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078|回复: 0

四时风物总关情 (诗词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2.jpg


           ----牛家强系列之诗词篇
    (中国国风网  孙克攀)认识牛家强的人都知道,家强先生擅书法,工篆刻.是一位知名度颇高的书法、篆刻家,很少有人知道先生还是一位资深诗人.
    对于写诗而言,尤其是古体诗,无高深的古文化功底,无平时有效的词语积累,无对生活世事的精深感悟,能写好诗那是不可想象的。了解牛家强先生的人都清楚,先生的书斋望草舍里除了笔、纸砚、墨就是书了,读书是其最的大嗜好。东坡先生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然对牛家强先生来说,可以食无精,也可衣无鲜,唯独不可以无酒、无茶,更不可以无书.加上天性勤奋,所以先生对于百家文史、唐诗宋词是信手拈来.,聊天时往往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让闻者无不生钦佩膜拜之心。
    先生曾笑言,上中学时,唐诗三百首已相当熟悉,几乎能全文背诵.想先生最痛恨他人妄言,所以肯定非妄言之人.俗云:”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先生能写诗,能写好诗,自在情理之中.
    唐人李贺,随时随地,总贴身带一囊,每每有灵感之时,便即记下投入其中,此成一佳话。牛家强先生虽无诗囊,但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吾与先生为密友,闲聚之时,谈及近日诗话心得,其总是从全身各个口袋里掏出大大小小的纸片,令人忍俊不禁的是纸片的类别还参差不等,有餐巾纸,有随手撕来的宣边纸,也有学生的草稿纸,还可能有卫生纸,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上面记的全是诗句,有成品,也有二三言残篇。问之,则曰:这是偶触发灵感时信手而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其对诗之痴迷,亦可见一斑。
3.jpg

先生好写诗,也能写诗,且只写格律诗。先生写诗严谨,酷爱平水韵而很少用新韵,自已的电脑里总是分类的清清楚楚。其对自已所写诗的严苛程度几近执拗,每首诗不修改到认为合乎格律且意境和谐时而决不示人。因其性格谦逊,不爱张扬,故知道者寥寥。孰不知先生以牛佬的笔名在国内某知名诗赋网上发表了近千首诗作,问其为何不结集而情衷网上,先生道:“网站上保存最安全。”哈哈,原来如此,先生思路真奇葩也!
先生写诗总是率意而为,极少生编硬凑,为写而写。因其博学,故诗产量颇丰。有一趣事,可佐一二。某次先生千里迢迢去看女儿,过太行山时竟一气呵成写下绝句十八首之多,且应时应景,皆能入大家之眼,令人不得不为之倾叹。因在书法和篆刻上的光芒,致使先生之诗少现人前.然少为不是不为.少人知而非人皆不知.先生有自已的诗友圈子,常互相酬和.每有好诗好句或灵光一闪,皆互通有无.圈子里虽人不多, 却小而精.先生总言此为人生一大趣也。但先生每至此亦总偶现神情落寞之色,似勾起沉在心里的一些事情.再三追问下,先生释疑道:“吾好诗也久,然情趣相投而又脾性相知者却是难得.故能认可者皆为莫逆而惜之尤甚.尝记二十年前有三诗友,日日唱和,相得甚欢,乐此不彼.然天不假人,总有莫测风云.一因犯事而铛鎯入狱,一因病而英年早逝。一因嗜酒而中风,让吾遗憾至深,悲痛莫名,致使一度停笔,多年无心再入诗境。”每言至此,悲痛之情溢于言表。现在已知先生又交诗友数人,亦常互通诗趣雅兴,且偶尔小聚为乐。想先生应该早已走出那时阴影,重寻诗海之乐了吧!
进入牛家强先生的诗词世界里,你会眼前一亮,仿若入一世外桃源。是那样的五彩斑澜,是那样的气势恢弘,是那样的奇思妙想,还有不同于一般的细腻。先生的诗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大到山川古岳、小到花鸟虫鱼,春花秋月、夏蝉冬雪,人情世故、怀古咏叹,皆入得笔下,美轮美奂,读来让人不忍释卷。
如先生曾写过一首小绝,
“坐看冰轮到五更,读书怀古每生情。
忽闻草际虫鸣急,独自凭栏听秋声”(《七绝 独自凭栏听秋声》)。
廖廖数言,却情感充沛,包涵万千。既有悠悠之清闲,又有淡淡之寂寞。诗开始即直入主题,以直描的手法交待出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而一句“读书怀古每生情”成为本诗承上启下的关键。至于后面因为“虫鸣”而引起的“听秋声”,已是理所当然了。试问,此 “秋声”真的是指秋天的虫鸣吗?我想非也,此处的“秋声”已被前面的“怀古生情”而铺垫,衍生出了一种沧桑的情感,这也是先生想表达的。本诗短小精悍,意境深远,环环相扣。尤其是最后一句让人读后回味悠长,共鸣久久。从来绝句易写,但让人读之则不忍轻放的绝句却最是难为。这首小绝如此成功,这不正说明了先生对文笔的操控何其精准,文学功底何其高深啊!而且如此小诗在先生众多作品却是极为常见的。
4.jpg
牛家强先生自作自书诗词


