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8000|回复: 13

《涉事》第四辑——| 聚| 焦| 邱才桢 (高清晰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8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新文化书画杂志——《涉事》杂志第四辑出刊销售!
每册含快递费或邮局挂号费优惠价:50元。
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178469-1-1.html



《涉事》第四辑——| 聚| 焦|  邱才桢 (高清晰版)


邱才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书画鉴定学博士,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72 年生,江西临川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画史论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 年至2008 年起,应大英博物馆之邀,执行其“中国书画项目”(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Project,2006-2008 年), 对其馆藏中国书画作一次全面的鉴识、著录、整理,这也是大英博物馆建馆250 年来首次对馆藏中国书画的全面鉴定整理。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敦煌隋唐写经书法研究》,参与国家“十五” 规划艺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书画鉴定方法论》。著有美术史论、书画鉴赏著作多种,其中有国家“十一五”规划高等教育教材《中国书法史学史》、《书法鉴赏》(第二版)、以及《明代书法》、《书法鉴赏》等。任《中国书法全集》中《隋唐敦煌写经书法》分卷主编。发表书画史论文多篇,书法史论文主要集中于唐宋以前书法史中概念史与观念史研究,绘画史论文主要集中于明清区域绘画史研究,均引起业界较大关注。获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一等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书法史、美术史研讨会并发表论文。自1995 年来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多次国内国际重大展览。参加《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1995年)、《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大展》(1996 年)、《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1997 年)、《二十世纪书法大展》(1998年)、《千年书法大展》(2000 年)、《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2003 年)、中韩书法交流展(2005 年)等。1996 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八大山人纪念馆、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等机构及个人收藏。


该贴已经同步到 论坛总务的微博
邱才桢0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与八大山人
文/邱才桢

