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842|回复: 4

《原来篆刻这么有趣——李岚清印痕》读感■叶一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3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原来篆刻这么有趣
——李岚清印痕》读感

■叶一苇
  《原来篆刻这么有趣——李岚清印痕》一书出版了。这是我国篆刻艺术界的一件大喜事,因为它明确地对篆刻艺术提出“石言志”的课题,富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篆刻的前身是古代的玺印,它制作的功用是为了征信。虽然有极高的艺术性,但用不着去“言志”。自元代文人赵孟頫等继承古玺印的艺术传统自己篆印,王冕用花乳石试刻,开始出现文人篆刻;到了明代由于青田石发现可以刻印,兴起了文人篆刻,产生了流派,这门艺术才兴旺起来;到了晚清篆刻艺术已臻成熟;西泠印社的成立,标志了篆刻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欣赏艺术。这个发展起了三个变化:(1)由古玺印以金属为主要的印材变为以石质为印材;(2)由古玺文字内容主要是刻官名、人名为主转变为以词句为内容的表达;(3)由实用艺术转变为纯欣赏艺术。其中“词句印”是篆刻艺术发展的推动力。因为词句是有意义的,是表达意愿和抒情的唯一方式,篆刻家有了述志表情的萌发,就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长期来,辈辈的篆刻家,人人秦汉,个个斯籀(李斯小篆,史籀大篆)。持着刀与笔在石上驰志骋怀,但他们只说是“乐志”或说是寄托“志趣”。而明确提出“石言志”这是第一次。“石言志”实际是从篆刻艺术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提炼出来的高屋建瓴式的概括,是珍贵的结晶。有人怀疑:“石言志”是否会对篆刻创作起着一种束缚的副作用?我说:否。《论文解字》说:志,意也。无论什么艺术创作首先须立意,更何况篆刻是一种文字在石上的表现艺术,没有意怎么创造形式?志篆书的写法是“ ”,上部是“之”,下部是“心”,志的意义即:“心之所之”(之,义为往)。志是表达人生的理想,艺术的追求等等。谁没有理想与追求,谁就没有创造。吴昌硕在早年时刻有“爱己之钩”一印,他说:“《淮南子》曰:‘不爱江汉之珠,而爱己之钩。’高诱注曰:‘江汉虽有美珠,不为己有,故不爱;钩可以得鱼,故爱之。’”(《缶庐印存序》)表达了他在艺术上要发展自己的个性。晚年,他又对篆刻创作提出“累黍万顷”,进一步追求要在小小的方寸中表现出“万顷”的广阔境界,这些都是他的“石言志”。人各有志,就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石言志”是鼓励篆刻家在创作上要和“诗言志”那样,不受束缚地开发心灵去进行创造。“石言志”仅是篆刻创作在总体上一个概括,并不是限定范围,而是提出方向。
  篆刻的“石言志”是有特殊性的。因为它是方寸石上的文字艺术,言志不可能像写文章那样下笔千言,而是“约千言于数字”。这种“印语”是一种高度的浓缩。要求精练、鲜活,使人欣赏之余回味无穷。“印语”的表达力是含蓄的,有时是曲折的,让人在想象中去明其志。正由于如此,在作品的展示上也要求有相应的形式。《原来篆刻这么有趣——李岚清印痕》一书中,提供了范例:一方篆刻,辅以小文说明创作原因、构思设想;辅以有关资料、图片等等,汇为一个总体,显示出丰富的艺术内涵,突出主题。这种形式对提高观众理解和欣赏篆刻的能力,普及这门艺术,有着极大的作用。由此可见,要创作一件作品,要求也更高了,它要求篆刻家不仅要熟练地掌握篆字的书写能力,还要具有相当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基础。所以“石言志”也促进了篆刻家提高学养。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篆刻艺术空前繁荣,展赛活动的开展,涌现出大批的篆刻人才,这些后继者基本是中青年,他们成了篆刻艺术的主力军。但在篆刻比赛竞争中注重于艺术形式,逐渐出现了“形式至上”的倾向。他们认为篆刻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只要有形式上的强烈冲击感就算达到了艺术要求。认为技法是唯一的标准。因此,把“石言志”的印语不当作是自己的第一创作,“刻什么”可以不管,只要“怎样刻”就行。结果形式的创新是与众不同了,可艺术的内涵很单薄,甚至苍白贫乏。技法确是篆刻艺术的创作基础,但不是最高的境界。重于形式,可以达到“印内求印”的满足,但不能达到“印外求印”的境界。原因是篆刻不是“视觉艺术”。“视觉艺术”只是一种从感性中得到的认识;篆刻是“综合艺术”,这才是从理性所得到的认识。“印语”是一方篆刻的主题,形式是主题的表现。“石言志”就是要解决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
  “石言志”是篆刻创作从艺术思想上着眼的一个重要课题,内涵宏深。《原来篆刻这么有趣——李岚清印痕》一书内容丰富,形式多彩,有极大的启迪性,必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使篆刻艺术开拓出一个新的境界。我学浅才疏,领会不深,以上所述,仅是几点粗浅的感想。谬误之处,诚乞匡正。
  2007年2月13日时年90岁

发表于 2007-3-18 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0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3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4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