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518|回复: 129

【抱朴含真】周斌教授书法艺术国际巡展(网络展)优质回帖赠周斌教授作品集及新年台历一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31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抱朴含真】
周斌教授书法艺术国际巡展(网络展)

优质回帖赠周斌教授作品集及新年台历一本。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4-1-31 15:32 编辑

形象照.jpg
周斌
1964年11月生于上海,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书法心理学出站博士后,美国纽约大学中国书法跨文化心理研究访问学者,国家“孔子新汉学计划”首批博士生导师。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里海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等著名学府主讲书法跨文化心理研究课程。在联合国总部为潘基文秘书长及其他官员教授书法,2012年1月10日,策划“企盼和平”联合国官员与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多次受邀在中国驻美大使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等机构开设中国书法与公共外交讲座,并在华美协进社举办首届美国中文教师书法高研班,受到热烈的反响,为中国书法海外传播的重要使者。
兼职有: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书法创作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心理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90)
中国书法高等教育联盟理事
上海市应用心理学会副会长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兼教育委员会秘书长

1993年获“谢稚柳书法艺术提名奖”,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海派书法晋京展等重大展览三十余次。论文在“当代书法创作研究暨中国书法如何走向世界—国际论坛”上获奖。
论文发表于《社会科学》、《文艺理论研究》、《心理科学》、《中国书法》、《书法》、《书法研究》、《中国文字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报刊近五十余篇,先后在《中国书法》、《书法赏评》、《书法》、《青年文艺家》、《写字》、《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等专业刊物上作专题介绍。
主持全国艺术科学国家一般课题(2012)、教育部重点课题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多项,2007年度获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奖,2009年度获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
主编有《近、现代书法家大辞典》等,出版个人专著《阮元书学思想研究》、《东巴文异体字研究》、《书法与篆刻》、《赵体唐诗字帖》、《欧阳询与虞世南》、《齐白石》、《周斌作品集》、《跟周斌老师学书法》(VCD)、《书法自学教程》(合著)、《大学书法教程》(合著)、《中国书法简史》、《The Beginner's Guide to Chinese Calligraphy》等。

英文简历
Prof. Zhou Bin’s Biography

Born in Shanghai in November 1964, Prof. Zhou Bin obtained his Ph. D. degree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CNU), Shanghai and conducted past-doctoral research on Chinese Calligraphy Documentation at Zhejiang University. He is a judging expert of the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CPSF), Director of the ECNU Chinese Calligraphy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entre, professor and doctoral supervisor of ECNU’s School of Arts and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Concurrently, Prof. Zhou also holds the following positions: research fellow of the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research fellow of the Ancient Characters and Calligraphy Creation Centre, China Academy of Arts; senior member of the Chinese Psychological Society; member of the Chinese Calligraphers Association; Vice Chairman of the Shanghai Young Calligraphers Association, Vice Chairman of th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n Applied Psychology, Shanghai Psychological Society; bureau member of the Shanghai Calligraphers Association; board director of the Shanghai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In 1993, Prof. Zhou won the Xie Yaliu Calligraphic Art Nomination Award. His works were selected for over 30 major exhibitions, including the Fourth and Eight National Calligraphy and Seal-cutting Exhibitions, Eighth National Young & Middle-aged Calligraphers and Seal-cutters’ Exhibition, and the Beijing Exhibition of Shanghai-style Calligraphy. His theses were published at the Ninth National Calligraphy and Seal-cutting Exhibition Forum and the Eighth National Seminar on Calligraphy Studies.
More than 50 works and papers by Prof. Zhou have been published in such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as Social Science, Literary Theory Study, Psychological Science, Chinese Calligraphy, Calligraphy,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Academic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pecial coverage of Prof. Zhou Bin is found in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 on Chinese Calligraphy, including Calligraphy Appreciation & Review, Calligraphy, The Young Artists, Chinese Characters Writing, Calligraphy Newspaper, the Calligraphy Monitor and Fine Arts Newspaper.
Prof. Zhou Bin supervised several major national 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search projects as well as some under the Shanghai Municip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Programme. In 2007, he was award the First Prize by the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In 2009, he received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China Ministry of Education as a New Century’s Outstanding Talent. Prof. Zhou is Editor-in-Chief of the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Calligraphers and of Calligraphy Evaluation & Appreciation. His books and publications include A Study on Ruan Yuan’s Calligraphic Theory, A Study on the Variants in Dongba Characters, Calligraphy and Seal-cutting, Zhao-style Calligraphy Specimens from Tang Poetry, Calligraphy Works of Ouyang Xun and YU Shinan, Qi Baishi the Great Chinese Painter, Selected Calligraphy Works of Zhou Bin and Follow Prof. Zhou Bin to Learn Calligraphy (VCD) . He is also a co-author of Calligraphy – A Self-taught Course, College Calligraphy Course Book and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While conducting research on the intercultural psychology of calligraphy as a visiting scholar in New York University from 2011 to 2012, Prof. Zhou lectured and gave lessons in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the United Nations and tutored UN Secretary-General Mr. Ban Ki-Moon in Chinese calligraphy. As an important envoy in spreading Chinese calligraphy overseas, Prof. Zhou has created a great impact with his academic activiti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视频连接