很多朋友跟我谈起书画的时候,每每谈到八大
山人。于是,我也经常思考自己与这位晚明清初、
江西先贤的可能性关联。
1626 年,八大山人生于南昌。2006 年我参加了
八大山人诞辰380 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那年我
34 岁。也就是说,我们相隔 346 年。我们当然不可
能相见。齐白石说过:“青藤(徐渭)、雪个(八
大山人)、大涤子(石涛)之画,能横涂纵抹,余
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
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这
段话表达了对前贤由衷的尊敬,以及对时空暌隔的
无奈和惆怅。我的想法与此略有不同,我尊敬前贤
的艺术,但并不向往与其在同一时空内的亲近。有
人就说过,你可以欣赏一个艺术家,但千万不要与
他做邻居。我也是这么想的。
1626 年为农历丙寅年,生肖为虎。这年发生过
很多事情,比如,五月初六日在北京西南王恭厂神
秘的爆炸事件,原因至今成谜。八大山人此时是否
出生不得而知,不管如何,这事对他鲜有关联。而
十月廿日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在沈阳登基,则对
他以后的生涯有潜在影响。19 年后的1645 年,清兵
攻破南昌,八大山人成为客观上的遗民。
我出生的1972 年的中国大小事情不断,比如,
1 月7 日,中国第一枚实用氢弹试验成功。2 月21
日至28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3 月13 日,中
国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建立大使级外交
关系。这些事件说明,中国尽管处在“文革”期间,
而与世界的联系和影响却日渐增强。之后的1978 年,
改变中国历史进程和国人命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开,其时我上小学一年级。
我还注意到,很多名人诞生于1972 年,比如美
国华裔网球选手张德培,NBA 球员奥尼尔,法国足
球巨星齐达内。这一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最佳
男主角奖颁给了《教父》及其主演马龙·白兰度(Marlon
河而上,而他1680 年步行回昌,显然是由陆路而回。路径
不同,风景殊异。1990 年,我第一次到达南昌,对于八大
山人尚一无所知。2001 年,我拜谒过南昌郊外青云谱的纪
念馆,那时我正于中央美术学院读研,那算是我对八大山
人的首次正式“回访”。2006 年,我参加南昌八大山人艺
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始认真地探究八大山人书画,并建
立与自己创作和研究的关联。
按照丹纳艺术哲学或新近的艺术社会学理论,艺术是
关联乎社会各层面的。山川风物、饮食住行无不与之息息
相通。“世间无物非草书”,辗转想来,也有此意。
南昌与临川同属赣文化区,语言、饮食大抵相近。因此,
如果早生350 年,我应该很容易听得懂八大山人的南昌方
言。在江西,头等大事莫不过于饮食,饮食则离不开酒,据载,
八大山人“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
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沈淋漓,亦不
甚爱惜”。这样看来,八大山人酒风不错,而且酒醉之后,
很有可能得到他的墨宝。根据他的酒量估算,他当时喝的
应该是糯米酒或者果酒,而非蒸馏酒,度数不高。至于勾
兑白酒,此时尚无。古临川的李渡酒、临川贡酒、以及樟
树的四特酒均有悠久历史,八大山人均有可能喝到。
八大山人也是喝茶的,他在《临川十咏》的《金柅园》
中,就有“官酿葡桃川载酒,亭开金柅玉为茶”的诗句。
然而我更关心八大山人是否嗜辣。毛主席说过“不辣不革
命”,辣椒与人之性情乃至立场关系重大。然而经过我细
密的探究,其结果令人失望。辣椒于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
但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进入中国菜谱的时间并
不太长。辣椒可能最先传入江浙、两广、贵州、湖南等地,
后又流布于西南等地区。清初,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
Brando)。这些人物事件跟我有何关联?多年之后,我读
到卡尔·波普尔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对此问题是困惑的。
八大山人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甚少相同之处,但我与他
空间或地域上的关联则显而易见。八大山人的南昌与吾乡
临川同属江西,距离100 公里,现有高速公路可达,1 小时
可到。在八大山人所在的晚明清初,无论陆路和水路,都
需耗掉一天甚或数天时间。事实上,八大山人曾于1677 年
至1680 年期间,应县令胡亦堂之邀到过临川,有诗歌和书
法传世。诗歌有《临川十咏》,书法见于胡亦堂所编的《临
川县志》和《临川文献》的序言。
从八大山人的《临川十咏》来看,八大山人的临川生
活悠游自在。诗中提到的景点有拟岘台、金柅园、洗墨池、
玉茗堂、羊角山、王荆公故宅、陆象山祠、文昌桥、千金
陂和翻经台。诗风悠然闲适,有王孟意象。这些景点大多
已毁,少数正在重建之中。唯一可以肯定我们所见与八大
山人当年所见大致相同的,是文昌桥,该桥现存主体结构
重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胡亦堂所编、八大山人书法作序的《临川文献》,辑
有自晏殊、王安石到汤显祖等临川文人十五家诗文。八大
山人《临川十咏》中所歌咏的也都是与临川有关,如王羲
之、王安石、陆象山、汤显祖等人的名人故居。这些名
人之文采风流,已成为临川文化记忆的重要珍藏。而八
大山人之诗文书法,也已成为其中一部分。在这点上来看,
我们是有重叠乃至契合之处的。
《临川文献》中的临川十五家文人中,就有先祖丘兆
麟,作序的八大山人显然读过他的诗文。这是我能找到的
与八大山人最早最近的关联。
1677 年八大山人由南昌来临川,应该是通过水路溯抚
