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79620|回复: 398

2012王卫军书法网络展(优秀回帖送小品、斋号、作品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4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3-14 16:04 编辑

2012王卫军书法网络展


回帖有奖

一等奖(1名):奖王卫军书法小品一幅(原则上一平尺)

二等奖(5名):奖题写斋号一幅(四尺对裁以内)

三等奖(10名):奖王卫军书法作品集一册。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3-14 17:55 编辑

※王卫军艺术介绍※

DSC_8846.JPG



王卫军

现为江苏省文联办公室主任,江苏省文联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全国七十年代代表性书法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家”。

书法作品获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三届正书展最高奖、全国第二届扇面展银奖、全国首届行书展三等奖、全军第三届书法篆刻展金奖、第三届中国书法“林散之奖”提名奖、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家精品展金奖等十多次大奖。入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书法百家精品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五届楹联展等全国性大展以及2008“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全国经典书风获奖书家邀请展、全国当代中青年书家精英人物展等全国性大展等,出版《中国书法名家研究﹒王卫军卷》、《艺术名家之王卫军书法艺术》等。多次参加中日、中韩等对外交流展。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3-15 10:01 编辑

行书创作体悟

王卫军

艺术和宗教、哲学,是人心灵的文化形式,它们共同观照着人类的精神领域。人通过宗教、艺术和哲学来体悟、表达和表征人的情感世界。艺术是人对情感世界的体验,艺术本质上就是实践着的人的生命艺术。因此,一切伟大的艺术作品,都必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折射出审美的光芒。作为人类艺术百花园的一株奇葩,书法艺术也不例外。“它(书法)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整个心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身(从指腕、神经到气质、性格)心(从情感到思想)的各个方面。”

书迹是书写者心灵轨迹的自然流露。所谓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清代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其实书如其人正是马克思所说的“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自我的外化。”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 近代书法大家杨守敬在他的《学书迩言》中,在梁同书提出的“学书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的基础上,补充了“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

杨守敬的这几句话深刻揭示了书法艺术的真谛。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反映的是书者思想境界、学识修养、审美理想、人文品格、生命感悟、性情才华和艺术追求,而不是单纯的书写技法的再现。因此,书法作品艺术水准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娴熟的技法、完美的章法,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作者独特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纵观历代书法经典,无一不是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就行书创作而言,通过科学方法的引导,下三五年苦功大概就可以基本掌握笔墨技巧等技法层面的问题。但要创作出一定艺术水准的作品,则需要花更多的气力在“字外功”上寻求突破,从提升素养的根本做起。

首先要提升人品修养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人品高尚者,其笔下一点一画自生清刚正阿之气。清雅者,下笔不会落俗气,污浊者笔下脱不去污浊。宋代朱长文《续书断》评颜真卿的作品“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这种“临大节而不可夺”的英雄气概,恰是我们民族文化所极力推崇的价值取向,颜真卿的书法也因此备受青睐和推崇。黄道周,忠良正直,光明磊落,从不向权贵势力低头,敢于上书直言。其书法,历来认为是典型的人品与书风的统一,刚正不阿,不流凡俗;奇而不肆,古而不怪,具有强烈的个性,独树一帜。正所谓“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苏东坡认为:“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钱钟书说:“巨奸能为忧国语,热中人做冰雪文,而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淡;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严谨。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所言之物,实而可论;言之词气,虚而难捉,世遂多顾此失彼耳。”

其次要提升学识涵养  书法是书写文字的艺术,作品文本内容本身的文化内涵就体现着书家的文化修养的审美情趣。所以说,书法是靠学养支撑的艺术,失去学识涵养,书法就成了失去灵魂形式、符号。黄庭坚《跋东坡远景楼赋后》云:“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东坡他人终莫能及之处,不是什么技巧,而是“学问文章之气”。“东坡诗如华严法界,文如万斛泉水,惟书亦颇得此意。” 故其书沉雄豪迈,直抒胸中之臆气。格调高古,耐人寻味。东坡书法艺术的成功实践,使他悟出了“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千古诤言。“王著临《兰亭序》、《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字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功也。” 倘若王著胸中有书千卷,他在书法史上留下的将是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吧。

