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1689|回复: 91

[独家] 【第一现场】伏想清和----冯永强书法篆刻展 (展览现场+高清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8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潇水河畔 于 2016-5-22 10:32 编辑

冯永强书法篆刻展
(太原双塔美术馆)

      【书艺公社讯】
    太原的五月,绿意盎然。
    5月18日,“伏想清和----冯永强书法篆刻展”在太原双塔美术馆开展,冯永强先生是娄烦人,娄烦在春秋时曾为一个国家,后为郡县,历史深厚,民风淳朴。他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养成了宽厚旷达的性格,决定了他追求朴实自然的传统书风。
    冯永强先生1997年在太原师范学院专业学习书法,师承刘锁祥教授,毕业后从事书法教育,教学相长,后又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解小青教授。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多年的创作实践,成绩斐然,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晋中学院美术学院从事书法专业教学。
   本次展览共展出冯永强先生近年的精品五十余幅,形式多样,涵盖对联、中堂、横幅、小品、册页、木简、扇面等;诸体皆能,隶书端庄飘逸,行草典雅流畅,小楷耐人寻味,篆刻能体现金石气,山水画章法紧密;内容包括古典诗文、佛学经典等。

01.jpg
主办单位
双塔美术馆

协办单位
娄烦中学
山西丹崖书院文化交流公司
山西汇和兴科技有限公司

学术支持
太原师范学院中国书法史论与艺术研究所

展出时间
2016年5月18日---6月18日

展出地址
太原双塔美术馆
(山西邮电大厦三层  双塔西街17号)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潇水河畔 于 2016-5-18 17:37 编辑

2.jpg
冯永强,1976年生于山西省娄烦县。2000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书法专业,并于同年回乡执教于娄烦中学,十年间为娄烦培养了近百名书法专业的大学生。
2010年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2013年以优异的成绩荣获国家奖学金,读研期间先后取得的成绩有:
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获优秀奖;
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入展;
全国首届千字文书法大赛入展;
“兰亭雅韵”第二届北兰亭电视书法大赛获优秀奖;
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入展;
“二程杯”全国书法大赛入展等。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及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晋中学院美术学院外聘教师,晋中市艺术教育专家团成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潇水河畔 于 2016-5-18 17:48 编辑

