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0479|回复: 4

费了好大劲。习书者都应看看吧,《甲骨文由来》。嘿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刚搜集到的甲骨文资料,与大家分享,嘿嘿。。。。。。

甲骨文由来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就是今天的安阳小屯一带,史称殷墟。商灭亡后,殷都成为废墟。甲骨文也被埋入地下三千多年,约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被河南小屯村民发现,搜挖甲骨为“龙骨”卖给药店。一八九九年,王懿荣偶然发现甲骨上的文字,遂进行收集。王懿荣是光绪六年进士、翰林,他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精深的研究。当一八八九年他在北京发现甲骨后,确定为“殷商故物”购得数千片,是为我国研究殷墟甲骨文字开创之始。自此以后,殷墟甲骨文才从 “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避免了我国这一古代文物继续大量人为地毁灭。
建国后殷墟中心区甲骨继续出土,最多的一次是一九七三年小屯南地,为甲骨学和殷商史的研究增添了大量的新资料。在甲骨文的收集整理方面,我国早期的有王懿荣,山东福山人(1845-1900)。
   刘铁云(1857-1909)名鹗,字铁云,江苏镇江人,他一九零三年编<<铁云藏龟>>一书,是甲骨学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从此甲骨文由只供少数学者观赏,摩挲的"古董",变为广大学者研究的资料。
   王襄(1876-1965)字纶阁,天津人, 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天津,王襄和王懿荣基本同时,是我国殷墟甲骨文的最早鉴定和购买者之一。王懿荣虽然最早鉴定并购买甲骨,但他在1900自杀殉国,没来得及对所藏甲骨进行全面研究,因而没有留下此学的论述,王襄不仅有鉴定,购买甲骨之功,还有著述传世,对甲骨学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写的<<簠室殷契类纂>>是甲骨学史上的第一部字汇,此书于1920年出版,1925年他出版了<<簠室殷契征文>>公布了他收藏的五千多篇甲骨中的精品。王襄早年家境清贫,但他千方百计购求殷墟甲骨文,并为保护我国这一古代文化珍品做出了不小的努力。一九三四年王襄由湖北回天津时,将甲骨和其他什物叫铁路局装箱运回天津,但在天津提取托运物品时,发现其他箱物都在,只有装甲骨文的箱子不见了。这些凝聚了多年心血的”宝贝”不翼而飞,真使他焦急万分。后来辗转查找了五十多天,终于在张家口站找到了这箱甲骨,原来,铁路上负责托运行李的人以为此箱中装有无价的珍宝,但打开一看,却是枯骨断龟。幸好他们不知甲骨文的珍贵,故又弃置,甲骨才幸免于劫。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襄失业在家,生活拮据,天津的古董商常去他家,,游说他将甲骨卖给日本人,但王襄推说甲骨已存放内地,为了不使祖国的珍贵文物流往国外,他宁肯卖衣物和家中什物维持生活,也不要日本人的高价。抗战胜利后,北京藻玉堂书店的老板和几个高校的负责人到天津和他纠缠了一个多月,要购买他收藏的甲骨,虽然此时物价飞涨,但他仍不为重金所动,一口回绝了他们,王襄后来说:“甲骨是祖国的瑰宝,现在没有新的发现,将来也不会发现的很多,卖给那些大学,都是外国建立的,将来也会流失异帮,等到中国人想研究就困难了。”
   解放初期,直到1952年,王襄家中仍很困难,董作宾曾从美国来信,询问他是否有意将甲骨售与美国某大学,王襄也一口回绝了。1953年王襄出任天津文史馆馆长,他将毕生搜购珍藏的甲骨文全部献给了国家。
   孙让(1848-1908)字仲容,一九零四年,撰《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
   甲骨文的研究学者很多。在研究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首推被学术界推崇的“甲骨四堂”。
甲骨简介:
   甲骨文,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殷代人用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占卜。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最详细的一条将近100字。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甲骨文发现于安阳小屯村一带,是商王般庚迁殷以后到纣王亡国时的遗物(公元前14世纪中期~前11世纪中期),距今已3000多年。