先生的诗多姿多彩,不仅有深沉的一面,也有写情写景细腻的一面。如其有一诗句“银河夜月对山斜,晚影随香入我家”(《 七绝 晚影随香入我家》),亦写的精炼优美。可以想象的到,先生当时肯定是以一种无比恬淡的心境来写此诗的。就这二句而言,语不华丽,但词能达意。一实写一虚写,简简单单,少了几丝骄揉造作之态,多了份超凡脱俗之气。其中“晚影随香”让人浮想连翩,意蕴万千。真不由得拍案叫绝也!我想即便难比肩李杜之才,然自可染得三分秋色。
再看先生的另一首七绝《桂花》,诗曰:
不侍春情揖众芳,西风猎猎著华章。
金光万点撒开去,只为秋添一份香。
  想古往今来写桂花之诗句不可谓不多,似唐刘禹锡的“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宋·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唐诗人宋之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等等,皆流传已久,深入人心。这些诗皆将桂花之性之娇写得入木三分,让人深以为是。所以桂花难写,难在超越前人。
  先生此首《桂花》初读亦无特色,然仔细品之,虽入俗套,却另有风味,待沉入其中,则方觉其绝美。前二句先生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桂花花期的同时,又赋予了桂花另外的东西——风骨。因桂花不愿随波逐流以讨取所谓春日的欢心,而甘愿在另一个苍凉的季节迎着猎猎之西风而绽放,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不屈的呐喊,也正是这种不和谐,造就了本诗特殊诗味,使诗更有可读性。接着先生又写了花之颜色,用“金光万点撒开去”句,以直白而简洁的词句来形容桂之形状及香味,显得更落地,更形象。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修饰,但却能让你真真切切感受到那美丽且香气袭人的桂花,如不食人间烟火的月下美人出现在读者眼前,读来如品大餐,色香味俱全。而结尾则更是完美,大气、脱俗而让人意犹未尽,“只为秋添一份香”,多么洒脱,多么霸气,多么无私的美啊!
一首诗而言,三分修饰,七分意境。否则,只能是如缺盐少油之小菜一般,虽有好的食材,但却淡然无味。先生这首诗妙就妙在并没有自已去独树一帜另辟蹊径,而是从平淡中挖掘出了桂花之发光点。真是一飞冲天,振聋发馈,“语不惊人死不休”啊!每读至此,吾必曰:先生之才,如湘江之水,滔滔不绝!吾又自嘲笑曰:革命尚未成功,吾辈仍需努力。嘻嘻,先生为吾之偶像,实至名归也!
先生小绝写的唯美,然其五律亦美。打开先生的诗作,可见五律中亦佳句多多,信手拈来皆余韵绕梁。如“霜月听蝉韵,飞云动释闲”(《五律 相山重游》),“弦弹千重诉,指点万人倾”(《五律 琴瑟本无语》),“风竹凝秋韵,枯荷失夏香”(《五律 南方是故乡》),等等,类似如此精美联句,数不胜数。
先生有首五律我印象最深。记得当时先生甫一写好,便发与我看。初看时未觉如何,就是普通的一首咏物诗而已,无有出彩之处。出于礼貌,我简单附和数句即权当交差。然次日再读,忽有感悟,于是静下心来,重新读来,渐悟出个中三昧,最后我不禁拍案而起,惊叹此诗之美。那首诗叫做《秋雨》,全诗如下:
相城连日雨,丹桂正苍然.
      枫俏疏枝上,荷萧绿水边.
      横江飞白鹭,浮浪起寒烟.
      临牗观黄叶,不知又一年.
   这首诗之所以乍看较为普通,是因为其用词较为简单,语句直白,且整诗初读时感情过于平稳。想古来写秋雨基本都是以愁为意,而本诗却无一愁字体现,以此先入为主,故觉平淡,这是本诗给我之第一感觉。然静下来细读之慢品之,则体味出平淡之中的不平凡来。像首联开句写“连日雨”,想来应是接绵绵秋雨如何惹人愁才对,然先生却对出一句“丹桂正苍然”,一“苍然”二字顿使诗的情感出现了些许反差。颔联上句的“俏”字,下句的“绿水”,则更加说明了先生此时是很有兴致的。同样的景色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下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颈联是这首诗最美的一联,“横江飞白鹭,浮浪起寒烟.”这句应是虚写,是先生通过想象得到的。但透过先生的彩笔,白鹭此起彼伏,浪花激起层层水雾,一幅生动的雨中江上秋景形象的展示在我们眼前。这首诗到现在已将雨中秋景很完整的表现在我们面前了,“绿意昂扬的桂”“疏枝上的枫”“绿水边的荷”“纷飞的白鹭”“江上的层雾”,这一切的一切都给了我们一种令人迷醉的秋,不忍舍弃的美。正当大家都认为诗已注定结局的时候,而最妙的事情出现了。先生的收尾忽然来了一丝丝似有似无的感伤和牵挂。“不知又一年”,这句翻转犹为高妙。是啊!秋景可以美,但再美,也是单调的,所以不能少了用情。先生几乎用十分之九的篇幅放在了述景上,最后那一分用情就显得犹为重要,成了点睛之笔,也正是这一笔才让前面写的景才变得有意义、有结果、有深度,才使本诗意境趋近完美。妙哉!先生之思,实意料之外也。先生之才情,又一证也。
5.jpg
牛家强先生自作自书诗词


   牛家强先生的诗中精品多多,穷吾之力,只能略述一二。先生之才,亦非三五笔墨能够详述。世上之人有才无德者众,有德无才者亦众,独德才兼备者稀,然先生则傲然于后者之列。此之为吾爱先生之故者,众爱先生之故者。先生之诗,直如其人,豁达、谦逊、修德,充满着真、善、美等正能量。读先生之诗能够觉得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心胸是如此的宽阔,人与人之间是如此的大爱。可以毫不隐讳的说:先生之才,不输于古圣,不逊于今贤;先生之心,不是日月,可昭日月;先生之诗,不是丹青,胜似丹青。(文  孙克攀)
责任编辑:王海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中国国风网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