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195|回复: 6

困惑与偏见------对毛泽东书法现实遭遇的思考--甘肃--马占禄 新人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7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偏见与困惑—对毛泽东书法现实遭遇的思考      
                                                                                                                                                      甘肃省临夏监狱    马占禄
  为了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受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委托,笔者开始编著《毛泽东书法 从临摹到创作》一书。编写过程中,发现网上就毛泽东的书法讨论得是热火朝天,叫好的有,说坏的也不少。文化多元时代,普通大众发表些不同观点可以理解,毕竟他们不是专业书法工作者;而一些所谓的书法家针对毛泽东书法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毛泽东是个书法家,但写毛体书法没有出路。”问其原因,曰:“只有经典的才有出路,领袖书体,在国展不便品评。”当问到教授们如何看待毛泽东书法时,或言辞闪烁,或曰书风狂放,伟人气魄,无法学习。周围人则窃窃私语,一脸不屑,似乎这样的问题多么不合时宜。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书坛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学术自由在当代书法界体现得多么淋漓尽致。即使抛开政治因素不讲,鼓吹三十年来中国书法在理论和创作上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 的“专家们”,作为研究者是以何根据来评价毛泽东书法的?是出于个人喜好,标新立异,还是对政治进行报复抑或回避?我们在对一代书法家做出评价的时候,是就其书法艺术、代表作的影响力来讲,还是就其书界地位,抑或对书法界的贡献而言?这必然涉及一个评价基础和学术道德问题。
  一、自成一家 终以韵胜
  所谓艺术,就是有美的感受,百看不厌。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自有其艺术渊源和评价体系。评价一位书法家的历史地位,简而言之,无非就是:一、字写得好,风格鲜明;二、继往开来;三、代表作的影响力;四、对书法界的贡献。本文结合上述四个方面对毛泽东书法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一)毛泽东书法风格鲜明
  针对毛泽东的书法风格,书法家、原中央办公厅研究室顾问陈秉忱曾经说过:“毛主席早年攻楷书,后来多行书,晚年则是行书和草书,凡此皆不拘于成规。通过毛主席阅读碑帖的情形和大量墨迹来看,我个人的体会,他以晋唐楷书和魏碑锤炼了书写的功力,进而吸收‘二王’行书的长处,再则十分喜爱怀素、孙过庭的草书,同时博览群帖,这样浇灌滋润出毛主席独创一格的书法艺术之花。”
  就整体形象而言,毛泽东书法风格鲜明,个性十足,气势之豪迈,就是与史上有名的张旭、怀素、黄庭坚相比也毫不逊色,同时代的书法家于右任、沈尹默、吴玉如、林散之、沙孟海等与之相比则相形见绌。在这里,我们说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书法家,不是指他作为政治家之余的书法家,而是就其书法本身而言的伟大。他对艺术的真诚和创新,其书法常常充盈着对现实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人民和生活的热爱,为了一个报头,毛泽东常常三番五次地书写,若干年后感觉不满意还可再写,其治学态度之真诚令人感动。
  有人说,由于毛泽东所处的政治位置和惊涛骇浪的政治经历让他可以拥有磅礴的气势,但是并非书香世家出身和小农经济家庭氛围以及其个性,特别是他把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夺取政权和建设国家等原因,致使他的书法作品在技法上欠缺学院派婉约细腻的专业底蕴,甚至有点牵强潦草之嫌,且风格过于强烈,未可学也不易学。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相对于古来那些主要以书法见长的书家而言,毛泽东书法在笔法上确有失精到之处,但那些书法家在境界气魄上却又与毛泽东的书法作品相去甚远,何况还有个比较对象的问题。毛泽东题写的高校牌匾、各大媒体的报头书法,其功力、法度、意韵都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已出版的《毛泽东书法大字典》上有毛体单字与历史上著名书法家墨迹的比较,相信读者自会有明确的判断。
  (二)继往开来的毛泽东书法
  谈到书法,就要说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有知名专家说:“要做一位名垂青史的大书法家,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继承性,就是延续过去悠久的历史传统,并有所扬弃,公认字写得好。第二,开拓性,自出机杼,成一家之风貌。舍其一则不足以称为一代书家。在这两方面,毛泽东都胜任有余——他的颜体、欧体功力扎实,怀素书法风格明显。对于书法上的创新,毛泽东知行合一,他的书法出于怀素,人称“毛体”,举世公认。
  谈到书法的继承性,我们要防止两个问题:一是厚古薄今,食古不化;二是没有基础地胡乱创新。针对食古不化者,毛泽东曾说过:“如果每个人写的字都和字帖上某家的字一模一样,那书法就停滞不前,没有发展了。”事实上也不可能一样,启功曾说,人人若笔法一样,法院也就不会依此断案了。著名画家齐白石则以亲身经历谈到创新,他曾辛辣地指出:
  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有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处,全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前人绳墨,而人以为无所本。余常哀时人之蠢,不知秦汉人,人子也,吾侪,亦人子也,不思吾侪有独到处。如令昔人见之,亦必钦佩。
  这个“蠢”字用得极好,骂尽了一切保守主义、食古不化者。
  (三)毛泽东对书法界贡献巨大
  20世纪50年代,文艺界不少人士不把书法当作一门艺术,理由是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绝大多数都没有把书法列入艺术门类的。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书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毛泽东知道后,责问文联领导:“多一门艺术有什么不好?”在他的关注和鼓励下,全国才涌现出一批有很高知名度的书法大家,如郭沫若、舒同、沈尹默、沙孟海、赵朴初、林散之、启功等。事实上,这些人的字过去写得都很好,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关于十年“文革”对中国书法的推动,曾任中国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的书法家周俊杰回忆道:“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书法开始复苏了。当时的情况是:每个人都要写大字报,在机关单位别的东西没有,却有用不尽的纸、墨汁、毛笔。不同字体的大字报贴在街上,可谓书法的大展示。那些年代整个中国除了毛泽东肖像、语录之外,就是他放大了的《满江红》等书法作品,十亿多中国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一次高水平的书法普及教育。另外,当时人们在那个状态下没事干,思想空虚,很多人就开始偷偷拿起字帖写字。所以在“文革”时,很多二三十岁的人都是在老一辈的影响下开始学习书法的。
  时至今日,当大部分书写工具被键盘和拇指所替代,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至上,拜金之风盛行的今天,全国各级书协会员达数百万之众,他们上寻甲骨秦篆,中游魏晋汉唐,下觅摩崖石刻,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各种书法研究会如雨后春笋,一片蔚然,中国书法散发出独有的魅力。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确实不应该忘记毛泽东对中国书法的推动和贡献。
  二、百花能否齐放
  《唐朝名画录》记载了开元年间的一段逸闻。其时,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和擅长舞剑的裴旻将军邂逅东都洛阳。于是乎,中国书画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上演了:将军舞剑,气贯长虹;张旭狂草,风起云涌;吴生奋笔,有若神助。东都洛阳,万人空巷,天宫寺内,观者云集。都邑士庶皆云:“一日之内,获睹三绝,三生有幸矣。”后世论者在谈起这段轶闻佳话时,都把观察的目光聚集在舞剑、绘画、书法这三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在审美意趣上的一致性上,却独独忽略了为什么会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中华民族艺术天空上闪烁着一颗又一颗熠熠的明星。
  历史学家讲,一个时代的艺术能否有大的发展,将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百花齐放。如果各种各样的艺术观点、风格都能够展现出来,那么这个时代的思想、艺术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另一种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孕育了多少大家:老子、庄子、孔子、墨子、韩非子…………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当时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相互对立、论辩甚至是攻击的情况下,才出现这么多的大思想家,创造了文化盛世。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965年毛泽东对“兰亭论辩”的鼓励、支持甚至参与,为我们树立了学术典范。当今,在书法领域倡导“双百”方针,就是要做到艺术形式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在坚持主流的同时,鼓励不同艺术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不同观点自由讨论,互相尊重、取长补短。的确我们需要有长于考证的学人,更期望目光四射的思想者。
  这二十多年来,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理论家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历史的天空”上,书不魏晋,归于野途,其他则等而下之;书学文章只有考据、赞歌、辉煌,没有批评、鞭挞;对于艺术家只能说“才华横溢”,否则就上法院告你降低当事人的社会评价;创作者们则看到了书法是一种“时空”艺术,忘记了书法应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两种属性。虽然我们在“时空”的探索和实践上有了可贵的进展,但却忽略了书法在新时代应具有的社会责任,致使书法艺术在发展中距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我们沾沾自喜于线条的挺拔,构成的巧妙和情感的宣泄,沾沾自喜于用墨的干湿变化乃至强烈对比,沾沾自喜于豪放大气的评价,没有温婉玉润,结果忘记了读者、大众,沦落为展览和其他媒体上的视觉快餐,沦为商家操作的剩汤。我们专注于达官贵人的邀请,却总是那样的一厢情愿,每次宣泄之后,剩下的就只有那凋落满地的花瓣和清凉;以至于书法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遗产”,还不清醒,依然在举杯庆贺;当若干年过去,当喧嚣的大潮退后,我们才发现,一些所谓的时代“弄潮儿”原来只穿了一条短裤冻得瑟瑟发抖站在后人的面前…………
  每人都有喜欢与崇拜的自由,但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别人,动辄封杀或冷冻暴力。试想过去的“摩崖石刻”、“汉隶”,哪个不是从“野狐禅”走过来的?我们不能口头宣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脚底下尽是“潜规则”。我们在忽略这样一个人,确立一个新的主张的时候,既不要厚古薄今,也不要厚今薄古,更不要妄自菲薄,一定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因为历史是基于事实的学问,历史的叙述离不开事实,历史的评价同样离不开事实,只有全面客观地反映历史的事实和本来面目,才能更好地总结近现代书法史的经验教训,才能有所进步!
  三、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作品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前夕,全国政协组织了一场为奥运会闭幕式而创作的书法盛会。国内书法界稍有名头的艺术家们,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与《唐朝名画录》记载的张旭等在东都洛阳天宫寺内即兴泼墨的盛况类似,不同的是这次盛会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儿“擂台赛”的意味。各路大师,笔走龙蛇,挥毫献技,隶、篆、楷、行、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大师们用尽所有的书写方式,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寻章摘句,虽则华章灿灿,满殿生辉,但与奥组委的要求相比,却总有遗憾。据现场参与者回忆说,当其时也,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毛体书法家不动声色地出场,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场面。他以毛体书法固有的狂傲、豪放、目空一切的气质,书写了一幅特大号的“天下和”,成为奥运会闭幕式选用的书法作品。
  伟人已逝,三十八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现在重温毛泽东书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书法能否迎来一个新的30年呢?
