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624|回复: 1

[原创] 静下心来就是艺术——隋占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8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隋占刚隶书横披——陶情冶性

隋占刚隶书横披——陶情冶性
静下心来就是艺术
                                  隋占刚
书画作品不在尺寸的长短和幅面的大小,关键在于他的行笔质量。现在的书展往往追求大幅作品,甚至于美术馆都挂不开,这是过分追求外在形式的一种表现,其中的部分作品是以大尺寸的外在形式布局掩盖了内在的运笔质量的不足。我们在浮躁日甚的书坛里所能看到的不是“有功无性”,就是“有性无功”,更多的是徒有构架之能,实无笔墨之功,其结果是作品只能乍看,不禁推敲,此类作品不是提了欣赏者之神,而是乱了欣赏者之心。
3 ^: C/ v3 F6 K! H) H% @! {    在艺术品收藏领域里,不存在比较好、还可以等标准,要么是好,要么就是垃圾,这一点对于收藏界的朋友而言至关重要!就当代中国书法而言,日本书界曾评论说当代中国书坛有四大支柱,分别是:启功、刘炳森、沈鹏、李铎,笔者基本上认同这一观点。启功的书法简洁明快,控笔精准,瘦硬通神。其绘画作品亦臻妙境。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书画作品中充溢着无可匹敌的书卷气息。后人多有学启功者,但学成者至今没有一个,都只是略得其间架和皮毛而已,大都涉入甜俗一类,主要原因是缺少文化底蕴的支撑。书画对启老而言只是文人之余事,是其抒情达性的一种工具,正是这种底蕴和心态,决定了其书画作品的意境和高度;刘炳森先生的书法成就主要在隶书,可以说他是当代书坛集汉隶之大成的第一人,书风端庄、厚重,寓巧于拙,其最典型的特点是将行书用笔融入隶书的书写过程,不仅大大丰富了隶书用笔的内涵,而且增强了整幅作品的灵动性和现代气息;沈鹏先生的书法成就则主要在行草书,他和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相比,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扑面而来的浓郁的书卷气息。用笔灵活、控制精准、收放自如、气韵生动。尤其是它的行草书信札,堪称当代书坛之典范,无出其右者,极具收藏价值。而李铎先生的书法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碑帖兼容、古朴厚重、精义入微、大气磅礴。其创作成就主要是把魏碑用笔融入行草书,穷极笔性。至今笔者还记得几年前李老去首钢公司时现场挥写的四个榜书大字:首钢精神。那真是形神兼备,气息夺人。如果你是搞书法的,甚至你也成了名家、大家,暂且不要与古人论高低,还是请你先和这四位先生作个比较吧!7 W9 N! x9 L6 c' A
    时间是检验书画作品艺术价值的终极标准。前几年金融危机开始时,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登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说,深圳有个老板多年来收藏了不少全国各地所谓名家的字画,金融危机来了,企业发展艰难,这时这位老板爷想到了这堆多年积攒的“宝贝”,于是赶紧让有关人员与拍卖行联系,准备打捆拍卖,以解燃眉之急。可没成想,拍卖行看了后竟一幅没收,更别提拍卖了。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这个例子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有很多有经济实力的人,有收藏艺术品的美好愿望,但由于自己根本不懂字画,被人忽悠了。第二是并非所有用毛笔蘸墨汁写出来或画出来的东西都是艺术品,正所谓:有墨易成形,无笔难通神。古人亦曾说:丹青难写是精神。清华大学美院教授陈传席教授有个观点,即书法不是技术,是一种文化。既然是文化那就不是三两天抑或是三两年能解决的了,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淀。一幅好的书法艺术作品必须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 @9 x$ _' r. G2 [    书法艺术不是猎奇,更非杂耍。沈鹏先生曾经说过:能用右手写最好不要用左手写。那么能用手写最好不要用脚或嘴写。至于什么“反字”、什么“双钩”,那都应归入俗不可耐一类,难登大雅之堂。当然,不管怎么写,最终还要看作品的艺术水准!书法艺术最后要看的是作品的意境和格调。前不久去了一位朋友装饰豪华的办公室,可一看墙上挂的书画作品,感觉很不协调、很不舒服,顿时主人的格调也就降了一大截。因为主人的格调如果要是高的话,是断不会悬挂此类作品的。
- v* j- g/ L3 u( x2 A    静下心来就是艺术!书法艺术和禅、道、佛相通的地方就在于他们都是静心的艺术,至于有人把书法和气功联系起来,甚至于写字之前还要摆弄一下架势、运运气等等,那纯粹是无稽之谈!# K# n. N) x: J+ m5 ?8 u, L9 e
    艺术必须是个性的、独特的、陌生的!如果不具备独特鲜明的个性风格,那充其量不过就是一件工艺品,还达不到艺术品的等级,更不用说收藏了。有些书画作品的价格之所以高,主要是因为该件作品空前绝后,也就是说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件,即使是创作者本人也无法实现再创作。至于那些可以反复出现的作品,那只是一种技法,一种工艺,离表情达性的精神要求相去甚远。
) a0 ]% g  I& u- C9 _& v0 E3 Z$ o    楷书凭功夫,草书借性情!不要以为你的楷书功底好就一定能写好草书,二者之间只是一种充分必要关系。能不能写好草书,除去受书法功底的制约以外,更主要的是受制于创作者的性情或者说情怀。(参阅本人:《“入帖”凭功夫,“出帖”靠文化,赏趣在新奇》一文)。
7 I" f/ v( k" D    中国的书法艺术只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要读懂中国书法艺术,首先得读懂中国文化!......
                     2015年11月28日
                    写于京华美域家园务本斋
发表于 2016-1-21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获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