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石门颂,请砸
临石门颂,请砸
局部临石门颂,请砸
黑白效果临石门颂,请砸
字形都不错,就是线条还不够空间化,还是在纸表面,而没有从纸面上跳出来.这个问题你如何看?我也对这个问题烦恼着!!!!!一起研习一下啊!
临石门颂,请砸
下面引用由邱介在 2004/06/04 00:06am 发表的内容:字形都不错,就是线条还不够空间化,还是在纸表面,而没有从纸面上跳出来.
这个问题你如何看?我也对这个问题烦恼着!!!!!一起研习一下啊!
您说的实际上是线条的立体感,对应的线条应该是圆厚的。
俺今年才开始练隶书,对这方面的理解还很肤浅,请多批。
临石门颂,请砸
下面引用由飞刀在 2004/06/04 11:10am 发表的内容:您说的实际上是线条的立体感,对应的线条应该是圆厚的。
俺今年才开始练隶书,对这方面的理解还很肤浅,请多批。
我以为是笔没有力,所以墨入纸浅。
立体感只是主观感受而已。
陋见。
临石门颂,请砸
老刀是用长锋狼毫写的吧,学习了,线条味道好像差一点,瞎说了.临石门颂,请砸
飞主的临书的功夫我很佩服,现就这幅临《石门颂》提几点意见:1、用墨太浓。《石门颂》的高古恣肆的线条是造化雕琢的效果,当以运笔的迟涩增加线条的苍浑以表现此刻石的开张之态,而不可一味以含胶较浓厚之墨人为制造“迟”与“涩”,如果这样,那就混淆了“率真”与“粗砺”了。
2、运笔有始无终。隶书讲究笔笔中锋,而你似乎喜用笔腹。起笔大多能注意“藏头”,收笔往往忽略“护尾”,一味地“放”只能给人带来“荒率”的印象——笔要能收得住。
3、关节处把握不够。转笔、折笔要因字而异,切不可一概而论。
4、整体气韵尚等待营造。
以上吹毛求疵,得罪之处,万望包涵。
临石门颂,请砸
回大王:是用一种鼠须笔,估计是骗我的,笔狼毫长,略感粗糙,锋很难调,不过写这类东西还算好使。谢谢郁台兄的详细批阅。很多细节问题我在仔细领会。
一直不会写隶书,今年想把石门颂拿下来,但困难很多。现在还不具备创作的能力。
因我性格不是很平稳,所以就选择了这个刻石,曹全等秀美的直接弄不了。
今后还望兄多指点。
临石门颂,请砸
一点建议,石门竖划弯而不曲,中轴是直的。小三谬言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