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971|回复: 5

【焦点论谈】为什么不选择网络——由“作品照片”引发的话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5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按语: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览、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的“作品照片”初评的创意,引起了广大书友广泛关注,有人建议网络图片投稿,有人坚持原作投稿,当然,也有不少人赞成作品照片投稿……曾如影的《为什么不选择网络——由“作品照片”引发的话题》是争议的引子,由此引发了更为深广的探讨。
* a4 H2 ~% r, G, b为什么不选择网络?正方质疑网络技术,网络运作方式等;反方倡议以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网络不是问题,人才是问题的根本等,针锋相对,畅所欲言。事理越辩越明,相信作品照片、网络图片、原作等不同的投稿方式,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国展系列由原件现场初评到作品照片初评的变通,这体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改革的思路。集思广益,在改革中发展,国展系列还应将怎样改革呢?显然,以下的讨论已经远远超出了作品照片的本义,但有一点很明确,大家都有一致的强烈意愿,希望国展系列逐步完善运作机制,继续主导展览文化,繁荣书法事业。 1 s7 A1 H- n: J: N4 i
凡真正的批评者都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路过看过都会把智慧贡献,且看辩手如何“论剑评弹”。
' a1 H' p- h( M3 ?: K- A

; E& v# k1 L1 @
为什么不选择网络
6 t2 ~, ?, L/ S9 d6 a3 {5 j' q# `
4 E, l( [/ o$ a$ W$ E
2 O( r7 i9 I# Y+ n9 T8 |% J

6 j% `) P# r( G3 q
——由“作品照片”引发的话题

+ W' ^' H* T0 k7 S[ 本帖最后由 曾如影 于 2008-4-17 09:19 编辑 ]
青少年书法报20080327一版.JPG
青少年书法报20080327二版.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如影: 2008年伊始,中国书法家协会隆重推出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览 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 ,于征稿启事上都明确说明:“投稿作者先一律投寄作品照片,待初评、复评结束以后,由大展组委会根据作品照片背后登记的通讯地址、电话,书面或电话通知进入终评的作者交寄作品原件。”不知这番创意是谁的点子?初衷是什么?将会有怎样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由不得你接受与否,已经引发广大书友的种种想象和讨论。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简单规则出台的本意陈述,而且也已经超出了“作品照片”的范畴。
% ~, N) t1 ?/ Q" y, A: G1 ~变则通,这更多时候是主观意愿的体现。现实的通与否,必须有待几多检验。通则变,更是另外一个层次了。每个人都有这等强烈愿意呗。“作品照片”因变而通过了,希望以后的国字号展览也能实践检验后通行,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通”。
- I$ O. @2 W% v% c3 Q- G: l通了行否?辩论高手PK进行时——
" ~& f8 q4 m1 W- @$ w" \ 九届国展刺激出了 邮寄照片 的节俭行动。为什么要先看照片再寄作品,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因此从节省社会资源上讲我赞成 邮寄照片 ’”
* F" b- z& ?1 R……   [& S" `- P3 U2 ?
