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117|回复: 1

北京故宫 ‖ 史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四僧”书画展来袭,不少作品皆是首次示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7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疏淡清寂——弘仁
苍浑幽邈——髡残
圆融冷逸——八大山人
纵肆清奇——石涛
“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6日在武英殿书画馆正式开展,展出作品81件套,总计163件。这是近年来在中国举办的展品
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四僧”书画展,不少作品皆是首次示人。


23758ee06d23d459de33769c0e4b4b0e.jpg
  
b19bee4ac7f73ee2c1c8c6e97b3769e7.jpg 故宫武英殿入口处  
68b8dcb333b5ca174840a10722c6ff76.jpg 展厅入口  
34a969ce157386451f566403b20e4a04.jpg 故宫武英殿“四僧展”现场  
cff96153496df77488c3a0a4e7aeab22.jpg 故宫武英殿“四僧展”现场

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这四位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僧人画家在画史上合称“四僧”。他们主张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师法自然造化,以“我用我法”,“物我合一”的方式表现“天地之万物”。
“四僧”在不同的境遇下皈依佛门,开始书画创作,豁达于山水之情是四人共同的精神归宿,可谓是“殊途同归”。
由于个人经历不同,交游圈子不同,因此,虽同在佛门从事绘画创作,却各自形成具有强烈的个性绘画风格,又可谓“同途异趣”。  
fad5cf789d2261f6be1abf743a390daa.jpg 武英殿里布置的禅房
故宫的展陈设计这次别出新意,布置了禅房。四僧精品每人一件环绕着禅房。然后按出生顺序排列弘仁、髡残、八大、石涛的作品。
禅房有禅榻、禅椅、矮几,几上有歙砚、磁制笔山、毛笔、徽墨。禅榻边有香几、上边有明式鬲式炉、瓶、香盒。矮几前有花几,上边有禅意插花(都用鲜花),花几边有案,案上有黄花梨佛龛,内供铜佛。
在髡残、八大两个单元之间布置了琴房,瘿木琴桌上有古琴,旁有高几,几上有瓶花。琴桌后有投影,一轮满月之上掠过四僧画作局部,云山缥缈,如梦似幻。策展团队选择了古琴曲及古琴箫合奏、古琴埙合奏等,在展厅播放,都是与四僧身份、经历、情操相合的曲目:潇湘水云、平沙落雁、平湖秋月……
“四僧”的绘画在当时得到了世人的嘉许,并受到了之后的“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等名家的推崇,影响所及直至今日中国画坛。
“清初四僧”(以下简称“四僧”)是指活动于明末清初的弘仁、髡残、 八大山人、石涛四人。他们的书画以先贤为师,兼容并蓄,既继承先人的绘画思想,又主张抒发个性和创造力,在实践中不断求真求变。他们的艺术特色对清代乃至近现代、当代书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一大批以“四僧”为师的书画家群体。

整个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疏淡清寂——弘仁”、第二单元“苍浑幽邈——髡残”、第三单元“圆融冷逸——八大山人”、第四单元“纵肆清奇——石涛”。

历史上清代宫廷收藏的“四僧”作品极少,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四僧”作品基本是1949年至今陆续征集的。此次展览选取佳作,力争将“四僧”最为典型的书画面貌展示给观众。

在展厅策划设计上,布展人员在武英殿前殿布置了禅房空间,后殿则设计了抚琴景观以及插花、香道等,整体色调上呼应人文气质,突出了“禅”“雅”与书画的结合。这些改变都突破了故宫博物院旧有的书画展览模式,“希望营造一个文化体验的空间,而非简单的展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

为何选择“四僧”书画展这个主题?单霁翔解释,故宫将来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办展,“四僧”展正是这一主旨下的尝试,展览期间会配合推出《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全集》。