图片.jpg

“书圣”断想

冯永强
      王羲之书法跨越了巨大的时空仍然被广大的学书者所重视,这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确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然而,当我们面对王羲之的书法时,似乎注意到的只是作品的面目带给我们的感受,而且古人那些高度的评价似乎也在左右着我们的认识,用宋代米芾的话来说,那些“征引迂远,比况奇巧”的言辞使我们坠入云雾之中,似乎我们与作品本身之间有了一道屏障,而这道屏障就是阻碍我们去全面深入认识王羲之书法的那些华丽辞藻。就好像人人都知道害怕鬼,但谁也没见过鬼是什么摸样,众口言说,鬼这个词语便成了恐怖的代名词。我想王羲之的书法经过漫长的岁月被人们顶礼膜拜,似乎在人们心中已经失去了它本来应该有的面目,而把王羲之书法圣化成这样的结果,对于我们认识王羲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因此很有必要还原王羲之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当然我们通过正史是无法真正了解那个时代的,毕竟正史是统治者的意志体现。我们了解魏晋人的生活,学界公认《世说新语》的构建之功,但是金圣叹也说:“大凡读书,须要晓得作书之人师是何心胸。” 我们在考察刘义庆本人编撰《世说新语》的意图时,他也并不是原样复制前朝旧事,也是“注入自己的文化想像和价值诉求的”,书中的名士形象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构建的,真正的魏晋名士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们只能去猜测,去想象,历史模糊了,我们也迷惘了!
    王羲之真正的形象是什么样呢?清代的包世臣还有当代的王玉池、曹大民和曹之瞻他们试图通过解读王羲之留给后人的信札来还原当时的生活状态,但给我们的答案仅仅是王羲之并非一个风神洒脱的人,而是一个对国家,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充满挚爱之情的人,尤其是从他在信件中多次说到自己因服食五石散而带来的身体疼痛尚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现实中人。但仅仅如此,有关他的传说中,既没有王之猷“何必见戴”的神经质,也没有王祥“卧冰求鲤”那样的愚孝,相反都是站到正面的“东床快婿”、“告誓辞官”、“写经换鹅”、“书扇济贫”等故事,至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见不到更为详细的信息。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出身于不为衣食忧的东晋豪门。不为衣食忧意味的就是无所事事,精神空虚,所以就求仙访道,游山玩水,即便在现代人看来,这也是只有有钱的人才能享用的奢侈之事,这往往不是那些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所能做的事。因此,就我的观点来说,这样的生活类似于清代那些无所事事的提着鸟笼“遛鸟”的八旗子弟。
    至于王羲之的书法,我有一个看法就是:书法作品本身的线条并不能显现作者的思想属于儒还是道或是释,它不过就是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汉字(尽管现在有的人借鉴西方美术的观念硬要把汉字的书写当成图像来看待);也无法通过书法作品去判断人品如何,不然我们对蔡京就不会那么苛刻了。我倒是觉得,汉字作为自己用来与人交流的一种工具,它的工具性自不待言,但就如何看待和使用好这一工具,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看法和用法。比如李逵就觉得大板斧比其他的兵器都好使,砍人的时候虎虎生风不说,关键是痛快;对于时迁来说,没有哪一件兵器比他那飞檐走壁的双腿更好。但水浒里这些身怀绝技的武林奇人往往却让我们常常羡慕不已,为什么呢?还不是自己缺少人家的这些本领嘛!那么王羲之书法为什么能被后世学书者念念不忘呢?同样可以这样来推理,大概是王羲之妍美流便的书法无人能及,欲忘不能吧!包括曾经把王羲之推上“书圣”宝座的李世民,我认为那种因“政治需要”的说法是不靠谱的,李世民之所以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就是因为王羲之在汉字的书写上达到了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雅俗共赏。而且我毫不动摇地认为:雅俗共赏才是书写汉字的灵魂!
    何为雅?何为俗?不就是因为社会上有了一群叫作知识分子的人后才有了那么一个界限吗?他们认为俗的东西仔细想来才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东西!才是那些熟悉得让我们有点陌生的东西!再进一步想想历史上文人惹得祸还少吗?不管龚定庵是隐喻也好,还是实指也罢,他在《病梅馆记》中“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的感叹确实是真正的现实!
    所以我认为“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那就是好词,凡能被大众欣赏赞誉的书法那就是好作品。徐玉如在《王羲之书法接受史研究》一文中对王羲之书法在历史的接受中从效果史、阐释史、影响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后说“正因为王羲之书法有极强的可接受性,才使后人对王羲之书法进行多角度的接受”,我想这“可接受性”那就是雅俗共赏!而这种雅俗共赏是王羲之站在那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包容接受了前代所有书法领域里的创新后沉淀下来的!
    前些年在国内大嚷大叫的“现代派书法”“学院派书法”,还有玩文字游戏的“艺术书法”等等,现在不也没什么大的动静了吗?其实我就是觉得,当书法成为一个人生活必要的组成部分的时候,你可以关起门来或把汉字肢解,或把汉字变成图画,随你任意去蹂躏,但出了门,那就得写得对得起欣赏者来!
    当然,在看了陈烈的《王羲之可以下岗了》一文后,尤其是他说到王羲之自唐以来,书风已呈强弩之末态势而影响微乎其微时,我就觉得陈烈是在炒作,就好像当年王朔憋不出剧本就去批金庸,批琼瑶,待这些活着的人不接他的招后又反过来批那些已故的人,这无异于借别人的肩膀来抬高自己。因为在我看来,王羲之就是一座永不坍塌而且谁也绕不过去的精神丰碑,王羲之后来的学书者,正如南唐·李煜在《评书》中指出:“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
    但陈烈既然提出王羲之下岗的问题来了,那还是有必要来谈谈我们当代书坛的一些现象。比如参展机制,使得多少人像左锦朝一样“长夜难眠,书于少陵塬之南窗灯下”,不过令人痛心的的是左锦朝永远的离开了人间,而有的人还是孜孜以求地向参展的哪个金字塔塔尖挺进,多少荣辱多少成败,与“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实在相差太远!
    每当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想起“书圣”来,想起他那满腔悲怆的《丧乱帖》,想起那饱含兄弟情谊的《誓墓文》,还有桓温大破羌贼时写的那份无法掩饰内心喜悦的《破羌帖》,阅读王羲之的这些书信,仿佛在读少陵诗,那一份沉郁之情告诉我们一个字-----真!那我们当代的书坛有多少是真的呢?从作品内容的抄袭古人到用笔的矫揉造作,从墨色的膨胀眼球到字形的出奇搞怪,哪一样是“真”呢?因此撇开陈烈文章的内容不看,单看题目,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警示——失掉真性情的书法将还会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书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潇水河畔 于 2016-5-18 17:44 编辑

