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入木三分

最好的《兰亭序》原来在宁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王玮ww 、 宋供应、度公 、九华松人、醉卧兰亭、 追风筝的人、耕砚斋主人、刘云山、征途 ,感谢关注,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1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丰刻”应该是按“冯摹”刻的。拙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2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入木三分 于 2012-5-23 20:03 编辑

再做一种比较图,看看。

三xX.jpg 3dxX.jpg 005dxX.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网络)

1983年故宫前副院长唐兰逝后发表《神龙兰亭辨伪》一文称:冯承素本为南宋理宗驸马杨镇所伪,明代又伪中做伪,“但这个新本(冯承素本)出自何人之手是很难断定的,从作伪的伎俩来看很可能还是丰坊,但也可能是由乌镇王氏卖给项氏的新伪品”。唐兰虽未抓住作伪的真手,但已考出冯承素本是伪作,其帖名是项子京所捏造,题跋和印章都是混杂拼配的。虽没有彻底解开丰坊的连环套,但他已考出天一阁丰坊刻神龙兰亭不是摹于冯承素本,而另有所据。唐兰把兰亭研究即冯承素本辨伪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984年故宫研究员徐邦达文称:“冯摹之说确定于明项元汴记语中,不必置信”,其题跋印章皆为混杂拼配。但称冯承素本的笔墨“确为唐弘文馆拓书人的妙技”,和启功一样称丰刻神龙是摹了冯承素本,只不过附加了伪印。徐邦达虽采用了唐兰的论断,但却上了丰坊连环套的当。被冯承素本的贼毫、叉笔、墨色、技法蒙蔽,迷入歧途。

  2008年12月新华社发出王开儒《冯承素本是伪作》通稿,《鉴宝》杂志发表其全文,2009年9月24日新华社又发出《兰亭序有新发现》,次日央视新闻播出,王开儒通过冯承素本与天一阁丰坊摹刻神龙兰亭逐字比对;冯承素本元郭天锡(1293)、明李廷相(1526)、文嘉(1577)、项元汴(1577)四跋(附郭、李、文、项四跋图);天一阁存丰坊神龙、定武两石刻综合考证:冯承素本和丰刻神龙同出丰坊一人之手,冯承素本为其三十多岁按神龙原帖所摹,他偷梁换柱以其摹本顶替了神龙原帖,把印章题跋定武、神龙相混杂,拼配成一新奇的杂交帖,卖给了王济,后转项子京,项标名为“冯承素摹”,后流入清宫,乾隆认为此本超过了定武石刻,才刻入八柱,登上圣坛。而丰坊六十八岁刊刻《琳光楼帖》,又拿出当年割留的神龙原帖,作为领袖篇他亲手摹刻了丰刻神龙石,为蒙蔽世人他以连环套的把戏把冯承素本上的“王济赏鉴过物”之印、长乐许将之题又刻在此石的相同位置,也成定武、神龙相混杂(此正是丰坊留给后世解其伪造冯承素本的钥匙)。刚刻完,一五六二年万卷楼大火将神龙原帖及其他收藏付之一炬,丰坊将残书、石刻、房产典予范钦,次年去世,范钦成立天一阁,遂此石刻留在天一阁。丰坊虽是书法家,但其在一五二六年前后(嘉靖初)毕竟三十多岁,笔力尚嫩,所摹的冯承素本字迹软媚,欠缺险峻之气,而其晚年摹刻丰刻神龙时已笔技纯青,字迹风神远胜冯承素本,更接近神龙原迹。铁的墨迹证明冯承素本是伪作,不是丰刻神龙的母本,而是兄本,彻底解开丰坊的连环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网络)
        冯摹本的题跋,第一纸上第一个跋是1076年长乐许将两行题,骑缝上有吴生(吴炳)士行(张绅)等印,后边是王存礼等10人宋元丰年题记。

  第二纸上是南宋永阳清叟跋,和1295年赵孟的跋。第三纸上是1293年郭天锡的跋,和同年鲜于枢的跋。第四纸上是1294年邓文原题。第五纸上是元天历二年(1329年)吴颜辉(吴炳)题。后边是1345年王守诚的题。再后又是吴炳1347年题。第六纸为明嘉靖五年三月明李廷相题跋,后边是明项元汴题。再后是1577年明文嘉题跋。第七纸即跋尾,1577年明项元汴题。