圆融冷逸——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1626—1705),江西南昌人,是明代江西宁献王朱权后裔,明亡后曾出家为僧。其字号繁多,有“传綮”、“驴屋驴”、“雪个”、“八大山人”等。他一生经历坎坷,始终心怀故国,常藉诗文书画来发泄心中积郁与不甘。其花鸟画源自林良、徐渭等写意花鸟名家,山水则宗法董其昌,兼取黄公望、倪瓒等,造型独特,构图险怪,常于简逸中现雄健之气,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书法则是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先后吸收了上起魏晋钟繇、二王,下至明代董其昌、王宠等人的特点,而自出己意,风格纵逸,颇具个性。他的书画作品在当时影响不大,但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如清代中期“扬州地区画家群体”、晚期“海派”,及至近代齐白石、张大千等皆追蹑其法。


f3cd43995173b6041089d2599ac995b8.jpg
众所周知,八大山人是我国清代著名书画家,他的诸多书画作品为世人称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对后世影响深远,从扬州画家群体到海上名家,直至近代齐白石、张大千等名家,莫不追蹑其法。
b29823c2df809607c0abc4d966799293.jpg                 八大山人行书题画诗轴
八大山人出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江西南昌人,为明朝宗室后裔,因值明代末期,国力衰败,一些远支宗亲已经家道中落,其鼎盛程度已大不如前,所以朝廷特许这些家族子弟,可以与士子同例,通过应试考取功名,而八大山人也因此曾“为诸生”。后在明亡之际,逃至山中,于清顺治五年(1648)在奉新山出家,五年后正式受戒于颖学宏敏禅师,取僧名传綮,号雪个、刃庵等,度过了三十余年为僧生涯,期间亦曾外出云游。之后于五十五岁时(1680)还俗,定居南昌,以卖画维持生计,期间亦结识不少诗画文人好友,如邵长衡等,这一时期大致持续到八大山人六十六岁(1691)之际,他再次结束了安居生活,外出游历,主要活动在江西境附近,结交了一些友人,如方士琯等,也是在这一时期,八大山人与石涛建立了书信来往。约在七十二岁之后,他再次返居南昌,最终于八十岁时病逝。关于八大山人的绘画,记载中称他自幼聪慧,邵长衡《八大山人传》载其:“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精妙。”,张庚《国朝画征录》也称其:“画擅山水花鸟竹木。”等,都是表明八大山人善于绘画,山水花鸟皆精,且水平高超。他的山水画承继了由元人如黄公望、倪瓒而下,至明代文征明、沈周,尤以宗法董其昌为主的绘画源流,花鸟画则是从学习沈周、陈道复、徐渭等人的泼墨写意之法入手,广泛的汲取历代名家的优秀技法,以自身坎坷的人身经历为基础,并融入复杂的情感思想,经过长期的凝炼和实践,最终形成了构图独特、造型奇致、风格圆融冷逸的绘画面貌。
3fddaa45b0bfac5fa89e5f6bf33b87e8.jpg 八大山人  猫石花卉卷(局部)八大山人亦精善书法,这在各类文献中亦多有记载,邵长衡《八大山人传》称:“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陈鼎《流溪外传》:“至于书法,则脱胎于魏晋矣。”;龙科宝《八大山人传》称:“山人书法尤精,少时能悬腕作米家小楷,其形草深得董华亭意,今不复然。”;杨宾《大瓢偶笔•论国朝人书》称:“其书有钟、王之气。”等等。简而言之,八大山人书法的演变,是广泛吸收了上起魏晋钟繇、二王,下至明代董其昌、王宠等人的书法特点,而逐步形成自身独特风格。
319b1e20cb33f3a8bb2e36c67e538b92.jpg 八大山人  行书十三札册由于八大山人一生创作有大量的书画作品,同时人生经历曲折,因此在其书画作品款署上具有比较鲜明的变化。八大山人在顺治五年(1648)出家为僧后,其法名为“传綮”,号“刃庵”、“雪个”、“掣颠”等,一直使用到他还俗之后的五十九岁(1684),之后直到八十岁(1705)期间,开始主要以“八大山人”之名款署各类书画作品,因其主要作品皆集中于这一时期,故而是后世熟识度最高,也是接受度最广的名称,但此名在各时期也有不同的变化,在八大山人五十九岁(1684)到六十九岁(1694)期间,“八大山人”之“八”字,写作“><”,转折明显,型态奇特,即后世归纳所言“八大前期”。而从七十岁(1695)直到他八十岁(1705)逝世,则将“八”字写作“/\”,不再具有转折,而是回归普通写法,即所言“八大后期”。因此,从八大山人款署方式来看,随时代和经历的不同具有明显变化,特点突出。
59a68120c64d0c1af6b7a611504f9354.jpg 八大山人  荷花水鸟轴就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八大山人书画作品来看,数量较多。绘画作品大致有91件左右。除因八大山人早期作品传世稀少,故宫博物院所藏亦较少外,主要集中于八大山人五十岁至八十间,尤以六十岁至八十岁之间最为丰富。从题材而言,主要以花鸟画为主,其数量在70件左右,也收藏有部分山水画,约在21件左右,其中不乏精制佳作。故宫博物院收藏八大山人书法作品,数量也较为丰富,约在27件左右,时代上以六十到七十岁之间为主,其内容涉及书札及书诗等,主要以行书为主,兼有草书,行草等,对于八大山人书法风格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总体而言,故宫博物院所藏八大山人书画作品,虽无法涵盖他书画创作的全部,但对于研究其书画创作的演变,尤其是中晚期书画风格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实物研究作用。本次展览即以此为基础,择其较为典型作品展出,力争能够为广大观众展示较为全面的八大山人书画艺术。

