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172|回复: 5

石开 ‖ 书法是有尊严的,画是迎合人的~ 热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7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 p3 ~( j5 W  M- l
8 P) d% q0 M) S2 J1 J) t曾几何时,书法有了要为人服务的任务。这下“为人”的一方来劲了,客体成了主体,是丑是美由他说了算。当事情颠倒了就说不清了。乾隆皇帝将书置于画之上,正因书是有尊严的,画是迎合人的,特别是帝王养了画手之后。书法历来以人为尊,它是让人去理解的,不是取媚对方的。当然这些认识有些陈旧,我觉得书家还是应该我行我素,不贱人也不自贱!' d. U# `1 z* Y7 o0 j, y( ?5 m

6 d6 f; K  n6 W8 S/ P; L. q& I" h) I- m' V, G
) Q0 T0 S3 b0 b! I, A! f1 x

! e- U3 l% {2 ^- }, j9 ?1 N, K 55511328b1ec3fbae00626d809393c06.jpg
0 p( E7 a* Y+ s- \+ b
; f5 Y8 I9 q5 a, x
1 O" l' ]7 q! Z) |书法审美是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的,古人、今人之间,差异很大。比如清中期以后,理学盛行,将道德观罩在艺术观之上,颜楷就大行其道。颜书的风气,一直流行到20世纪60年代。究其原因,颜真卿是忠义之士,其书又雄伟宽博,推崇他便有了理据。改革开放之后,思想解放,颜楷突然失去了魅力,近年几乎不见其影响了。这当然有物极必反的因素,也有颜楷自身的局限。因为颜楷几乎无法转换它体,会造成与它体融合沟通的障碍,实不利于临摹学习。; x- z/ U' |3 F0 e: ~
  `5 @4 p- c& f+ U, h1 x
$ _% R0 _* I$ m
' w/ m8 T( s4 I7 k( z2 g0 F" c
$ E0 _. t# I7 U3 j9 }& l8 h8 u

$ u4 R0 ]" t5 ?  H1 R( k# J$ P 83b77916efdb37002e6a0b2d22cb6097.jpg
+ p* `( I( Z/ ?2 R
0 Q1 T6 V$ e! r' k! F5 {- r# I# a  w3 x9 h

; p3 [8 [% Q# }. ]* E1 T
2 }% j, L; q/ ]3 b. J

# Q8 T3 l9 w, E" [% L1 K) D除了时间的差异,还有空间的差异。大家知道艺术常常有圈内认识与圈外看法的不同。书法固然是中国人尽皆知的传统艺术,但对它也很难有广泛的共识。有时还闹得水火不容。比如流美风格与“丑书”之间的争斗,大众审美与小众审美的对立,等等。& N: o* ^: H) o6 E6 N  L

* p- E$ U- Q' C) k% p/ y& I: E3 q3 w当然,有不同才有变异,有变异才有创造,艺术的规律大抵如此。但大众审美与小众审美本身的内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二百多年前,金冬心的漆书和郑板桥的六分半书是小众欣赏的艺术,而现在却成为大众的了。当年上海沈尹默书法风行全中国,几乎成了除领袖之外的唯一书法家。想不到才过去几十年,沈氏书风的影响力已日薄西山了。
" Q" V8 D6 L) m5 {) ~6 x
6 B5 n* b2 g3 r/ Y( j7 h* i5 ^

  J) a2 R3 q4 `& R& V4 i4 T" B' B# T9 d& V$ f/ b

9 j% ?3 r) k4 w% a 3cd8e6a4061e1a11ee9567f3751ab611.jpg
0 D  u; ]8 s& |% l
& T- ~$ B2 w& A: p. ^3 x8 O. p" o$ f) Z9 x% w6 T
2 B4 k+ P- a7 s. d

; Z# ~" G; n/ ~* m4 L, R
! s/ ]; {: Z* C5 l0 e
此外,审美还有地域的影响。一方水土生养一方人,一方杰出人士的审美观念也会给地方打上烙印。像沈尹默影响上海一样,谢无量的自由放松的书风在成都就特别受青睐。一走进成都闹市,所见市招都是此类风格,甚至成了该市的一道风景。同样的情况,沙孟海之于杭州,启功之于北京,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 H8 H2 u" ~) o$ b& Q3 g$ b% I' L; z- ^) }- L
反过来看,地域文化也会影响书家创作。以我自身经历来说,移居北京前,我的书风是狂野一路,虽不成熟,但基本呈定型之状。50岁左右移住北京,对北京文化有从心里的认同感。京城里宫殿的庙堂书风也许对游客无关紧要,而京城中本土人士也基本视而不见,但对我的冲击却非同小可。我所感受的不仅是端穆的结体和流畅的势,更重要的是对诸如儒雅、风度、尊严、自信等概念及境界的理解。从而一步步修正、调整了自己的书路。近年老家朋友见我新书作以为不可思议,有说今不如昔的,我很无奈。

