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教授提倡“书法评审学”研究(转帖)
从2003年开始,陈振濂教授即开始把“书法评审学”研究作为一项学术课题来对待。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已经发表过一系列关于书法评审学方面的论文,许多文章被收录在《思想的轨迹——陈振濂教授学术演讲录》(上、下卷)之中。但那时的研究,是针对一时一事的某次展览,评审而发的,而近五年来,而是把它当做一个超越于一时一事的学术对象来研究。陈振濂教授从事书法评审的历史非常久。早在30年前的1983年——1984年间,陈振濂教授即参加了全国性的书法、篆刻大展的评审,当时,他的年龄仅20多岁,是最年轻的评委。这使得他有机会长期研究的书法评审活动,从而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此外,他又长期在高校工作,高校中的高考、毕业展览与答辩,都会遇到一个评审的问题。还有各类学术成果评审、理论文章评审,无论是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社科界、文史界的各种评审乃至职称评审,都会触动陈振濂教授对学术评审、艺术评审的敏感与探究愿望。但他还是认为,书法评审是其中难度最高的。这不仅是因为传统文化中“言不尽意”的随笔札记,思维缺乏逻辑论证力量的旧有习惯所致,还因为“书法”这个对象与“写毛笔字”的不分彼此,更是因为书法强调感性与文化修养说缺乏精确的科学精神的种种原由。以这样的背景来看陈振濂教授目前的“书法评审学”学科研究,也许会更容易理清其中的内涵、思路与脉络。当然也会更重视此中积累20多年的思考所具有的学术分量。 em1 em1 什么学都好,最重要的是分析能力,而分析能力往往无法从书本上学到。em2 em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