黄庭坚还说过:“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何谓俗气,清代刘熙载有云:“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 这些所弃之“气”实为“俗气”。

时下书坛,由于种种原因,古文字学、古典文学等逐步专业化、边缘化,滋养书法的传统文化日益缺失,书家们书写的内容几乎千篇一律是唐诗宋词或前贤警句,书法创作面临着失语的尴尬局面。与此同进,书坛却悄然蔓延着一股炫技之风,极尽模仿之能事,个性泯灭、跟随时风的创作比比皆是,满纸浮燥,俗趣不绝,而书卷气荡然无存。因此,当下书家们,要高度重视学养的积累,拓宽知识视野,坐几年冷板凳,多读一些明理之书、益智之书、养心之书、怡情之书、励志之书,努力优化知识结构。学养深了则意蕴隽永气息醇古,书艺自然超逸绝尘。

再次要丰富生命体验  《兰亭序》、《祭姪稿》、《寒食帖》这些先贤创造的书法经典,无一不是他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心血结晶,更重要的是,无一不镌刻着他们人生和生命的印迹,也无一不因为他们色彩斑斓、跌荡多姿的独特人生而绽放出不朽的艺术光芒。当下,由于书法的逐渐纯艺术化,越来越多的书法家趋于职业化。一方面,这使书法家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艺术,对书法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这些趋于职业化的书法家大多比较年轻,且有着相同的也相对简单的人生阅历,那就是从校园到职业书法家。这就使他们对社会、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认知和人生历练、生命体验比较相近,人生的视野相对狭窄,很难产生深刻的思想火花、与众不同的情感诉求和独特的审美取向。出现了以书法展览为导向,看评委口味搞创作的怪现象,造成了书风“千人一面”的尴尬景象。因此,书家们要走出书斋,把目光从关注艺术和关注艺术市场的狭隘视野中解放出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观照自然、观照社会、观照历史、观照自身,担当起一个书法家的社会责任,通过人生的不断丰富,来提升作品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内涵,这样创作的作品才会更具文化的意义,更有艺术的穿透力、感染力,才能撑起这个时代书法艺术艺术繁荣发展的天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3-14 19:03 编辑

话说王卫军
    ——兼谈王卫军的书法艺术


贺进

我在南京上学期间,就与王卫军神交。我记得是在《江苏书法通讯》上看到王卫军的一幅书法小品,酣畅琉璃的行书让我难以割舍,那时是2005年秋天,大学刚入学,对于书法创作,我可以说还是门外汉,对于王卫军的这幅作品我是喜欢至极,甚至在教室还临摹了一幅,几次实验之后,终于写的有点像了,自我感觉超好,便拿到装裱店装裱,悬挂在教室。这是我第一幅装裱的作品,也是我的那幅所谓的“作品”在教室整整保存了三年。大学毕业也带回了北京,现在展开再来看这幅作品颇显稚嫩,但是总能回想起初次见到王卫军作品的那种冲动。大学后阶段,偶尔在江苏的各种展览中也见到王卫军的身影,那是对于王卫军是有些妒忌了,如此清秀、标致的小伙子,真是“美貌”与“才华”并存的才子。

王卫军有才气,他的才气是属于“霸露”型的。说话温文尔雅,做事严谨低调,这是去年我到南京与他交谈的体会。那是去年冬天,我到南京参加一个学术活动,在活动启动仪式上,王卫军与我照面,我们便攀谈起来,后来越聊越投机,便商定当天晚上再聚。整天的活动结束后,王卫军与樊利杰、荀海等到我房间,一直聊到午夜,无暇其它,都是书坛逸事,王卫军谈及书法很有条理性,他喜欢分段落地阐述和讲解,把自己对书法的体悟灌输给听者,其实他是善于做“外交”工作的,如此口才谈判桌上定是一位高手。半夜攀谈之后,我提出需要给他做一个专访,专门请他谈一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和对书法的人认识,他欣然应允,后由于很多事情至今未能赴南京与王卫军达成此事,但是我到现在还是很期待,我想届时我与王卫军对坐应该会摩擦出一些闪光点。

