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半天还是在说不清的程度
em4 em4 em4 先整明白的,是“当代书法的标准是什么”不是“当代写字的标准是什么”这样辨起来才不是一笔糊涂账,也有点意思,偏题就没劲了 路过,路过。 我是这样理解书法的,我认为当代书法应该有一个正义的担当,它不是用墨水,而是用泪水、汗水和血滴去书写(而现在我们看到一些艺术活动中,书法家们几乎是在用“酒水或茶水”在写)。书法中有人类的苦难和孤独,它随着时代和人类的命运的变化而变化,它要前进的。它不会因为被人们列入经典就停留或像T型台上的模特儿一样去多摆几个动作多让人们注意、描摹一会。书法可遇不可求,它会与每一个敏感的心灵不期而遇,相遇时它会把远古的秘密和对人类命运的预言告诉它认为诚实的人。有人在做它的读者,有人在做它的知音。
它不可能与每一个生灵相遇,就像过去人们常说的“毛主席就在我们身边。”但很多人在路上走了一辈子也没有遇到,有些人都是在梦里见到的“伟大领袖”。
我想在书法中看到什么?我想看到那些惊心动魄的事件和惨痛的教训,就像读策兰的一句诗“你目睹了那些烟/来自明天。”就会去想,他看到纳粹对犹太人的第一次大屠杀时悲惨的一幕。
平民书写和精英书法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出于人的本能,是原始的,表现的是事物的本身,里面有天真的情趣,但没有深刻的哲理。它是平民的创造。后者的心灵是经过精心锤炼的,表现的是对事物高度地概括,它找出了事物内在的规律和秩序,里面包含了一种法度和普遍适用的真理。只有英雄和先哲才能创造。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9-9-1 18:56 编辑 ] em1 em1 em1 其实说到当代书法的标准应该是当代人评价不了当代人的标准,还得有历史来比较,我们看到的终究是一个发展运动的书法,如我们看到美好事物不能当场真正体会,而迷于表象,等过后才有深刻理解,所以佛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因此有人大呼:“笔墨当随时代”这样的迷茫之词em6 em6 em17 em17 《汶川地震震出一个新中国》一文里有这样一段话:“大地震让我们重新发现人本身,重新回到人本身。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骄矜,所有的轻狂,这时都不再时尚。……这是多好的契机。和解的契机,转型的契机。中国现代化这锅百年老汤,是到煮开的时候了。一个民族的百年悲情,是到升华的时候了。”书坛也需要有这样一次地震,那时一切都会改变。 见此论题.古雨大笑.何也.今之书学标准可谓高矣.古人亦无以比.每见大家高人告于后学晚背书之道惟需出新.且需承古.然古雨见者.今之大家书法面貌因其不古.是亦不新.大家如此.他人恐不需论.今之书法在今人言则高.大.假.实则低.俗.媚中一片繁华似锦.古来书学之正道已沦于深海万丈.书之正道将亡灭.
立牌坊的标准.男盗女媚的书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