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568|回复: 3

《书谱品评》三疑 新人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4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谱品评》三个问题的疑问
     我喜爱《书谱》,关心《书谱》的研究动态,希望能能看到一部集大成之作。得知《书谱品评一百讲》陆续问世,欣喜万分,可能要如愿了。及至陆续阅读,有失所望。虽不乏新的见解,可惜多论据不足,行文浮躁粗疏,时有常识性错误,没有能汇总《书谱》研究领域的丰硕成果,反而给《书谱》研究制造了混乱和麻烦。本文仅就三个问题提出疑问商榷:一,如何看待《书谱》研究已有的成果?二,如何对待《书谱》对王献之的评论?三,陈子昂与孙过庭是什么关系?是师生还是朋友?
     一,如何看待前人《书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
办任何事,研究任何问题,前人的成果就是后人的起点,这是任何人也不可能超越的。就学术研究而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就需要充分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才能做出创新的贡献。《书谱品评》(以下简称《品评》)在对待前人的研究成果方面,表现了一种倨傲自尊的轻浮态度,没有充分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妄加结论:“孙过庭和《书谱》没有得到后世书法人的重视和珍惜”(第1 讲),历史上书家如云,评家如烟,竟然没有一家能正解《书谱》,没人能为《书谱》正名,实乃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大憾事”(15讲)。《书谱品评》中多处批评别人,抬高自己,显示自己的高明。但这恰恰暴露出《品评》著者知识的偏狭和鄙陋,文风的粗疏浮躁。
    孙过庭《书谱》的历史际遇,与那些问世就被官方推崇的作品不同,秘藏数百年之后才逐渐得到广泛传播。但是墨迹及文本能流传至今,根本原因还在于它他的高超的艺术性和精赞的书论价值,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历代人们对他的重视和珍爱。《书谱》问世,唐代官方文献没有留下记录,但是民间是早有记载。《书谱》诞生时过半个世纪,便有张怀瓘《书断》将孙过庭的书作列入“能品”,赞扬《书谱》“得书之指取”。唐代《书谱》抄件即传到日本。宋代米芾赞扬“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宋徽宗时,《书谱》墨迹入藏御府,《宣和书谱》予以著录,大加赞誉,“作草书咄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作运笔论,字数逾千,妙有作字之旨。”同时肯定他的艺术和理论价值。宋代元祐年间,《书谱》就有刻本出现,此后相继有十多种刻本递藏流转,到了现代,印刷术的进步更使它化身千万。印刷版外,更有电子版本,数量之多难以数计,传播更加广泛。《书谱》的文字本自宋代《书苑菁华》起开始为多许多图书、文集引录。宋姜夔推崇孙过庭《书谱》,甘心步其后尘作《续书谱》。明代王世贞、杨慎等著名学者都对《书谱》倍加赞赏。清初,孙承泽称赞《书谱》“有唐第一妙腕”。清代除欣赏《书谱》艺术性外,逐渐渐有人对文字内容进行阐释。朱履贞《书学捷要》“存录《书谱》分析提示,多所阐发,”认为《书谱》“实为草书至宝”,其文“委曲详尽,切实痛快,为古今论书第一要义。”清代碑学倡导者包世臣的研究为最,他不仅多遍摹写,还研究它的文字内容,撰写了多篇文章阐述《书谱》的重要观点。在《自跋删拟书谱》中肯定《书谱》“笔墨利病推阐几尽”,赞赏《书谱》中“不真而草”之语为“无上秘密”。在《答熙载九问》说《书谱》“真能传草法者”。他撰写了《书谱辩误》对《书谱》中对王献之的“恣意污蔑”进行考辨。他还指出《书谱》“每为谀词害意,故删浮词以显名理”,将删节本做学生的教材。包世臣多次拟写《书谱》,体会了《书谱》的章法变换,是第一个撰写赏析《书谱》章法的人。有学者称,“真能知过庭者,千百年来,独有包世臣耳。”(见朱建新《孙过庭书谱签证》)《品评》用了7讲的篇幅介绍古今书法家对《书谱》的评论,却对包世臣只字未提,不知是何原因?