   马占禄。男,汉。大众文化。籍贯;甘肃和政县,中共党员,职务;副调研员。单位;甘肃省临夏监狱。通讯地址:甘肃省临夏市新民路6号楼641.电话;1319001099.    邮编;731100,QQ374383253,微信;mzl55120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偏见与困惑—对毛泽东书法现实遭遇的思考      
                  甘肃省临夏监狱    马占禄
  为了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受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委托,笔者开始编著《毛泽东书法 从临摹到创作》一书。编写过程中,发现网上就毛泽东的书法讨论得是热火朝天,叫好的有,说坏的也不少。文化多元时代,普通大众发表些不同观点可以理解,毕竟他们不是专业书法工作者;而一些所谓的书法家针对毛泽东书法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毛泽东是个书法家,但写毛体书法没有出路。”问其原因,曰:“只有经典的才有出路,领袖书体,在国展不便品评。”当问到教授们如何看待毛泽东书法时,或言辞闪烁,或曰书风狂放,伟人气魄,无法学习。周围人则窃窃私语,一脸不屑,似乎这样的问题多么不合时宜。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书坛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学术自由在当代书法界体现得多么淋漓尽致。即使抛开政治因素不讲,鼓吹三十年来中国书法在理论和创作上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 的“专家们”,作为研究者是以何根据来评价毛泽东书法的?是出于个人喜好,标新立异,还是对政治进行报复抑或回避?我们在对一代书法家做出评价的时候,是就其书法艺术、代表作的影响力来讲,还是就其书界地位,抑或对书法界的贡献而言?这必然涉及一个评价基础和学术道德问题。
  一、自成一家 终以韵胜
  所谓艺术,就是有美的感受,百看不厌。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自有其艺术渊源和评价体系。评价一位书法家的历史地位,简而言之,无非就是:一、字写得好,风格鲜明;二、继往开来;三、代表作的影响力;四、对书法界的贡献。本文结合上述四个方面对毛泽东书法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一)毛泽东书法风格鲜明
  针对毛泽东的书法风格,书法家、原中央办公厅研究室顾问陈秉忱曾经说过:“毛主席早年攻楷书,后来多行书,晚年则是行书和草书,凡此皆不拘于成规。通过毛主席阅读碑帖的情形和大量墨迹来看,我个人的体会,他以晋唐楷书和魏碑锤炼了书写的功力,进而吸收‘二王’行书的长处,再则十分喜爱怀素、孙过庭的草书,同时博览群帖,这样浇灌滋润出毛主席独创一格的书法艺术之花。”
  就整体形象而言,毛泽东书法风格鲜明,个性十足,气势之豪迈,就是与史上有名的张旭、怀素、黄庭坚相比也毫不逊色,同时代的书法家于右任、沈尹默、吴玉如、林散之、沙孟海等与之相比则相形见绌。在这里,我们说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书法家,不是指他作为政治家之余的书法家,而是就其书法本身而言的伟大。他对艺术的真诚和创新,其书法常常充盈着对现实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人民和生活的热爱,为了一个报头,毛泽东常常三番五次地书写,若干年后感觉不满意还可再写,其治学态度之真诚令人感动。
  有人说,由于毛泽东所处的政治位置和惊涛骇浪的政治经历让他可以拥有磅礴的气势,但是并非书香世家出身和小农经济家庭氛围以及其个性,特别是他把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夺取政权和建设国家等原因,致使他的书法作品在技法上欠缺学院派婉约细腻的专业底蕴,甚至有点牵强潦草之嫌,且风格过于强烈,未可学也不易学。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相对于古来那些主要以书法见长的书家而言,毛泽东书法在笔法上确有失精到之处,但那些书法家在境界气魄上却又与毛泽东的书法作品相去甚远,何况还有个比较对象的问题。毛泽东题写的高校牌匾、各大媒体的报头书法,其功力、法度、意韵都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已出版的《毛泽东书法大字典》上有毛体单字与历史上著名书法家墨迹的比较,相信读者自会有明确的判断。
  (二)继往开来的毛泽东书法
  谈到书法,就要说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有知名专家说:“要做一位名垂青史的大书法家,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继承性,就是延续过去悠久的历史传统,并有所扬弃,公认字写得好。第二,开拓性,自出机杼,成一家之风貌。舍其一则不足以称为一代书家。在这两方面,毛泽东都胜任有余——他的颜体、欧体功力扎实,怀素书法风格明显。对于书法上的创新,毛泽东知行合一,他的书法出于怀素,人称“毛体”,举世公认。
  谈到书法的继承性,我们要防止两个问题:一是厚古薄今,食古不化;二是没有基础地胡乱创新。针对食古不化者,毛泽东曾说过:“如果每个人写的字都和字帖上某家的字一模一样,那书法就停滞不前,没有发展了。”事实上也不可能一样,启功曾说,人人若笔法一样,法院也就不会依此断案了。著名画家齐白石则以亲身经历谈到创新,他曾辛辣地指出:
  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有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处,全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前人绳墨,而人以为无所本。余常哀时人之蠢,不知秦汉人,人子也,吾侪,亦人子也,不思吾侪有独到处。如令昔人见之,亦必钦佩。
  这个“蠢”字用得极好,骂尽了一切保守主义、食古不化者。
  (三)毛泽东对书法界贡献巨大
  20世纪50年代,文艺界不少人士不把书法当作一门艺术,理由是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绝大多数都没有把书法列入艺术门类的。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书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毛泽东知道后,责问文联领导:“多一门艺术有什么不好?”在他的关注和鼓励下,全国才涌现出一批有很高知名度的书法大家,如郭沫若、舒同、沈尹默、沙孟海、赵朴初、林散之、启功等。事实上,这些人的字过去写得都很好,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关于十年“文革”对中国书法的推动,曾任中国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的书法家周俊杰回忆道:“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书法开始复苏了。当时的情况是:每个人都要写大字报,在机关单位别的东西没有,却有用不尽的纸、墨汁、毛笔。不同字体的大字报贴在街上,可谓书法的大展示。那些年代整个中国除了毛泽东肖像、语录之外,就是他放大了的《满江红》等书法作品,十亿多中国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一次高水平的书法普及教育。另外,当时人们在那个状态下没事干,思想空虚,很多人就开始偷偷拿起字帖写字。所以在“文革”时,很多二三十岁的人都是在老一辈的影响下开始学习书法的。
  时至今日,当大部分书写工具被键盘和拇指所替代,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至上,拜金之风盛行的今天,全国各级书协会员达数百万之众,他们上寻甲骨秦篆,中游魏晋汉唐,下觅摩崖石刻,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各种书法研究会如雨后春笋,一片蔚然,中国书法散发出独有的魅力。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确实不应该忘记毛泽东对中国书法的推动和贡献。
  二、百花能否齐放
  《唐朝名画录》记载了开元年间的一段逸闻。其时,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和擅长舞剑的裴旻将军邂逅东都洛阳。于是乎,中国书画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上演了:将军舞剑,气贯长虹;张旭狂草,风起云涌;吴生奋笔,有若神助。东都洛阳,万人空巷,天宫寺内,观者云集。都邑士庶皆云:“一日之内,获睹三绝,三生有幸矣。”后世论者在谈起这段轶闻佳话时,都把观察的目光聚集在舞剑、绘画、书法这三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在审美意趣上的一致性上,却独独忽略了为什么会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中华民族艺术天空上闪烁着一颗又一颗熠熠的明星。
  历史学家讲,一个时代的艺术能否有大的发展,将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百花齐放。如果各种各样的艺术观点、风格都能够展现出来,那么这个时代的思想、艺术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另一种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孕育了多少大家:老子、庄子、孔子、墨子、韩非子…………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当时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相互对立、论辩甚至是攻击的情况下,才出现这么多的大思想家,创造了文化盛世。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965年毛泽东对“兰亭论辩”的鼓励、支持甚至参与,为我们树立了学术典范。当今,在书法领域倡导“双百”方针,就是要做到艺术形式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在坚持主流的同时,鼓励不同艺术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不同观点自由讨论,互相尊重、取长补短。的确我们需要有长于考证的学人,更期望目光四射的思想者。
  这二十多年来,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理论家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历史的天空”上,书不魏晋,归于野途,其他则等而下之;书学文章只有考据、赞歌、辉煌,没有批评、鞭挞;对于艺术家只能说“才华横溢”,否则就上法院告你降低当事人的社会评价;创作者们则看到了书法是一种“时空”艺术,忘记了书法应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两种属性。虽然我们在“时空”的探索和实践上有了可贵的进展,但却忽略了书法在新时代应具有的社会责任,致使书法艺术在发展中距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我们沾沾自喜于线条的挺拔,构成的巧妙和情感的宣泄,沾沾自喜于用墨的干湿变化乃至强烈对比,沾沾自喜于豪放大气的评价,没有温婉玉润,结果忘记了读者、大众,沦落为展览和其他媒体上的视觉快餐,沦为商家操作的剩汤。我们专注于达官贵人的邀请,却总是那样的一厢情愿,每次宣泄之后,剩下的就只有那凋落满地的花瓣和清凉;以至于书法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遗产”,还不清醒,依然在举杯庆贺;当若干年过去,当喧嚣的大潮退后,我们才发现,一些所谓的时代“弄潮儿”原来只穿了一条短裤冻得瑟瑟发抖站在后人的面前…………
  每人都有喜欢与崇拜的自由,但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别人,动辄封杀或冷冻暴力。试想过去的“摩崖石刻”、“汉隶”,哪个不是从“野狐禅”走过来的?我们不能口头宣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脚底下尽是“潜规则”。我们在忽略这样一个人,确立一个新的主张的时候,既不要厚古薄今,也不要厚今薄古,更不要妄自菲薄,一定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因为历史是基于事实的学问,历史的叙述离不开事实,历史的评价同样离不开事实,只有全面客观地反映历史的事实和本来面目,才能更好地总结近现代书法史的经验教训,才能有所进步!
  三、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作品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前夕,全国政协组织了一场为奥运会闭幕式而创作的书法盛会。国内书法界稍有名头的艺术家们,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与《唐朝名画录》记载的张旭等在东都洛阳天宫寺内即兴泼墨的盛况类似,不同的是这次盛会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儿“擂台赛”的意味。各路大师,笔走龙蛇,挥毫献技,隶、篆、楷、行、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大师们用尽所有的书写方式,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寻章摘句,虽则华章灿灿,满殿生辉,但与奥组委的要求相比,却总有遗憾。据现场参与者回忆说,当其时也,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毛体书法家不动声色地出场,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场面。他以毛体书法固有的狂傲、豪放、目空一切的气质,书写了一幅特大号的“天下和”,成为奥运会闭幕式选用的书法作品。
  伟人已逝,三十八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现在重温毛泽东书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书法能否迎来一个新的30年呢?
