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869|回复: 0

第三届当代青年书法教育论坛纪要—— 王东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8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c2ae9ed6cb1181313bdddcbcde679326.jpg

2018年1月13日下午,由董玮、李林、衣雪峰、贺进四位书法教育工作者发起、尚艺书院主办的“第三届当代青年书法教育论坛”在尚艺书院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梁文斌主持,出席论坛的二十余位高校青年书法教师、高研班导师结合自己长期从事书法教学的经验,针对议题“书法‘美术化’和‘文化化’各自的利弊”进行了激烈的研讨,纷纷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主张,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现将嘉宾们的发言纪要逐一刊发,希望能对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本期嘉宾——王东声


fa75bb87dda063e236388ed802680a3a.gif



03e4e325390949180a9a15d10e384017.jpg


王东声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艺术理论研究部主任,硕士生导师。



fa75bb87dda063e236388ed802680a3a.gif

王东声现场发言纪要

很早以前就收到董玮兄邀请,今天算是来书院赴约。实际上,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很多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见面,感觉很好。说得简单一点,艺术确实是比较好玩的事。书法也好,国画也好,我们手中的一根毛笔,确实成为了承载我们人生状态的一个载体。不论你出于怎样一个目的,喜欢也好,为生活为生存也好,为理想也好,可能“快乐”就是维系我们所有工作的一个基本点。包括我们今天来研讨,想把一些话题掰扯掰扯,都会觉得很有快感很愉悦,就像你吃水果感觉很甜是很符合你味觉的,都是获得愉悦感的一种生命体验。我想说,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这种“愉悦感”,但是所获得的“愉悦感”的层次却千差万别。


上午的讲座中说到一点,就是赏鉴者对于一些作品的判断,是分为“有效评价”与“无效评价”两种的。一万个外行的赞许,也抵不上一两个内行高手的认可。也就是说,面对一件作品,不单单是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才会有不一样的评价;专业人士里面,也会分为高、中、低各种层次。你处于什么层次,理解什么层次的人;你处于什么层次,理解什么层次的作品。


刚才说到现代性,文飞说的那点我特别理解。的确,不是一个角度,不是一个层面,理念和方式是不同的。比如说徐冰,就是一个典型个例。他有很好的造型功夫,有很好的家学,对书法也有研究,但是他早已远离了这些基本的东西。包括刘彦湖今天思考的东西,可能和我们很多人思考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批评他已经远离了“篆刻”的基本概念,但是可能他已经超越了这个东西,或者说他觉得这个东西不过是“有无之间”的一种逻辑而已。人总是各有所好,各取所需,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目的。你不具备等量齐观的理解力与判断力,就不可能有等量齐观的鉴赏力。这个,是非常残酷的。


再有,说到书法的“美术化”也好,“文化化”也好,我的意见是,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样的方式,都是好事情。当然,如果所谓的“文化”是指谈什么“天人合一”这种层面,那我觉得我们今天可以不谈——我不是说不可以谈,是不要把我们的“文化”简单化,因为文化是一个大的系统,对一个人来说也是一样,他首先需要的是对价值观的确立,然后需要多方面的积累,长时间的修炼。而书法也不仅仅是拿着一支毛笔这样写那样写,点画、使转,以及一根线条的质感是光是毛的问题。如果我们仅仅是对这方面的思考,肯定是不够的。艺术需要天赋,需要对文化上的思考,对艺术史的思考,否则肯定是不行的。当然,这说法可能太绝对,但真的是这样。齐白石,虽然说后来傅雷批评他读书太少,但是齐白石所阅读的东西所讲的东西,他审美的东西他的喜好,他对于绘画造型的那种敏感与天赋,绝对是超人的。而且齐白石是有他的判断的,有人质疑他“连历史上那个谁谁你都不知道”的时候,齐白石回答说那谁对我没什么用——不是他不想知道,或者可能不是他不知道。这里说明一个问题,你的价值判断,你对知识的汲取与选取理念的方式方法,应该是更重要的。包括书法的“美术化”,我觉得不要把这个框钉得太死,好像超越了它就不行。艺术不是一条线,而应该是多维度的,开放性的,应该永远有着无限的宽度与可能性。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可谓是在艺术与科学两个大的学科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表现,他是1+1=1的;苏东坡,好好做他的诗词不就行了吗?但是,不,他还要涉猎其他,对书法、中国画,包括对美食、水利、慈善等多个领域都有超人般的理解,甚至都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新理念与新路径。今天这个时代,学科划分太细太丰富了,有些东西被打开是必然的,所以很多行业又都在谈“多元化”、“融通性”、“复合型”等等。实际上艺术创作总是在寻求新感觉,寻求新的可能性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在美国提出联邦艺术计划的前后,日本铃木大拙(1870~1966)师徒先后去美国传道的时候,他们有什么影响?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Milton Cage Jr,1912-1992)后来创作了《4分33秒》,钢琴家和乐团在台上,观众在台下,但是指挥也不指挥,乐手也不弹奏,整个过程都没有任何演奏就谢幕了。你说凯奇的这件作品意义又何在?他与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2008) 、卡普罗(Allan Kaprow ,1927-2006)、约翰斯(Jasper Johns,1930-1988)等艺术家都是同时代的,他们的创作都深受禅宗理念的影响。实际上,他的这件作品已经不仅仅是音乐,而是从音乐出发,最后成为了一件行为艺术。


对我们现今的艺术教育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的林风眠,曾经在自己绘画里面提出了一个什么概念呢?即无所谓西画,无所谓中国画,他想打破这两者之间的界限,他做彩墨。今天,油画和国画的边界在哪里?画种固然有分别,但实际上很多理念很多因素也越来越模糊。比方说我了解到俄罗斯的巴什雷科夫,1945年出生,他就非常迷恋中国的老庄、禅宗,他读陶渊明,读苏东坡,读王维,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现在就生活创作于莫斯科,他的绘画就追求“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那种品调。可以说,法度、法则、规范,都是对前人文化遗产的总结。但是,石涛说“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尼采说“天才创造规则,庸才跟着走。”的确如此,你没有勇气去突破边界,没有识辨力,没有能力去为艺术史塑造新内容的话,你只是考虑写写字、画画画,就为了糊口,把日子过好这无可厚非,但你的行为可能就与艺术史无关。


今天特别抱歉,我上午开始讲座的时候,我就说要给大家来“泼冷水”,今天下午又是在“泼冷水”。当然,我只是说了一些我个人化的观点,可能比较偏狭,不一定适用每一个人,甚至不一定对。但我说的意思是,我们毫无艺术观、毫无艺术史观的所谓日常创作,我们多画一张、多画十张、多画一百张意义又何在?当你真正深入去读像黄宾虹、石鲁、吴大羽,包括塞尚
(Paul Cézanne,1839-1906)
、博伊斯
(Joseph Beuys,1921-1986)
这样的艺术家时,你会觉得,你没有达到这些艺术家思考的那种高度与纯度,没有那种等量齐观的视野和判断力的话,我们所做的工作可能真的就是那种“自娱自乐”的一件事情而已。当然我谈的已经超越今天这个话题了,非常抱歉。


4ba5bffb570b0c5df275255a63586018.png

82c68428b7c4d7c124c7a54c7238794c.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