疏淡清寂——弘仁

8f14f4a98c479038286c1d61b1e9425f.jpg
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一名舫,字鸥盟。僧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别号梅花古衲。弘仁一生是清寂孤苦的,出生于安徽歙县江家坞,幼年父亲亡故,后来家道中落后,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非常清苦但却事母至孝的生活。王泰徵《渐江和尚传》记载他曾为母亲“一日负米行三十里,不逮期,欲赴練江死”的经典故事。弘仁曾拜当地名儒汪无涯为师,研习五经,准备参加科考,但因国运更替遂绝意科举,终生不仕,且一生不婚。顺治二年(1645)随着徽州被清军攻陷,弘仁同部分抗清志士转入福建,投奔唐王政权,顺治三年(1646)六月,清军再进攻福建,唐王被执,弘仁又躲进武夷山天游峰一带的深山中,当时生活极其艰辛,以致有“不识盐味且一年”之叹。尔后,他同汪沐日、汪蛟、吴霖等人一起在幔亭出了家,皈依名僧古航道舟禅师,开始用法名弘仁,又自取字无智,号渐江,此后,便不再用俗姓俗名。顺治六年(1649年),弘仁自武夷山回到歙县,居西干五明寺,自此,他的一生的主要艺术活动集中于安徽和江苏一带。在此期间岁必数游黄山,他有一方印文“家在黄山白岳之间”,可见山水游历是他一生艺术生活的重要内容。康熙二年腊月二十二日(1664年1月),弘仁因感风寒,病逝于五明寺中。一个月后,他的朋友弟子们将他安葬在披云峰下,汤燕生作诔文,程守书碑,许楚撰塔铭。门人按照弘仁生前的遗愿,在墓塔的周围植满了梅花。弘仁一生以山水名重于世,兼写梅花,喜绘黄山松石。绘画初法宋人,后学元四家,崇尚倪瓒的画法,更注重师法自然,提出“敢言天地是吾师”的口号。画作充满着空寂枯淡、荒寒幽避之感,同时又具有伟峻沉厚之风。师古人得其气韵骨法,师造化得其神骨性情,仿古”与“创新”并存。清人杨翰《归石轩画谈》总结为:“于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弱处见苍劲,虽淡无可淡,而饶有余韵。”弘仁作品中,受倪瓒影响较深,不少作品带有明显的仿倪风格,笔墨简易,清空脱俗,像是顺治十八年所做的《仿倪瓒山水图》轴及《幽亭秀木图》轴、《云林标韵图》册等。
5856d95c50ceb2a6f77a8b2ef6e3a095.jpg 弘仁  仿倪山水轴“清闲淡远”也是弘仁画作的一大特点,以极简练的笔法展现幽淡安闲之意,在构图上没有多余的背景烘托,仅以简单的结构表现,给人以超尘绝俗之感。其中典型的作品有《林樾一区图》卷、《节寿图》轴、《古槎短荻图》轴。
a6bb25f8ebc1e25ddb0b81c1b59b3694.jpg 弘仁  古槎短荻图除了常见的山水题材外,梅花是弘仁最为喜爱的描绘对象,他本人晚年便自号“梅花古衲”,故宫博物院藏有三件相关主题的作品:分别为《梅松图》卷、《墨梅图》轴及《梅花书屋图》轴。
750a5ad3fa3325fdb03910767f5c66c3.jpg 弘仁  梅松图(局部)弘仁一生主要游历过武夷山、黄山、庐山等,这些游踪及对大自然的观察感受对其山水画风形成影响很大,尤其是黄山,成为了他最后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息地。故宫博物院所藏六十开《黄山图》册,是弘仁在黄山纪游写生的最集中展现,每一幅作品上都题写了纪游写生的地名,所绘六十开中,设色五十一开,墨笔九开,几乎一图一法。笔墨苍劲整洁,清幽淡远,秀润在骨,画境层峦叠壑,山石峻峭方硬,林木虬曲遒劲,写取真景,传达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