    现代的《书谱》研究开始于六十年代,八十代年出现高潮。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朱建新先生的《孙过庭书谱签证》,1964年启功先生《孙过庭书谱考》发表。一书、一文可视为现代《书谱》研究的发轫之作,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此后,专著、专论(包括研究生论文)专文(包括章法、笔法、结构)、学习心得、艺术欣赏、临习指导,如雨后春笋,其中《书谱》文字释读、文字注解、翻译型作品更是连篇累牍,不可胜数,(参考拙编《书谱研究论著目录》见wuniou8973新浪博客)。马国权、马永强、冯亦吾、沙孟海等人的专著《书谱译注》,多次再版,广为流传,有力推动《书谱》研究深入发展。研究内容涉及作者生平、《书谱》文字释读、版本(包括墨迹本是全书还是序言)流传、理论阐述和评价。研究中意见分歧较大的是《书谱》墨迹究竟为全文还是“序言”问题,也就是《品评》所说的“正名”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朱建新先生,在《孙过庭书谱签证》中特别设立一章《世传书谱实为全文之推证》,详细阐述了“全文”说的理由,六篇的文字起止和每篇主旨。《孙过庭书谱签证》写成于1957年,首版于1963年,多家出版社多次再版,流传很广。《孙过庭书谱签证》提出“全文”说,引起学术界热烈争论,启功《孙过庭书谱考》的第二个问题是《书谱之名称》,马国权《书谱译注》“导言”第一个问题是《书谱的名实问题》。许多人参与了名实的讨论,在有关《书谱》文章中发表意见,或撰写专文,不下数十篇,这是事实,有目共睹,怎能说“历史上……没人能为《书谱》正名”
     《品评》中很少引录当代人的研究成果,《品评》提到的启功等人的文章,都是作为否定对象出现的。《品评》多处显示自己的创新,谴责别人的错误。启功先生的《孙过庭书谱考》,是六十年代首先全面研究《书谱》的重要著作,对推动《书谱》研究有良好的作用。《品评》认为《孙过庭书谱考》中对《书谱》的评价是“空话”、“废话”“瞎话”(28讲)。《品评》对启功先生的文章尚且如此,其他一般人的文章就更不值一顾了。《品评》极少借鉴使用别人的研究成果,《书谱》中许多早已解释清楚的词句,《品评》自恃高明,重加注释,却多次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将词汇拆成单字解释,或从字面解释成语,例如解释“丹青”为“书法”,“容与”为“容易作到”,“回互”中的“回”字为量词 “坐隐”为“成为隐士”,“纵欲诬枉羲献”之“纵欲”为“放纵肉欲”,等等 。如果虚心读一读普通人物的普通注释,查查字典,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文章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对一些学术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属正常现象。但是对研究课题的历史现状,不做全面调查,无视他人意见,事事自以为是,以全才达人学者导师自居,难于避免“蛙言”之弊,贻笑大方。学者、导师、专家,可不慎欤!
二,如何看待《书谱》对王献之的评论?
《书谱》从评论“四贤”开篇与唐代初年的书法形势相关。中国书法发展到魏晋,开始走上自觉成熟的阶段,产生了一大批著名书法家,书坛上可谓群星灿烂,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袁昂《古今书评》)。“四贤”书法影响及评论历史上也曾有过变化,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记载,一个时期“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不复只有元常,于逸少亦然”。唐朝完成统一之后,唐太宗适应历史趋势,推崇王羲之书法,重资收购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亲自撰写《晋书•王羲之传赞》,将王羲之推上“书圣”的宝座,对历经多年的“四贤”排位争论做了总结。比《书谱》与《传赞》,很容易看出《书谱》受到《传赞》的影响,两者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褒大王、贬小王的倾向也是一致的。