   甲骨文开始是自然流露,无人注意,1899年王懿荣辨认为商代文字,从事收集。1903年刘鹗拓印《铁云藏龟》。早期的研究者有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罗振玉又搜集实物拓印为《殷虚书契》等,并作考释。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始于1928年,连续八九年,最大的收获是1936年夏发掘的第127号坑,得甲骨文1.7万多片。综合先后所得加以拼缀挑选,编印为《殷虚文字·甲编》 和《乙编》,共收甲骨13047号。董作宾根据发掘材料作《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分甲骨文为5期,对文字的文法、字形、书体等的演变有所阐述,其后时有修正。陈梦家在所作《殷虚卜辞综述》中慎审总结,断代说遂基本可信。甲骨文考释方面学者颇多,成绩突出的有郭沫若、唐兰、于省吾等。孙海波采集编印为《甲骨文编》,初版在1934年,1964年修正再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汇集1899年以来80年间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公私收藏以及流传海外的共41956片,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具体指导,编印为《甲骨文合集》,考古研究所70年代在殷墟发掘所得甲骨4589片,由钟少林等5人编著《小屯南地甲骨》,增加了一批重要的资料。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大约有4500个单字,可识者约 1/3。它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字形结构跟后代汉语言文字是一致的。用许慎六书来检查,在字形结构方面指事、象形、形声、会意皆已齐备;在文义使用上转注(互训,即义近通用)、假借(音近通用)也都很清楚。甲骨文可以断代,早晚分明,从某些常用字的变化可以领会许多中国文字发展的知识。例如:① 简化,形体复杂的字,日趋简单,笔画减少。②形声化,象形字增加声符,假借字增加形符,变成形声字。甲骨文是占卜者写刻的,有它的局限性,不一定包括商代的所有文字。而有些占卜术语,一般人也未必通用。又由于是用刀刻成,不免变形,骤见不易理解。
甲骨文原来专指安阳殷墟所出,从发现至今已80多年,经过许多学者努力,取得很大成绩,在中国文字史上可以看作一个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地发现周人有文字的甲骨,如陕西省西安市沣西张家坡出土三片卜骨,山西省洪洞县坊堆村出土1片卜骨,北京市昌平县白浮村出土3片卜甲,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出土292 片卜甲,又扶风县齐家村出土1片卜甲,6片卜骨。其中以岐山、扶风所出比较重要,片数既多,不同单字在250字以上。这些资料出土地点分散,年代早晚不一,内容简单,字形与殷墟不尽相同,确是中国考古学之新发现,而从中国文字史看,还没解决什么问题。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学家王懿荣认识并高价购藏。此后十年间先后搜购甲骨的有王襄、孟定生、刘鹗、罗振玉及美国人方法敛,英国人库寿龄、金璋,日本人林泰辅,加拿大人明义士等,共得甲骨数万片。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有计划地进行殷墟发掘,先后发掘十五次,共得甲骨约二万五千片。以后殷墟仍不断有甲骨出土,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小屯南地发掘甲骨四千余片。除殷墟外, 1953、1954年在郑州商代中期遗址中还检到有字甲骨两片;自1954年始,又先后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陕西丰镐、周原遗址、岐山凤雏出土西周时期有字甲骨约三百片。
自甲骨文首次被发现迄今,出土的甲骨已有十五万片以上,分别藏于中国大陆、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以及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苏联、德国、瑞士、比利时、荷兰、瑞典等国家,南朝鲜也有收藏。
出土的甲骨文多已著录出版,早期的有刘鹗的《铁云藏龟》、罗振玉的《殷虚书契》和《殷虚书契后编》、明义士的《殷虚卜辞》、林泰辅的《龟甲兽骨文字》、王襄的《簠室殷契徵文》;后又有董作宾的《殷虚文字甲编》、《殷虚文字乙编》,胡厚宣的《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甲骨续存》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对甲骨文发现八十多年来已著录和未著录的十几万片甲骨材料进行系统的科学整理,广泛搜集全部出土的甲骨资料,分期分类,共收甲骨约四万片,编为十三册,为研究甲骨文和商史提供了系统的资料。另外,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的甲骨,已收入《小屯南地甲骨》一书。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德国等国所藏的甲骨,也已著录成书,分别发表。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它以象形、假借、形声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汉字,仍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从语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句子形式、结构序位也与后代语法基本一致。
由于商王几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从甲骨文中有关商代阶级和国家的资料 可知,商代的奴隶和平民由众、刍、羌、仆、奚、妾、等不同身分的人组成,奴隶主和贵族有先公先王和他们的配偶如高妣某、妣某、母某及子如子某、多子等,各级官吏则有臣、尹、史、犬、亚、马、射和侯、伯等;军队有师、旅等;刑罚有刖、劓、伐、等,并设置 了监狱。甲骨文中也记载了商代人殉人祭的状况,对于解决商代社会性质有直接关系。商王朝经常对外发动战争,被征服的方国对商王朝称臣纳贡,甲骨文中常见氏(致)来、入马牛羊象龟等记载。