7a4feaff3875f72cf1063a980ec10b32.jpg 弘仁  黄山图册弘仁出家后,一贯以“学人”自居,谦和内敛,他的艺术也就随着自己的心境趋向宁静和高逸,虽然不像石涛、髨残、八大的作品那样苍莽浑厚,墨渖淋漓,尽显狂怪之态,渐江却以简疏的笔墨,使其笔下的自然山川呈显出幽深寂静之美,初看似觉平淡,细赏则其味无穷。只可惜弘仁五十四岁時,艺术生涯便戛然而止。周亮工在《读画录》中论及弘仁时曰:“江南人以有无定雅俗,如昔人之重云林然,咸谓得渐江足当云林。隐居齐云,不妄为人作。”可见在当时弘仁的画作已享有很高的声誉,此后形成了以弘仁为首的新安画派,影响直至今日。
苍浑幽邈——髡残
e19c36d5fda653d7ac4bdd975d5436bd.jpg
髡残(1612-1673)是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清初四僧”之一,俗姓刘,字介丘。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法名智杲、大杲,字石溪,号髡残,又号白秃、电住道人、石道人、残道者等。少年时好读书、作画,习举子业之余喜谈佛道。二十七岁时迫于父母逼婚,遂自剪发出家为僧。不久,髡残游学至南京,一位老僧为他取名智杲。之后他回到湖南,继续跟随龙氏参禅修行。崇祯末年,常德地区兵祸频仍,髡残为躲避战乱在桃源深山中备受艰险困苦,身体受到了严重摧残。十年后,髡残再次来到南京,他非凡的禅学修养、刚直耿介的品性得到觉浪、弘储等高僧的赞赏,参与了报恩寺《大藏经》的校刊。在此,他结识、交往了一批明遗民文人、学者、艺术家,如顾炎武、方文、张怡、龚贤、程正揆、方以智等,深切的家国之痛和反清复明的思想,使他们通过诗文、书画、参禅,成为知己至交。1658年,髡残升堂入室,承接了觉浪禅师的衣钵,成为曹洞宗传人,易法名大杲。他奉命主持祖堂山幽栖寺,在宗教界享有很高威望。在觉浪法师圆寂后,他不慕名利拒绝了承接法嗣。 挣脱宗教事务的羁绊,云游至吴越、黄山等地,寻幽讨胜,饱游沃看,为之后的诗文、书画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回到南京后,髡残修禅之暇潜心诗画,迎来了他艺术创作的旺盛期。作为学养深厚的一代高僧,髡残能诗,擅书画。惜其著作《禅偈》一卷、《大歇堂集》六卷等均已散佚。他不仅承接了乃师觉浪以儒论禅的思想,更将这种方式贯穿于他的绘画创作中,以诗画为媒介和载体,体现了他对宇宙、佛学、人生的和感慨参悟。
eb76f7865920f523d15d12ce5e27f586.jpg 髡残  溪阁读书图扇髡残绘画以山水见长,受明末董其昌的绘画思想影响,他尊重传统,并从董其昌上溯“元四家”,取法黄公望、王蒙、吴镇以至五代董、巨。加之他自幼生长在山奇水秀的武陵,成年后游踪遍白岳、黄山、吴越诸胜,居牛首、栖霞、祖堂诸寺,因此,其山水画能突破前人成法桎梏,得天地造化之助,大胆创新,他擅长使用秃笔、渴墨,以丰满繁复的构图,浑厚绵密的皴染,温暖高古的设色、雄阔跌宕的气势以及擅长借题画诗文表达他的禅学思想。代表作有《卧游图卷》、《层岩叠壑图轴》、《禅机画趣图轴》、《云洞流泉图轴》、《山水册》等。
acb70e363d9f7e7ef9e04489c0944a89.jpg 髡残  层岩叠壑图轴髡残他沉默孤僻,褊急易怒,自中年起就病痛缠身,时常关节疼痛、癣疥缠绵,加之进食极少,健康每况愈下。祖堂寺的火灾,又将髡残的许多经卷、文具毁之一炬,令其更觉孤独伤感。他知道大限将至,遂将生平所爱之物如古铜器等分赠与人,还延请画工按自己的构思绘制了一幅 《罗汉出山图》并亲书对联:“剜尽心肝博得此中一肯,留此面目且图在后商量”。从此掷笔不再创作书画。他示寂后,僧众遵他嘱托,将其骨灰投入燕子矶下涛涛长江。髡残就这样走完了苦难而精彩的一生,而他的艺术创新精神和存世作品,成为后人延续和弘扬中国绘画传承丰富而宝贵的财富。
纵肆清奇——石涛