《周斌的书法世界》视频链接页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xMTk1MTMy.html

潘基文先生做客《杨澜访谈录》(20120727)接受采访(08:44—10:49)
http://tv.sohu.com/20120728/n349222742.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贺信中文翻译:
亲爱的周斌教授,
热烈祝贺周斌教授书法艺术国际巡展胜利开幕!
书法是世界上古老又伟大的传统艺术,它通过优雅的线条和生动的结构向全世界传递东方圣贤的哲学与智慧。书法为中西方文化相互理解和欣赏架起了桥梁。
周斌教授是一位书法大师,他桃李满天下,我也是他的学生之一。为了庆祝他的巡展,我写了老子的名言“曲则全”。其体现了我个人的哲学观,并展现了周斌教授书法艺术独特的东方韵味,以及多元艺术形式所呈现的抱朴含真的理想境界。
我预祝周斌教授巡展获得成功。正如我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我也真诚地希望周斌教授将书法艺术展示给全世界,使之成为一座促进相互理解的桥梁。


潘基文
2013年9月10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评论】
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评周斌的书法创作


朱洪举

周斌书法传达出的是一种精致、优雅的美。他的作品像一尊尊精美的瓷器,像杭州西湖边盛开的荷花,像绾着高髻的美人,高贵、儒雅、灵动、温润,有君子之风,有大家风范。
这种美恐怕和他所处的地域文化环境有关。江浙沪一带的文化有一种特有的飘逸和灵性,民间崇尚精致优雅的生活,人大多比较含蓄,举止文雅,注意经营自己的精神空间和个人世界。这个地域在近现代涌现出很多卓有成就的书家,如林散之、高二适、沈尹默等人,他们的书法作品大多秀润多姿,富有才情,堪称江左风流。周斌祖籍所在的宁波,有书法家沙孟海,他所在的上海,在近现代更有海派书法的深厚根基和文脉。
当然,周斌书法优雅的气息,从技法层面来看,主要和他对于线条及水墨的处理有关系。他作品中的线条极为讲究曲直、粗细、干湿、刚柔、润涩等变化,每一笔都非常有张力,精光内蕴,或如硬铁,或如枯藤,或如灵蛇。且笔笔使转,断中有连,连中有断,如京剧中的程派唱腔,虽至细如游丝之处亦真力内蓄,绝不外泄,如其行书作品《竹宜?花可》中的“宜”、“可”等字,即使是一横一竖,也有丰富的变化,动宕多姿,变幻莫测,他力图在下笔使转中传达出内心复杂而细腻的情志。因此,周斌书法不像当代书坛以后现代艺术为名的信手涂鸦之作,他的每一笔都非常讲究,有气韵,有风神,有格调,如嚼苦橄榄,笔笔耐人品味。
在用墨方面,他非常注意水墨比例关系的处理,在一幅作品中他会随心所欲地在用墨上即兴制造出诸多变化,或润或枯,或浓或淡,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如同乐曲中节拍的轻重缓急,借此以表现他内心世界中情感的起伏。如他的作品《倪瓒<六月五日偶成>诗》,其中的“坐”“衣”和“尽日”等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他善于使用宿墨,书法家白鹤这样评价:在用墨上,这幅作品相应地融入了宿墨,并且采取“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方式,使墨色变化具有三维空间的暗示性,使人感受到一种类似于音乐的笔墨之韵。
不同的建筑空间直接会影响书法作品的展示形式与书写方法,现代建筑给视觉艺术提供了更大的展示空间,因此,周斌的有些草书作品所师法的主要是普遍写大字的明代中叶以后的书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便是王铎。王铎善写大幅立轴,且能打破传统的以平衡为美的书写原则,左右上下摇荡,古奥奇险,不拘绳墨,这非常符合周斌的性格和美学追求。如其行草作品《孟浩然<过融上人兰若>诗》等,作品大量使用侧锋,左右盘旋而下,如枯藤倒挂,草势连绵如蓬勃之云,无行不歪,无字不斜,汪洋恣肆,率真自然,解衣磅礴,其间可以看出张瑞图、王铎等明清书家对他的影响。
周斌作为书法界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在他所从事的书法跨文化心理研究方面,会接触大量的学术文献和需分析处理的数据,长年的理性思维训练使他在书法创作上陷入两难,作为对逻辑思维的一种消解,他往往在创作前借助音乐让自己慢慢进入创作状态,他说这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艺术创作潜能。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他更喜欢跳跃性的思考问题,天马行空,神龙见首不见尾,仿佛要随时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以表现于毫端。如果走进他的书房,你会发现到处堆的是中外经典唱片,屋子里经常回旋有一种优雅的旋律。他爱听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如理查德?克莱德曼、凯文科恩以及班得瑞等人的作品。他所听的音乐正如他的性格,整天乐呵呵的,仿佛一生无任何忧心之事,也很像他的书法作品,不张扬,不激越,优雅淡泊,温婉中和,有如他喝酒从不喝得酩酊大醉,而是享受一种微醺的感觉。在他的行书作品《大块?高齐》以及《淡泊?