甲骨文中有关商代社会生产的内容很丰富。在农业方面,有裒田、作大田的记载,还有各种农作物如黍、稷、麦、耒、稻等的名称。商王关心农业收成的丰歉及风雨、降水对农业收成的影响,常见立黍、省黍、求年、告秋之卜。在畜牧业方面,马、牛、羊、鸡、犬、豕等都有记载,且畜养量较大并有专门牢厩。祭祀时常用掉大批牛羊。渔猎在商代社会生活中仍起一定作用,甲骨文记载的猎物有鹿、麋、豕、象、虎、狐、鱼类和各种鸟类,狩猎方法有田、狩、逐、阱、射、等。甲骨文里还有关于贝、朋、珏和舟、车以至传递制度等商业、交通方面的材料。
甲骨文中有关商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亦很丰富。在天文历法方面,有日食、月食和鸟星、新星、大星等 记载,也有“十三月”等闰月材料和干支记日及每日不同时间阶段的“时称”等。在气象方面,有不少卜雨、卜 风以及易日、云、雷、雹、雪、虹等记载。在医学方面,有头疾、牙疾、鼻疾、言疾、肘疾、足疾、踵疾等疾病的记载,也有关于生育的记载,表明当时能准确推知预产期。
商王尚鬼,凡事占卜。占卜内容多以王为中心,就其关心的问题,如对祖先与自然神鬼的祭祀与求告,对风、雨、水及天象、农事、年成的关注,通过贞人向上帝、鬼神、先公先王等问卜,以便预示吉凶,祈望得到保佑。占卜材料多为龟腹甲(及少量背甲)和牛胛骨,用前经整治,并在背面(少量牛胛骨亦有在正面)施以钻、凿。占卜时,先于甲骨背面钻凿处用火烧炙,正面即现 “卜”字形裂纹,以此定吉凶。占卜后,将所卜事项记刻于甲骨之上。
甲骨文一般先刻竖画,后刻横画,先刻兆序、兆辞、吉辞、用辞,后刻卜问之事,故又称为卜辞。一条完整的甲骨卜辞应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而多数卜辞常省略占辞或验辞。甲骨文中,有的在刻画上涂朱砂或墨,有的用毛笔写在甲骨上,也有些是先写后刻的。
卜辞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刻辞迎兆并与一定的卜兆有关。龟腹甲、背甲右侧卜兆向左,文字右行;左侧卜兆向右,文字左行;在甲首、甲尾及甲桥边部的卜辞则由外向内行。商代占卜常从正反两方面问疑,反映在龟甲上则有位置相应的左右“对贞”。牛胛骨中右胛骨卜兆向右,卜辞左行;左胛骨则相反。只有上端近骨臼处的两条卜辞由中间读起,在左左行,在右右行。骨上的各条卜辞,或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刻写,其间常有界划相隔,每事亦反复对贞。但也有不同之卜交错 排列,为“相间刻辞”;有卜辞于甲骨正面无处容纳,而转刻其背面,为“正反相接”;有反复卜问同一件事,而将内容基本相同之卜辞分刻于数版甲骨之上,只各版卜序不同,称为“卜辞同文”。
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纣王共约二百七十三年,经历八世十二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亦应有早晚先后之分。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分法,目前主要行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说,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其中有些问题的讨论目前仍在进行中。
1904年孙诒让作《契文举例》,为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著作。之后,学者们运用“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方法,比较分析甲骨文字形的偏旁点画,并通过音韵学、训诂学的手段来考释文字。其中作出贡献的学者及主要著作有: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唐兰《殷虚文字记》、《古文字学导论》,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郭沫若《卜辞通纂考释》、《殷契粹编考释》及《甲骨文字研究》,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等。自1917年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利用甲骨文进行商史研究后,郭沫若、董作宾、胡厚宣分别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殷历谱》和《甲骨学商史论丛》等。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一书中也有很多关于商史研究的内容。近年来,很多较年轻的学者也在利用甲骨文研究商史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甲骨文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深入探求,如文字的考释、分期与断代,商代的社会、奴隶的身分以及商史上的许多问题。此外,对西周甲骨的研究尚属开始阶段,仍有许多争议。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课题。