6 J  S. t, X$ q# N6 c7 A9 [; @' n+ }9 S" T3 ~

- @* G( o4 T" l
& ~% o/ r4 l% V2 V; O6 j, L( r
1 p+ d! l; {8 C% r) y9 f 4701cb16cfa77692325e4863e659574f.jpg ( y1 Y3 J6 \$ S7 ^# D
0 [1 `9 `2 K, `% I5 E' u+ q

  ~! D6 [& ]3 H/ v) ~4 _9 ?
5 y& B2 G$ d; d* O; e3 z
, K  O, g; p  Y& T北京书坛和启功、沙孟海、林散之的书艺3 t5 |8 z" y* _& J

  z' e# E, E1 K& j# _北京是一座包容、不排外的都市,大得不可想象,同居一地的朋友可能几年都见不到一面。这里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书画家,有些聚会中本地人反而成了小部落,一点都没脾气。当然,外地人一般也不会反客为主,大家和气围坐,共图热闹而已。
( \) K% U  Q$ M) K* R
9 l9 I/ E6 M0 U! \/ c在北京,艺术人士想出名说易也易,说不容易还真不容易。据我观察判断,启功的年代,北京书风相对保守,高龄的书家多靠功夫外得名,手上功夫不够。启先生是凤毛麟角。北京当前的书风比较多元,保守与激进并存,但大家互不干扰,谋位的谋位,得财的得财。有时说一句谁的不是,也没见着就打架的。日后北京的书风怎样,这要由人才决定。我无法预言。

( A$ S2 X5 {$ s* N2 E. X) J  I1 T3 X# X6 @6 `

9 u0 Q) r4 T7 N6 @& q+ B3 L% O: f2 ^! [% {. b7 o

0 z& e" x* X' D
1 P& S6 M+ O) z3 R) j
" T& e% J- o; E" {2 ] e2c9e88c48e4024bee6f924fb67d423b.jpg
  V  A  q& Z/ B0 m9 c6 f4 G7 I6 K' J" C* a  q3 j4 ^

. p+ N7 E4 S6 w& m& x8 X2 S& V6 Z

9 P: P* z+ [3 m9 m& l7 i

3 |. Y, u  x1 ?' i2 P与启功先生同年代的书家还有林散之和沙孟海。如果各用两字来形容,启功雅正,林散之奇逸,沙孟海雄厚。从创新的角度看,林散之称第一,他的书风没有他人的影子。沙孟海第二,略有两三成吴昌硕的影子。启功先生有七八成清同光某无名文人的样子,有人找出给我看,相似极了。但启功晚年的楷书还是很有自家体势的。如果说不足,林似有一点邪,但整体还是高华的。沙的结字精确度不够高。而启偶有俗弱的倾向。林的字经不起放大,故很难作榜书。沙当然力可扛鼎,“右军故里”四字写得多好!启功的字放大也可看,清雅刚正不让沙老。就目前市场的认可度来说,启最高,沙第二,林排第三。市场不代表成就,但可以看出世俗的评价。世俗就是大众。大众的认可固不代表艺术的成就,但没有大众的认可,艺术家难享大名。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审美也不能无视大众的存在。& e# s9 a4 U) S

8 U7 J6 t8 q1 s- `0 [6 ~
. i1 F; I1 }0 ?/ w( k! b8 R8 M. v& f+ Y

: g6 N2 x3 e$ W, ?7 u! X& }% g% E1 b& u
3 V, m) v/ u% Q: l: D% u
& O/ T7 D/ v# [( k 30ac17666b465017f858ec23283786b4.jpg
  i. f6 J" {! I# U. J
. t) D# X. s& M4 Z/ u( G/ a. o3 N8 x- Z1 e9 Z+ ]9 E8 W. M; Z