宁静》中,表现出的正是这种心境,这些作品结体疏朗,松散宽博,节奏缓逸,不刻意而为,让人会很容易想到苏轼的两句诗:“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隐隐传达出自然散淡物我两忘的道家境界,或者是一种拈花微笑的禅意。正如刘熙载所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周斌的书法作品多有一种奇趣,如他的楷书作品《宋词》,此作品在半行半楷间又略带有隶味;既有褚遂良《阴符经》的笔致,又有王闿运摹《张黑女墓志》之情韵。周斌的大多书法作品帖学意味较浓,但这幅作品却融入了些许碑意。在作品中,有的字像在独自打禅,有的字像在相互私语,每个字都仿佛是个活的小生命体,空白处散落一些闲章,在边空贴零处挤上题款,密处难以透风,疏处可以跑马,作为视觉艺术的作品竟然有一种奇特的戏剧感。这种戏剧感恐怕也和它整体看来有参差错落之趣有关,这不仅体现在整体的章法布局上,甚至每个字也都如此,如“晓披阊阖”四字,其中被横画分割出的空间疏疏密密,各有不同,与其右边一行的“风”、“转”等字相呼应,错落成趣。而且,在此作品中横画多用点来处理,似乎每一笔写至八成便收笔,给人一种含蓄蕴藉的美感。
也许是因为他主要师法王铎的原因,他的草书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传统文化气息,没有丝毫的江湖气,汪洋恣肆但不粗糙,格调高古而不媚俗,如他的行草作品《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其中“何处来”三字一笔辗转而下,顿挫有力,每一笔都不油滑掠过,如“何”字右边的部首“可”,仿佛能从中看到他手腕的颤动,颇能传达所写内容本有的沧桑与悲怆。再如作品中的“离”、“鬓”等字,粗头乱发,意态孤高,一般老百姓多不喜欢这样略带一点“寒碜”感觉的作品,正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这种书卷气,有人认为和他是一个学者型的书法家有关,的确,他长期在高等院校任教,自然受到学院精神的影响,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和他多年来潜心研习王羲之、黄庭坚、米芾、王铎等书家、坚持文人书法精神有关。
近年来中国书法界有一种以后现代主义为指导的创作,他们强调碎片、平面、拼贴、挪用、反权威、去中心、无深度,追求断裂性、解构、差异。书法由此开始走向不断被解构的过程,一些书法家觉得过于强大的书法传统已使人感觉到焦虑,为使人摆脱思维的惰性,而力图采用各种方法让书法背后的象征物失效,以解构中国书法所依附的文人价值体系,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书法走出了程式化语言的限制,将书写、水墨等突出为形式手段,在诸多方面为当代艺术做出了非常可贵的探索。但书法并非设计,而且在中国大陆的本土文化语境中,传统文人的价值世界早已被诸多革命打击成残缺不全的碎片,很多中国人自己大都已不知其为何物,在印刷文字铺天盖地的当下,传统书写恐怕也并未像一些书家所说的让我们产生压抑和焦虑。西方艺术界后形而上学的反本质主义是针对他们长期以来的逻各斯(Logos)中心主义所提出,目的是反对以自我为中心的科技理性,但中国书法不存在这些问题。书法家的探索需要立足在自己所在的大地上,进入到这个民族和地域正在发生的语境中进行思考。当今我们已经很难摆脱中西话语互文(Contexts)的境遇,因此这更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小心谨慎,避免无意识地使用另一话语而对自己面对的当下“失语”,我们如何找到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如何更加准确地表征我们自身所处的这个特殊时代?
和致力于解构的书法家不同,周斌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他不像一些前卫书家那样激进,甚至有些“保守”,如果分左右阵营的话,他应该属于“右派”。他对待书法创作是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他尊重古人的经验,踏踏实实地走在历史的道路上进行探索,而非质疑与叛逆。他有意识地去触通传统文人的生命、境界和精神,其作品扑面而来的书卷气后藏有他几十年学书的匠心独运,这是一种慢功夫的建构,而非解构,而且他要不断地进入到中国书坛创作的现场,他经历过书法界的各种思潮,但他不盲目地跟随某一潮流,而是能独自静下心来在丽娃河畔的书斋里坚持从古人那里汲取营养,并加以变化,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确实需要一定的眼光和自信。
周斌近年来在书法国际传播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最为人熟知的是他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结下了师生情缘,很多国外的外交官成了他的忠实“粉丝”。期待他能在书法道路上走得更远,为中国书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作者简介:朱洪举,生于1978年,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于上海大学。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评论】
周斌书法的心理拓展与创作