   马占禄。男,汉。大众文化。籍贯;甘肃和政县,中共党员,职务;副调研员。单位;甘肃省临夏监狱。通讯地址:甘肃省临夏市新民路6号楼641.电话;1319001099.    邮编;731100,QQ374383253,微信;mzl55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偏见与困惑—对毛泽东书法现实遭遇的思考      
                  甘肃省临夏监狱    马占禄
  为了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受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委托,笔者开始编著《毛泽东书法 从临摹到创作》一书。编写过程中,发现网上就毛泽东的书法讨论得是热火朝天,叫好的有,说坏的也不少。文化多元时代,普通大众发表些不同观点可以理解,毕竟他们不是专业书法工作者;而一些所谓的书法家针对毛泽东书法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毛泽东是个书法家,但写毛体书法没有出路。”问其原因,曰:“只有经典的才有出路,领袖书体,在国展不便品评。”当问到教授们如何看待毛泽东书法时,或言辞闪烁,或曰书风狂放,伟人气魄,无法学习。周围人则窃窃私语,一脸不屑,似乎这样的问题多么不合时宜。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书坛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学术自由在当代书法界体现得多么淋漓尽致。即使抛开政治因素不讲,鼓吹三十年来中国书法在理论和创作上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 的“专家们”,作为研究者是以何根据来评价毛泽东书法的?是出于个人喜好,标新立异,还是对政治进行报复抑或回避?我们在对一代书法家做出评价的时候,是就其书法艺术、代表作的影响力来讲,还是就其书界地位,抑或对书法界的贡献而言?这必然涉及一个评价基础和学术道德问题。
  一、自成一家 终以韵胜
  所谓艺术,就是有美的感受,百看不厌。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自有其艺术渊源和评价体系。评价一位书法家的历史地位,简而言之,无非就是:一、字写得好,风格鲜明;二、继往开来;三、代表作的影响力;四、对书法界的贡献。本文结合上述四个方面对毛泽东书法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一)毛泽东书法风格鲜明
  针对毛泽东的书法风格,书法家、原中央办公厅研究室顾问陈秉忱曾经说过:“毛主席早年攻楷书,后来多行书,晚年则是行书和草书,凡此皆不拘于成规。通过毛主席阅读碑帖的情形和大量墨迹来看,我个人的体会,他以晋唐楷书和魏碑锤炼了书写的功力,进而吸收‘二王’行书的长处,再则十分喜爱怀素、孙过庭的草书,同时博览群帖,这样浇灌滋润出毛主席独创一格的书法艺术之花。”
  就整体形象而言,毛泽东书法风格鲜明,个性十足,气势之豪迈,就是与史上有名的张旭、怀素、黄庭坚相比也毫不逊色,同时代的书法家于右任、沈尹默、吴玉如、林散之、沙孟海等与之相比则相形见绌。在这里,我们说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书法家,不是指他作为政治家之余的书法家,而是就其书法本身而言的伟大。他对艺术的真诚和创新,其书法常常充盈着对现实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人民和生活的热爱,为了一个报头,毛泽东常常三番五次地书写,若干年后感觉不满意还可再写,其治学态度之真诚令人感动。
  有人说,由于毛泽东所处的政治位置和惊涛骇浪的政治经历让他可以拥有磅礴的气势,但是并非书香世家出身和小农经济家庭氛围以及其个性,特别是他把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夺取政权和建设国家等原因,致使他的书法作品在技法上欠缺学院派婉约细腻的专业底蕴,甚至有点牵强潦草之嫌,且风格过于强烈,未可学也不易学。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相对于古来那些主要以书法见长的书家而言,毛泽东书法在笔法上确有失精到之处,但那些书法家在境界气魄上却又与毛泽东的书法作品相去甚远,何况还有个比较对象的问题。毛泽东题写的高校牌匾、各大媒体的报头书法,其功力、法度、意韵都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已出版的《毛泽东书法大字典》上有毛体单字与历史上著名书法家墨迹的比较,相信读者自会有明确的判断。
  (二)继往开来的毛泽东书法
  谈到书法,就要说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有知名专家说:“要做一位名垂青史的大书法家,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继承性,就是延续过去悠久的历史传统,并有所扬弃,公认字写得好。第二,开拓性,自出机杼,成一家之风貌。舍其一则不足以称为一代书家。在这两方面,毛泽东都胜任有余——他的颜体、欧体功力扎实,怀素书法风格明显。对于书法上的创新,毛泽东知行合一,他的书法出于怀素,人称“毛体”,举世公认。
  谈到书法的继承性,我们要防止两个问题:一是厚古薄今,食古不化;二是没有基础地胡乱创新。针对食古不化者,毛泽东曾说过:“如果每个人写的字都和字帖上某家的字一模一样,那书法就停滞不前,没有发展了。”事实上也不可能一样,启功曾说,人人若笔法一样,法院也就不会依此断案了。著名画家齐白石则以亲身经历谈到创新,他曾辛辣地指出:
  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有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处,全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前人绳墨,而人以为无所本。余常哀时人之蠢,不知秦汉人,人子也,吾侪,亦人子也,不思吾侪有独到处。如令昔人见之,亦必钦佩。
  这个“蠢”字用得极好,骂尽了一切保守主义、食古不化者。
  (三)毛泽东对书法界贡献巨大
  20世纪50年代,文艺界不少人士不把书法当作一门艺术,理由是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绝大多数都没有把书法列入艺术门类的。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书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毛泽东知道后,责问文联领导:“多一门艺术有什么不好?”在他的关注和鼓励下,全国才涌现出一批有很高知名度的书法大家,如郭沫若、舒同、沈尹默、沙孟海、赵朴初、林散之、启功等。事实上,这些人的字过去写得都很好,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关于十年“文革”对中国书法的推动,曾任中国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的书法家周俊杰回忆道:“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书法开始复苏了。当时的情况是:每个人都要写大字报,在机关单位别的东西没有,却有用不尽的纸、墨汁、毛笔。不同字体的大字报贴在街上,可谓书法的大展示。那些年代整个中国除了毛泽东肖像、语录之外,就是他放大了的《满江红》等书法作品,十亿多中国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一次高水平的书法普及教育。另外,当时人们在那个状态下没事干,思想空虚,很多人就开始偷偷拿起字帖写字。所以在“文革”时,很多二三十岁的人都是在老一辈的影响下开始学习书法的。
  时至今日,当大部分书写工具被键盘和拇指所替代,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至上,拜金之风盛行的今天,全国各级书协会员达数百万之众,他们上寻甲骨秦篆,中游魏晋汉唐,下觅摩崖石刻,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各种书法研究会如雨后春笋,一片蔚然,中国书法散发出独有的魅力。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确实不应该忘记毛泽东对中国书法的推动和贡献。
  二、百花能否齐放
  《唐朝名画录》记载了开元年间的一段逸闻。其时,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和擅长舞剑的裴旻将军邂逅东都洛阳。于是乎,中国书画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上演了:将军舞剑,气贯长虹;张旭狂草,风起云涌;吴生奋笔,有若神助。东都洛阳,万人空巷,天宫寺内,观者云集。都邑士庶皆云:“一日之内,获睹三绝,三生有幸矣。”后世论者在谈起这段轶闻佳话时,都把观察的目光聚集在舞剑、绘画、书法这三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在审美意趣上的一致性上,却独独忽略了为什么会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中华民族艺术天空上闪烁着一颗又一颗熠熠的明星。
  历史学家讲,一个时代的艺术能否有大的发展,将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百花齐放。如果各种各样的艺术观点、风格都能够展现出来,那么这个时代的思想、艺术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另一种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孕育了多少大家:老子、庄子、孔子、墨子、韩非子…………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当时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相互对立、论辩甚至是攻击的情况下,才出现这么多的大思想家,创造了文化盛世。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965年毛泽东对“兰亭论辩”的鼓励、支持甚至参与,为我们树立了学术典范。当今,在书法领域倡导“双百”方针,就是要做到艺术形式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在坚持主流的同时,鼓励不同艺术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不同观点自由讨论,互相尊重、取长补短。的确我们需要有长于考证的学人,更期望目光四射的思想者。
  这二十多年来,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理论家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历史的天空”上,书不魏晋,归于野途,其他则等而下之;书学文章只有考据、赞歌、辉煌,没有批评、鞭挞;对于艺术家只能说“才华横溢”,否则就上法院告你降低当事人的社会评价;创作者们则看到了书法是一种“时空”艺术,忘记了书法应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两种属性。虽然我们在“时空”的探索和实践上有了可贵的进展,但却忽略了书法在新时代应具有的社会责任,致使书法艺术在发展中距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我们沾沾自喜于线条的挺拔,构成的巧妙和情感的宣泄,沾沾自喜于用墨的干湿变化乃至强烈对比,沾沾自喜于豪放大气的评价,没有温婉玉润,结果忘记了读者、大众,沦落为展览和其他媒体上的视觉快餐,沦为商家操作的剩汤。我们专注于达官贵人的邀请,却总是那样的一厢情愿,每次宣泄之后,剩下的就只有那凋落满地的花瓣和清凉;以至于书法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遗产”,还不清醒,依然在举杯庆贺;当若干年过去,当喧嚣的大潮退后,我们才发现,一些所谓的时代“弄潮儿”原来只穿了一条短裤冻得瑟瑟发抖站在后人的面前…………
  每人都有喜欢与崇拜的自由,但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别人,动辄封杀或冷冻暴力。试想过去的“摩崖石刻”、“汉隶”,哪个不是从“野狐禅”走过来的?我们不能口头宣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脚底下尽是“潜规则”。我们在忽略这样一个人,确立一个新的主张的时候,既不要厚古薄今,也不要厚今薄古,更不要妄自菲薄,一定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因为历史是基于事实的学问,历史的叙述离不开事实,历史的评价同样离不开事实,只有全面客观地反映历史的事实和本来面目,才能更好地总结近现代书法史的经验教训,才能有所进步!
  三、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作品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前夕,全国政协组织了一场为奥运会闭幕式而创作的书法盛会。国内书法界稍有名头的艺术家们,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与《唐朝名画录》记载的张旭等在东都洛阳天宫寺内即兴泼墨的盛况类似,不同的是这次盛会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儿“擂台赛”的意味。各路大师,笔走龙蛇,挥毫献技,隶、篆、楷、行、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大师们用尽所有的书写方式,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寻章摘句,虽则华章灿灿,满殿生辉,但与奥组委的要求相比,却总有遗憾。据现场参与者回忆说,当其时也,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毛体书法家不动声色地出场,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场面。他以毛体书法固有的狂傲、豪放、目空一切的气质,书写了一幅特大号的“天下和”,成为奥运会闭幕式选用的书法作品。
  伟人已逝,三十八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现在重温毛泽东书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书法能否迎来一个新的30年呢?