石涛是“四僧”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画家,他原名朱若极,广西桂林人。他和八大山人一样,都是明宗室后裔,其父朱亨嘉是明靖江王,他晚年则自称为第一代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但是,靖江王长子的身份并没有给朱若极带来荣华富贵,他1642年出生,仅两年明王朝就灭亡了,他的父亲随后又在南明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杀。此时,年仅四岁的石涛,不得不由家中仆臣护送逃至全州躲藏,后在当地湘山寺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他的仆臣也一同出家,法号原亮,字喝涛。从此二人以佛门师兄弟相称,开始了云游四方,浪迹天涯的生活。
0971bde78e4dd22b8fd510595b15572b.jpg 石涛  丹崖巨壑图轴在明末清初政权更迭的时候,很多不愿降清的前明宗室旧臣除了以死殉国,就只能选择隐藏身份,出家為僧这一条路了,而石涛更要躲避来自清朝和南明政权的双重追杀。隐居期间,石涛读书临帖,研习书画,同时跟随师兄喝涛旅居武昌,游历两湖地区,后又从武昌顺江而下,经庐山、南京、松江至杭州,再由越中到宣城。期间,石涛在松江拜旅庵本月为师,正式确立了其在禅林中的地位。
a165de5bac72b39e5c58c5dd8bf3be02.jpg 石涛  山水人物册从公元1666年到1679年,石涛居宣城十四年,结识了施润章、吴肃公、梅清、梅庚等当地诗人画家,经常与他们结伴游览黄山、敬亭山,在一起不仅诗文唱和,在绘画创作上亦相互影响,大胆求新。移居南京后,石涛住长干寺一枝阁,此时的南京既是寺院林立的佛教胜地,也是明代遗民聚集之地。石涛在此广交各方朋友,不断拓展自己的活动空间,逐渐在绘画创作上确立了自己的艺术理念,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同时,他还分别在南京(1684)与扬州(1689),两次参与佛寺迎接康熙皇帝南巡的活动,并结识了清室皇族博尔都。1690年,石涛应博尔都之邀北上至北京,以书画会友,结识了京城中众多名家,但其书画并未如他所愿,获得主流画坛的认可,遂于1692年秋离京南返,再次回归其倘徉于江南山水间的隐逸生活。1696年,55岁的石涛在扬州建成大涤草堂,晚年定居于此,以卖画为生,直至病逝。由于生活所需,石涛晚年创作了大量书画,此时画风已完全突破陈法,笔墨随心,面貌多变。石涛是“四僧”中传世作品数量最多、创作题材最丰富的一位画家。他一生以诗画立身,其作品风格多变,个性鲜明,虽不被当时主流画坛所接纳,却颇受当时一些独具慧眼的鉴藏者所喜爱,这其中既有前朝遗民,也有当朝贵胄;既有文人隐士,也有巨贾富商。而代表其画学思想的理论著作——《画语录》,更是对清代及近现代中国写意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38595252a10270c059008eda434f44c1.jpg 石涛  行草书临阁帖卷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40余件石涛书画作品,全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上级部门拨交、文物商店收购,以及收藏家们捐赠等方式入藏的。本次展览从中选取了他的书法作品5件,绘画作品17件套,这22件套精品涵盖了其各个时期、各种题材的代表作,其中早年作品4件,中年作品8件,晚年作品10件,包括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等绘画作品,以及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各体书法作品。比较全面的展现了石涛的书画艺术成就。
                    
发表于 2017-5-8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