评委面对的不是作品而是照片,无形之中实际是要求评委更仔细,一件作品要拍成若干张照片,就对于作品的量翻了好几倍 你说,这钱能少花吗?对于作者只有多花钱,没有少花钱的。对于主办方,钱也一样没有少花 。” 1 P  m6 u2 d2 s* g, E9 B- L2 O& C8 R
……
! B' I& X, ^9 m6 q  |2 R任何决策的出台,必须得经过严格的论证。“作品照片”的推行,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有人以“作品照片”与传统的作者投稿、主办方组织工作种种成本的比较,基本上可以这么说,“作品照片”并不是理想的征稿途径。 % H* b6 x7 e& ~3 \
虽然一二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事者把网络传媒邀请到了评审的现场,但还是缺少对网络传媒价值的全面认识。很可惜,网络人也忽视了网络传媒的种种优势,至今没有人提醒、推销网络传媒展示图片有怎样的优势所在。为什么首先想到“作品照片”而不是网络图片展示呢?网络图片展示的优势有人论证过没有?如果真实地把“作品照片”与“网络图片”做个比较,很容易得到泾渭分明的结果,从中再作选择就不会有太大的争议了。“作品照片”得经过拍照、冲洗、邮寄才能到达主办方手里,还得人手具体分类汇总,这得花费的时间、精力、财力是成倍增长。如果是网络传媒来传承“作品照片”的程序和功能,那将是另一境地了——拍照(数码相机很普遍应用了,基本上是零成本投入。),图片处理(相当于“作品照片”的冲洗程序,用电脑软件进行,也是零成本投入。),上传(相当于“作品照片”的邮寄程序,鼠标一点,即可“寄达”,安全快捷,也是零成本的投入。),评审(主办方可以开发“网络初评软件”,并指定在几家权威网络论坛上开设投稿主题帖,分省份、分书体设置,十分简单明了。图片的网络展示、浏览更是方便于手工翻看“作品照片”,可以任意调出图片对比,可随意放大,也可随便调看局部,省时省力省钱。)。有了比较就有了鉴别,有了鉴别就得有取舍,“网络图片”与“作品照片”,你将选择谁呢?! ( V8 V6 W2 I0 O" a/ M8 I2 \4 s
说到底,发现网络、应用网络、利用网络还远远不够。评审的实地场所需要 高额的租贷,有谁可以免费提供场所呢?唯有网络。而且利用网络介质实现展览征稿、初评程序,网络传媒有着一整套的优势体现:图片展示的优势、舆论监督的优势、信息传播的优势、互动的优势、评选的优势(相对于“作品照片”评审)。
. _# i9 s! b  c. b+ S9 D先决条件的优势警告你必须重视网络,必将选择网络。当代书法运动必须重视展览文化,展览文化如果借助、倚重网络介质,所体现的效果与价值必将更上层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语:为什么网络会成为当代人工作、娱乐的理想场所?只要你乐意,都可以在网络QQ里随时随地进行“全世界联席会议”,可以交流感情,互换思想等交流。我在各大书法网站发布《为什么不选择网络——由“作品照片”引发的话题》的当天,与《青少年书法》编辑谷国伟就此主题交换了各自的想法。

' S( O% T1 K' E5 g# }1 m; t. j1 w9 @0 g; ^! f: \; }
谷国伟(以下简称谷): 曾兄好,你在书法网站上发表的文章已经拜读。我个人认为,关于作品照片投稿一事,大家的观点不尽相同。关于照片投稿,存在许多的外在因素。比如说:有的投稿作者创作水平不高,但是照片效果很好;而有些水平高的作品,照片效果未必很好。这样的话,创作水平不高但是照片效果好的作品,对那些创作水平高但是照片效果不好的作品,存在着很大的冲击。就像我们看印刷品和原作的感觉一样,即使印刷品再清晰、再逼真,和看原作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反过来,回到老兄刚刚提到的观点,如果非要拿作品照片与网络图片相比较的话,我认为还是网络照片效果好些。 1 Q5 y/ S" p4 e, p, N. ]
