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英辅 发表于 2009-3-9 18:26

文明进步:简体字、繁体字还是白话文?

近年,中国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到了中国文化的相对落后、失落,乃至混乱,因此出现了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潮。我一直认为,文化的复兴或崛起是中国或中华文明复兴或崛起的关键。中国的强盛,一定要、也只能够体现于中华文明的强盛。令人感叹的是,近代中国从五四运动到文革,理性和理智总玩不赢***和狂热,激进的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总占上风,它们成功地否定和破坏了中华民族的大小文化传统,但一直没有、也不可能建立起任何道德高尚、文明民主的新的大小文化传统。这段历史沉淀下来,导致现在思想异化、文化庸俗、社会价值观混乱、心态无耻!


于是,一些学者因自己拿不出、或是不敢拿出新思维、新理论,就有针对性的提出要振兴和复兴传统文化,要在全民中,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大规模的“读经”活动,以达“兴灭继绝”、改善中华民族道德之伟大目的。流风所及,又有一些人(如季羡林、黄守愚)认为繁体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表征,每个汉字均是根据象形、会意、形声、指示、假借、转注等造字六法而来,有其历史和文化意趣,汉字中蕴含有中华文明的基因,因此提出要恢复用繁体字。这次全国两会,也有委员代表写出了恢复繁体字的提案建议。


现今使用的简体字是根据中央人民政府1956年颁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和1964年正式出版的《简化字总表》(共有三个字表,2238个简化字)所规定的。而更早,1934年至1935年时,文人钱玄同等人就整理编辑了《简体字谱》,但当时的国民政府公布后又收回了,没有实施。在大陆中国,简体字用了近半个世纪,似乎没有发生什么问题,百姓称便。而1977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简化字方案,则有些离谱,引用了不少日文中的简化字,民众反映不少,很快就由政府收回,没有再实施。可见简化汉字要有历史依据和科学规则才能行得通。


繁体字中有些常用字确实笔划多,如“边”的繁体是“邊”,“画”的繁体是“畫”,“法”的繁体字是“灋”,“机”的繁体是“機”等。笔画繁复是汉字一大弊端,因此两千多年来一直有人在设法简化汉字。而且,一个强大的朝代崛起时,文字方面往往有所建树,特别是在简化字上。请看:



1、秦王朝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用丞相李斯的小篆体字取代各国一直缘用大篆体和钟鼎体。相比较,小篆整齐,笔划规范简单。其中已经简化了一些汉字。



2、汉代兴起,隶书体取代秦小篆体,笔划更便于书写。这个过程,一些汉字被简化了。



3、晋代兴起,草书流行。晋代文人喜欢不受拘束,在书写文字上,特别敢创新,如王羲之的行草书作品中,已经有不少简化字,如我们现在用的“法”字,就是直接取自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由于晋代书法成就高,其作品成为历代书法爱好者临摹的对象,其简体字一并流传下来和流行开来。


4、唐宋时期的楷书,进一步简化和规范了汉字的书写,同时客
观上简化了一些常用字。


上面的例子说明,简化汉字是一个延续了两千年的历史过程,繁体字不一定代表了文化的传承,适当的简体字也不一定会导致文化传统的失落。在训诂学上,古代的文献意蕴,读音比文字更重要。客观的讲,白话文比简化字对文化传统的解构作用大得多。但简化也不能无原则、无限进行,特别是不能搞什么“拼音化”或“拉丁化”。“五四运动”前后,一些著名文人,如鲁迅、陈独秀曾提出过废除汉字,完全用拉丁文、废除中医药,全部用西医药的极端号召,幸好没有被大多数人和当时的政府所接受。如果汉字搞“拉丁化”(即抛弃汉字,全部用拼音),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就真正被隔断,文化传统将彻底被遗忘。一个没有文化传承的民族,就会落得同印第安人、非洲一些部落民一样的结局。割裂文字继承的另一个例子是希腊:


现代希腊文在十九世纪成为希腊王国的官方语言。古典希腊文与现代希腊文有很大不同。首先,很多词的意义是不同的,一些古词消失,另一些有了新的含义。其次,文法方面,古典希腊语文法比较复杂,现代的比较简单。在1980年代希腊还搞了一场人为的简化语言统一行动。其结果,就是当今的希腊人与他们的传统之间出现了断层,希腊人已经基本不认识曾经创造了辉煌古希腊文明的祖宗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又捡回了一些),而且现代希腊人再也不可能创造像他们祖先一样的文化辉煌了。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白话文有点类似现代希腊文,在白话文中,很多古词消失了,另一些有了新的含义;白话文的语法则至今还在发育期,还存在不少“青涩”之处。但幸好白话文依傍文言古文而生,不能完全独立,故近百年我们的学校不得不继续教育一些古文(文言文),但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中文的特点是,每一个独立字即是一个意群(拉丁文每一个字母则没有意群意义),以字搭配组词极为方便,每个词源自字义。数千年来,中文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词汇。词汇是概念和思维的基础。中国人的聪明,相当部分来自中文的高起点。因此,要学好中文,必须学好文言古文,否则始终不能理解中文的真谛。从这个意义上讲,白话文有点类似美国人兴起的快餐,是一种懒汉式的、或工蚁式的文化行为,它能引导人忘却丰富多彩的词汇和形而上的智力思维。中国的教育体系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比简体字还是繁体字的问题重要得多。


因此,有关文明的进步,大家都会同意我的一个说法:祖宗是不能忘记的,文化传统是要继承的,但一定要分清精华与糟粕。继承精华,扬弃糟粕。而继承与扬弃的好坏,与大陆已经实施了半个世纪的简体字关系不大,而与白话文运动的关系则大的多。更何况中华民族要复兴和崛起,已经引进、还将需要继续引进外来的科学、民主、人文主义的文化和思想。它们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结合、融合,才是中华文明复兴和崛起的关键。(2009.03.04)

大运河上 发表于 2009-3-9 19:32

em1 em1

北方青松 发表于 2009-3-9 22:09

em1 em1 em1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现今中国之“思想异化、文化庸俗、社会价值观混乱、心态无耻!”,恐怕不是读读经,把简化字改回繁体字等等这样去做就能解决的。我想人类是在不断进步的,文化也是同样。走回头路只能是复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返璞归真不是倒退,而在于人与自然的融合。

姚泽宇 发表于 2010-6-11 18:04

近年,中国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到了中国文化的相对落后、失落,乃至混乱,因此出现了关注中国传 ...
龚英辅 发表于 2009-3-9 18:26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开篇下结论,未免太武断。华夏有文字,世界文明源。

西人用符号,标注蛮人言。胡乱逻辑史,文化根底浅。

大道法自然,人道尽主观。汉字出真知,字母孕西蛮。



   

姚泽宇 发表于 2010-6-11 18:27



华夏是文明之后才能文化,西方是文化之后寻找文明。

文明就是文字(客观)的明了,华人言语都根据文字而来。

文化就是语言(主观)的化育,字母符号为西人胡说八道标注读音。

文化与文明有本质的区别。

无名,天地之始——人类尚未对事物命名,就是处在猿古混沌时代。

有名,万物之母——人类名出了世间万物,也就是创造了世界。

所以,道不道,名不名——对自然规律的“道”不可胡说八道,对既有的“名”不可胡乱重命名再定义。


竹影随风 发表于 2010-6-26 11:26

em1em1em1简繁之争暗含文化统一之战

忘言齋主 发表于 2011-4-29 00:41

請注意:不是“繁體字”,而是“正體字”,這兩個概念是不同的!“网”、“里”、“云”、“于”、“台”、“后”、“干”、“丑”,是正體字但不是簡化字;“兰”、“义”、“动”、“欢”、“环”、“尽”、“获”,才是簡化字;“辭”、“禮”、“喫”、“遲”、“擊”、“幾”、“雖”,是繁體字又是正體字。我們要恢復的是正體字而不是繁體字。簡化字比正體字少了1000多個常用字,造成文字表達缺陷,這是不容忽視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明进步:简体字、繁体字还是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