[UploadFile=B9F9C4ADC8F4_1131686093.jpg]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字鼎堂。四川乐山县人。1928年6月,在日本东京的书店,他拿到了王国维写作的《殷墟书契考释》,开始了他的甲骨文研究。郭沫若几乎访遍了日本所有的收藏者,掌握了大量的实物资料。1929年8月1日,他的《甲骨文字研究》正式完成。在这以前,他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就已经收录了他的《卜辞中之古代社会》一文。从此,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走上了颠峰时代。几经周折,他的另一部著作《卜辞通纂》也问世了。郭沫若从事甲骨文研究主要是在日本十年流亡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方法新,因而一出手就高屋建瓴地超过了前人。1959年8月郭沫若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甲骨文出土地——安阳殷墟。晚年,任大型甲骨文汇编《甲骨文合集》的主编。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UploadFile=C2DED5F1D3F1_1131686132.jpg]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叔蕴,号雪堂。浙江上虞人。罗振玉自幼研读古籍,对文物古董造诣很深。1902年罗振玉第一次在刘铁云家看到甲骨文字的墨拓本,认识了甲骨文字,1906年,他任学部参事官,不仅广为收集古物,也着手调查甲骨的真正出土地。他对甲骨学的重大贡献是他最早探知了甲骨文的出土地,并考证其地为“武乙之都”;他将甲骨文中的人名与《史记.殷本记》中商王名相比较,发现其大部分相同;他在考释文字的基础上注意了对整条甲骨文卜辞的通读;在考释文字上,他提出“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方法,对一词的考释,必求其形声义的符合。这些都给后来考释古文字者以启迪。
[UploadFile=B6ADD7F7B1F6_1131686164.jpg]
董作宾(1895年3月20日-1963年11月25日字彦堂。河南南阳人。1928年10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广州成立。董作宾被聘为通讯员,受命到安阳进行殷墟调查。回到北京,汇报了在安阳的考察情况,立即得到蔡元培院长的重视。几天后,董作宾再次来到安阳,中国文物考古史上首次对殷墟的科学发掘拉开了序幕!从1928年至1937年科学发掘15次,董作宾参加了前7次和第9次发掘。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学专家。他1933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公认是一部中国甲骨文史上划时代的名著。他对甲骨学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甲骨断代学。董作宾重视对甲骨的描摹,他的甲骨书法,为世界许多名家所收藏。
[UploadFile=CDF5B9FACEAC_1131686201.jpg]

甲骨文十二属相
[UploadFile=BCD7B9C7CEC4CAAE_1131686238.jpg]
甲骨文百家姓
[UploadFile=BCD7B9C7CEC4B0D9_1131686277.jpg]
[UploadFile=BCD7B9C7CEC4B0D9_1131686300.jpg]
[UploadFile=BCD7B9C7CEC4B0D9_1131686323.jpg]

甲骨掌故
多少宝贝喝进肚子里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特有的文化之中,有一种被世人越来越看好的精品,那就是中医与中药。在众多的中草药之中有一味名叫龙骨。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物,那么,中草药里的“龙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上古爬虫类动物的化石。按照民间的说法,山野之间龙有蜕骨,可以入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龙骨味甘平,能生肌防腐。
清代末年,洹河南岸一个名叫小屯的村里,有一个农民叫李成,给人剃头,因天干地燥,李成身上生了许多疥疮,又疼有痒,用手一抓,更是苦痛难当。他放下剃头担子,坐在地头自己摆弄起来,反正也没钱医治。无意中,他捡起人们随手扔掉的白片片,用力捏碎,竟然成了白面面。李成把白面面撒到自己身上生疮的地方,想用它来止止痒,白面面一撒到疮面上,很快就被脓血吸收了。说来也奇怪,身上的疥疮竟然好了。这下李成高兴了,他把乡亲们扔掉的白片片收集起来,跑到几里以外的城里去卖。他告诉中药店的掌柜的,这东西是药材,能治疗疥疮和外伤。开始药店掌柜的不相信,后来,他对着药书,终于弄明白了,这就是中药里的龙骨。
   龙骨这种药材用量也不大,那时候药材交易还十分落后,小小的药店很快就不想收了,就挑毛病说:龙骨之上,凡有刻画的一律不收。李成就一块块地用刀子刮掉细小的刻画,再卖到药店里去。时间长了,药店真的一块也不收了。不久,李成在庙会上摆起了摊子,专卖刀枪跌打药。原来他把龙骨研成了细粉,包成小包,一边卖,一边吆喝:刀枪跌打药!生肌止痒,一用包好!买卖还真红火。一时间,来自彰德府的不起眼的白片片走京闯卫,进了大药房,装进了油漆倍儿新的药斗,抓进了明光锃亮的药臼,叮当叮当地捣成细粉,搅和到中药里,喝进了千千万万个糊涂病人的肚子里!