对于王卫军的书法,我到现在还是觉得他的字如他的外貌,清秀、潇洒,且文采四溢。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字如其人”,大多数人看他的作品是很静气的。我倒是认为他是静气与“跌宕”并存的。他的书法作品是养出来,是文学底蕴、技法锤炼、古帖精研之后所呈现出来的面目,小行书格调高雅,清新雅致,颇得神采。无论是扇面还是小品都总能给以静谧的的感动,尤其是扇面作品,他能在平尺大小的天地中寻求一种灵动的大气象,这是很难得的,毕竟在扇面中创作,由于格局和章法的限制,很少人能如此得其趣味,扇面最终还是把玩的物件,因此在扇面创作中也应该体现出一种文人雅韵的极致风格,王卫军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他的扇面作品正是呈现了这种趣味。他的小品作品更是以“趣味”取胜,行与行的交错、字与字的安排都是如此“婀娜”,让人爱不释手。其实在王卫军的“代表小行书”之外,他的大字作品也越来越耐看,他的大字行书有张力,有延伸的空间。其实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留给观者的是无限的延伸空间,点画收笔处应有“外延”的空间感,如果没有这种张力,那么作品必然显得平淡和拘谨,王卫军的作品摆脱了拘谨的构图,在“外延”上充分体现出来。


其实让我来谈王卫军的作品,多少有“忐忑”的心理,对于王卫军,我到现在还是比较佩服的,他的作品到现在看来越来越精彩,技法也越来越纯熟,说明王卫军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一直在对书法进行反思和研究,他向我们不断展示一个又一个的“王卫军”。王卫军很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3-14 15:50 编辑

自然与自我之间
——论王卫军书法艺术

丁 浩

【摘    要】  面对纷繁的外部世界,王卫军以自我对自然的理解为基础,借助哲思和大美,进入由他自己营造的艺术空间,将自然置于自己的情感流程中重新加以审定,创作出大量精致优美、清新空灵的书法艺术作品。
【关键词】  自我  自然  艺术空间  艺术想象


青年书家王卫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自我对自然的理解为基础,创作了大量精致优美、清新空灵的书法艺术作品。已经结集出版的有《中国书法名家研究•王卫军卷》《艺术名家•王卫军书法艺术》《味兰斋•王卫军书法艺术》《兰斋墨韵》等。鉴赏王卫军的艺术作品,仿佛能看到一个具有浪漫气息的行吟诗人在用他精美、严谨却又空灵的歌喉对着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尽情歌唱。

王卫军的书法艺术作品,始终焕发着的热情和力量,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光明圣洁的境界。读以疏朗见长的“醉春风”,有如“玉壶买春、赏雨茅屋”;读以气韵著称的“黄山谷论书”,则如“水流花开、清露未晞”。面对纷繁的外部世界,王卫军期望借助更多的哲思和大美进入由他自己营造的艺术空间,将自然置于自己的情感流程中重新加以审定。因此,他的作品摒弃了简单的田园回归、重返自然,表现出了强烈的“再次重建”的特征。对简单和纯洁的追求,成为王卫军所有作品的背景;而在真实与梦想之间,他又努力不断地挣脱现实的沉重束缚,积蓄向着自由持续飞升的力量,使自然万物更高地升起,与人类精神一起趋向永恒。他的腕底,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既是他对自然万物的宏观把握,也是他对我们所置身的现实世界的良好愿望。

