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605|回复: 5

[原创] 论笔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5 20: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论笔力】
) J* W1 l8 e! E, D3 p1 K+ j4 m& l在阅读古代名家真迹时,大都有这样的感受:纸面很粘笔锋。具体一点就是:纸面生出一股引力,作用于蘸满墨汁的笔锋,书写者在提笔时要特别用力。“笔力”“入木三分”之说应由此而来。
7 v- m! b3 z' k我们平日走路,出于习惯,并无异样,若赤脚在泥泞的稻田行走时,就体会到粘性的作用。为了达到轻松行走,我们必定要调整节奏和起脚收脚的方向,而这种调整,带有强烈的随机性。也就是说,将这种感受移植到书写之中去,笔力就出来了。* L0 j9 p) t- h
如果我们将冯承素所摹《兰亭序》与苏轼的《寒食诗帖》放大,不难从萦丝中体会这种在泥泞的稻田行走的感受。今人作品中,你不可能发现这种细腻的变化,可以说,古代大家的笔法之神奇,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若临帖过程中抓不到这一点,下功夫再多,亦只得形相。
( m% E. Q, k% {' H. ?( n; a如果在欣赏他人作品时,于细节问题上加以关注,基本上就可知道一个人在书法上的用心程度,水平高低也就有了一个较为中肯的判断了。( j4 J; q6 y9 h0 o  K2 `/ C9 T
当然,唐宋人受纸张和日常书写的影响,这些字的原作很小,在欣赏大字或魏碑之类作品时,仅供参考。不过,细节决定成败,也决定作品是否耐看,从精微处着手是错不了的。
, S- ^- `3 ^0 J. N2 Z2018.9.5
640(80).jpg
640(83).jpg
640(74).jpg
640(7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2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时候,我们在读帖时只关注眼中所见,往往忽略了在点画承转无萦丝连接的看不见的空档处的变化,这亦是读帖欠深入的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20: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泥”字的萦丝中,我们可体会到苏东坡书写《寒食诗帖》过程中那种无比的绚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9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0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9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决定成败,而笔力来自书家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的苦练而成!总之,本人认为,任何事可以速成,唯独书法不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