   马占禄。男,汉。大众文化。籍贯;甘肃和政县,中共党员,职务;副调研员。单位;甘肃省临夏监狱。通讯地址:甘肃省临夏市新民路6号楼641.电话;1319001099.    邮编;731100,QQ374383253,微信;mzl55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毛泽东书法艺术特点探析

                    甘肃省临夏监狱  马占禄       

  [摘 要]本文从毛泽东书法的起源、毛泽东书法的发展时期、毛泽东书法的特点及与其他书法家比较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毛泽东书法的发展和其形成的独特的特点,并且与帝王书法家和文学书法家及书法家比较,凸显毛泽东书法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发展和形成的别具一格的“毛体”。
中国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学术上又是诗人,书法家。毛泽东在诗歌方面颇有造诣,他对书法的喜爱也可以称之为如痴如醉,书法造诣极高,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毛体”。毛泽东诗文并茂,他的诗词,绝大多数是用毛笔书写的。作为伟大的领袖,中国**的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代主席,毛泽东用其业余时间,钻研业余爱好,成了一代伟大的书法家,其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代书法家,他的书法激励着整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一、毛泽东书法的起源
  (一)、魏晋风格影响了毛体
  整体来讲,毛泽东早期书法作品是以楷书为主,兼有行书。毛泽东小的时候接受过塾师教育,刻苦练习过楷书。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后,学校对书法有更严格的要求,加之毛泽东本人对书法更是喜爱,日课碑帖,有了一定的功底。毛泽东那时的楷书明显有魏晋时期的痕迹,如毛泽东写给罗学瓒的明信片,是十分工整的魏碑楷书。毛泽东的楷书风格也深受欧阳询(长沙人,唐初书法大家)影响,如毛泽东早年的作品《还书便笺》《讲堂录》《铭耻篇》《离骚》《商鞅徙木立信论》等都与欧阳询的作品有一脉相承的痕迹,也能明显地看到欧阳询的韵致。王羲之书法对毛泽东书法也有一定的影响,《兰亭序》《圣教序》等都是毛泽东认真揣摩过的,对其以后的草书之路有深远的影响。
  (二)、隋唐精神打下了毛体的基础
  隋唐时期张旭和怀素的书法对毛泽东的影响根深蒂固。众所周知,在后期毛泽东书法转向了草书,大唐时期书法的大气磅礴、汪洋恣意则受到毛泽东的喜爱,而大唐时期的草书就属张旭和怀素二人,其创作是登峰造极,无人能及。毛泽东的书法则是在二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线条笔法来看,毛泽东的书法以中锋行笔为主加以侧锋,出锋犀利,方圆并用,或断或连,而少有似怀素草书铁线篆类盘绕飞动,与张旭有较多相似之处。从结构字法来看,颠张醉素都气势开张,大小参差,顺应自然,怀素部分运用夸张,强调视觉冲击力,毛泽东书法吸收了他们的这些长处,大处着眼,形成强烈对比,有的时候大的是小的好几倍却还能看着相当融洽和谐,这一方面则更像怀素的《自叙帖》。从造型上来看,张怀二人的书法癫狂而且倾斜,毛泽东书法虽没有那么癫狂但是却倾斜,只是与怀素的方向刚好相反。
  (三)、时代精神影响着毛体的创作
  说到时代精神对毛泽东书法的影响,最主要的是毛泽东所处的推陈出新的年代所带来的。在那个时期,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又引进了马列主义,影响着毛泽东的思想,让其明白必须以传统功力与创新相结合,毛泽东不仅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军事上,更是将其运用到了书法写作上,从而造就了大气磅礴,挥洒自如,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毛体”。
  二、毛泽东书法的发展阶段及书写内容
  (一)、毛泽东书法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21年以前,毛泽东从学生时代到建党之前,其书法多体现在其手信和札记上。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的字还谈不上是书法,但是其楷书的字体雄厚,是临摹了欧阳询的字体,并且为其以后的书法道路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1921年至1938年,这段时期则是毛泽东书法的一个过渡,由于战局动荡,抗战爆发,用在钻研书法上的时间则少之又少,留下的作品也不多。但是其书法已经由行楷向行草转化,笔锋明显受郑板桥和李北海的影响。第三阶段:1938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随着战争局势的明朗,毛泽东的心情也越发轻松愉快,工作之余又有时间钻研书法。该段时期他的回溯法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倾斜体势,并且收敛了当初的锋芒毕露转为绵里藏针,却又不失大气之势。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第四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一心研究草书,其书法则正式转入到了草书甚至狂草,细心钻研王羲之、怀素、于右任、黄庭坚、祝允明、徐渭、傅山、王铎等书家的作品。甚至还借出了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用来观赏学习。越到晚年,其书法创作越显得来去自如,游刃有余,并且在晚年将其书法创作推向了顶峰。
  (二)、毛泽东书法的书写内容
  从书写内容来看。毛泽东首先十分重视文字内容,主要包括文稿、信札、题词题字、手书古人诗词、自作诗词手迹墨稿五类。大多与当时的环境、情绪等相协调,情致内含、姿媚外滋、情深意切一笔一画无不是他情感、心性的自然流礴。毛泽东借助了汉字结构的外在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显示了其内在的精神和情感,“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
  1.文稿
  文章草稿,也包括笔记、批注和电报等,出于实用,公开的四十年代居多。1937年5月8日《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文稿(行书,横写)。
  2.信札
  信札也是出于实用,但更讲究字的美感、个人风格以及对方的接受程度,各个时代都可见,五六十年代居多,风格各异。如1936年11月2日致许德珩等教授的信(行书),1937年6月25日致何香凝信(行书),1941年1月31日致毛岸英、毛岸青信,1944年4月29日致李鼎铭信,1945年致柳亚子信,1960年4月25日致杨开英,1961年12月26日致周世钊,1961年12月26日致臧克家,1963年3月24日致周世钊,1964年3月18日致华罗庚,1965年7月18日致郭沫若等。
  3.题词题字   题词题字多用于应酬、交际、指示和号召,多为用心之作。1933年左右鼓励红军反“围剿”题词(行书);1934年为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工农代表大会题词(行书)。1940年4月题“天天向上”(可作四十年代书风开始的标志),1941年冬题词“实事求是”,1942年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42年4月题词“准备反攻”,1946年4月为“四八”烈士题词,1949年9月10日题词“好好学习”,1951年8月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952年3月题词“提高警惕,保卫祖国”,1952年6日10日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7年1月为刘胡兰重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949年11月29日为”国立美术学院”题字。1960年10月8日题词“艰苦朴素”,1963年2月28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很多报纸杂志、单位、建筑物上都留下了他的字迹,如1948年7月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
  4.手书古人诗词
  毛泽东一生喜爱古诗词,一生喜爱手书古诗词,毛泽东案牍之余,随心所欲、自娱自乐,手书古诗词贯穿了他的一生,精品迭出。主要代表作有刘过《沁园春》(行书,早期),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行书,早期),《庐山谣》(行草,早期),李白《梁甫吟》(行书,中期),《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草,早期),白居易《琵琶行》(行草,早期),苏轼《题西林壁》(行草,早期);中期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曹操《观沧海》(行草,中期),《木兰辞》(行草,中期),范仲淹《苏幕遮》(行草,中期),秦观《鹊桥仙》(行草,中期),岳飞《满江红》(行书,中期),辛弃疾《摸鱼儿》(行草,中期);后期的主要代表作有韦庄《绥州作》(小草,后期),曹操《龟虽寿》,王勃《滕王阁序》句,宋之问《灵隐寺》句,贺知章《回乡偶书》,王昌龄《从军行》,李白《将进酒》《庐山谣》句、《谢�I》(草书),《下江陵》《忆秦娥》,杜甫《登岳阳楼》,李益《受降城闻笛》,刘禹锡《听旧宫人穆氏唱歌》,贾岛《忆江上吴处士》句,温庭筠《经五丈原》,林逋《山园小梅》句,陆游《诉衷情》,文天祥《过零丁洋》,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高启《梅花》,严遂成《三垂冈》。
  5.自作诗词手迹墨稿
  自由挥洒,或有意为之,书写豪情壮志,流传最广。上世纪50年代自作诗词主要代表作品有《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1月)、《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七律・和周世钊》(1955年10月)、《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12月)、《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七律・送瘟神》(1958年),《七律・到韶山》(1959年),《七律・登庐山》《贺新郎・别友》(小草),《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清平乐》、《十六字令三首》(行草),《念奴娇・昆仑》《临江仙・给丁玲》等。60年代自作诗词主要代表作品有《虞美人》《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减字木兰花・广吕路上》《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蝶恋花・答李淑一》《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律・三打白骨精和郭》《卜算子・咏梅》《满江红・和郭沫若》。
  三、毛泽东书法艺术的个性化特点
  (一)传统性
  之所以说毛泽东书法具有传统性,是因为其不是信笔拈来,而是在钻研了历朝历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作品才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毛泽东书法的第一时期是以临摹欧阳询为主,其作品《离骚经》《还书便条》等都有明显的欧阳修楷书的痕迹,既平整又能看出字体的棱角分明,可谓是“于平正中见险强,险强中出奇制胜”。毛泽东书法的中期,书法由楷到行的转变是受到了王羲之的影响,在抗战时,小战士把捡到的王羲之的《三希堂法帖》送给毛泽东,从此《三希堂法帖》不离其身,就连出国两次都一直带在身上,对其钻研之处更不必多言。第三位则是怀素和尚,在上文中提到过,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对毛泽东的影响颇为深远,以至于到后来毛泽东形成自己的笔体具有倾斜之风,这一倾斜就来自于怀素,怀素将张旭的草书发挥的更“狂”,毛泽东则将怀素的狂草发挥到了极致。综上所述,毛泽东的书法具有传统性,其书法是在对前人的临摹研究上发展起来的,是在毛泽东的整个生命中形成和发展的。
  (二)时代性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其书法充满着浓厚的哲理意趣;作为诗人,其书法又弥漫着浓烈的抒情气氛、笔歌墨舞、风行水流、意气风发;作为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领袖,他的书法艺术,又紧扣时代脉搏,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书写着时代的风流、豪情,代表着精进、奋发昂扬的时代精神,流畅飘逸,因而具有强烈、鲜明的时代气息。
  (三)哲理性