古董商有意无意传信息
    豫北安阳这个地方,远在宋代的时候就开始出土青铜器了。古董商把这些东西带到南北四京的大地方,再高价卖给那些名门世家,文人墨客们便不时地拿出来把玩把玩。
  安阳有了古董,各地的古董商偶尔也光顾这里。一天,一位名叫范维卿的古董商来到安阳。他住在小客栈里,喝喝酒、打打牌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没几天,他就收到不少好东西,有青铜器、瓷瓶、相州窑瓷碗等。
  一天,范维卿打开窗子,借着夜风,一边品酒,一边有意无意地浏览着秋天的夜色。突然,一个中年男子走过窗外,看见范维卿,小声地问到:“你是收古董的吗?”“你有什么?进屋吧!”那男子进得屋来,也不敢坐。范维卿又问:“有什么就拿出来吧!”那男子嗫嚅着说:“也不是什么宝贝,人们都叫它龙骨......”范维卿看看破篮子里的骨头片子,摇了摇头。那男子正要收拾出门的时候,范维卿又突发奇想:龙骨?龙的骨头?那也该很古很古了吧!他问那男子:你要几个钱?男子说:你随便给几文钱就行!范维卿正在兴头上,丢给他几个钱,权当买个高兴罢了。
  临出门上车的时候,他差一点把这烂骨头扔下。一转念,图个吉利吧,带上龙骨,或许能沾上点“龙”的神气呢!就这样,龙骨装进了古董商的褡裢里。
王懿荣 一片甲骨惊天下
  王懿荣祖籍山东福山,出生于一个宦官世家。他学识渊博,对金石、版本、书画都有很深的造诣。他酷爱文物,为搜求散失在民间的古物几乎花尽了俸禄。有时手头紧张,他把妻子的嫁妆都拿去典卖了。
  1899年的秋天,王懿荣得了疟疾病,用了许多药,就是不见轻。京城里一位深谙药性的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王懿荣捏着药方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走着走着,他的步子停下来。原来药方上一味中药吸引住了他的目光:龙骨?怎么还有一味药叫龙骨呢?他想看个究竟,脚一迈出门榄,家人端着煎好的汤药进屋里来了。王懿荣问:“药渣呢?”“倒了”。家人随口答道。王懿荣认真地说:下次一定要留下!
  王懿荣的病一阵好一阵坏的,过了几天,他又想起了龙骨的事,便去翻看药渣。自然,他是什么也没有看到,因为龙骨在药房里就已经捣碎了。终于,王懿荣让家人从药店里买回了没有捣碎的龙骨。他翻看再三,虽然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来,但他心上却打下了“龙骨”的深深的印象。
  王懿荣是北京城里有名的金石学家,加之他人品好,不少名流学士都愿意与他打交道。谁得了什么宝物,都想请他给鉴定鉴定。这天,范维卿从河南安阳搜求了几样宝物,一到京城,就匆匆赶到王懿荣家。范维卿是王懿荣的山东同乡,一见面,范维卿就掏出来自己带来的宝物。三件青铜小鼎一字排开,王懿荣一眼就辩出了真伪。临走时,范维卿说:“王老爷,我这次还带了点东西,不知有用没有?”范维卿一边说着,一边从褡裢里掏出那些白片片。他说:“这东西让您见笑了!老百姓叫它龙骨,我想,龙骨,大概就是龙的骨头,既然是龙的骨头,也该是很古很古了吧!要是没有用,您就扔了吧!”
