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508|回复: 0

草人拙著:智慧的灯/第三章*第三第四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3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第三节  大小乘分歧与区别大致归纳
大乘是意译,其音译是“摩诃衍那”,摩诃,是“大”意思;衍那,是“承载”意思。
(一)大乘在理念上强调大乘能承载无量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渡至菩提涅槃的彼岸,成就佛果,然而称原始佛教为“小乘”。但小乘并不接受这样的称呼,说自己是上座正统佛教。
(二)大乘在思想上认为十方三世有无数佛,并且人能成佛,成就佛果是佛徒的最终目标。小乘则以释迦佛陀为教主,以灰身灭智、证得阿罗汉果为最高目标。
(三)大乘在教义上否定人我、法的真实性;小乘虽也否定人我的真实性,但不否定现象界的实在性。
(四)大乘在修行上强调以“六度”为内容的菩萨行;小乘则着重于三十七道品的自身修行。
(五)大乘的主要经典有:《般若经》、《维摩经》、《涅槃经》、《法华经》、《华严经》、《无量寿经》等。小乘的主要经典是《阿含经》系列。
(六)两大派系向外传播:大乘以北传为主,即由印度向北方传播,也称北传佛教。当时大乘佛教在印度北方已成主流。向北传播的区域有中亚、中国、朝鲜、日本、越南、蒙古等地区。现在的汉传佛教即为大乘佛教。不过,初期传入中国的是上座的说一切有部的小乘佛教,后来被大乘所取代。我国的藏传佛教则是印度后期(约公元7世纪时)密教融合大乘的产物。小乘以南传为主,南传的小乘以上座的说一切有部为主。主要流传到今天的斯里兰卡、泰国、缅田等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及中国的云南等地。
第四节  关于大乘佛教基本特征及其贡献
    特征之一:由觉悟了的释迦牟尼一佛说,扩展为三世佛、四世佛、七世佛及多佛之说。《兜沙经》(支娄迦谶译)把世界分为十方,每方都是无量、无边无际的;诸佛分布在十方世界,有十方佛刹,数量无量无边。佛徒修行的终极目标是成佛,但成佛是一个非常艰辛的,必须经历无数劫才有希望完成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六十个次第阶段,即“十住”、“十行”、“十无尽藏”、“十回向”、“十地”、“十定”等。
特征之二:佛有“三身”说,即法身、化身、报身等。“法身”是无形无体、无作无言、不可以言说的,不可以思维求,亦不接受众生的供养布施,但他是真实、圆满、寂静、永恒的;“化身”即变化身,指佛为了救度众生变化出来形象各异的色身;“报身”即果报身,指以法身为因,现世修道成就佛果的身。(“报身佛”思想,是《维摩诘经》首先提出来的)
特征之三:弘扬“菩萨行”。菩萨行就是寓自我解脱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中的修行实践。“菩萨”的概念,在部派佛教时期就已经出现。大乘佛教给菩萨下定义是“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见《佛地经论》)就是在实现自利利人大愿的同时,以成就无上菩提为大目标。从大慈大悲、怜悯众生出发,从而使世间人生获得幸福快乐、护佑他们安康、救度他们苦厄,这就是菩萨。
“菩萨行”的践行内容是“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现就“布施”说一说:原是要求佛徒将个人私产向僧侣作无条件施舍,对贪困苦厄者作无条件救济,后扩展了对“三宝”供养布施,从而布施内函渐趋丰富。通过对“三宝”的供养布施,可以获得福报和功德,如大乘有些经典中就反复出现:号召诵读、书写、传播、供养经书可以获得各种福德。这些宣传,对于促进大乘佛经的广泛流布和佛教寺院建设,促进佛教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大乘学说思想的出现,使佛教宗教化发生重大变化:在原有的自作自受的业报信条上,增添了对外在“神力”的信仰,这种神力是极为奥妙的、不可说的。但可以去看一下我的《教授博士谈佛教与科学》和《精神生命体之科学探索》这两本书(温州市及瑞安市图书馆都有收藏。印刷后发现个别地方还有错别字或跑字跑行),看后也许有所启发和认识。总之,可以这么结论:大乘佛教对于佛教的延续、壮大和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