  毛泽东的书法,从基本线条到笔法、字法、章法、结构等无不独具特色,是他哲学思想的综合艺术反映。无论方圈、藏尽、曲直、轻重、徐疾、肥瘦、滑涩、浓淡、枯润、黑白、虚实、大小、长短、宽狭、欲正、琉密、开合、起伏、伸编、向背、动静矛盾统一、相得益彰、千变万化,构成了一幅幅奇妙的书画。就笔法而言,中锋运笔、侧锋为辅。前者雄劲有力,后者形妙质妍,一主一从,既对立又统一、和谐生辉。毛泽东运笔巧妙、运用裕如,机智驾驭、游刃有余。毛泽东字法讲究,能够很好地把握字的重心,机智地变换字的重心、角度,从而达到平衡。布局巧妙、计白当黑、或润而妍、或淡而雅、带燥方润,处理得当,在空间上达到平衡。毛泽东书法艺术的章法、格式很多,有横有纵,有长卷有小幅,均能先声夺人,在参差中求得平齐,错落中求得自然,使人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美感和共鸣。
  (四)人民性
  说毛泽东书法具有人民性是从其价值观上得出来的,人民性体现在其书法作品的意义上。从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的一首《沁园春・雪》开始,其书法便激励着四万万中国人民,用他的书法达到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效果。这幅作品中不仅涵盖了我国五千年的文化,更突显了新中国的即将到来。在之后的作品更是近民亲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刻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同时也深深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在其教导下,我们不会忘记曾经的鲜血和汗水,不会忘记为了今天的幸福而献出生命的每一个烈士。“为人民服务”更是时刻提醒着每一个出入新华门的人民公仆,人民是衣食父母,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人民公仆的第一守则。“向雷锋同志学习”更是把雷锋精神弘扬光大,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高潮。至今许多期刊仍留有毛泽东的题名,如《光明日报》,许多学校用着毛泽东的题名,如清华大学。除了这些题名之外,橘子洲头的《沁园春・长沙》更是让人们在浏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欣赏历史悠久的书法文化,传承书法精神。
  (五)创新性
  毛泽东书法具有传统性的同时又具有创新性,不然就不会有“毛体”,毛泽东的“欧体”写的真到位,或者说毛泽东的狂草跟怀素如出一辙。“毛体”作为毛泽东书法的创新具体如下:结体颠张狂素。张旭往往是在喝得酩町大醉之后才创作,所以其作品狂傲不羁,怀素更是把这种精神推向了高峰,毛泽东的草书则大小各异,错落有致,用笔夸张,对比强烈。用笔方圆结合。毛泽东的书法笔画以铁线为主,浓淡相间、起伏有度、刚劲有力,运笔以圆为主,因受魏碑的影响,圆中又带有方,形成了这种方圆结合的效果。布局如乱石铺街,这个布局风格受郑板桥影响极大,但是这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大书法家写的是行书,其行书布局如乱石铺街,用草书如此布局的,毛泽东是第一人。草书本来就是一个很难辨认的字体,又以这种无行无列的乱石铺街的布局呈现出来,很多书法家都很难再做到让其美了。
  落款张扬个性。众所周知,在书法写完之后书法家要印上其印章,并写上创作时间。但是在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中很难看到其印章,而是其挥挥洒洒写下的自己的名字,有时是一行,有时是两行三行,居无定式。并且其作品的时间都是以公元来算的,而不是天干地支的计时法。
  
   马占禄。男,汉。大众文化。籍贯;甘肃和政县,中共党员,职务;副调研员。单位;甘肃省临夏监狱。通讯地址:甘肃省临夏市新民路6号楼641.电话;1319001099.    邮编;731100,QQ374383253,微信;mzl55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毛泽东书法艺术特点探析
                    甘肃省临夏监狱  马占禄
  [摘 要]本文从毛泽东书法的起源、毛泽东书法的发展时期、毛泽东书法的特点及与其他书法家比较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毛泽东书法的发展和其形成的独特的特点,并且与帝王书法家和文学书法家及书法家比较,凸显毛泽东书法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发展和形成的别具一格的“毛体”。
中国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学术上又是诗人,书法家。毛泽东在诗歌方面颇有造诣,他对书法的喜爱也可以称之为如痴如醉,书法造诣极高,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毛体”。毛泽东诗文并茂,他的诗词,绝大多数是用毛笔书写的。作为伟大的领袖,中国**的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代主席,毛泽东用其业余时间,钻研业余爱好,成了一代伟大的书法家,其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代书法家,他的书法激励着整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一、毛泽东书法的起源
  (一)、魏晋风格影响了毛体
  整体来讲,毛泽东早期书法作品是以楷书为主,兼有行书。毛泽东小的时候接受过塾师教育,刻苦练习过楷书。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后,学校对书法有更严格的要求,加之毛泽东本人对书法更是喜爱,日课碑帖,有了一定的功底。毛泽东那时的楷书明显有魏晋时期的痕迹,如毛泽东写给罗学瓒的明信片,是十分工整的魏碑楷书。毛泽东的楷书风格也深受欧阳询(长沙人,唐初书法大家)影响,如毛泽东早年的作品《还书便笺》《讲堂录》《铭耻篇》《离骚》《商鞅徙木立信论》等都与欧阳询的作品有一脉相承的痕迹,也能明显地看到欧阳询的韵致。王羲之书法对毛泽东书法也有一定的影响,《兰亭序》《圣教序》等都是毛泽东认真揣摩过的,对其以后的草书之路有深远的影响。
  (二)、隋唐精神打下了毛体的基础
  隋唐时期张旭和怀素的书法对毛泽东的影响根深蒂固。众所周知,在后期毛泽东书法转向了草书,大唐时期书法的大气磅礴、汪洋恣意则受到毛泽东的喜爱,而大唐时期的草书就属张旭和怀素二人,其创作是登峰造极,无人能及。毛泽东的书法则是在二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线条笔法来看,毛泽东的书法以中锋行笔为主加以侧锋,出锋犀利,方圆并用,或断或连,而少有似怀素草书铁线篆类盘绕飞动,与张旭有较多相似之处。从结构字法来看,颠张醉素都气势开张,大小参差,顺应自然,怀素部分运用夸张,强调视觉冲击力,毛泽东书法吸收了他们的这些长处,大处着眼,形成强烈对比,有的时候大的是小的好几倍却还能看着相当融洽和谐,这一方面则更像怀素的《自叙帖》。从造型上来看,张怀二人的书法癫狂而且倾斜,毛泽东书法虽没有那么癫狂但是却倾斜,只是与怀素的方向刚好相反。
  (三)、时代精神影响着毛体的创作
  说到时代精神对毛泽东书法的影响,最主要的是毛泽东所处的推陈出新的年代所带来的。在那个时期,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又引进了马列主义,影响着毛泽东的思想,让其明白必须以传统功力与创新相结合,毛泽东不仅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军事上,更是将其运用到了书法写作上,从而造就了大气磅礴,挥洒自如,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毛体”。
  二、毛泽东书法的发展阶段及书写内容
  (一)、毛泽东书法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21年以前,毛泽东从学生时代到建党之前,其书法多体现在其手信和札记上。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的字还谈不上是书法,但是其楷书的字体雄厚,是临摹了欧阳询的字体,并且为其以后的书法道路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1921年至1938年,这段时期则是毛泽东书法的一个过渡,由于战局动荡,抗战爆发,用在钻研书法上的时间则少之又少,留下的作品也不多。但是其书法已经由行楷向行草转化,笔锋明显受郑板桥和李北海的影响。第三阶段:1938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随着战争局势的明朗,毛泽东的心情也越发轻松愉快,工作之余又有时间钻研书法。该段时期他的回溯法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倾斜体势,并且收敛了当初的锋芒毕露转为绵里藏针,却又不失大气之势。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第四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一心研究草书,其书法则正式转入到了草书甚至狂草,细心钻研王羲之、怀素、于右任、黄庭坚、祝允明、徐渭、傅山、王铎等书家的作品。甚至还借出了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用来观赏学习。越到晚年,其书法创作越显得来去自如,游刃有余,并且在晚年将其书法创作推向了顶峰。
  (二)、毛泽东书法的书写内容
  从书写内容来看。毛泽东首先十分重视文字内容,主要包括文稿、信札、题词题字、手书古人诗词、自作诗词手迹墨稿五类。大多与当时的环境、情绪等相协调,情致内含、姿媚外滋、情深意切一笔一画无不是他情感、心性的自然流礴。毛泽东借助了汉字结构的外在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显示了其内在的精神和情感,“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
  1.文稿
  文章草稿,也包括笔记、批注和电报等,出于实用,公开的四十年代居多。1937年5月8日《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文稿(行书,横写)。
  2.信札
  信札也是出于实用,但更讲究字的美感、个人风格以及对方的接受程度,各个时代都可见,五六十年代居多,风格各异。如1936年11月2日致许德珩等教授的信(行书),1937年6月25日致何香凝信(行书),1941年1月31日致毛岸英、毛岸青信,1944年4月29日致李鼎铭信,1945年致柳亚子信,1960年4月25日致杨开英,1961年12月26日致周世钊,1961年12月26日致臧克家,1963年3月24日致周世钊,1964年3月18日致华罗庚,1965年7月18日致郭沫若等。
  3.题词题字   题词题字多用于应酬、交际、指示和号召,多为用心之作。1933年左右鼓励红军反“围剿”题词(行书);1934年为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工农代表大会题词(行书)。1940年4月题“天天向上”(可作四十年代书风开始的标志),1941年冬题词“实事求是”,1942年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42年4月题词“准备反攻”,1946年4月为“四八”烈士题词,1949年9月10日题词“好好学习”,1951年8月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952年3月题词“提高警惕,保卫祖国”,1952年6日10日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7年1月为刘胡兰重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949年11月29日为”国立美术学院”题字。1960年10月8日题词“艰苦朴素”,1963年2月28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很多报纸杂志、单位、建筑物上都留下了他的字迹,如1948年7月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
  4.手书古人诗词
  毛泽东一生喜爱古诗词,一生喜爱手书古诗词,毛泽东案牍之余,随心所欲、自娱自乐,手书古诗词贯穿了他的一生,精品迭出。主要代表作有刘过《沁园春》(行书,早期),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行书,早期),《庐山谣》(行草,早期),李白《梁甫吟》(行书,中期),《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草,早期),白居易《琵琶行》(行草,早期),苏轼《题西林壁》(行草,早期);中期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曹操《观沧海》(行草,中期),《木兰辞》(行草,中期),范仲淹《苏幕遮》(行草,中期),秦观《鹊桥仙》(行草,中期),岳飞《满江红》(行书,中期),辛弃疾《摸鱼儿》(行草,中期);后期的主要代表作有韦庄《绥州作》(小草,后期),曹操《龟虽寿》,王勃《滕王阁序》句,宋之问《灵隐寺》句,贺知章《回乡偶书》,王昌龄《从军行》,李白《将进酒》《庐山谣》句、《谢�I》(草书),《下江陵》《忆秦娥》,杜甫《登岳阳楼》,李益《受降城闻笛》,刘禹锡《听旧宫人穆氏唱歌》,贾岛《忆江上吴处士》句,温庭筠《经五丈原》,林逋《山园小梅》句,陆游《诉衷情》,文天祥《过零丁洋》,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高启《梅花》,严遂成《三垂冈》。
  5.自作诗词手迹墨稿
