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a' h& o1 Z7 R+ ]/ n
0 H0 f, y1 E/ Q# e9 I- P
. U0 X, R% }" u' s* P8 d$ O# s
+ s- d" k+ T2 ]3 s; s
! ?' H7 W; J; _/ G% F作为艺术家,有人主张先立风格,占山为王,然后慢慢巩固根据地;有人主张多屯田,广积粮,慢慢养成自家面貌。而我认为,做艺术就像踢足球一样,首先要有射门意识,一旦有机遇,先射了再说,立风格就是射门。那种所谓按部就班、大器晚成的说法可能也对,然而这种稳妥的工作模式好像更适合于做国家公职人员。( F9 b% C! d! c5 l1 b# K
# T3 }1 U1 Q) N& U% v/ \& ~
_ p# L8 q2 M
( W9 s: H& r w$ j
: ?5 j" o r$ N& E) b$ B0 S* G
; \$ Z; p/ n$ A# c2 g) H5 m& W( f8 e" O2 P) i$ y
艺术的本质是玩玩而已,但欲求功利,则必须做到四个字:认真,坚持。我三十岁以前做艺术是兴趣,三十岁以后做艺术是功利,这也是没有办法。早在二十年前,拙艺有离经叛道的苗头,但很快就自我感觉归入“主流”了。我现在的书法和篆刻,在前卫的艺术家眼里显然属于太保守,在传统派眼中又有点性格,两边不讨好,但我坚持走中间路线。艺术家都有偏见,他们说的我不在意,我在意广大欣赏者的评价和感觉。
+ I- b8 H9 [8 u! c
) e' s) u& r2 W! p$ o# n$ E& ^
4 z7 q, K- u( s* s1 p" |! ]% E% x3 {3 X5 v7 L+ z& t
) g, F \ b, F2 ^7 ?4 a
% ^1 D2 H% E+ k V. P
. E1 e/ `9 ~& T( x
1 c( D$ _: \! M: W$ p0 l0 r4 K
除了书画篆刻之外,我偶尔也写点文字,量少,也短,无论是作为题跋,还是随笔,他们说挺有韵味,与简单地抄写“唐诗宋词”有别。我想,这与我的老师有点关系。三位老先生都是传统概念中的通人,他们在我年轻时就不断给予我这方面的信息,要求会写诗,写文言长跋等等。一九八O年我路过上海,参观张大千画展,张画给我最大的印象是画上的题识甚多,文字清通可诵,从那时起,我便见贤思齐,往这方面努力了。7 U: Q1 |( C# ^9 p& H+ U
" n& W% a# _9 @- \1 [* J
/ j4 B! b9 M& h J6 P. \
1 J, @1 f4 [& ]
h) Q' ]2 S' t6 [0 a. L
6 c$ \) Y% X/ b7 H5 C" d. J. F# C4 h2 s* f8 N
书画家有择纸择笔的,也有不择纸笔的。我属择笔择墨,但择纸并不严格。择笔是最关键的,我甚至认为不择笔的书手很难成家。至于用墨,因为我很少用墨汁,基本是磨墨写字。磨墨要找好墨,如果是老墨,嘉庆以前的较好,光绪至民国,国力不行,墨的品质也不好,因为年久胶松,比现在新墨容易研磨,也是不错的。纯用老墨有点奢侈,因此常用老墨与新墨和着磨,我现在用的新墨是安徽冯良才造的松烟,还行。常有人问,磨墨与墨汁有什么差异,.我觉得,主要还是胶的含量不同,笔下流畅度自然也就有区别了。
" ^. U9 a' Y* s% T5 l4 ]2 q' {
/ {$ [# N/ |8 v# G% g( d, R. ]1 b8 e, f0 B. N8 x
5 u+ C3 l& H* i' g
8 z2 Q3 Y4 P5 C0 W
, ]0 `1 g4 \& j9 A
- ]) E7 D9 W- b
, ]$ |/ S1 ^/ d/ a6 u& H' y; l2 P有人说,从外表看,我让人只觉得很“远”,这远正如古人评价欧阳询是“深山至人”,而实际上熟悉我的人感觉我其实是个挺幽默的人,比如听我谈话,看我的印章,印文也很有意思,如“长发哥哥”“山深野合无人晓”等等。说实话,在我平日表情肃穆之下,其实心情是很放松的,心理也是平衡的时候多。林语堂说,幽默来源于轻松,来源于平等。的确,我长年不在体制内工作,自由自在,工作没有压力,头上没有领导,幽默有时很自然就来了。当然,幽默还要讲境界和品味,那这些就要靠智慧了。说到“山深野合无人晓”,其实这个印文是关于性的。“野合”一词稍文雅罢了。
1 j: k0 \& s; m9 N3 ~( o' _4 b$ f' Y! ]$ _4 M) y0 q" u
: \; \. q$ O( G+ H3 d J/ v
( y, ^) b% a% \& R; w! b. Q: X# j' o" V6 A5 N! i! @/ o
8 C2 [+ W) s3 i7 C) Y: M
3 ]! V- e5 s$ F
+ R3 m7 Y; h/ e- f W
7 r6 t6 r6 \; S4 D" C2 X5 @5 l: e
, J! ?$ t [+ H0 b
中国文化在性这个问题上有文野雅俗之别,俗文化于性毫不顾忌,雅文化则讳莫如深,极尽虚伪之能事。世界几乎所有民族都有性图像,但我国很少,汉画像成千上万,至今很难找出一块明显的图像。我曾想通过文词表达的方式,刻﹂些与此相关的印章,目前才做了一点,好玩而已。文词表达讲究的是品味和境界,而性是很简单也很明白的事。因此怎样让文词在明白中不故作隐晦、不虚伪,而又有诗情画意,是很考人智慧的。他们说,很期待着我的这批印章早日面世。但我年纪大了,刻这些内容自己也觉得老不正经,要在台湾,会被人指责为 “怪伯伯”的。在这方面,朱新建先生做的很成功,他的画是露骨,文字却浅雅合度。
$ b3 z7 \, S. Z! S1 q+ \9 C. ?/ k3 q$ O7 [! g* f# b
4 u; J5 j3 D$ f5 r) T' Y
; Q3 I+ _% y c$ W9 m ) u3 Q7 z L4 Y) ~
6 l2 ?4 ^/ `3 }" n& [2 F
3 u$ I; k* x, X
6 u5 P& R4 {9 i+ @
. n; U1 x \: x2 D# D
1 s: b7 ?" ?9 a( e6 r& v+ o9 r- _* W; e' |( U
* f! M3 q- R. ^6 `$ H4 h6 v- E, W. e6 n8 R! J6 V
* I2 ?' z* @; t5 L+ v& ]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