  本来王懿荣因为吃中药就对龙骨有了点印象,这下,他又收到了大大小小的一包龙骨,心里高兴极了。入夜,他在灯下仔细琢磨这些龙骨,发现上面有许多刻画的小道道。他把大大小小的龙骨对到一起,竟然拼成了两三块龟版!他小心地擦去龟版上的泥土,刻画的道道更加清晰了。他左右端详,苦思冥想,一会儿来回踱着步子,一会儿查阅资料。莫非这是上古之人留下来的文字?他知道,相传之中,上古之人是十分崇尚鬼神的。闭目凝思,渐渐地,他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华夏先民祭神的场景......。
  大镜又一头埋进研究之中。突然,他从字里行间看出来一点眉目:雨,这不就是“雨”字吗?多么形象的象形字啊!紧跟着,他又辨认出了“日、月、山、水”等字。天亮了,他高兴地冲出屋门,高声喊道:大家快出来!我从骨头片子上找到字啦!
  一连几天,王懿荣遍翻各种史料典籍,终于从《周礼.春官》《史记.龟策列传》中弄明白了上古之人是怎样占卜的。毫无疑问,这就是先祖们占卜用的龟版!此后,他又从骨头片子上找到了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对照《史记》,得到了初步的印证。到此时,王懿荣的疑惑彻底解开了。他吩咐家人到北京各个大药房,专拣带字的龙骨买下。很快,王懿荣分辩出哪些是龟版,哪些是牛的肩胛骨......同时,他从骨头片子上又认识了更多的字,读出了上古社会的许多秘密。
  秋高气爽的北京,王懿荣府上高朋满座。一块块精心整理过的龟版、兽骨在学界名流们手中传来传去,人们屏住呼吸,摩挲着3000多年前的“神”物。一个声音从北京传开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发现啦!
甲骨文你都记载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社会还处于荒蛮时代。那时候,社会上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人们要记住什么事情,就在绳子上打结。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个小结。时间长了,只是依靠口耳相传,许多的事情就很难说得明白。直到现在,世界上有些封闭落后的少数民族,甚至还在使用这种方法。
  那么,文字是怎么产生的呢?按照民间老百姓的说法,那是一个名叫“仓颉”的人造出来的。轩辕黄帝命大臣仓颉去造字,仓颉不敢怠慢。他找了一间屋子住下,就关起门子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好几天过去了,他还是一个字也没有造出来,这可怎么办呢?这一天,他闷闷不乐地出了门,沿着一条小河盲目的走着。前面不远处,以为渔夫挑着鱼篓走来。擦肩而过的时候,一条鱼儿从鱼篓中跳了出来,在仓颉面前跳来跳去,沙滩上留下了鱼的印记。仓颉突发奇想:一看鱼的印记,就知道是一条鱼儿,如果在沙滩上比着鱼儿的样子画一个怎么样?想着想着,仓颉俯身在沙滩上画了一个鱼形的道道儿,他又叫住那位渔夫,问他这是什么,渔夫一看笑了:这不是鱼吗?行!有门儿。这鱼形的图案就算是第一个字吧!