  自由挥洒,或有意为之,书写豪情壮志,流传最广。上世纪50年代自作诗词主要代表作品有《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1月)、《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七律・和周世钊》(1955年10月)、《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12月)、《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七律・送瘟神》(1958年),《七律・到韶山》(1959年),《七律・登庐山》《贺新郎・别友》(小草),《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清平乐》、《十六字令三首》(行草),《念奴娇・昆仑》《临江仙・给丁玲》等。60年代自作诗词主要代表作品有《虞美人》《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减字木兰花・广吕路上》《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蝶恋花・答李淑一》《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律・三打白骨精和郭》《卜算子・咏梅》《满江红・和郭沫若》。
  三、毛泽东书法艺术的个性化特点
  (一)传统性
  之所以说毛泽东书法具有传统性,是因为其不是信笔拈来,而是在钻研了历朝历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作品才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毛泽东书法的第一时期是以临摹欧阳询为主,其作品《离骚经》《还书便条》等都有明显的欧阳修楷书的痕迹,既平整又能看出字体的棱角分明,可谓是“于平正中见险强,险强中出奇制胜”。毛泽东书法的中期,书法由楷到行的转变是受到了王羲之的影响,在抗战时,小战士把捡到的王羲之的《三希堂法帖》送给毛泽东,从此《三希堂法帖》不离其身,就连出国两次都一直带在身上,对其钻研之处更不必多言。第三位则是怀素和尚,在上文中提到过,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对毛泽东的影响颇为深远,以至于到后来毛泽东形成自己的笔体具有倾斜之风,这一倾斜就来自于怀素,怀素将张旭的草书发挥的更“狂”,毛泽东则将怀素的狂草发挥到了极致。综上所述,毛泽东的书法具有传统性,其书法是在对前人的临摹研究上发展起来的,是在毛泽东的整个生命中形成和发展的。
  (二)时代性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其书法充满着浓厚的哲理意趣;作为诗人,其书法又弥漫着浓烈的抒情气氛、笔歌墨舞、风行水流、意气风发;作为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领袖,他的书法艺术,又紧扣时代脉搏,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书写着时代的风流、豪情,代表着精进、奋发昂扬的时代精神,流畅飘逸,因而具有强烈、鲜明的时代气息。
  (三)哲理性
  毛泽东的书法,从基本线条到笔法、字法、章法、结构等无不独具特色,是他哲学思想的综合艺术反映。无论方圈、藏尽、曲直、轻重、徐疾、肥瘦、滑涩、浓淡、枯润、黑白、虚实、大小、长短、宽狭、欲正、琉密、开合、起伏、伸编、向背、动静矛盾统一、相得益彰、千变万化,构成了一幅幅奇妙的书画。就笔法而言,中锋运笔、侧锋为辅。前者雄劲有力,后者形妙质妍,一主一从,既对立又统一、和谐生辉。毛泽东运笔巧妙、运用裕如,机智驾驭、游刃有余。毛泽东字法讲究,能够很好地把握字的重心,机智地变换字的重心、角度,从而达到平衡。布局巧妙、计白当黑、或润而妍、或淡而雅、带燥方润,处理得当,在空间上达到平衡。毛泽东书法艺术的章法、格式很多,有横有纵,有长卷有小幅,均能先声夺人,在参差中求得平齐,错落中求得自然,使人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美感和共鸣。
  (四)人民性
  说毛泽东书法具有人民性是从其价值观上得出来的,人民性体现在其书法作品的意义上。从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的一首《沁园春・雪》开始,其书法便激励着四万万中国人民,用他的书法达到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效果。这幅作品中不仅涵盖了我国五千年的文化,更突显了新中国的即将到来。在之后的作品更是近民亲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刻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同时也深深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在其教导下,我们不会忘记曾经的鲜血和汗水,不会忘记为了今天的幸福而献出生命的每一个烈士。“为人民服务”更是时刻提醒着每一个出入新华门的人民公仆,人民是衣食父母,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人民公仆的第一守则。“向雷锋同志学习”更是把雷锋精神弘扬光大,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高潮。至今许多期刊仍留有毛泽东的题名,如《光明日报》,许多学校用着毛泽东的题名,如清华大学。除了这些题名之外,橘子洲头的《沁园春・长沙》更是让人们在浏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欣赏历史悠久的书法文化,传承书法精神。
  (五)创新性
  毛泽东书法具有传统性的同时又具有创新性,不然就不会有“毛体”,毛泽东的“欧体”写的真到位,或者说毛泽东的狂草跟怀素如出一辙。“毛体”作为毛泽东书法的创新具体如下:结体颠张狂素。张旭往往是在喝得酩町大醉之后才创作,所以其作品狂傲不羁,怀素更是把这种精神推向了高峰,毛泽东的草书则大小各异,错落有致,用笔夸张,对比强烈。用笔方圆结合。毛泽东的书法笔画以铁线为主,浓淡相间、起伏有度、刚劲有力,运笔以圆为主,因受魏碑的影响,圆中又带有方,形成了这种方圆结合的效果。布局如乱石铺街,这个布局风格受郑板桥影响极大,但是这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大书法家写的是行书,其行书布局如乱石铺街,用草书如此布局的,毛泽东是第一人。草书本来就是一个很难辨认的字体,又以这种无行无列的乱石铺街的布局呈现出来,很多书法家都很难再做到让其美了。
  落款张扬个性。众所周知,在书法写完之后书法家要印上其印章,并写上创作时间。但是在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中很难看到其印章,而是其挥挥洒洒写下的自己的名字,有时是一行,有时是两行三行,居无定式。并且其作品的时间都是以公元来算的,而不是天干地支的计时法。
  
   马占禄。男,汉。大众文化。籍贯;甘肃和政县,中共党员,职务;副调研员。单位;甘肃省临夏监狱。通讯地址:甘肃省临夏市新民路6号楼641.电话;1319001099.    邮编;731100,QQ374383253,微信;mzl55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毛泽东书法艺术特点探析

                    甘肃省临夏监狱  马占禄       

  [摘 要]本文从毛泽东书法的起源、毛泽东书法的发展时期、毛泽东书法的特点及与其他书法家比较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毛泽东书法的发展和其形成的独特的特点,并且与帝王书法家和文学书法家及书法家比较,凸显毛泽东书法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发展和形成的别具一格的“毛体”。
中国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学术上又是诗人,书法家。毛泽东在诗歌方面颇有造诣,他对书法的喜爱也可以称之为如痴如醉,书法造诣极高,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毛体”。毛泽东诗文并茂,他的诗词,绝大多数是用毛笔书写的。作为伟大的领袖,中国**的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代主席,毛泽东用其业余时间,钻研业余爱好,成了一代伟大的书法家,其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代书法家,他的书法激励着整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一、毛泽东书法的起源
  (一)、魏晋风格影响了毛体
  整体来讲,毛泽东早期书法作品是以楷书为主,兼有行书。毛泽东小的时候接受过塾师教育,刻苦练习过楷书。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后,学校对书法有更严格的要求,加之毛泽东本人对书法更是喜爱,日课碑帖,有了一定的功底。毛泽东那时的楷书明显有魏晋时期的痕迹,如毛泽东写给罗学瓒的明信片,是十分工整的魏碑楷书。毛泽东的楷书风格也深受欧阳询(长沙人,唐初书法大家)影响,如毛泽东早年的作品《还书便笺》《讲堂录》《铭耻篇》《离骚》《商鞅徙木立信论》等都与欧阳询的作品有一脉相承的痕迹,也能明显地看到欧阳询的韵致。王羲之书法对毛泽东书法也有一定的影响,《兰亭序》《圣教序》等都是毛泽东认真揣摩过的,对其以后的草书之路有深远的影响。
  (二)、隋唐精神打下了毛体的基础
  隋唐时期张旭和怀素的书法对毛泽东的影响根深蒂固。众所周知,在后期毛泽东书法转向了草书,大唐时期书法的大气磅礴、汪洋恣意则受到毛泽东的喜爱,而大唐时期的草书就属张旭和怀素二人,其创作是登峰造极,无人能及。毛泽东的书法则是在二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线条笔法来看,毛泽东的书法以中锋行笔为主加以侧锋,出锋犀利,方圆并用,或断或连,而少有似怀素草书铁线篆类盘绕飞动,与张旭有较多相似之处。从结构字法来看,颠张醉素都气势开张,大小参差,顺应自然,怀素部分运用夸张,强调视觉冲击力,毛泽东书法吸收了他们的这些长处,大处着眼,形成强烈对比,有的时候大的是小的好几倍却还能看着相当融洽和谐,这一方面则更像怀素的《自叙帖》。从造型上来看,张怀二人的书法癫狂而且倾斜,毛泽东书法虽没有那么癫狂但是却倾斜,只是与怀素的方向刚好相反。
  (三)、时代精神影响着毛体的创作
  说到时代精神对毛泽东书法的影响,最主要的是毛泽东所处的推陈出新的年代所带来的。在那个时期,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又引进了马列主义,影响着毛泽东的思想,让其明白必须以传统功力与创新相结合,毛泽东不仅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军事上,更是将其运用到了书法写作上,从而造就了大气磅礴,挥洒自如,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毛体”。
  二、毛泽东书法的发展阶段及书写内容
  (一)、毛泽东书法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21年以前,毛泽东从学生时代到建党之前,其书法多体现在其手信和札记上。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的字还谈不上是书法,但是其楷书的字体雄厚,是临摹了欧阳询的字体,并且为其以后的书法道路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1921年至1938年,这段时期则是毛泽东书法的一个过渡,由于战局动荡,抗战爆发,用在钻研书法上的时间则少之又少,留下的作品也不多。但是其书法已经由行楷向行草转化,笔锋明显受郑板桥和李北海的影响。第三阶段:1938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随着战争局势的明朗,毛泽东的心情也越发轻松愉快,工作之余又有时间钻研书法。该段时期他的回溯法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倾斜体势,并且收敛了当初的锋芒毕露转为绵里藏针,却又不失大气之势。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第四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一心研究草书,其书法则正式转入到了草书甚至狂草,细心钻研王羲之、怀素、于右任、黄庭坚、祝允明、徐渭、傅山、王铎等书家的作品。甚至还借出了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用来观赏学习。越到晚年,其书法创作越显得来去自如,游刃有余,并且在晚年将其书法创作推向了顶峰。
  (二)、毛泽东书法的书写内容
  从书写内容来看。毛泽东首先十分重视文字内容,主要包括文稿、信札、题词题字、手书古人诗词、自作诗词手迹墨稿五类。大多与当时的环境、情绪等相协调,情致内含、姿媚外滋、情深意切一笔一画无不是他情感、心性的自然流礴。毛泽东借助了汉字结构的外在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显示了其内在的精神和情感,“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
  1.文稿
  文章草稿,也包括笔记、批注和电报等,出于实用,公开的四十年代居多。1937年5月8日《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文稿(行书,横写)。
  2.信札
  信札也是出于实用,但更讲究字的美感、个人风格以及对方的接受程度,各个时代都可见,五六十年代居多,风格各异。如1936年11月2日致许德珩等教授的信(行书),1937年6月25日致何香凝信(行书),1941年1月31日致毛岸英、毛岸青信,1944年4月29日致李鼎铭信,1945年致柳亚子信,1960年4月25日致杨开英,1961年12月26日致周世钊,1961年12月26日致臧克家,1963年3月24日致周世钊,1964年3月18日致华罗庚,1965年7月18日致郭沫若等。