但《书谱》贬小王,贬过了头,有阿谀奉承之嫌,成为《书谱》的败笔。所以说是败笔,一则是离开了书法本体性质,用伦理标准衡量书法,与《书谱》的基本理论体系相矛盾。二则是依据的事例不确实。唐太宗贬小王,仍然没有离开书法范畴,只是批评王献之书法“新巧”,“字势疏瘦”,“笔踪拘束”“无屈伸”,“羁羸而不放纵”。但还肯定王献之有父风总的都还是书法问题。而《书谱》所说的三件事,(题壁易写、自称胜父、书法神授)都属伦理范畴的事。用伦理范畴标准来评论书法是不合逻辑的,犹如用尺寸衡量物体的轻重。况且所据又都是莫须有的事。《书谱》使用前人文献,没有说明出处。查检《书谱》中谢安与王献之对话一段文字,可能引自虞龢《论书表》。《世说新语》也有相似记载。相比之下,《世说新语》记录比较合情理,而且时间在前。《论书表》谢安问话直呼对方父名,不合情理,有违那时避讳对象父名的风俗习惯。《世说新语》“君书何如君家尊”,问得非常客气。《世说新语》里子敬的回答是“固当不同”,表达委婉,也符合实际。献之的书法成就和影响总体不如其父,但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对书法发展有自己的贡献,这些在古代的书论中已有论述例如《论书表》从“古质而今妍”着眼,认为“父子之间又为今古,子敬穷其妍妙,固其宜也。”题壁易字之事,包世臣考证从年令看是不可能的。 书谱》所言“假托神仙”,王先生称“书艺神授”,都没有说明出处。王先生在他的《书画趣闻▪假托神仙》标明引自《书林纪事》《书林纪事》乃马宗霍先生所辑历代书法家的传闻,卷二辑有两则神授王子敬书艺的故事,马先生在故事末尾特别说明传闻异词,殊失之诞矣些文章说这则故事出自《论书表》现在流传的署名褚遂良的临本《飞鸟贴》,文字与《论书表》重复,可能是一文两名。收藏家肯定《飞鸟贴》的艺术价值,而断定为伪作。此临本中明确写“臣父羲之字法为时第一”,“臣书画不逮臣父”,丝毫没有以神仙压过乃父的意思。况且《书谱》记录王献之已有“内惭”表示,他怎么会再去编造神仙传授书艺的故事呢? “书艺神授”莫须有的故事贬斥王献之,实在是无稽之谈。
《书谱》对王献之的错误批评,清代包世臣已有辩驳,近人有更加详细的分析。《品评》却全面肯定,每次批评都切中了问题要害。”(80)。请看《品评》对这些要害问题的论述:王献之不尊重客观事实,在说假话“。”34讲)王献之……搞错了学习书法艺术的目的,背离了书法艺术的艺术方向。76王献之学习书法艺术的指导思想及方法是错误的,他不是将书法当做一门艺术对待,而是将书法作为名利的一种工具。”(76王献之不仅书艺不行,其书品、人品也是有问题的。”“王献之为了博取书名,不顾事实也就罢了,竟然连父子之情都不顾了。”(35 讲)王献之不是一个实实在在学习书法的人,而是一个沽名钓誉日鬼捣蛋的书法人,是一个书法投机者。”(35讲)这些要害问题确很严重,有一条就足于将王献之从“四贤”中清除出去。但这些问题不是《书谱》的原意,而是《品评》的加工。《书谱》开头就说“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显然承认王献之是“善书者”的。《书谱》只是论证王献之与乃父“神情悬隔”,“粗传楷则,未克箕裘”,“不及逸少”。孙过庭自言“味钟张之余煭,挹羲献之前规。”仍然将王献之视为是他敬仰学习的对象,《品评》借解释《书谱》的名誉,将“不及逸少”发展成“书法艺术学习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描绘成沽名钓誉日鬼捣蛋的书法人“投机者”76)。如果孙过庭也认为王献之是一个沽名钓誉日鬼捣蛋的书法人“投机者”,还会让他安坐在“四贤”、“二王”的宝座上吗?《品评》对王献之的批评,跑调走板,似乎言之凿凿,稍稍细心一点,便可以看出来,《品评》偷换概念,诬陷王献之的那些话,不是《书谱》的原意,是《品评》的创造。包世臣认为《书谱》对王献的“所述”为“恣意污蔑”,那么《品评》王献之的批评该是什么?《批评》似乎并没有系统思考过如何全面科学评价王献之,只是信口开河,取创新之誉,所以前后矛盾,自己打自己的脸。在第 31 讲注释中说王献之“东晋杰出书法家”,第 80讲说,王羲之、张芝、钟繇、王献之四人是书法史上大家公认的杰出书法家。同一部著作中将同一个人,一会儿评为沽名钓誉日鬼捣蛋的书法人“投机者”,一会儿评为公认的杰出书法家呢?逻辑如此混乱,真可谓空前绝后的奇文。说《品评》给读者制造了混乱,冤屈吗?
     三,孙过庭与陈子昂的关系,是师生还是朋友?