  从以上题跋看,第一纸上吴炳和张绅二人都是元中后期人,吴炳是著名定武兰亭的收藏者。他没收藏过神龙本,说明这第一纸上的许将等11人题和第五纸上的吴炳、王守诚等三题都是吴炳定武本的跋,而非此神龙本之跋文。

  第二纸元赵孟1295年跋中明白地写着:“定武旧帖在人间者如晨星。”说明赵也是为定武本所题。并且赵跋比后边郭天锡1293年跋晚两年反倒题在郭跋之前。且郭天锡和鲜于枢二人都是极推崇赵孟的朋友,如赵跋在前,二人跋中必有提及,而二跋只字未涉,也证明此本上原没有赵孟之跋,且连在一张纸上的南宋永阳清叟的跋都是从定武本上拆配拼入的。这样,就只剩下第三纸上郭天锡、鲜于枢和第四纸邓文原和第六纸上的李廷相、文嘉和第七纸项元汴的跋才是此神龙本真正的跋文。说明冯摹本的题跋是由定武和神龙两题跋混杂拼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网络)

       丰坊,明朝书法家、篆刻家,藏书家,(1492年-1563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又名道生(后更名),字存礼,又字人翁,号南禺外史。丰氏原为鄞县大姓,历代为官,代出闻人,从丰坊往前推十四代,代代有人朝中为官。家有“万卷楼”,丰氏万卷楼始于宋元佑时期,从宋元佑(1086年—1094年四月)年间到明丰坊生活的嘉靖年间(1521年-1566年)有四百多年,将近五百年的历史。号称藏书五万余卷。
  丰坊质禀灵奇,才彰卓诡。他不仅是一个藏书家、书法家,还是一个鉴赏家、篆刻家、画家与诗家,他的诗、书、画、印都有极深的造诣。丰坊自去职归里后,曾自刻三枚印章,“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土木形骸、仙风道骨”及“精研笔墨、人生一乐”,以此表明自己决绝仕途,不问政事,也从此专心攻书(淫书墨癖、狂痴成瘾,他常常整日坐在书楼中“阅书(碑帖)注目而视,瞳子尝堕眶外半寸,人有出其左右不知也。”可见他对书法是多么的倾情专注。丰氏万卷楼不仅藏书五万余卷,而其收藏的法书名帖更是富甲天下,也成其藏书的一大特色,正是这些世上罕有法书名帖吸引丰坊夜以继日,心摹手追,终于成为书学精博,兼通各家,五体并能的明一代书法名家。他在《千字文跋》中说:“效右军书法,虽未足造古人万一,然其点横切布置之间,不敢有毫发差谬。”叶德辉在《游艺卮言》中说:“许巡抚宗鲁、丰吏部坊、徐文长渭大都竭一生之精力,穷志尽气消磨于笔墨之中。”由于某种原因丰坊对书法不懈的追求,他的书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堪称一流、冠绝一世。长洲文征明称“丰先生无一点一画,不自古人中来”。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则以为“丰考功、文待诏皆墨池董狐也”。范钦在《刻千字文跋》中云:“南禺先生力追古学、备举诸体、书家藉以中兴。二王怀素犹臻三昧,即《千字文》、《底柱行》可睹”。有人更把丰坊的书法推在文征明、祝允明等人之上,明邢侗说:“丰太史直锋运腕、波拂居然魏晋,文征仲不及也。”大瓢山人在其《大瓢偶笔》中云:“文征仲书宜小不宜大,宜真而不宜草隶;祝希哲、王履吉则草真大小无不宜然。三君子执笔尚有出入,似不如丰考功之纯。”张恕在《大令十三行》中云:“南禺外史附跋小楷二十五字,虽未书名,而结构与真草千字文逼似,书船主人称其书法亦是明代第一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入木三分 于 2012-5-24 09:16 编辑

丰坊《千字文》/局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丰坊赠范钦《砥柱行》局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天一阁藏丰刻《兰亭序》原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