  3.题词题字   题词题字多用于应酬、交际、指示和号召,多为用心之作。1933年左右鼓励红军反“围剿”题词(行书);1934年为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工农代表大会题词(行书)。1940年4月题“天天向上”(可作四十年代书风开始的标志),1941年冬题词“实事求是”,1942年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42年4月题词“准备反攻”,1946年4月为“四八”烈士题词,1949年9月10日题词“好好学习”,1951年8月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952年3月题词“提高警惕,保卫祖国”,1952年6日10日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7年1月为刘胡兰重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949年11月29日为”国立美术学院”题字。1960年10月8日题词“艰苦朴素”,1963年2月28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很多报纸杂志、单位、建筑物上都留下了他的字迹,如1948年7月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
  4.手书古人诗词
  毛泽东一生喜爱古诗词,一生喜爱手书古诗词,毛泽东案牍之余,随心所欲、自娱自乐,手书古诗词贯穿了他的一生,精品迭出。主要代表作有刘过《沁园春》(行书,早期),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行书,早期),《庐山谣》(行草,早期),李白《梁甫吟》(行书,中期),《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草,早期),白居易《琵琶行》(行草,早期),苏轼《题西林壁》(行草,早期);中期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曹操《观沧海》(行草,中期),《木兰辞》(行草,中期),范仲淹《苏幕遮》(行草,中期),秦观《鹊桥仙》(行草,中期),岳飞《满江红》(行书,中期),辛弃疾《摸鱼儿》(行草,中期);后期的主要代表作有韦庄《绥州作》(小草,后期),曹操《龟虽寿》,王勃《滕王阁序》句,宋之问《灵隐寺》句,贺知章《回乡偶书》,王昌龄《从军行》,李白《将进酒》《庐山谣》句、《谢�I》(草书),《下江陵》《忆秦娥》,杜甫《登岳阳楼》,李益《受降城闻笛》,刘禹锡《听旧宫人穆氏唱歌》,贾岛《忆江上吴处士》句,温庭筠《经五丈原》,林逋《山园小梅》句,陆游《诉衷情》,文天祥《过零丁洋》,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高启《梅花》,严遂成《三垂冈》。
  5.自作诗词手迹墨稿
  自由挥洒,或有意为之,书写豪情壮志,流传最广。上世纪50年代自作诗词主要代表作品有《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1月)、《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七律・和周世钊》(1955年10月)、《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12月)、《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七律・送瘟神》(1958年),《七律・到韶山》(1959年),《七律・登庐山》《贺新郎・别友》(小草),《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清平乐》、《十六字令三首》(行草),《念奴娇・昆仑》《临江仙・给丁玲》等。60年代自作诗词主要代表作品有《虞美人》《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减字木兰花・广吕路上》《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蝶恋花・答李淑一》《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律・三打白骨精和郭》《卜算子・咏梅》《满江红・和郭沫若》。
  三、毛泽东书法艺术的个性化特点
  (一)传统性
  之所以说毛泽东书法具有传统性,是因为其不是信笔拈来,而是在钻研了历朝历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作品才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毛泽东书法的第一时期是以临摹欧阳询为主,其作品《离骚经》《还书便条》等都有明显的欧阳修楷书的痕迹,既平整又能看出字体的棱角分明,可谓是“于平正中见险强,险强中出奇制胜”。毛泽东书法的中期,书法由楷到行的转变是受到了王羲之的影响,在抗战时,小战士把捡到的王羲之的《三希堂法帖》送给毛泽东,从此《三希堂法帖》不离其身,就连出国两次都一直带在身上,对其钻研之处更不必多言。第三位则是怀素和尚,在上文中提到过,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对毛泽东的影响颇为深远,以至于到后来毛泽东形成自己的笔体具有倾斜之风,这一倾斜就来自于怀素,怀素将张旭的草书发挥的更“狂”,毛泽东则将怀素的狂草发挥到了极致。综上所述,毛泽东的书法具有传统性,其书法是在对前人的临摹研究上发展起来的,是在毛泽东的整个生命中形成和发展的。
  (二)时代性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其书法充满着浓厚的哲理意趣;作为诗人,其书法又弥漫着浓烈的抒情气氛、笔歌墨舞、风行水流、意气风发;作为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领袖,他的书法艺术,又紧扣时代脉搏,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书写着时代的风流、豪情,代表着精进、奋发昂扬的时代精神,流畅飘逸,因而具有强烈、鲜明的时代气息。
  (三)哲理性
  毛泽东的书法,从基本线条到笔法、字法、章法、结构等无不独具特色,是他哲学思想的综合艺术反映。无论方圈、藏尽、曲直、轻重、徐疾、肥瘦、滑涩、浓淡、枯润、黑白、虚实、大小、长短、宽狭、欲正、琉密、开合、起伏、伸编、向背、动静矛盾统一、相得益彰、千变万化,构成了一幅幅奇妙的书画。就笔法而言,中锋运笔、侧锋为辅。前者雄劲有力,后者形妙质妍,一主一从,既对立又统一、和谐生辉。毛泽东运笔巧妙、运用裕如,机智驾驭、游刃有余。毛泽东字法讲究,能够很好地把握字的重心,机智地变换字的重心、角度,从而达到平衡。布局巧妙、计白当黑、或润而妍、或淡而雅、带燥方润,处理得当,在空间上达到平衡。毛泽东书法艺术的章法、格式很多,有横有纵,有长卷有小幅,均能先声夺人,在参差中求得平齐,错落中求得自然,使人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美感和共鸣。
  (四)人民性
  说毛泽东书法具有人民性是从其价值观上得出来的,人民性体现在其书法作品的意义上。从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的一首《沁园春・雪》开始,其书法便激励着四万万中国人民,用他的书法达到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效果。这幅作品中不仅涵盖了我国五千年的文化,更突显了新中国的即将到来。在之后的作品更是近民亲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刻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同时也深深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在其教导下,我们不会忘记曾经的鲜血和汗水,不会忘记为了今天的幸福而献出生命的每一个烈士。“为人民服务”更是时刻提醒着每一个出入新华门的人民公仆,人民是衣食父母,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人民公仆的第一守则。“向雷锋同志学习”更是把雷锋精神弘扬光大,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高潮。至今许多期刊仍留有毛泽东的题名,如《光明日报》,许多学校用着毛泽东的题名,如清华大学。除了这些题名之外,橘子洲头的《沁园春・长沙》更是让人们在浏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欣赏历史悠久的书法文化,传承书法精神。
  (五)创新性
  毛泽东书法具有传统性的同时又具有创新性,不然就不会有“毛体”,毛泽东的“欧体”写的真到位,或者说毛泽东的狂草跟怀素如出一辙。“毛体”作为毛泽东书法的创新具体如下:结体颠张狂素。张旭往往是在喝得酩町大醉之后才创作,所以其作品狂傲不羁,怀素更是把这种精神推向了高峰,毛泽东的草书则大小各异,错落有致,用笔夸张,对比强烈。用笔方圆结合。毛泽东的书法笔画以铁线为主,浓淡相间、起伏有度、刚劲有力,运笔以圆为主,因受魏碑的影响,圆中又带有方,形成了这种方圆结合的效果。布局如乱石铺街,这个布局风格受郑板桥影响极大,但是这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大书法家写的是行书,其行书布局如乱石铺街,用草书如此布局的,毛泽东是第一人。草书本来就是一个很难辨认的字体,又以这种无行无列的乱石铺街的布局呈现出来,很多书法家都很难再做到让其美了。
  落款张扬个性。众所周知,在书法写完之后书法家要印上其印章,并写上创作时间。但是在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中很难看到其印章,而是其挥挥洒洒写下的自己的名字,有时是一行,有时是两行三行,居无定式。并且其作品的时间都是以公元来算的,而不是天干地支的计时法。
  
   马占禄。男,汉。大众文化。籍贯;甘肃和政县,中共党员,职务;副调研员。单位;甘肃省临夏监狱。通讯地址:甘肃省临夏市新民路6号楼641.电话;1319001099.    邮编;731100,QQ374383253,微信;mzl55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毛泽东书法艺术特点探析

                    甘肃省临夏监狱  马占禄       

  [摘 要]本文从毛泽东书法的起源、毛泽东书法的发展时期、毛泽东书法的特点及与其他书法家比较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毛泽东书法的发展和其形成的独特的特点,并且与帝王书法家和文学书法家及书法家比较,凸显毛泽东书法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发展和形成的别具一格的“毛体”。
中国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学术上又是诗人,书法家。毛泽东在诗歌方面颇有造诣,他对书法的喜爱也可以称之为如痴如醉,书法造诣极高,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毛体”。毛泽东诗文并茂,他的诗词,绝大多数是用毛笔书写的。作为伟大的领袖,中国**的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代主席,毛泽东用其业余时间,钻研业余爱好,成了一代伟大的书法家,其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代书法家,他的书法激励着整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一、毛泽东书法的起源
  (一)、魏晋风格影响了毛体
  整体来讲,毛泽东早期书法作品是以楷书为主,兼有行书。毛泽东小的时候接受过塾师教育,刻苦练习过楷书。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后,学校对书法有更严格的要求,加之毛泽东本人对书法更是喜爱,日课碑帖,有了一定的功底。毛泽东那时的楷书明显有魏晋时期的痕迹,如毛泽东写给罗学瓒的明信片,是十分工整的魏碑楷书。毛泽东的楷书风格也深受欧阳询(长沙人,唐初书法大家)影响,如毛泽东早年的作品《还书便笺》《讲堂录》《铭耻篇》《离骚》《商鞅徙木立信论》等都与欧阳询的作品有一脉相承的痕迹,也能明显地看到欧阳询的韵致。王羲之书法对毛泽东书法也有一定的影响,《兰亭序》《圣教序》等都是毛泽东认真揣摩过的,对其以后的草书之路有深远的影响。
  (二)、隋唐精神打下了毛体的基础
  隋唐时期张旭和怀素的书法对毛泽东的影响根深蒂固。众所周知,在后期毛泽东书法转向了草书,大唐时期书法的大气磅礴、汪洋恣意则受到毛泽东的喜爱,而大唐时期的草书就属张旭和怀素二人,其创作是登峰造极,无人能及。毛泽东的书法则是在二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线条笔法来看,毛泽东的书法以中锋行笔为主加以侧锋,出锋犀利,方圆并用,或断或连,而少有似怀素草书铁线篆类盘绕飞动,与张旭有较多相似之处。从结构字法来看,颠张醉素都气势开张,大小参差,顺应自然,怀素部分运用夸张,强调视觉冲击力,毛泽东书法吸收了他们的这些长处,大处着眼,形成强烈对比,有的时候大的是小的好几倍却还能看着相当融洽和谐,这一方面则更像怀素的《自叙帖》。从造型上来看,张怀二人的书法癫狂而且倾斜,毛泽东书法虽没有那么癫狂但是却倾斜,只是与怀素的方向刚好相反。
  (三)、时代精神影响着毛体的创作
