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292|回复: 1

我与砚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30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我与砚台
■高洪波
  家中有数十方砚台。   砚台们冰冷坚硬,质地、色泽、形态各异,磨墨时的手感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文房四宝之一。这种共同的身份使得我的砚台们和睦相处,没见谁瞧不起谁过,这是砚台本身的修养所致。
  在我收藏的砚台中,有不少是继承父辈的藏品,如一方荷叶状的明代歙砚、有火捺纹的紫色端砚、刻有吴牛喘月墨池的清代易水砚、有朱彝尊款识的断砚等,是我的早期收藏。因为有了上述几方有意味的砚台,才逗起了我的砚瘾,开始到古玩市场转悠,盯着砚台打听价格,才买到好几本关于砚台的专著,如《西清砚谱》等。有事没事都按图索骥般阅读,企图在自己的藏品中爆出一个大冷门儿。
  哪儿能呐!
  几年下来,由于下过一点工夫,砚台就不知不觉多了起来。这期间我专程走过河北易县台坛村,到易水紫砚的产地买过砚;也曾出差甘肃,从友人案头抱回过绿色的洮砚;有一次赴安徽一座煤矿采访,矿长是有见识的企业家,一气送我三方歙砚,这还不算,他知道我对观台的兴趣后,又给了我两方汉墓砖制成的砚。这砚的材料,出自于安徽淮南花家湖矿,挖煤挖出一座汉墓。顺手把汉砖制成了漂亮古拙的砖砚。
  顶有趣的是远方友人,未曾谋面的友人寄来的一方砚,一方绿色的洮砚。
  这位朋友是我供职的大型文学双月刊《中国作家》的忠实读者,远在甘肃天水文化局,叫张士伟。由于他关心刊物和我本人的创作。我们开始通信,有一次士伟知道我在搜求洮砚,便专门寄了一方来,砚不大,巴掌大小,刻着小瓜与藤。还有一只大蝴蝶,钉在一只小小的木匣子里,里面衬着红绒布。更妙的是士伟附一信来,说这方砚据说左宗棠督甘肃时曾用过,时间当在1864年。
  这当然很让人兴奋:左宗棠是中兴名将,又是一代儒将,我很佩服的古人之一。不久前参观北京长城饭店举行的“中国书画嘉德春季拍卖会”预展,内有左宗棠两副七言行书对联,一联为——
  古剑不磨留养气,
  异书多读当加餐。
  颇有气势,剑与书搭配,养气和加餐对仗,显出了左大帅的修养与襟怀。另一联无剑气,似更婉约——
  应须绿酒酬黄菊,
  更遣飞花绣好春。
  字很有风骨,只不知是否出自我案头这方小小的洮砚
  此砚无款识,但确系旧砚,砚质细润,绿如佳酿,真如左大帅联中题写的“绿酒”,是一方造型奇特的好砚。
  关于砚,我先后写过几篇文字,有谈买假纪晓岚砚的趣闻,有写砚友行状的散记,最近的一篇是《兆砚》,发在《当代》上后又被天津的《散文》海外版转载,这一系列文字均得自于藏砚,可见砚虽不再磨墨润毫,却可启动人的文思。古砚如史,古砚亦磨过若干岁月,故砚上积淀了冲洗不去的文化意蕴,面对它们,你无法入静。
  古人曾说过“砚磨人”,意即无情岁月催人老,这里面当然有一种无尽悲凉的沧桑感。我不知道真正的砚台收藏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我只知道多亏这些托名为砚的石头,才使得自己窥见了传统文化的些许神韵,变得有几分自知起来。

发表于 2012-6-20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兄的学识与藏品同样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