传统意见认为,孙过庭与陈子昂是朋友。《品评》提出孙过庭、陈子昂为师生的崭新论断,但是没有提供任何事实材料。《品评》批评朋友论者是因为没有真阅读《墓志铭》、《祭文》,由此可知《品评》师生说也是以《墓志铭》、《祭文》为根据的。但是,我们细读两篇文献,从《墓志铭》、《祭文》全文对孙过庭生平的叙述和评价、对孙过庭际遇的惋惜同情,特对孙过庭的称谓和用典,进行多方面分析,只能判定他们是朋友而不可能是师生。《墓志铭》中“嗟嗟孙生”,《祭文》中“山涛尚在,嵇绍不孤”,都明确表示出陈子昂是以朋友的身份撰写《墓志铭》和《祭文》的:
   先说《祭孙录事文》里的称谓。祭文文体格式,开头的项目是:祭祀时间、祭祀人、祭品、祭祀对象。誊写好的祭文是要在祭祀仪式上焚烧掉的,草稿中常常空写具体时间,保留在文集中的祭文多数是底稿,多不写具体时间。《陈子昂集》中有一篇《祭韋府君文》,该祭文开头格式完整,项目齐备,而且各项表述详明:《祭韋府君文》,开头维年月日,左拾遗陈子昂,谨以少牢清酌之奠,致祭故人临海韦君之灵气:”祭祀时间,“为年月日”,祭祀人的官职、姓名:左拾遗常、陈子昂;祭品“少牢清酌”;祭祀对象:“故人临海韋君”。是比较,《祭孙录事文》的开头是“维年月日朔,某等谨以云云。……”祭祀人、祭品、祭祀对象采用了省略缩写的表述语句,祭祀人“某等”,祭品、祭祀对象“仅以云云”,种省略缩写的语句,反映出此文稿为草稿,同时也反映出陈子昂绝不是孙过庭的学生。如果孙过庭是陈子昂的老师,陈子昂能将这样处理吗?
    次说《墓志铭》中的“嗟嗟孙生”。《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铭文中有“嗟嗟孙生”,《品评》对此句没有注释。称“生”的少见。在古诗文中,“生”很少单用,多数与其他字连用,如先生、儒生学生、后生。有的字书解释“生”是指“有学问、有专业知识的人”《祭韦府君文》末尾“……已矣韦生,云何及矣!该祭文开头说的“故人临海韋君”,那么可以说明“韦生”就是对故人韋君的一种称谓。以此例就佐证《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中的“嗟嗟孙生”之“孙生”,就是陈子昂称对孙过庭的一种称谓,说明他们是“故人”,是朋友
三说《祭文》中用了“嵇康托孤”的典故:“山涛尚在,嵇绍不孤。”这更可以肯定陈、孙是朋友。文章中使用典故,都是借彼言此,都有比喻性,喻体和比体应该是同类性质的,山涛抚养嵇绍,陈子昂抚养孙翔,两事相同,都是朋友抚养朋友子嗣的行为。如果陈子昂是孙过庭的学生,将友情的的典故用在老师身上,那岂不是天大笑话?一代文宗陈子昂能犯这样的错误吗?
此外,从《墓志铭》、《祭文》表述的感情分析,也可看出陈、孙的朋友关系。《墓志铭》、《祭文》都是普通悼念性的实用文,《墓志铭》、《祭文》的关系区别来说,《墓志铭》侧重叙述墓主的生平,《祭文》侧重抒情。《祭文》最后一段云,“平生知己,畴昔周璇”,点名了逝者祭祀者是“知己”朋友,说的是从交往频繁。“我之数子,君之百年。”“百年”是百年之交。说的是我们这些人永远是你(孙过庭)的朋友,不会忘记你。接下来四句“相视而笑,宛如昨日。交臂而悲,今焉已失。”是对他们同喜同悲生活的回忆和忽然永别的悲哀。“嗣子孤藐,贫窭联翩。无父何恃,有母茕焉……”用浓重悲怆的语调描述孙过廷死后家境的困难。据《苏州府志》等书载:“孙过庭子翔亦能书”,孙过庭去世时还很小,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家庭贫困,没有父亲依靠谁生活。有母亲持家,母亲无兄无弟身体却孤弱。“呜呼孙子!”加重语气哀叹呼喊。“山涛尚在,嵇绍不孤。君其知我,无恨泉途!”是对逝者的安慰。引用“嵇康托孤”典故,含蓄的表示祭者会照顾孙过庭的遗属。“君其知我”,你是了解的我的为人的,我一定会像山涛照顾嵇绍那样照顾你的儿子,请你在黄泉路上走好,不要再有什么遗恨了。《祭文》抒发的是浓浓的朋友之情。我们从孙、陈的朋友关系角度,阅读《墓志铭》《祭文》,文章通顺易懂。《品评》从师生关系来阅读, 龃龉 难通。例如上面的嗣子孤藐”四句,从朋友关系论,通俗明白。从师生师生关系,不得不用了很多“……指……“:例如:”‘嗣子’,儿子,这里指的是以《书谱》为代表的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贫窭,指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推广普及的困难处境。’,父亲,这里指孙过庭  ’母’,母亲,这里指陈子昂等理解支持推广普及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人。”牵强附会,逻辑混乱,乱到孙过庭为父,学生母亲。这简直是天下奇闻!