  说到时代精神对毛泽东书法的影响,最主要的是毛泽东所处的推陈出新的年代所带来的。在那个时期,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又引进了马列主义,影响着毛泽东的思想,让其明白必须以传统功力与创新相结合,毛泽东不仅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军事上,更是将其运用到了书法写作上,从而造就了大气磅礴,挥洒自如,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毛体”。
  二、毛泽东书法的发展阶段及书写内容
  (一)、毛泽东书法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21年以前,毛泽东从学生时代到建党之前,其书法多体现在其手信和札记上。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的字还谈不上是书法,但是其楷书的字体雄厚,是临摹了欧阳询的字体,并且为其以后的书法道路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1921年至1938年,这段时期则是毛泽东书法的一个过渡,由于战局动荡,抗战爆发,用在钻研书法上的时间则少之又少,留下的作品也不多。但是其书法已经由行楷向行草转化,笔锋明显受郑板桥和李北海的影响。第三阶段:1938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随着战争局势的明朗,毛泽东的心情也越发轻松愉快,工作之余又有时间钻研书法。该段时期他的回溯法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倾斜体势,并且收敛了当初的锋芒毕露转为绵里藏针,却又不失大气之势。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第四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一心研究草书,其书法则正式转入到了草书甚至狂草,细心钻研王羲之、怀素、于右任、黄庭坚、祝允明、徐渭、傅山、王铎等书家的作品。甚至还借出了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用来观赏学习。越到晚年,其书法创作越显得来去自如,游刃有余,并且在晚年将其书法创作推向了顶峰。
  (二)、毛泽东书法的书写内容
  从书写内容来看。毛泽东首先十分重视文字内容,主要包括文稿、信札、题词题字、手书古人诗词、自作诗词手迹墨稿五类。大多与当时的环境、情绪等相协调,情致内含、姿媚外滋、情深意切一笔一画无不是他情感、心性的自然流礴。毛泽东借助了汉字结构的外在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显示了其内在的精神和情感,“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
  1.文稿
  文章草稿,也包括笔记、批注和电报等,出于实用,公开的四十年代居多。1937年5月8日《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文稿(行书,横写)。
  2.信札
  信札也是出于实用,但更讲究字的美感、个人风格以及对方的接受程度,各个时代都可见,五六十年代居多,风格各异。如1936年11月2日致许德珩等教授的信(行书),1937年6月25日致何香凝信(行书),1941年1月31日致毛岸英、毛岸青信,1944年4月29日致李鼎铭信,1945年致柳亚子信,1960年4月25日致杨开英,1961年12月26日致周世钊,1961年12月26日致臧克家,1963年3月24日致周世钊,1964年3月18日致华罗庚,1965年7月18日致郭沫若等。
  3.题词题字   题词题字多用于应酬、交际、指示和号召,多为用心之作。1933年左右鼓励红军反“围剿”题词(行书);1934年为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工农代表大会题词(行书)。1940年4月题“天天向上”(可作四十年代书风开始的标志),1941年冬题词“实事求是”,1942年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42年4月题词“准备反攻”,1946年4月为“四八”烈士题词,1949年9月10日题词“好好学习”,1951年8月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952年3月题词“提高警惕,保卫祖国”,1952年6日10日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7年1月为刘胡兰重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949年11月29日为”国立美术学院”题字。1960年10月8日题词“艰苦朴素”,1963年2月28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很多报纸杂志、单位、建筑物上都留下了他的字迹,如1948年7月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
  4.手书古人诗词
  毛泽东一生喜爱古诗词,一生喜爱手书古诗词,毛泽东案牍之余,随心所欲、自娱自乐,手书古诗词贯穿了他的一生,精品迭出。主要代表作有刘过《沁园春》(行书,早期),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行书,早期),《庐山谣》(行草,早期),李白《梁甫吟》(行书,中期),《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草,早期),白居易《琵琶行》(行草,早期),苏轼《题西林壁》(行草,早期);中期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曹操《观沧海》(行草,中期),《木兰辞》(行草,中期),范仲淹《苏幕遮》(行草,中期),秦观《鹊桥仙》(行草,中期),岳飞《满江红》(行书,中期),辛弃疾《摸鱼儿》(行草,中期);后期的主要代表作有韦庄《绥州作》(小草,后期),曹操《龟虽寿》,王勃《滕王阁序》句,宋之问《灵隐寺》句,贺知章《回乡偶书》,王昌龄《从军行》,李白《将进酒》《庐山谣》句、《谢�I》(草书),《下江陵》《忆秦娥》,杜甫《登岳阳楼》,李益《受降城闻笛》,刘禹锡《听旧宫人穆氏唱歌》,贾岛《忆江上吴处士》句,温庭筠《经五丈原》,林逋《山园小梅》句,陆游《诉衷情》,文天祥《过零丁洋》,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高启《梅花》,严遂成《三垂冈》。
  5.自作诗词手迹墨稿
  自由挥洒,或有意为之,书写豪情壮志,流传最广。上世纪50年代自作诗词主要代表作品有《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1月)、《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七律・和周世钊》(1955年10月)、《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12月)、《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七律・送瘟神》(1958年),《七律・到韶山》(1959年),《七律・登庐山》《贺新郎・别友》(小草),《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清平乐》、《十六字令三首》(行草),《念奴娇・昆仑》《临江仙・给丁玲》等。60年代自作诗词主要代表作品有《虞美人》《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减字木兰花・广吕路上》《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蝶恋花・答李淑一》《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律・三打白骨精和郭》《卜算子・咏梅》《满江红・和郭沫若》。
  三、毛泽东书法艺术的个性化特点
  (一)传统性
  之所以说毛泽东书法具有传统性,是因为其不是信笔拈来,而是在钻研了历朝历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作品才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毛泽东书法的第一时期是以临摹欧阳询为主,其作品《离骚经》《还书便条》等都有明显的欧阳修楷书的痕迹,既平整又能看出字体的棱角分明,可谓是“于平正中见险强,险强中出奇制胜”。毛泽东书法的中期,书法由楷到行的转变是受到了王羲之的影响,在抗战时,小战士把捡到的王羲之的《三希堂法帖》送给毛泽东,从此《三希堂法帖》不离其身,就连出国两次都一直带在身上,对其钻研之处更不必多言。第三位则是怀素和尚,在上文中提到过,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对毛泽东的影响颇为深远,以至于到后来毛泽东形成自己的笔体具有倾斜之风,这一倾斜就来自于怀素,怀素将张旭的草书发挥的更“狂”,毛泽东则将怀素的狂草发挥到了极致。综上所述,毛泽东的书法具有传统性,其书法是在对前人的临摹研究上发展起来的,是在毛泽东的整个生命中形成和发展的。
  (二)时代性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其书法充满着浓厚的哲理意趣;作为诗人,其书法又弥漫着浓烈的抒情气氛、笔歌墨舞、风行水流、意气风发;作为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领袖,他的书法艺术,又紧扣时代脉搏,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书写着时代的风流、豪情,代表着精进、奋发昂扬的时代精神,流畅飘逸,因而具有强烈、鲜明的时代气息。
  (三)哲理性
  毛泽东的书法,从基本线条到笔法、字法、章法、结构等无不独具特色,是他哲学思想的综合艺术反映。无论方圈、藏尽、曲直、轻重、徐疾、肥瘦、滑涩、浓淡、枯润、黑白、虚实、大小、长短、宽狭、欲正、琉密、开合、起伏、伸编、向背、动静矛盾统一、相得益彰、千变万化,构成了一幅幅奇妙的书画。就笔法而言,中锋运笔、侧锋为辅。前者雄劲有力,后者形妙质妍,一主一从,既对立又统一、和谐生辉。毛泽东运笔巧妙、运用裕如,机智驾驭、游刃有余。毛泽东字法讲究,能够很好地把握字的重心,机智地变换字的重心、角度,从而达到平衡。布局巧妙、计白当黑、或润而妍、或淡而雅、带燥方润,处理得当,在空间上达到平衡。毛泽东书法艺术的章法、格式很多,有横有纵,有长卷有小幅,均能先声夺人,在参差中求得平齐,错落中求得自然,使人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美感和共鸣。
  (四)人民性
  说毛泽东书法具有人民性是从其价值观上得出来的,人民性体现在其书法作品的意义上。从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的一首《沁园春・雪》开始,其书法便激励着四万万中国人民,用他的书法达到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效果。这幅作品中不仅涵盖了我国五千年的文化,更突显了新中国的即将到来。在之后的作品更是近民亲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刻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同时也深深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在其教导下,我们不会忘记曾经的鲜血和汗水,不会忘记为了今天的幸福而献出生命的每一个烈士。“为人民服务”更是时刻提醒着每一个出入新华门的人民公仆,人民是衣食父母,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人民公仆的第一守则。“向雷锋同志学习”更是把雷锋精神弘扬光大,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高潮。至今许多期刊仍留有毛泽东的题名,如《光明日报》,许多学校用着毛泽东的题名,如清华大学。除了这些题名之外,橘子洲头的《沁园春・长沙》更是让人们在浏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欣赏历史悠久的书法文化,传承书法精神。
  (五)创新性
  毛泽东书法具有传统性的同时又具有创新性,不然就不会有“毛体”,毛泽东的“欧体”写的真到位,或者说毛泽东的狂草跟怀素如出一辙。“毛体”作为毛泽东书法的创新具体如下:结体颠张狂素。张旭往往是在喝得酩町大醉之后才创作,所以其作品狂傲不羁,怀素更是把这种精神推向了高峰,毛泽东的草书则大小各异,错落有致,用笔夸张,对比强烈。用笔方圆结合。毛泽东的书法笔画以铁线为主,浓淡相间、起伏有度、刚劲有力,运笔以圆为主,因受魏碑的影响,圆中又带有方,形成了这种方圆结合的效果。布局如乱石铺街,这个布局风格受郑板桥影响极大,但是这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大书法家写的是行书,其行书布局如乱石铺街,用草书如此布局的,毛泽东是第一人。草书本来就是一个很难辨认的字体,又以这种无行无列的乱石铺街的布局呈现出来,很多书法家都很难再做到让其美了。
  落款张扬个性。众所周知,在书法写完之后书法家要印上其印章,并写上创作时间。但是在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中很难看到其印章,而是其挥挥洒洒写下的自己的名字,有时是一行,有时是两行三行,居无定式。并且其作品的时间都是以公元来算的,而不是天干地支的计时法。
  
   马占禄。男,汉。大众文化。籍贯;甘肃和政县,中共党员,职务;副调研员。单位;甘肃省临夏监狱。通讯地址:甘肃省临夏市新民路6号楼641.电话;1319001099.    邮编;731100,QQ374383253,微信;mzl55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