北京大学   王岳川

几年前,周斌教授到北大书法所访问,我们共同探讨高等院校书法专业办学规律、书法文化与书法心理的内在联系、高校书法未来走向等问题。周斌身上有一种书卷气,这种气息使得他在华东师大的书法教育体系中如鱼得水。认识周斌教授多年,眼看着他在书法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广阔天地中不懈努力,同时有挤出宝贵时间刻苦练习书法,可以说,书法心理前沿学科研究和书法创作方面终有所成,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精进。作为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周斌博士,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书法文献学做过博士后,长期在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书法创作研究中心研究员,为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心理学会应用心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上海青年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
近来,周斌先生准备出国讲学,当我仔细看了他提供的作品,感到他在工作之余挥毫不已,精神实在可嘉。尽管有的作品有才气有功底但还有些失于单薄,但大多数作品墨气沛然,颇有意趣。仔细看其作品少有浮躁和习气,个性力度不断提升。
一  在文人书法创作中不断开拓
十多年前我在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一书时,提出“书法文化”的概念,意在强调书法和文化之间非此不可的血肉联系。其后这一概念成为书法界的重要范畴;十几年后的今天,面对全球化时代的多种文化症候和书法处境,我整体性地提出“文化书法”的观念,并尝试着作为大学书法的文化追求或“书法中国”的文化指纹。提出“文化书法”,意在重申中国书法的文化根基和文化内涵,强调文化是书法的本体依据。书法技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书法最终不是为了表现技法,而是为了通过技法呈现文化意味。书法是“无法至法”的艺术形式,分内法和外法,内法包括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外法包括生命之法、境界之法和精神之法。书法最高价值在于超越技法而成为直指心性的文化审美形式,从中展现出生命的境界和哲学的意蕴。书法要达到炉火纯青绝不能满足于技法,真正的书法家都是在“技进乎道”的历练中去追求宇宙大化的心性价值的,那些止于技滞于巧的书法是不足观的。在这一点上,我与周斌达成了文化共识,并且在诸多方面,有意进行北大书法所与华东师大书法专业共同的教学实践。
就书法创作而言,周斌对传统书法下了功夫,但细观他的书法似乎超越了传统而有相当的现代书法意味。他不想过分沉重的背负传统的匠气书法中,先行看到率性自然和精神觉醒的魅力。逐渐地,开始吸收文化之灵气,获得了新的精神养料。周斌多年来潜心研习王羲之、怀素、米芾,坚持文人书法精神,即那种于温润中浸透人文感悟人文精神的,以及历代文人氤氲的文化氛围的书法形式,加上书写中国诗歌经典的内容,才是他所追求的。而其多幅行书作品颇能见其性情,书作中充满笔断意连的用笔,加深和丰富书写内容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使其书法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力量。
他喜欢草书,写书法经常在深夜人静的时候开始,在在他不大的书法工作室他静心写字,心游万仞,点画笔墨中领悟书法对人心理的重大塑性意义。如赵壹《非草书》所描述:“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坐,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辍。”他在通过笔和宣纸的摩擦去激活古老的文字,用心灵在万籁俱寂中去倾听笔墨乐章。
在海上书法的方阵中,周斌的书法似乎越出了传统,他曾迷惘过探索过,正是在迷惘、寻求、探索中,他一步步探索书法表现和再现的神奇魅力,他在书写的形式中获得内容的充盈,在下笔使转的生命爆发性中瞬间释放的精神的能量,将自己的痛苦和快乐、郁闷和洒脱,用饱蘸墨汁的徒手线完整地呈现在宣纸上。看他写字总在同自己较劲,千钧之力运于毫端,驾驭手中的素毫表现复杂的心理状态,捕捉到转瞬即过的心灵感觉,让宣纸上的苍茫墨色呈现变幻莫测的文字字。
