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2-5-2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8935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江山水汉 于 2016-7-22 10:03 编辑
4 }: P$ f% D- n6 b
1 j7 U+ O' ?& r2 E& J+ c- a1.欣赏书法,若是只看笔墨线条,陶醉于笔墨技巧,而看不到笔墨线条背后精彩奥妙的东西......我可以明确地说:那是在赏字,而非赏书。
0 r# Z8 o7 K _8 | y) m: O% U& K* u/ ?1 A! y2 }0 ~( {
2. 清代中末期以后的所谓文人书法是根本不存在的。文人不知书却是个现实。这个结论是由残存下的所谓文人们的书法佳作得出来的。0 ?1 K& N* D1 ]" F) J( E. \
8 W8 \: w4 S1 A: v9 U7 Y/ [/ v, `9 a( ^0 g2 L
3.杨雄的“书为心画”与蔡邕的“书肇于自然”这两句经典的妙语,今人根本就没有真正的读懂。有的不是误读就是曲解。# Z# U M9 t5 K2 {" W
+ L4 S/ l9 O9 }% k7 ]6 }1 {, Y
/ K" e5 O! @5 T9 j4.书法,从来都是自觉的。并非是从东汉才开始的。只是今人不知其自觉之处及如何实现自觉的罢了。" `& i1 e; o$ i9 W" d
~8 E" }1 i3 M
% f, l- ^; h% Y3 n8 ]: t( \5.古人追求的笔法即“魏晋笔法”。并非今人所言提顿转驻之类。永叔的“指运而腕不知”道出了“魏晋笔法”之真谛。今人不解其妙也。
. Q5 g+ Z5 l* b2 s2 Q
7 k N6 e8 O0 t, p* {
8 Z. L, A+ ~! n1 j0 K) }6.“书以载道”,书法是如何载道的?若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书法殿堂的大门就向你敞开了。9 _4 W$ Z+ s& v3 H4 W5 O
- d6 T8 K. a0 _' R: l8 ^" V! C. R- H6 ~% U/ j8 o
7.不真知书法“内容”的人是无法论明白书法的;更是不可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越是大书家越不知书,在当代是个无奈,也是个常态。0 `7 x$ D+ W, A) J5 \) t
, e: g( j7 z9 w8 C
) t# A \+ d" x# {
8.学习书法在没有学懂之前万不可追求自己的形式或风格。把书法的“共性”搞清楚之后再去追求自己“个性”。没有“共性”即便有了“个性”也没有意义。近现代许多有自己面目的所谓书法,其实都是毛笔字。
! u* [# G+ r; o+ ]5 l, R
# r4 ^5 u7 W# Z4 [; x- u# G* ]: M; b8 o0 M
9.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书出富有新意的内容并创作出有别于他人的形式。
& s& Q* z- g/ g* x4 S% O8 H& @9 J+ F' K/ d8 C7 M
$ A A! M8 q* A( g4 S$ n
10.学书,有的人认为很难;有的人认为不难。难易可由人说,功成难随己愿。贵知难而进,溯古求源。书难,难于入道。入道好比登天!2 a% A; s) p1 u- E9 Q
8 _( `6 d0 r. q" 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