    我们在首都师范大学求学的几年里,一直以师兄弟相称,但相处确胜似亲兄弟。永强学习的刻苦与后来的成绩,我们是亲眼目睹。
    永强五体均有涉猎,尤其是楷书、行书、篆刻和隶书,都曾经上过全国展。他的的行草书以魏晋为宗,参以元章,旁及历代诸家,并且融入个人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语言。尤其讲究笔法、笔势、笔意,厚重古朴,用笔不激不厉,一任自然、敛放有度,点画变化丰富、俯仰得体、率意天真,章法疏密相间,富有一种洒脱、飘逸、厚重、烂漫、自然之韵,作品以功力、气势、才情取胜,显示他出入经典的融通变化和自我修为追求个性能力。
    他的隶书充分吸收礼器之精髓,同时又融合诸多汉隶神韵,且注重蚕头燕尾的过渡夸张,使得其隶书具有一种别致的面貌和内涵。他的作品继承了隶书质朴大气的内涵与风骨,呈现出古朴、厚重、静穆、内敛,无论是结体、笔法、章法、用墨还是形式上都富有特点,尤其是在结体、笔法上娴熟的技巧及丰富的变化无不彰显出对于隶书艺术深刻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小楷,以小楷获全国奖着实不易。他的作品承袭历代名家精髓,尤其是对钟繇、二王深耕恭读,精研细思,从笔法、结体、气息、章法上予以吸收并融入自身见解和时代气息,因而他的小楷作品不但富功力和韵味,更富才情和意蕴,温润典雅,秀逸瑰丽,法度森严,笔法自然流动不失厚重、雅致,结体准确而逸趣横生,笔势潇洒随意,烂漫自如,气息高古淳厚,章法则多姿多态,与人一种不激不厉、温文尔雅、秀丽雅致、烂漫自然之感,富有一种艺术之美、秀丽之美、典雅之美、古趣之美。与人一种轻松自然、豁达流畅之艺术享受。
       蒋乐志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潇水河畔 于 2016-5-18 17:45 编辑

    我们是首都师范大学同一届同一个老师门下的师兄弟。永强是一个多面手,书法五体均有涉猎,擅篆刻,通古典诗词。
    他写字植根传统,基础坚实。长于行草,以二王为宗,融松雪于其中,参以章草,故点画隽丽,笔致婉美,绳矩既备,行笔悠然从容,如一清气刚健之老者操练太极;结构紧密而内敛,在自由的挥运中墨色将枯遂浓,不迟不滞。特别是在墨色方面浓中有骨,枯中有润,一派晋唐风骨,书卷之气极浓。欣赏者既感到妩媚动人,又感到俊爽豪逸,风神萧散,笔端毫尖处处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如他所谓“我追求一种温润含蓄,澄明通透的线条之美,也向往那种胸中经纬通彻文人风度!”
      贺炜炜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展览现场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6(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