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830|回复: 0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52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6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第52讲  书作检验

一、原文

驗燥濕之殊節①,千古依然。體老壯之異時②,百齡俄頃③。嗟乎,不入其門,詎窺其奧者也④!

二、注释

①验燥湿之殊节:检验用笔用墨轻重浓淡的不同度量。“节”,度与量。

②体老壮之异时:体会老年与壮年不同时期的情感差异。

③俄顷:一会儿。

④讵窥其奥者也:怎么能了解其中的奥妙呢!“窥”,发现,了解。

三、译文

品读鉴赏书法艺术作品时,要注意观察用墨干湿浓淡量和度的不同变化,以及书写中运笔用意等不同的变化,从中体验感悟作品中的书法艺术语言,通过对书法艺术语言的感悟体会,进而体验感悟书写者的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书法艺术作品的品读鉴赏什么时候都应该是这样的。通过对书法艺术作品中所涵泳的书法艺术语言的感悟,不但可以体验感悟出书作者的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还可以体验感悟出诸如一位书法家在不同年龄时间段内所创作的书法艺术作品,其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上的差异等。人的一生太短暂了,但艺术的生命是永存的,反映在书法艺术作品中的书写情感以及诸多的书写内容却永远地保留下来了。叹息啊,不进入书法艺术之门,不深入到书法艺术领域纵深的层面,怎么能够知道书法艺术中还有这么多的深奥道理。

四、品评

“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句。“验”,体验,感悟,鉴赏。“燥湿”,书法作品中用墨干湿浓淡的变化。“殊”,不同。“节”,量和度。“验燥湿之殊节”,从文字上看仅仅只是体验用墨的变化,实际上指的是书法艺术作品中的所有内容,用墨的变化只是其中一点,或者说仅仅只是书法艺术作品的一种表象。孙过庭这里所采用的是“以点代面”或“以现象代内容”,“燥湿之殊节”所代表的是书法艺术作品中的所有内容。“千古依然”,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指的是书法作品的存在,一层意思指的是书法作品的品读方法。从书法作品存在的意义讲,书法艺术的目的和作用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书作者的“情性”和“哀乐”全都是以墨迹的形式表现反映并显现的,书法作品一旦完成,这种显现就被“记录”下来了,就固定了,就成了一个固定不变的“定形”了,这种“定形”犹如今天的摄影照片,它就再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了。“千古依然”首先指的应该就是书法作品这种“形”的不变性。其次,既然书法艺术存在有艺术语言,艺术语言又能用来达情表意,那么书法作品的成“形”实质上就是书作者用书法艺术语言所表达表现的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的成“形”。既然书法艺术作品是如此之“形”,那么后人品读书法艺术作品时,就一定能够从其“形”中品读出其中的书法艺术语言,并通过对书法艺术语言的感悟体会,体验感悟出书作者的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这就是书法艺术作品的品读鉴赏方法,这一品读鉴赏方法又是一种不以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千古依然”指的就是书法艺术作品的这一品读鉴赏方法的不变性。这句话的意思是:品读鉴赏书法艺术作品时,要注意观察用墨干湿浓淡量和度的不同变化,以及书写中运笔用意等不同的变化,从中体验感悟作品中的书法艺术语言,通过对书法艺术语言的感悟体会,进而体验感悟书写者的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书法艺术作品的品读鉴赏什么时候都应该是这样的。

“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句。“体”,体察。“老壮”,老年时期和壮年时期。“百龄”,一百年,这里指人的一生。“俄顷”,一会儿。“百龄俄顷”,人的一生过的太快了,形容生命的短暂。感叹生命的短暂,这只是表面意思,它的深层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提醒,提醒品赏者要品读鉴赏书法艺术语言中更深层次的内容,即“体老壮之异时”。第二层意思是,与“千古依然”形成强烈对照。人的一生只有上百年的时间,上百年与“千古”相比,又算的了什么,一会儿就过去了。人的生命结束了,生命不存在了,但是书法艺术作品中当时瞬间的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却被书法的墨迹予以了定“形”,并被永久性地保留下来了,书作者的瞬间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却能随书法作品物形的存在而长期存在,能随书法作品的流传而千古流传。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对书法作品中所涵泳的书法艺术语言的感悟,不但可以体验感悟出书作者的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还可以体验感悟出诸如一位书法家在不同年龄时间段内所创作的书法艺术作品,其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上的差异等。人的一生太短暂了,但艺术的生命是永存的,反映在书法艺术作品中的书写情感以及诸多的书写内容却永远地保留下来来了。

“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是对“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意思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入。“验燥湿之殊节”说的是通过书法作品中所涵泳的艺术语言去感悟书作者的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体老壮之异时”说的是在感悟书作者的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的时候,还应该进一步感悟诸如一个书法家在不同年龄时间段所创作的书法作品,其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也是有所变化的,其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等等。

“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也是一种互文修辞。“验”和“体”是一个意思,“验”和“体”本来就是一个词“体验”。书法作品中的“燥湿之殊节”和“老壮之异时”都需要品赏者认真“体验”才能够感悟出来。“千古依然”和“百龄俄顷”,也应该是一句话,其意思就是:艺术的生命是永远的,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