面对自己书法中呈现的问题,他不是像有些忽悠之士,自夸自擂以掩盖自己的苍白和无知,而是更深地反省自己,进入一个自我扬弃的过程中。他努力使自己的书法精神与贤人的精神意象接通。同时走向现代书法中的结构和形式线条,秉承了那种淳朴、天真、率直而不拘章法的艺术风貌。他一方面坚守书法的本土性,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契合普范性的艺术阐释框架和国际欣赏趣味。
在四条屏岳飞《满江红》中,周斌运用朴质丰茂的笔法,在颇为老辣中透出通透洒脱,心灵的妙笔出于人生领悟之后的真情怀,书法线条的舒和是人生怅触无边暗合。用笔老练,在传统书法风格中加上了民间书法的意趣,在表面的轻松自得中蕴含着笔力的遒劲。这种笔法与书写内容的合拍,说明书家已然突破技法的束缚,获得心灵解悟后的笔墨解放。
周斌教授往往喜欢用极简略的笔墨、精粹的徒手线去表现自我感觉,用线条的起伏、粗细、曲直、干湿、轻柔、光润的不同变化去传达出自己对书法形式的独特理解。书王维《鹿柴》,写得潇洒自然,颇能见其性情。《江雨霏霏》《书管子语》等作品充满意味的用笔,作品文字互相呼应,从静止的字形中,显出厚重而飞舞的动势,加深和丰富了书写内容所要表现的感觉,使作品有了新的美感。《抱朴含真》写的奔放不羁,在不断改进书写习惯中,汲取与已相合的历代书法因子,培养良好惬意的书写感觉。团扇王之涣《登黄鹤楼》与贾岛《寻隐者不遇》写的松散宽博,自有一番意趣。
当然,书法的道路是艰难的,周斌先生迈开了这一步,将会不断拓展新的书法空间和境界。书法需创新才有真正的生命气息。这是我同周斌曾经探讨书法教育尤其是大学书法教育当代意义。中国书法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即纸张尺幅到明代中期以前大多是尺牍多横批。尽管象米芾这样的宋代大书法家也尝试过写大字,并在《海岳名言》中说道:“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但真正普遍写大字仍然是明中叶以后的事。随着建筑空间的廓大,人们对视觉感受理由了新的要求,于是就将书法作品在整体气象和结构笔墨上有重大的拓展,这种拓展不时将小字放大,而是同样真正的创造首先是一种突破,徐渭消解了中锋行笔的古今不二笔法,大量使用侧锋用笔成为一时之仿效,而王铎更是深谙二王精神气象,在丈二大中堂中任笔狂书犹如刀枪剑戟大气盘旋,章法上使直贯的行气转变为无行不歪无字不歪的王体风格,影响深远。不难看出,周斌在熟悉中国书法史基础上,对书法的自然率真以及破除藩篱更是情有独钟。
二  在书法心理研究中独树一帜
周斌1993年获“谢稚柳书法艺术提名奖”,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海派书法晋京展等重大展览三十余次。论文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论坛、全国第八届书学研讨会。同时,周斌主持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多项,2007年度获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奖,2009年度获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助,主编《近现代书法家大辞典》、《书法鉴赏》等,出版个人专著《阮元书学思想研究》、《东巴文异体字研究》、《书法与篆刻》、《赵体唐诗字帖》、《欧阳询与虞世南》、《齐白石》,合著《书法自学教程》、《大学书法教程》、《中国书法简史》。
周斌的书法心理学研究颇有新意,在千百年书法经验研究基础上提炼出科学研究的范式。他带领其课题组历时两年,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追踪研究后发现,书法这一传统艺术能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练书法的儿童更安心冷静,表现得更加安定、冷静,性情也变得相对温和、顺从。周斌认为:“书法创作有虚静态和炽情态两种心态,前者需要儿童聚精会神,这对提高儿童情绪的稳定性,培养温和、顺从的性情有极大的影响。与此相对,炽情创作是激情奔放、欲罢不能的心态,这对提高儿童思维的开阔性有重要的作用。”书法练习对儿童了解和管理自身情绪、识别他人情绪三个维度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虽然儿童经营人际关系、了解自身的情绪等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动提高,儿童在练习活动中对自身情绪的元认知促进了情绪智力的发展。