   《品评》提出孙、陈师生论,没有提供任何文献记载和事实根据。而我查检孙过庭、陈子昂的生平资料,查不出陈子昂拜孙过庭为师的可能。孙过庭生平材料十分简略,相对来说陈子昂的材料系统完整。陈子昂是四川梓州射洪人,字伯玉,661-702年在世,享年42岁。如果他拜孙过庭为师必定是在他到京城与孙有了交往之后。据罗庸先生《陈子昂年谱》所述,陈子昂21岁(开耀元年681)才入京,游太学,时间不长就回老家了。22岁(永淳元年682)又到京应试,不第,经长安回老家,这一段时期内很难有时间拜孙过庭做老师学习书法。睿宗文明元(684)年,陈子昂24岁,举进士,中状元,授麟台正字。经过七年时间,到29岁永昌元年(689)一直在东都洛阳。如果陈子昂拜孙过庭为老师恐怕只能在这时期。但文明元年(684年),陈子昂已经进士及第,高中状元郎,表明他的书法水平相当高了,还有必要拜师学书法吗?文明元(694)年“高宗崩于洛阳宫,霊驾将西归乾陵,公(即陈子昂)乃献书阙下,天后览其书而壮之,召见金华殿,拜麟台正字。由此海内词人,糜然风向。”(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京兆司功王适见到陈子昂的《感遇诗》,惊叹“是必为海内文宗”,“一时之内,声华大溢”(《独异记》),这就是说陈子昂进士及第前后,已经声名赫赫了,孙过庭肯收这样声誉的人做学生吗?永昌元年(689)陈子昂29岁,做了右卫胄曹参军(据《新唐书本传》、《陈氏别转》),《陈子昂年谱》考订是在这年三月十九日以后九月以前。陈子昂31岁(天授二年691)春天,继母去世,丁忧解官回四川老家。自然也不可能跟孙过庭学书法了。陈子昂33岁,长寿二年(692)七月返回东都,升为右拾遗。其时,孙过庭已驾鹤西游,陈子昂自然无从拜师了。总之,排查陈子昂的生平,查不出他拜孙过庭为师的可能性。
- l; M/ C; J6 t- r   《品评》的作者历时多年,撰成《书谱品评》,一百篇,六十多万言,可谓《书谱》研究巨著,推动《书谱》研究深入发展,将功载史册,令人钦佩。笔者本着百家争鸣的宗旨,就古籍整理中三个具有根本性的问题,提出鄙见,求教方家,与同仁讨论。(2017-06-14)    
发表于 2017-6-15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维斋 于 2017-6-23 16:38 编辑
; i4 _2 D! f, S; R8 U* |& N
  b0 r1 Q; q- o% b# e" G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6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透彻  分析的很有价值
3 s( ^+ c" B1 T4 h) E我开通了微信个人公众号:书画古今,欢迎大家关注,诚交热爱书画的朋友,/ ^0 U1 q, F& ^; s! e
每日更新书画文章,订阅后免费获赠珍贵书画学习资料,限每日前50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画古今 发表于 2017-6-16 23:58
+ Z! s. c) K: D, |( }1 V研究透彻  分析的很有价值
4 R9 C8 V# Z5 \2 R' Y* d2 ?3 k2 }我开通了微信个人公众号:书画古今,欢迎大家关注,诚交热爱 ...
: G) M- b  k. \; v  N/ B: ^1 ~0 w
谢谢支持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