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兰亭序”中国书法展于比利时皇家美术馆举行
“再兰亭序”中国书法展于比利时皇家美术馆举行布鲁塞尔,2009年10月13日 《再序兰亭——中国书法大展》在比利时开幕 10月13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皇家美术馆,观众在《再序兰亭——中国书法大展》开幕式上欣赏中国当代书法家王友谊的篆书作品(左)。《再序兰亭——中国书法大展》是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一项重要展览,展出100多件中国古代及现当代书法艺术精品,向欧洲观众系统地展示中国书法艺术的流变及当代艺术创新。展览将于14日正式向观众开放。(新华社记者武巍摄)
用书法向欧洲人介绍中国文化
本次展览由中国文化部和比利时欧罗巴利亚国际协会共同主办,作为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兰亭序”中国书法大展将在为期三个半月的展期中向欧洲公众展示120余件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和其它公私收藏的中国书法、绘画和当代艺术精品,首次向西方全面展示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和伟大创造,讲述中国书法文化的千年故事。
中方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当我们考虑要向欧洲公众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会想到中国书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这次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构想过程中,中比双方都非常赞同要形成一些非常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项目,所以我们首先决定一定要办一个中国书法的展览。这个结构就是一方面展现中国书法的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展开了中国书法的一个重要的经典故事,那就是关于王羲之和兰亭序这个经典的故事,也可以说中国书法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和兰亭序不断对话而不断创造的这样一个书法的历史,所以我们觉得用一个故事、用这么一个角度来展示中国书法可能欧洲观众就能够更多的进入到这个空间里来。”
本次展览是中国书法从古典到当代发展历程在欧洲的第一次展示,这样的展览,甚至在中国也未曾举办过。展出的作品从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汉代的隶书、魏晋时代渐变的书体以及隋唐的楷书直至现代的各种书法艺术,从古到今形象地展示了书体的变化过程,每一件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呈现着它的历史。范迪安表示:“这个展览的作品也是相当有分量的,这是我们中国书法从古典到当代的作品第一次走出国门。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结构呢,因为我们觉得向西方观众要更多的探讨中国书法跟中国文化精神的关系,跟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关系。所以这个展览是以中国书法与正统、中国书法与宗教、书法与文学和书法与观念等八个主题来展开。这样一来就和以往所有介绍中国书法的展览有一个不同的新的结构,所以我想西方的观众哪怕看不懂书法,但他通过一个个主题就能够理解中国书法何以如此重要,中国书法何以能够千年延续,成为今天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范迪安说举办这样的展览,对于中比双方来说都是一次严峻挑战,因为对于西方文化体系中的公众,认识和理解中国书法是困难的。如何使这个展览成为一个可视和可读的“文本”,在跨文化的空间里得到欧洲公众的认知,是摆在展览策划者和组织者面前艰巨的课题。著名汉学家、比利时皇家历史与艺术博物馆资深策展人史蒙年教授告诉记者:“墙上所写的那些文章,特别给观众介绍中国书法的意义、中国书法的性质、中国书法的创造性在什么地方。比如说这些‘书’字,光是书字就有这么多变化,这是篆书、这是隶书、这是行书、这是楷书、这是草书,同一个字就有这么多体。我可以向观众他们说汉字像音乐一样,就是线条的音乐。你不了解汉字的内容,不过你可以欣赏汉字的线条,主要是靠这个。所以不一定要能认识汉字才能了解中国书法,这是我们所想的。”
史蒙年教授是欧洲乃至西方第一位以中国书法为题撰写博士论文的西方汉学家,在他的影响下欧洲逐渐产生了一些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专家学者。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法国国家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巴黎索邦大学副教授柯迺柏表示,目前在欧洲中国的书法艺术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他说:“西方人在二十世纪中,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开始注意中国书法的。西方人老早就以为书法这个题目是很复杂的,太复杂了没办法理解也没办法懂。我以为应该先学习、先懂书法,以后才能去学习、才能去懂中国绘画。现在在西方,特别是在北美还有欧洲,有不少人开始注意中国书法,也有不少学生开始往那边走,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书法方面的研究和理论等等。”
本次展览汇集了从唐朝褚遂良的《摹兰亭序》到明朝董其昌的《临柳公权兰亭诗》,从北宋米芾的《珊瑚帖》到清朝金农的《自画像》等诸多传世精品。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2 em2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