曾如影(以下简称曾): 欢迎批评。一般情况下,每个人的观点都不是公式定律,所以才有讨论的空间。拙文只是针对于作品照片与网络图片的诸多问题的比较。初评征集“作品照片”,这可能是主办者对海量投稿作品的妥协吧。现实的理想做法,还是应该选择网络图片进行初评。网络图片质量、浏览方式、评选方法等都优于作品照片方式。作品照片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分多张冲洗后,在评委评审时浏览作品还是个问题,一幅作品可能是由若干张照片构成一组,而且是散页的,所以浏览过程就很麻烦,也容易出错。
  z5 @  Z4 y4 U4 R+ Y* T6 e谷: 继续我刚刚谈到的观点,在规定照片尺寸内,小字作品和大字作品的照片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你是拍一组?还是拍一张?如果拍一张,效果未必能够出来。如果拍一组,正如你所言,都是散片,还是影响整体效果。
$ c/ k  `9 H" J, a曾: 投稿作品尺度可能达到几米长,拍照时得体现整体与局部,这必然派生出若干张作品照片了。一幅书法作品经过拍照处理后,由若干张作品照片构成,而且作品照片的质量绝对比原件差,初评时可就够评委呛的了。而且不少作者很乐意让照片上的作品“失真”,希望通过技术处理而达到“丑小鸭变白天鹅”。
+ ]: O! r% y! V谷: 九届国展”征稿启事上明显写着册页的投稿数量不超过入展总数量的5%,这也引来了许多作者的不满,可能中国书协就是从这个观点考虑才举办册页展的。举办册页展有两个好处,首先是满足了以往作者投稿时喜欢投册页的心愿,二是到时候组委会不用花钱装裱就可以展出。
/ p2 a: r3 J- g8 `# s曾: 网络上的浏览方式完全不同了,鼠标上下滚动,整体、局部一目了然,还可以自由放大,这更便利于评委审视、取舍。我觉得中国书法家协会“作品照片”这个创意有些“硬伤”,无意间促成了作品照片册页展。
% O6 Y( f  f* v- |" ]( z谷: 有人提到投稿限制一本册页,但是图片的拍摄是多角度的,或者一页拍成一张照片,或者两页拍成一张照片,总之,限制了册页投稿的数量,但是并不能限制了照片投稿的数量。不管怎么说,参加册页展花费的精力和资金的投入要比以往展览高得多。现在人们都更加注重形式,色宣的拼接、书体适应材料的选取等等,都需要作者花费大量的心思进行琢磨;创作完成后的制作,邮寄、退稿费等也将给作者带来物资上的压力。
4 O$ K1 [5 r! u) g/ v" A曾: 邮寄作品照片参加初评方式事与愿违。谁都懂得:以册页原作与册页作品照片(同样也是制作成照片册页)比较,作品照片明显是增加了一道程序,增加一定的成本。而且作品照片的复杂技术因素影响,很可能又发生“以劣胜优”的案例。网络的优势,主事者还是没有利用到,假如利用了网络介质,基本上可以解决了问题的困扰,优化国展系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3 E. }+ ]. A9 j2 t' _/ b
谷: 正如我在前边所言,初评投照片,这便造成了照片大PK,其次才是书法水平的PK的现实情况。
! k5 `. u9 Z- ^" ~& E很明显一点就是照片处理技术不是书法因素构成,还有,照片处理基本上不会是书法作者自己独立操作与完成,到时候只能埋怨都是照片处理技术惹的祸,干书法的事吗?!书法创作竞赛却输在书法以外的因素,多冤呐。书法世界可能发生“华南虎”吗?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览 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 过后揭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语:真诚热情是网民特征。书法江湖上的任何现象、事件,网民从来都会自觉进行大论辩,没人导向,但不会偏离正大气象,跟虚拟网络之外的人们也不一般见识,从来不需要出场费用,时时刻刻雷锋精神义务劳动;网民不管你是多么的权威,有理必争,绝对真性情大告白,拍了马屁的,不可能有机会“存活”;网络很包容,不管你是什么观点,只要你乐意就可以在法律规定内自由宣扬;网络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网络的每个角落都可能有智慧的留痕……关于《为什么不选择网络——由“作品照片”引发的话题》,网络上的他们如是说。5 f. D; a  s- i5 C
