹,已落第二”。可以不客气地说:由于天赋和文化底蕴的不足,致使相当一部分书法爱好者在闯过了继承关之后永远滞留在了临摹阶段而不能逾越。尽管这种结果很让人痛苦,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既然“入帖”了,临的也形神兼备了还不行,那么到底咋样才算行呢?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艺术品并具有潜在的收藏价值呢?这便直接涉及到书法学习过程中的“出帖”问题。习书者应该明白,“入帖”要解决的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技术、技巧问题,而“出帖”要解决的则是精神层面的品质和格调问题。
笔者认为,学习书法首先要明确三个理念,第一是继承。继承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入帖”,就是临什么象什么,并做到形神兼备;第二是创新。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出帖”,即集碑帖之大成,在文化的陶冶和支撑下自然形成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第三是新奇。因为不新奇就没有赏趣。有术无道,玩弄技法,千篇一律,味同嚼蜡。所以草圣怀素在其《自叙贴》中有“志在新奇无定则”之说。纵观古今书法,论者颇多,著述宏大。但笔者认为,在一个人终其一生的书法学习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只有这三个,这三个问题只要有一个解决不好,你就难以步入书法这座历史悠久的神圣的艺术殿堂。
前一时期,中纪委书记王岐山针对官场乱象所指出的:“有些领导干部楷书还没写好就直奔行草,还裱了送人”,就直接点出了当今书法界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其实,即使你把入帖问题很好地解决了,还有后二个更难的问题等着你。之所以说它难,是因为他和一个人的文化积淀、文化修为紧密相连,而这些都要靠时间的积淀。所以学习书法最忌讳的就是浮躁,心急气盛,急功近利是学不了这门艺术的。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没有正确的书法理念很重要。如果你仅仅把书法当成一种技术活去练,即使你昼夜不息地写上一辈子,你的作品的品质和格调也很难提高。书画界有句名言:丹青难写是精神。因为书法不是技术,是文化,而文化则需要长期的文化积淀和持之以恒的个人修为,正所谓“功夫不在其内,而在其外也”。
具体说来,评判一个人书法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是能不能“出帖”并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那么,究竟什么是鲜明的个人风格呢?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当一幅书法作品挂在墙上后,观赏者不用看落款就知道是谁写的。古代的不用说,就说大家比较熟悉的几位当代大家吧,启功先生的行楷、刘炳森先生的隶书、沈鹏先生的小草、李铎先生的榜书,就连一般的老百姓都不用问,一看就知道是谁写的,这就是鲜明的个人风格。如果你的作品挂在墙上后,欣赏者不看落款根本辨别不出是出自何人之手,那就足以说明你尚未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特别值得大家注意,那就是这种鲜明的个人风格必须具有广泛的社会认知基础,被广大的社会欣赏群体所认可,不是几个人甚至是几十个人,更不是创作者自己说了算的。大家知道,艺术欣赏有一个概念,叫“雅俗共赏”。那么什么是雅俗共赏呢?就是一个人的作品受众面很宽,大多数人都认为好,都能接受。这个问题说明审美上存在共性,也就是有些东西大家都认为好。书法家必须找到这个普遍性的东西,并移植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有了这些因素,你的作品才会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比如阳刚之美、壮阔之美、典雅之美、充实之美,都属于普遍性的美;而枯槁的美、纤弱的美、残缺的美、荒诞的美、怪异的美,则都属于特殊性的美。
任何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都是普遍性的美和特殊性的美的完美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光有普遍性的美,就会丧失个人风格。光有特殊性的美,就很难被更多的欣赏着认可。这种比例关系、这种感觉是不可能做硬性调整的,只能用创作者自身多年积累的文化底蕴的“温火”去“慢炖”。当一幅书法作品普遍性的美占据主流时,那就会被更多的观赏者认可。反之,当特殊美占据主流时,观赏者的群体数量就会受到限制。笔者之所以反复强调临帖、入帖的重要性,恰恰是因为那些古代碑帖范本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是被历代观赏者雅俗共赏的,是把普遍性之美和特殊性之美结合的最为完美的典范。
总之,“入帖”靠功夫,“出帖”靠文化,赏趣在新奇,此三点习书者不可不知也。
               2015年3月13日
             于京西美域家园务本斋  
发表于 2016-1-21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天桥 发表于 2016-1-21 07:26: Z" V& ^; p% l0 Z0 \" _
赞同

7 i5 P. `% z8 I' `- J1 u. x'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获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器晚成 发表于 2016-1-21 11:53
& ?" v  G( N5 i: W& a2 D5 Y4 X获益匪浅!

0 f9 v: |2 p; g7 n6 T& K0 w: B9 k您客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9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