7 H$ X; Q/ h, j0 C理論家邱振中說了壹段很精辟的話,他說:“好的書法作品必須同時感受到兩種東西,壹種是傳統核心的東西,壹種是傳統沒有的東西。”這沒有的東西就是原創的,或稱作創新的東西。“原創”比“創新”在語氣上似乎更純粹些。任何壹項藝術,原創性都應該是第壹位的,沒有創造,藝術就意味著停滯和消亡。書法當然也壹樣。
9 z4 ]" \3 m- I, d7 i+ V0 _) X. e* w3 y: |6 p
原創需要審美來支撐,缺乏審美的原創不過是胡鬧而已。書法家有壹流、二流、三流之謂,沒有原創的書家,即使不乏審美,歷史給他的定位也絕不會是壹流的。即使壹度給了他,也不會永遠彪炳史冊。如果有原創,但審美力度不夠,也不足以稱壹流,比如李瑞清,其線條以波動運行堪稱原創,但審美力度不逮,也不行。

, J: u8 c7 a3 Z. X% K9 r/ h  m: {$ u6 s+ {, N$ ?2 I7 l0 m

" G; e: r: {" A, h* p2 q3 j 4b9d260d5c2d0c1b468ab348bfae73f1.jpg
  {( c( @0 O+ n3 K! g) Z& \
! A6 |; `* W4 `. j; l1 \
$ G' ^$ b0 G) i+ r2 `) R. _3 l5 f" h0 M0 |# W8 g

7 n  |7 y2 \6 m8 |+ w0 F/ T

! d) i2 V) X- {4 h( d- _" o* w8 D8 ?書法其實只有三項指標,即結體(又稱字法)、點畫(又稱筆法)和整體結構(章法)。界定原創就要從這三個方面來看。其中結體和點畫的變化無窮盡,不僅書家各有面目,就是壹般書寫者也都各不相同。鑒定它的原創程度,就要看它的強烈程度。而且不帶前人的影子,這個“影子”是要命的!  w# U! x! k9 g4 _" V. x

! e) c! [/ f- N比如人雲何紹基學顏,何也自道學顏,但從何的字跡看,卻絲毫沒有顏的影子,所以他的原創夠勁,是壹流大家。翁同龢、毛澤東都寫得壹手好字,甚至可以說極好,但前者有顏的影子,後者有懷素的影子,因此,就很難稱壹流。康有為、於右任有時寫得不怎麽好,或者說佳作率不高,但原創擺在那兒,不給壹流還不行。而前輩寧斧成、費新我、李駱公、羅丹、黃苗子都有非常強烈的結體和點畫面目,但都因為所支撐的審美力度不夠或審美貧瘠,只能委曲為二流或不入流了。

3 J. V+ ]. ^* O' G" o
3 f# [6 F* P  y& i! d4 T7 b& d  M* W& R- P

" g/ M- o0 `' f  Y$ a

+ b) I4 J& g8 w' Z3 K* y9 _. S/ y1 \
- L# V4 k/ F" i+ ?' J- ?
514807919fa3dd6040026e5b1b8f8e26.jpg ; ~9 V$ F- ], S  Y0 M% G( _

! ~- I2 i  ^" j9 ^! |, k9 p" i
. R& q; z3 g. L9 @9 I8 q, w" T; `$ q! B5 @4 B' m" m( J6 i

3 F5 P9 }$ T1 t% J4 @8 f2 r5 @
5 [+ O# R2 ?, Y2 m6 T9 F8 G
至於第三項指標“整體結構”,前人已經窮盡了各種形式,今人想要有所原創的可能性甚低,如有創舉而成為模式,想必書法史也不會視而不見。, u. m# Y- ?6 _9 t8 x
8 U: c1 G6 R& R6 O( k  H0 a' W* V' |
再來看審美。審美是很復雜的事情,真的很難量化比較。妳說它剛健雄強,我說它粗野魯莽。個人眼力和感覺是有差異的,因此美學理論家有反對用形容詞的。而原創的東西只要比較就能感知。那麽讓我們回到邱振中的兩個“東西”論。既有了“沒有的東西”,那“傳統核心的東西”就必然是審美力度的所在。而邱振中是這樣表述傳統中核心的東西的,“它既指技巧,亦指精神。高明的技巧和意境的高華、雅致是傳統留給後人的重要遺產”,“而傳統中沒有的東西,指的是在作品中表現出新的技法、構成,以及新的蘊涵,新的意境。這需要智慧,更需要出色的想象力”。關於文字的表述也許只能如此,但在鑒賞的實踐中,還是不難區分優劣和真假的。