/quote]  T; z% w  q2 w. ~$ ]
[quote]宫恩武o(书法网研究与评论方向总版主):所谓的投寄照片参评不是书协的创造,这是借鉴美展的做法来的。因为全国美展等相关展事有时候包含有雕塑等作品,很大宗,不可能来回折腾,那样来回折腾简直是瞎扯淡,于是,就有了先寄照片的做法。美展的这种做法其实还是很人性化的,也形成了一整套的流程和方法,所以受欢迎。' a& N5 I  G2 X4 o; s
曾兄的想法又进了一步,只是还很难为官老爷们接受,因为邮寄照片(咱先不说这种方法的利弊)的方法美协用了将近十年(可能更久,老宫没有细考究过),书协才小心翼翼的试水,个中高下立断,即便如此,咱也支持一下,进步有大少,关键是有就好。
9 H6 N  D0 G0 H& q4 X- s柳青凯(书法网专栏作家):从经济上讲,曾兄的建议能让我接受,但是从客观上讲,曾兄的建议在当前还是有它不现实的一面。
% i" l* o) m. u. [- y一,并不是所有书法受好者都能接受网络投稿,他们在网络操作上要面临的问题比邮寄照片更困难。以笔者所处小县城为例,十数核心书友中懂上网者仅三人,大部分书友对书法作品电子传递的性质还不了解,让他们选择投稿方式,网络投稿与相片投稿相比较要面临的问题更多。8 g. a% y7 ?+ g3 |0 B+ ~
二,网络投稿的统计与传送过程容易丢失,书法作品电子文本存档过程中的责任问题不易定性。当前书法圈还没有面对上万电子投稿的经验,且电子图片稍有不慎即会丢失,如果遇到黑客袭击,这个责任就更不好承担。& H" V& C. v$ K! S. g& k% l
三,改用网络投稿在来稿数量上不好控制。电脑技术熟练者投稿更加方便,他可以比平时多投一些稿件;而电脑技术差或者不懂电脑者因为困难他也许就不投了,这样一来,来稿的多元性和全国书法展览的全字则无法体验。
1 V" k# Q: q5 L3 d& H& Z+ ]: w3 i% `四,数万电子图片的页面式屏幕评审过程,在作品比较上难以实现。照片来稿是实物,评审起来容易形成对比和参照,而网络来稿则不易翻阅对比,面对数万书法作品,这种评选难以展开。
( \: [7 b! H) g科技的力量是不容置疑的,网络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对网络的接受能力依然很差,这其中不乏一批抵触者。当网络还没有完全普及于书法人的时候书法展览的全国性海选一时还难于实现。
: a, }5 S) c+ c5 @黔墨(书法网专栏作家):这二年,我曾经参加《书法网》、《中国书法家论坛》开展的全国书法海选活动,就是采用网络上传书法作品图片这个办法。《青少年书法报》和《书法网》还经常开展月赛,也是采用网络上传作品图片这个办法。我们认为取得很好效果,网友们反映很好、很满意。这种既节约成本(不用花钱洗印照片)又能节约创作者时间(节约邮寄时间,一键上网)的好办法,主办单位其实是可以考虑的。% @5 L+ g8 Z9 ~: x0 `
但也有一个问题,对于家庭条件差的没有电脑、或家有电脑但不懂不会玩电脑的书法家(主要是老年同志和农村书家),如何上传图片,还要注册等等。就算能够通过网络上传了,万一投稿者众,又来个三五万人,每人数张,则上传数十万张,评委坐在电脑前,一定要把眼睛看瞎!又来个赌气作者,一个人投寄三、四十本册页(算算他上传多少张?),加上网络拥挤、网速过慢,乖乖,到哪时候评委真要喊:“要死人了!”  F+ u* V+ |: [
抱朴散人(书法网专栏作家):曾如影提出的直接网络投稿,网络评选的方式很可能会成为以后国展传统评审方法的很好补充,但国展的改革是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从现在的客观条件来看,网络投稿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网络评审对于数万作品的国展来说,目前还不现实。) G: f* i# {( W; b
散人在去年三月八日在网上发的《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改革草案——征询意见稿》中提出了网络投稿、照片初评的方案。我至今仍坚持认为这是册页展投稿唯一最好的方案!