面对自然,王卫军被拒绝而又被接受;面对自我,王卫军被否定而又被赞同。这来自于外部与内心的双重审视,使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成为一次将自我情感融于自然之中的重新发现。他的作品无意间透露了自然界的一切就是他内心的一切。精当巧妙而又不显痕迹的自由转换,使得自然与自我在他的笔底浑然构成一个可以相互沟通的艺术世界。一册在手,把读再三,我获得了与初读时完全不同的感受:自认为已经熟悉的世界原来竟是那么陌生,在它的背后,隐藏着无尽的东西,而这未知的陌生感也许预示着人类生活的真谛所在,预示着某种新事物、新观念的诞生。无疑,青年书家王卫军表现出了极具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内心感受与艺术世界的契合,使他的作品在抒情的过程中包含了由形象过渡到对生命的认识,并闪耀着仿佛“行气如虹”一般的智性光辉。从事物的本质入手,从更加细微的感觉的侧面加以探究,并将其提升到古今中外共有的艺术向往,这就是千百年来一直在困扰着我们人类的普遍性问题:灵与肉的对峙,以及时空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王卫军书法作品所表现的敏感和触痛、细微和强大、含蓄与神秘,大都在形而上层面上较多地吸纳了历史的、时代的和社会的情感,以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方式提醒人们对自身生存状态和社会大环境的关注。

王卫军的书法艺术作品,美是唯一的价值标准。他向往的美是超出于喧嚣生活之外的浪漫家园,带有某种淡淡的寻找精神归宿的意味。他领着鉴赏者在一个个诗化的意象中去体验自然与人生,使那些置身于嘈杂、狭窄的现代文明中的现代人在体验中逐渐剥落自己远离生命本源的层层硬茧,反思自然人格的被遮掩和真实的自我,在困窘的生存状态中得到最大的慰藉和补充。

王卫军的诸多书写内容,直接取材于明代文人徐渭的诗文。可见,在创作过程中,他并不回避人生的沉重和苦难。沧桑之美,在本质上更接近于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境界。欢乐与苦难,统一于至大无外的天地人生。生命的底蕴以及人生的荒诞、迷惘,既是充满哲学意味的文化大背景,也许还是穿透时空的玄秘感知。外部的自然消失了,心灵中的自然却永远存在。具象的万物渐渐消退,留在纸面上的,便是一片安乐和谐的氛围,便是一种超越了时空地域的精神状态,便是一个最深层次的宇宙。王卫军的笔墨扩大了自然万物和人文景观的内涵,并力图在禅意的基础上营建起更为澄澈的世界。他力图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俯察品类,因此,他把从自我到自然的认识全都凝聚在一幅幅作品之中,其跨度之大、力度之强,使我用不着再三品味就能悟出其中真谛。

想象是激活创造力的前提。王卫军在书法创作实践中特别善于想象,他对事物独特的经验和感受,全都溶汇在他的艺术想象中。在实际生活进程与笔墨意象之间,他以想象为基础,运用类比、对应、通感、重复等多种技法去把握自然、超越自我,从波澜不惊的表达进入到热情洋溢的抒情,使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构成深邃而远大的主题。王卫军还具有使用意外笔触的才能,作品的新意大都隐藏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他所书写的徐渭诗句“粉晕微销墨一丝”,短短四行,每一行都充满转折和冲突,从墨色的变幻中可以看出其构思突兀,然而却又如溪流出山、月影映潭,在看似平淡的行进中让人眼前一亮。王卫军的书法艺术作品,犹如一棵棵沐浴着阳光雨露的参天大树,其滋养是多方面的,比如传统书艺范畴的创造性转换、比如东方科学思想的普世性阐发、比如情感体认机制的美学观照,最终这些大树又以更多的热爱和亲情降落在坚实的大地上。

一个人在浩茫天地间寂寞地行走着,面对自然,那一腔崇敬、感激之情,他无法用语言说出,于是他俯察仰观,然后感而为歌;面对自我,他只能一路高歌,通过不停地走、不停地唱,让世人知道他的存在。这个行吟诗人,的确很像正在艺术与人生之路上探索前行的青年书家王卫军。

(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联原创作研究中心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王卫军书法网络展--

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王卫军书法网络展--

0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王卫军书法网络展--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王卫军书法网络展--

3-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