在电脑时代,儿童是否需要书法?周斌回答是肯定的:“作为音、形、义统一体的汉字,积淀着华夏先民在天文、地理、自然、社会诸方面的哲理观念,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汉字书法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是其他课业不可替代的。”
周斌在书法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儿童在两年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个性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乐群性的降低、聪慧性的提高、情绪稳定性的降低、兴奋性的提高、有恒性的降低、敢为性的降低、世故性的提高、忧虑性的提高、自律性的降低等方面。从这些结果来看,有些个性特质的变化是比较积极的,如聪慧性的提高、世故性的提高等等,反映在儿童变得越来越聪明,处事也日渐得体;但有些特质的变化也是令人担忧的,譬如说乐群性的降低、有恒性的降低、情绪稳定性的降低、忧虑性的提高、自律性的降低等方面,这一方面可能有着儿童自身发展的特点,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了儿童所处的环境的作用。如何营造儿童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消除这些不利的发展变化,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书法练习为什么会促进这五种智力的发展呢?根据高尚仁的观点,书法活动能引起大脑意识状态的增高,从而产生所谓“优化脑激活效应”。高尚仁等人通过对儿童的研究发现,硬笔书写、英文书写、算术、书法书写以及绘画等活动对大脑的激活效应是有差异的,书法和绘画能对大脑两半球产生优化激活效应,这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书法书写由于种种知觉上、注意上、思维和认知活动上的全面、动态和积极的激活作用,使得写者在毛笔书写过程中,产生了高度的注意、思维敏捷,反应加快和认知能量增强等正面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脑有关功能的发展,表现在对于儿童多种智力发展的促进上。
周斌在《书法练习促进心理积极改变的实证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009年第3期)认为:书法练习对脑神经活动、认知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诸多因素均有积极的影响。在《书法练习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年第5期)中采用纵向研究设计,运用14PF为测查工具,创新性地考察了书法练习在儿童个性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书法训练促进城乡儿童心理健康的对比实验研究》(《书法研究》2005年第6期)中,他探讨了书法训练与城乡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些有效的研究,是的周斌超越了传统书法研究模式,使得书法艺术研究进入了更为客观科学的心理学研究模式,而站在了当代书法研究前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形象活动照片}
读书照.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形象活动照片}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在官邸亲切会见周斌教授并收藏周斌教授的书法作品.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形象活动照片}
潘基文贺信.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形象活动照片}
潘基文先生为周斌教授书法艺术国际巡展题写书法作品—《曲则全》.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