. H, t1 l6 A+ H$ O; Q9 ?
7 e  H/ ]/ b1 A9 z/ e' D' c$ F* O! ?: G$ E% m+ q
4 v$ J' o' C, ~5 M7 ]

8 O: @' a' h7 r& h9 u/ j+ e 3e5a47c29124f794e1b02473baaf2eb1.jpg
/ J% E# C% F9 Q: E) \4 x
1 n4 j  C2 v: l" h  R0 f: n
! h; U$ T' _" p8 p  R: h' b
. ?9 r5 [1 c" C0 ?書法藝術是表現作者個人精神面貌的藝術,其他與個人精神面貌無關的審美如果摻雜其中,必是虛偽和沒有意義的。因此該藝術通過毛筆書寫文字,並由文字的結體造型和點畫的造型,結合整體的構成,來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組織平面圖形,從而揭示書寫者生命狀態的跡象。這些跡象有實質性的,也有象征性的或寓意性的,還有莫名不知所以的。如果該平面圖形恰如作者所願,進而可以探求作者人生觀的抽象圖形表達。當然,此時所用的應該是詩性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的方式。
5 g$ b: ?9 _4 \9 l8 t2 y7 O: `9 p6 R; S% n9 w' h
歷史上所有的壹流、超壹流書家都自覺或非自覺在編織這個圖形。當然編織的只是他們個人的圖形,即個人的人生觀。就說王羲之吧,他的人生觀在《蘭亭序》裏有言及,再結合他的“東床坦腹”的故事,可以解讀作灑脫不拘、脫略離群,這正與其書所給我們的感覺是吻合的。還有顏真卿、趙孟頫、楊維楨等等,其人其言其行我們都了解,壹與其書對照,就感覺如出其人。最明顯的莫如弘壹法師,他出家前和出家後,書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說與人生觀改變無關,那是不能說服人的。2 J; x+ Z' O: {  n
+ h+ p' W, |. E' x0 s

1 r- z, p% `. e+ _$ h6 W, o* ~: X
' S$ F2 e; U7 w- h+ x4 x9 S
, g& e" G+ Y3 f; r5 K& W
2fb3736e2260b85e9eed001188948a77.jpg " z* Y& d0 ^& Z" _7 h$ i; N. Y4 f; g

# {5 U* B, d8 ]" b
4 j1 W( U; t8 P- X! t7 `再舉壹個有趣的例子,就是董其昌的書法恬淡至極,讀他的隨筆文字也都與其書合壹。近來有人寫了壹篇論文說董是大地主,在鄉間惡行滿貫,幾乎是惡霸。我不信!大地主是事實,但壹個將內心世界表白得如此恬靜的人,絕不會言行如此不壹的。這些無聊的說法忽悠不了我。0 g) a, R# a) v/ b8 ^) [3 ~4 f: E
/ K% T3 O$ _* y' p
前阵子媒体上将“丑书”炒得沸沸扬扬,有人也把我拉入到里面去。对此我只能说谢谢他们抬举。前面说了书法是以表达个人精神世界为目的的。其境界本来不是取悦于人的。“二王”时期,互以信札相示,虽有取悦之意,但主要是显摆。这里的主体是作者,欣赏者是被动的。曾几何时,书法有了要为人服务的任务。这下“为人”的一方来劲了,客体成了主体,是丑是美由他说了算。当事情颠倒了就说不清了。乾隆皇帝将书置于画之上,正因书是有尊严的,画是迎合人的,特别是帝王养了画手之后。书法历来以人为尊,它是让人去理解的,不是取媚对方的。当然这些认识有些陈旧,我觉得书家还是应该我行我素,不贱人也不自贱!* q' \+ \+ i1 S- s

  L4 a, s3 m* O; k' z4 a
; U) e! X7 h* @9 w& B8 j1 O, J
/ ?) `6 B; q/ t

0 S. t8 @5 W9 A 54049546558d691edbb36752e53e5ae6.jpg , O3 @: d* s: F1 ]
2 ~5 Y' B) r4 g2 A2 M3 K7 h; V
0 C$ V( ]9 K. G9 o6 l: u. c
# g8 A( m; G, S" G
发表于 2017-9-29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中的审美是可以量化的。只是人们还不知道怎样去量化、量化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9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30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大凡不知道怎样去量化、量化什么者,无论其居何等地位,亦无论其有何种头衔,概可定为不知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0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2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