州及其相邻地区。嘉庆(1796—1820 年)以后,黔、湘、川、
赣几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这样说来,八大山人至少是不
大吃辣的。八大书画之风,与他喝茶、少辣以及喝低度酒
是否有些关联呢?
辣椒和酒都使人性情动荡跳跃,宜动,而不宜静。因此,
清代以来,长江中上游口味辛辣地区多革命分子,而长江
下游口味清淡地区,多文人秀才。于是我又想起,2001 年
之前,我是嗜辣好酒的。就在这年春节,一次斤半白酒之
后,胆囊烧坏,从此对辣椒与酒敬而远之了。也就在这年
春节之后,我到了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拜谒这位先贤。
2003 年“非典”之后,“哀人生之须臾,渺沧海之一粟”,
我开始注意养生。喝茶、静坐成为日课,烟、酒、辣离我
远矣。2001 年之前,我的书法崇尚外放,之后转为内敛了。
所有这些,似有某种关联乎?
另外让我欣慰的是,至少在文房工具方面,我与八大
山人是可以保持大抵一致的。首先是毛笔,位于南昌和临
川之间的文港历来就以毛笔制作精良著名,历史可以追溯
到晋唐,清朝达到鼎盛。江西东北部及安徽南部,为清代
造纸中心之一,也是徽墨、歙砚产地。这些文房用具,自
清代以来,绵延至今。这是我们所依凭的共同物质文化背景。
饮食、风物、文房等物质文化对应的是可能的趣味与
精神趋向。或者说, 要使趣味和精神取向趋同,应尽可能
先从饮食、风物等物质文化方面与古人看齐,“意与古会”
才具备初步的物质前提。当然这远非全部。重要的,还有
对先贤艺术和精神层面之间关系的细微体察。
应该说,至少,现在公众知识层面的八大山人形象是
脸谱化或符号化的。他被描述为一个愤怒、悲伤、压抑的
前朝遗民。于是, 其题款“八大山人”被解读为“哭之笑之”,
他画中的鱼鸟被认为是“白眼朝天”。清廷官员江西巡抚
宋荦和临川县令胡亦堂也被描绘成八大山人的敌对势力,
类似于黄世仁之于杨白劳。而其实他们是八大山人艺术生
涯的重要赞助者。显然,以上“阶级斗争论”式的艺术史
学者远没有注意到其中的细微层面。至少在1677 年奔赴临
川之前,八大山人对于自己明代宗室后代的身份不仅不予
忌讳,反而彰显有加,有他在《个山小像》上的多次题跋
和印章为证,我有长文《1674-1678 年八大山人形象的自我
塑造与确认》论及,此不赘述。而这此期间,他的书风由
峭拔奇崛的欧阳询、黄庭坚一路转为流美闲雅的董其昌一
路,而我们知道,董其昌是当时康熙皇朝的艺术偶像。
八大山人晚年的书画之风渐趋平和冲淡,以1680 年他
离开临川返回南昌为界。这是个令人称奇的节点。我所关
注的八大,也正好是他淡泊高古的晚年形象。
从形式构成上来说,八大山人晚年书法弧形长线条增
多,连续的圆转弧线代替了早年的方硬顿挫,以内敛隐忍
的平动笔法代替了圭角锋芒的提按笔法。动作和节奏的变
化显然与心态有关。
八大山人晚年书风的转换与他亲近董其昌,以及隶书、
章草有关,尤其是章草。我注意到,他将章草中的长形弧线、
以及手腕的摆动动作加以放大,形成自己鲜明的动力形式,
并扩散到其绘画创作之中。
我对高古韵致的追求可回溯到1994 年,那时我对汉代
简牍、魏晋写经有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临习。在转益多师的
若干年后,从八大山人处,我重新发现了魏晋古风的恒远
魅力。
八大山人所依凭的章草是刻帖形式的索靖出师颂,显
然,他没有看到二十世纪大量出现的汉简,其中有大量精
妙的章草墨迹。他大概也见过刻帖形式的临河序,但没有
见过代表王羲之另一路笔法的《初月帖》和《丧乱帖》。
而其线条,竟然与上述诸帖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是从另
一路径,即从董其昌、王宠上溯追溯而得。他依凭极少的
资源,展示了惊人创造力。古希腊的阿基米德说过,给我
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伟大人物往往如此。尽管八
大山人不可能知道阿基米德的这句名言。
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八大山人迥异。八大山人艺术是
他个性、经历、才情与特定时代熔铸的结果。不可替代、
也无法模仿。对于我而言,八大山人是我书法学习过程中
的一个驿站,从中,我获得了远溯古人及重塑自我的个人
心得。在异同之间,我越来也注意到,也更加注重差异性。
临川之城东,有王羲之墨池。数百年后,曾巩在《墨池记》
中,表达了对王羲之“池水尽黑”勤奋的追慕。又是数百年后,
八大山人来到临川,在《洗墨池》诗中,有“天边鸿爪戏鹅群”、
“都是王家破砚云”之句,显示了这位高蹈孤傲的天才的
漫不经意。天才是不可模仿的。录此诗为鉴:
江左才名江右闻,乌衣子弟美将军。
林泉独秀山阴道,秦汉全输晋代文。
野外烟光萦雉堞,天边鸿爪戏鹅群。
风风雨雨池亭上,都是王家破砚云。

2011 年4 月10 日
于清华园
邱才桢0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涉事》第四辑——| 聚| 焦|  邱才桢 (高清晰版)
邱才桢00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涉事》第四辑——| 聚| 焦|  邱才桢 (高清晰版)
邱才桢0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涉事》第四辑——| 聚| 焦|  邱才桢 (高清晰版)
邱才桢0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涉事》第四辑——| 聚| 焦|  邱才桢 (高清晰版)
邱才桢00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涉事》第四辑——| 聚| 焦|  邱才桢 (高清晰版)
邱才桢00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涉事》第四辑——| 聚| 焦|  邱才桢 (高清晰版)
邱才桢0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8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员好,请问能寄一本拜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