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鸿飞 发表于 2010-4-12 19:49

宋江安先生访汶川--难字书法

大器晚成 发表于 2010-4-12 20:30

好帖!清心斋主人老师辛苦了!

李婷 发表于 2010-4-13 17:57

---------江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历史上许多文化艺术巨匠成长的摇篮, 江西的书法源远,令人瞩目。从钟绍京、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文天祥、八大山人到近现代的傅抱石、陈衡恪、陶博吾。这一个个彪炳千秋的名字,充分说明了赣鄱大地从来不缺乏蕴育文艺才俊的土壤。

李婷 发表于 2010-4-13 18:46

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 em1

李婷 发表于 2010-4-14 13:54

秋去冬梅开雪地

春后夏夜望月星

李婷 发表于 2010-4-14 14:02

白石老人曾说,“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一切艺术的通理。我要说,残缺之妙就妙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有了残缺,才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有了残缺,人物形象才会有血有肉,入情入理,艺术形象才会生动活泼,符合生活常理。
这是因为,完美是相对的,残缺才是绝对的。

李婷 发表于 2010-4-14 14:07

宋江安--书李白诗

世界上恐怕没有人喜欢残缺的东西,恐怕也没有完美的东西存在。但残缺,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更是古今中外艺术家所肯定和推崇的。书画中的留白和偶尔无意为之的“败笔”,都是残缺的艺术。其目的就是让精彩的地方不被通篇的“好”所遮蔽,让作品更自然,给欣赏者以品读的空间。

李婷 发表于 2010-4-14 17:07

梅兰竹菊,文人称作四君子,梅排第一。何哉?乃品格也,乃气节也。梅品即人品。说梅,史树青有一段妙语:“莲称君子,菊名隐逸,初经霜而垂蒌,俱望雨而先零。至若涉凝冱而方开,非与苇萧同败;避群葩而独俏,不从桃李争艳者,其惟梅乎。”梅是孤傲的,“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曹雪芹);梅是高洁的,“春随芳茗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徐霞客);梅是冷艳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梅是清逸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李婷 发表于 2010-4-14 17:10

你看钱锺书的《谈艺录》,为说明某个问题,阐述某个观点,可以说该掉都掉了,那才叫大学问家,那才配叫学富五车。引经据典,是文人常用的一种掉,自不必说。平时写点随笔、小品、杂文,都爱掉点书袋。掉与不掉,我看也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看你是否掉得机智巧妙、恰到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不加选择,一味拿来,往往会成画蛇添足,弄成累赘,给人以卖弄之嫌。

李婷 发表于 2010-4-14 17:11

大家,博识,智慧,闲适,文人气很浓,从他们“掉”的东西中,可点到为止,会心莞尔,可触类旁通,找到同感,享受快乐,也可进一步深入,顺藤摸瓜,找到一条读书学习的捷径。当今的,王蒙,周国平,也可以读一读,他们的东西毕竟有思想,有哲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查看完整版本: 《清时有味》随宋江安先生访青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