“嗟乎,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句。“嗟乎”,感叹。“其门”,书法艺术之门。“讵”,不,怎么。“讵窥”,没有发现,不知,怎么能知道。“其奥者”,书法艺术之奥秘。这句话的意思是:叹息啊,不进入书法艺术之门,不深入到书法艺术领域纵深的层面,怎么能够知道书法艺术中还有这么多的深奥道理。

“嗟乎”,叹息。谁在叹息?叹息什么?孙过庭在叹息,孙过庭的叹息应该有三层意思,或者说有三种叹息的原因。

第一层意思,叹息书法艺术这一“小道”中之“小道”,其中怎么隐含了这么多的奥秘,即叹息书法艺术本身的复杂与深奥。这一叹息对读者来说具有警示作用,提醒读者应当予以重视。

第二层意思,叹息自己以前怎么没有发现书法艺术中如此深奥的秘密。发现了书法艺术的奥秘本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理当高兴才是,为什么又要叹息呢?我们说,这正是孙过庭头脑清醒的地方。书法艺术的奥秘不是孙过庭一开始就发现了,而应该是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以后才发现的。想必孙过庭在认识书法艺术奥秘之前,所经历的书法艺术实践应该是非常艰辛的,书法艺术奥秘的得来并非容易。对没有发现书法艺术奥秘的那些日子,对那一段时间自己的书法艺术实践予以叹息也就在情理之中。

第三层意思,叹息那些不能进入书法艺术之门的书法人。这些人当中有的是正在学习书法,有的已经是书法家了,有的甚至被社会大众认可为名家大家,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书法艺术的奥秘,却没有真正入得书法艺术之门。书法艺术的奥秘是孙过庭发现的,孙过庭认为这一奥秘正是入得书法艺术之门的唯一途径。在自己以前的书法家们,他们没有发现书法艺术的奥秘就不说了,与自己同时代的书法家们,他们还没有发现,他们还没有真正入得书法艺术之门,这怎么能不让人叹息呢?

《学书论》一篇讲的是如何学习书法,这一讲讲的是如何品读鉴赏书法艺术作品。讲品读鉴赏的目的在于变换了一个角度,通过对品读鉴赏书法艺术作品的具体内容、具体方法、具体标准的分析,告诉学书人应该去怎么样学习书法,进一步在强调什么是书法艺术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最为有价值的东西。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是书法艺术的要旨,是书法艺术的作用和目的。书法做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这一要旨是贯穿于书法活动的始终的,最终是以墨迹的形式显现在纸上的。关于如何品读鉴赏书法艺术作品,孙过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验燥湿之殊节”,“体老壮之异时”,孙过庭认为这是书法艺术作品千古不变的品读鉴赏内容、品读鉴赏方法和品读鉴赏标准。孙过庭的这一观点毫无疑问是符合书法艺术的规律的,是非常正确的。书法艺术作品的品读鉴赏内容、品读鉴赏方法、品读鉴赏标准,毫无疑问就是学习书法艺术的标准要求和学习书法艺术所要达到的目标。

早在一千三百年前,孙过庭对中国书法的品读鉴赏就已说的如此清楚而明白,如此科学而正确,如此实在而实用,并将这一奥秘用文字将它写了出来,著成了《书谱》一书。可惜的是千百年以来中国的书法人、中国的书法鉴赏家和中国的书法收藏家们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中国书法的鉴赏收藏实践中却没有按照这一品读鉴赏内容、这一品读鉴赏方法和这一品读鉴赏标准去鉴赏和收藏书法作品,他们不是“验燥湿之殊节”,而是验书作者的官位是不是够大,地位是不是显赫;不是“体老壮之异时”,而是考证作品是不是某某人的真迹,不论作品写的如何,只要是真的就行。如此一来,中国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就变成了中国书法艺术作品的鉴定,以这样一种低俗的作法对待和处理高雅的书法艺术,而且“千古依然”。如此以来,中国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意义和本质发生了变化,书法艺术的概念越来越被淡化了,孙过庭已经区分开来的书法艺术与写字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不清了,一部《中国书法史》其中已经很少有书法艺术的内容了,其中的书法人物也不论其书法艺术水平如何了,名曰《中国书法史》,实际上变成了《中国历代名人写字资料汇编》。这不能不说不是中国书法的一大悲哀,这难道不应该让我们今天的书法人叹息吗?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腾飞的时代,也是五千年华夏文化光大的时代,书法艺术是华夏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国书法艺术理应伴随这一伟大的时代而光大,作为书法人我们再不能让我们伟大的书法理论家、书法家孙过庭长此叹息了。今天我们品评《书谱》,目的就在于弘扬孙过庭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确立科学的书法艺术观,纠正书法圈长期以往的一些错误认识和错误作为,荡涤书法艺术中的那些污垢和垃圾,让中国的书法艺术早日成为一门学科,成为一门科学,让学书人学到真艺术,不再忽悠自己忽悠别人,让真正的中国书法艺术大放光彩,让那些伪艺术、假艺术早日退出中国书法艺术历史之舞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