; {# F4 ?$ D0 w在这里再次提醒主办方,无论网络投稿还是寄照片,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初评一定要投“裸体照”!不允许对作品进行加工、装帧。。。否则毫无意义,无视投稿者利益的国展绝对不会和谐,必将为之付出惨重代价。
+ D* B7 E& k1 P4 G下面是《草案》投稿方式部分摘录(有删节):1、初评投稿。投稿主要采用拍摄作品数码图片上传到网络FTP空间的方法,统一像素和其它拍摄细则,再统一由主办方下载洗成一幅12寸照片大小参与评审。对于边远地区无条件上网的作者,可以自己洗成照片寄来,也可按老方法寄作品来,由主办方拍摄冲洗,不过这初评作品一律不退稿。另外,因为主办方多了冲洗照片这一程序,可以适当提高参赛费。无需落款钤印,禁止用软件处理图片,明显经过处理的作品一经发现一律取消评审资格,发现其它不合规范作品及时通知作者重发。2、复评投稿。初评过关作者占投稿总数的六分之一左右,然后再让初评过关作者邮寄书法新作一件参与复评,不再收取评审费,所有未入选作品一律退稿。0 Q) {1 A" E) l: d
丁剑(书法网编辑部主任):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投寄原作,我觉得这样传统的做法对作者对评审都是比较负责的做法。现在有条件看真迹,为什么还要看照片呢?一个展览就是一次人才选拔,对于作者很重要,连作者原作都不看,难道真的很麻烦吗?我觉得这是责任感的问题。络图片” !因为这样比较公开透明些吧。

' _/ l2 Q5 _) N0 c' s! M照片投稿有个最大问题在于照片质量对于一个非专业者的把握难度,而现在照相技术的数字化又使得一部分人能把照片修饰的接近完美而又制造了另一种失真。那么,对于投稿者来说者无异于另一种装裱,就产生了新的不公平,这个问题将相当突出。
  D& K% k) R( }退而求其次,如果真的采用非投递原作的做法,我觉得的如影兄的提议非常好,网络的便利快捷、超大容量和透明程度都可以使评选实现最大化的阳光,而且网络图片的观感比照片更直观更容易把握。
6 P* Q6 b& ~8 O! {( D7 ]这里谈两点,一是技术问题,我觉得很多人对于网络投稿仅以为是在现有的论坛上设立投稿点的。当然如果有相应的技术支持也是可以的,但我更倾向于设立专门的网络投稿点,即开发出适应投稿要求的软件,按照一定的方式在网络开设专门的投稿点,比如按照一定的便利方式原则上传作品图片,并不一定非得是论坛,当然现有的论坛作为备案和监督的地方也可以同时接受上传作品。二是照相技术问题,就像前面讲的,照相技术问题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照片冲洗的资金问题,已经有许多朋友都在算这个帐,网络当然可以解决现实中冲洗照片的资金问题,我觉得采用集体投稿的方式比较好,我们江苏书协每一次展览都组织集体投稿,我觉得可以把这种方式加以改进,比如可以以县市书协为单位,作者将作品统一送到地方书协,由地方书协统一拍照,统一上传,这样既保证作品照相质量又能检验书协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而且统一拍照,统一上传也节省资源。
4 U6 p1 ?5 [; q* I对于利用网络进行评选,我觉得尽管网络的反响及如曾兄等人的呼吁,但可能最终无法改变目前这两个展览既定的投稿方式,那么,我们评估这个讨论的意义是什么?  o0 \) a: ]9 N
我觉得这个讨论仍然是有意义的,即网络作为目前最先进的工具和传播方式,如何利用好它为我们现实的书法事业服务的问题,事实上网络是可以被很好地利用。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如何去推进先进文化?或许中国书协真的应该考虑举办一次以网络为媒质的活动或展览,至少应该有这样的尝试。, K8 U2 }' c0 {, Q) R
曾如影(书法网专栏作家):有人想到网络作品图片处理、上传,老年人与农村作者的掌握技术程度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在其他作者人群也存在。