  发明了一些字后,仓颉又转向那些无法象形的东西。他把一个“人”字画进一个方框内,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囚”字。他画了一棵树,旁边又画了一个人。有人稍一琢磨,就知道这是一个“人”在树下休息......此后,仓颉造的字越来越多,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这个故事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不光老百姓,就是文人墨客,也相信真有仓颉这个人。其实,仓颉这个人并不存在。世上的字是普通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发明创造出来的,不过,把它们集中在仓颉一个人身上而已。
  其实,甲骨文的内容无所不包: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等等。据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先生研究,殷墟出土的甲骨有十五六万片左右,甲骨卜辞上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几十个类别之多。再加上大量的遗址遗物的文化遗存,不但记载着大量的商代的历史史料,就是商以前和商以后的好多古史上的问题,也可以从这里探求而获得解决。随着甲骨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上古社会的许多不解之谜被学者们一一破译。
见智见仁明义士
  说到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有一个外国人是必须提及的,那就是加拿大人明义士。明义士1885年2月23日生于加拿大,原名叫孟席斯.詹姆斯.梅隆。大学毕业后,他到神学院进修。1910年,接受加拿大教会授予的牧师职务,他来到中国河南省北部地区传教。最初他在武安,后来就来到安阳。听说安阳出土了甲骨文字,本来就对中国文化倍感兴趣的明义士就到处打听。终于在老朋友那里知道了“机密”。一出酒馆儿,明义士就打算直奔那人指点的小屯村。走到半道上,他停住脚步一想,不对,我就这么西装革履地去,中国老百姓一看,一个洋教士来了,能行吗?怎么一想,他又回来了。他找到一家旧衣行,抬脚就进,老板以为这位洋人只是看看热闹而已,谁知道明义士却一本正经地从挂着的旧衣服里挑拣去了。不一会儿,他选中了一身浅灰色对襟粗布衣裤,也没向老板问价,就从兜里摸出一块银圆,当啷一声扔到了柜台上。老板一惊,便拉开抽屉去找零钱,谁知,那明义士早已扬长而去了。明义士到了教堂,直奔卧室,连一口气也没顾得上喘,就马上换衣服。明义士是个大个子,一身旧衣服往身上这么一穿,就别提有多滑稽了。对着镜子一看,上边露着半截胳膊,下边露着半条腿。已经是春天了,反正也不是很冷了。明义士又随手拿起一顶毡帽,扣在头上,就直奔小屯而去。
  教堂离小屯有三四里地,一出门,他骑上一匹老白马,得儿得儿地就奔西北方向去了。沿着小路,不一会儿就到了洹河边上。明义士从这老瘦马上下来,自己在地边上寻摸着。远远看见一个高个子在地边上找东西,几个孩子跑过来。走近了一瞅,怎么是个穿着中国衣服的外国人呢?孩子们有点害怕,扭头就想跑。明义士站起身来,笑着说:“孩子们别跑,我又不是魔鬼!”小孩子一看,怎么?是一位会讲中国话的高鼻子!都好奇地围过来:“你要找什么东西?”“你丢了什么东西吗?”明义士摇着脑袋说:“NO,没有没有!”“那你寻来寻去的干什么呢?”明义士说:“我,要找骨头片子,你们知道吗?”一个低个子说:“那东西地里有,我们找着能卖钱呢!”明义士紧追不舍地问:“哪块地里有呢?”小个子说:“哪块地里都有!”
  一听说地里有,明义士来了劲头,三步就窜进了路旁的一块地里。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大声惊呼起来:“那是我家的地,踩坏了棉花你赔!”一听说让他赔钱,明义士开窍了:小朋友,现在我们玩一个游戏。说着他掏出一把铜钱来:“谁帮我找到骨头片子,我就给谁钱!”这一下,孩子们怔住了。片刻之后,他们一溜小跑地回家了。
  明义士很快弄到了不少甲骨,入夜,他在灯下细细地清除甲骨片上的泥土。对着放大镜,他认真地研究起来,很快就入了迷。
  1917年3月,明义士所著《商代文化——殷墟甲骨》一书收录甲骨2369片,是欧美学者出版的第一部甲骨著录书。这本书里著录的甲骨,现藏在南京博物院。1932年,明义士到山东齐鲁大学考古与汉学系教书,还把自己的收藏办了一个博物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匆忙离开齐鲁大学,带着6000多片甲骨精品,飘洋过海回国了。明义士带到加拿大的那批甲骨精品,现藏加拿大皇家博物馆。
发表于 2005-11-11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费了好大劲。习书者都应看看吧,《甲骨文由来》。嘿嘿

辛苦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5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费了好大劲。习书者都应看看吧,《甲骨文由来》。嘿嘿

还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7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费了好大劲。习书者都应看看吧,《甲骨文由来》。嘿嘿

先敬礼!
后打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7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费了好大劲。习书者都应看看吧,《甲骨文由来》。嘿嘿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