+ ^0 J' C+ C; z“作品照片”投稿,作者关注二个环节:一是邮寄作品,二是评审。以网络上传作品照片,有人担心部分人不会网络操作,这很正常,同样大部分作者对摄影也不专业,这个过程也是花钱请人帮忙,作品照片处理后再邮寄,如果把这个过程转化成网络流程,其实没有所谓的条件上的限制,乡镇上的照相馆都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一网通天下。评审环节包括二点,一是网络的问题,二是评审的问题。其实完全可以开发一个投稿软件来单独处理,即使是用既成的论坛,可以考虑分省份,分书体,再按量(假设一个单帖只允许发N页)等,评审期间限制普通用户登录,只开放评委浏览,这样还会“塞车”吗?评审吧,可以按照网络前期组织的框架,评委省份分书体分组展开,也可以按照编号分量由评委评比……很多方法都可以尝试。
6 S' n* k: K, t; n; M0 _$ Q网络不是问题,人才是问题的关键。网络运作不会存在着技术操作的盲点。9 x1 S. L. H. Q: Y8 Q% D
陈亦(中国书法网坛主):网络需要更加普及,尤其在书法群体中。技术上网络已经极大地普及,关键还在于是否愿意参与,这跟导向和组织者本身利益有关,这种引导目前除了书法网络,还更主要需要“组织者”来引导。如果“组织者”顺应潮流,就应该提倡或要求群体参与。从这个角度上说,是否选择网络,反映的还是“组织者”对网络的认同程度以及顺应潮流的决心。另一方面,书法网络是否足够强大,也是一个原因,如果没有一个书法网站能够在技术上充分保障过程的顺畅与可靠,对于“组织者”来说,倚重网络的程度越大,其风险也越大。但在目前,部分地利用网络是完全可行的。现状反应的,就是“组织者”顺应潮流的意识或决心还不够,当然,书法网络有没有作过适当的努力,主动参与意愿、执行力是否足够,也还需要反思。
1 d, i* K3 Y. u5 ?总之,(所有领域)网络化潮流是一直在前进,但不会流到没有挖好引流渠或没有开闸的地方——虽然看起来书法网络化潮流的流向似乎只有目前的书法网络,但结果还不一定——所有我们需要更强大,更主动。# W) d8 i% W# Z4 ]3 \
庄桂烽(中国书法网认证会员):中国书协这次所谓的创意,让人想到了去年的九届国展,几万件作品在二三天就评审完,真是“奇迹”啊!真怀疑是不是有大部分的作品根本就没打开就被刷下了;再者几秒就看完一幅作品,看的比收的还快,难免乱了。我想这次的“作品照片”应该就是为了他们自己省事吧。( a- _) N* i4 m! r% b+ f
其实说到底了,无论是“作品照片”、“网络图片”或是原稿,关键是评委们用心去评,如果评委不用心、不负责任的话,什么形式的投稿都一样。“作品照片”和“网络图片”  要选择其一的话,我还是选择“网络图片” !因为这样比较公开透明些吧。

2 @: T1 y. ?( P" ]% w' |, H2 y* r5 h[ 本帖最后由 曾如影 于 2008-3-29 11: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语: 2008年 2月22日, 中国书协理事、中国石油书协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于恩东关于首届册页展征稿答网友问,其中被问到“既然初评用照片,为什么不可以利用网络?”
3 p+ e+ ~6 A# Y9 |6 x 于恩东先生答:“此问题不在关于征稿答疑范畴内,不宜回答,见谅。”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回答有些匆促,但已经明确传递了一个信息,“作品照片”作为今年的国展系列初评方式,不会因为争议而改变。
; S3 }1 q2 |* b- H5 O) b' k. a
态度决定一切。不管什么声音,只要是善意的,相信中国书法家协会都会认真考虑,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既定事实也罢,我们一直对国展寄予希望,不断思考,不断改善,逐步走向真正的阳光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9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