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2-5-16 10:48

本帖最后由 陡梯书屋主 于 2012-5-29 09:48 编辑

{:1_117:} {:1_118:}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2-5-17 10:53

{:1_117:} {:1_118:} 直到现在,我都难于相信恩师马士达先生去世的现实、、、、、、,他的音容笑貌让人亲切,他真理般话语阐述着书法、篆刻、佛学、老庄道学、、、、、、,分明马先生就在我眼前,然而我却再也见不到他了、、、、、、怎不使我心里悲痛、泪水难止。
          恩师已确实离我,离他的世界,离他的家人、亲属、朋友、战友、同事、以及爱戴他的各类学生们而去了、、、、、,南京的紫金山峰垂悲咽老马仙山行,杨子江浪高放歌士达德艺伫。恩师马士达先生,您永远活在我心里、活在爱您的人们心中。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2-5-21 15:14

{:1_117:} {:1_118:}                                转一遍文章----------------------马士达与烟台

                                                                  作者--- 黄海


         一个月前,与卞涛老弟一起吃饭,席间,卞接一电话,惊悉马士达先生患病入院,好像是肺疾。卞老弟的情绪迅速低落下来,饮酒也没有兴趣了,并立刻筹措赴南京看望马先生。
          与马先生的结识,有诸多机缘。首先要感谢赵燮先生九十年代,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造了一座中国文化艺术城,吸引国内很多艺术精英落户烟台画家村。马先生就是在画家村买了一户百十平米的居室,每当暑期,便携夫人及孙辈来小住一两个月。其次是卞涛老弟,卞老弟自幼喜好书法篆刻,于书印孜孜矻矻,嗜之如命。马先生来烟后,卞拜马先生为师,书印大有长进,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深。
马先生于篆刻,醉心于“印宗秦汉”、“印从书出”的创新之路。多以篆隶之端朴为体,行草之恣纵为意,篆法章法严实而不乏奇肆纵横,用刀苍劲干练而归于自然,印风雄浑正大,于粗服乱头中得见高致。著名评论家辛尘《印之道》一文,尝将其作“儒——道”模式的风格定位,与王镛的“道——禅”模式,石开的“禅”模式,被视作现今中青年篆刻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风格。其书法以行书、隶书为胜场,行书用笔恣意,郁勃草情,字势奇纵,意态险绝,草法脱略常格,另有会心,别有风致。作隶则意在古拙、朴厚,得自然古貌。唯其作书忌于甜俗、姿媚,故似少“浮誉”而叩之“赏音”。其尝自谓:“吾书虽难言高格,然无柔弱平庸之气,见诸己心快意,诚亦无悖于‘心画’之说,足堪自慰也 。”(摘引在《马士达艺术简历》)yishujia.findart.com.cn
          马先生除书法篆刻外,另有两样嗜好,一是吸烟;二是二胡。也正因了这两样嗜好,便又与烟台的刘鸿田先生相交甚笃。刘先生系中国书协会员,烟台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山东书协理事。书法工行草,重传统,讲气势,于遒媚疾涩中求畅达率真之趣,于真放大气中刻意精微之变化。两人时常在一起交流书艺、琴艺,并互有赠送。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他们的雅聚。那是2008年8月,刘鸿田先生宴请在烟度假的马老夫妇,那天晚上,在中央民族广播乐团担任首席二胡演奏家的李梅女士,也正好从北京回烟台老家,几位艺术家喝了几杯张裕的干白以后,就开始尽兴的演奏二胡。有幸听他们的演奏,看他们陶醉的样子,真是三生有幸。人生之乐,不过如此,还需奢求什么呢?
         不经意间,突然听到了那首哀婉凄楚的《二泉映月》,让我想到了正在与病魔抗争的马先生,想到了他的宽厚,想到了他的书法篆刻,想到了他的琴声,想到了他在烟台的一幕一幕……我坚信,以马先生的豁达,他一定会度过人生这道坎的。“楞严一卷心如水”,我默默向诸神、诸位菩萨虔诚的祈祷,帮助这位可亲可爱又可敬的老人过此一劫。
         阿弥陀佛。
                                                                                              黄海2010年6月13日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2-5-21 15:17

本帖最后由 陡梯书屋主 于 2012-5-29 09:57 编辑

{:1_117:} {:1_117:} {:1_118:} 创建:2010-05-21日 ,已整二年了,日子过得真快。为了我崇敬与敬爱至深的二位恩师冯仲华和马士达老师而设此博栏,如今马士达先生已驾鹤去了天堂,真让我思念并悲痛着、、、、、 。马老师您在天堂还好吗?-------陡梯书屋主2012.5.21记


江山水汉 发表于 2012-5-22 18:40

……又特意从前往后认真地看了一遍,我还是头一次怀着如此沉重的心情来读帖子的。先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又特喜爱他的篆刻………。记下寥寥数笔以示怀念!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2-5-23 10:25

回复 168# 江山水汉


    {:1_98:} {:1_9:} 恩师马士达先生-------真的好想您!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2-6-26 13:58

{:1_117:} {:1_117:} 转发一篇文章: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怀念恩师马士达先生
               作者: 王建根(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理事)2012-3-12

      有一种悲痛,痛彻心扉,痛断肝肠。那是失去亲人的痛,那是一种悲伤已极的痛。
      2012年2月20日(农历壬辰年正月二十九)夜22点53分,我的恩师马士达先生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一位声名卓著的书法篆刻大家,一位诲人不倦的名师,一位慈父,一位为人称道的朋友,就这样匆匆走了。
      噩耗传来,震悼心颜,抚念摧切,悲痛的泪水如止不住的闸门,不尽地流淌;我哀伤的心在泣血。呜呼痛哉!呜呼哀哉!


                     师生情谊铭心骨

      人之相识,很大一部分是缘分使然。我于1986年认识了马士达先生,聆听了他的书法讲座。当年我分配到南京工作。1987年,我闻知马士达先生已调入南京师范大学,大喜过望,自此遂从先生游,转眼已26年。
      马先生性格沉稳,为人刚直诚恳,底蕴深厚,尚拙朴而不事浮华,论艺事常有灼见。先生的人格魅力,他对书法篆刻的精深见解,他作品中传达出的艺术震撼力,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纯真义方的大家风范。26年来,先生的耳提面命,常让我醍醐灌顶。先生对我格外器重,为我授业解惑,悉心指点,时时点拨,当面示范,故我虽愚钝,终有所获焉。日久天长,师生之情越来越近,越来越亲。在我眼中,先生早已成为一位父亲一般的长者,一位开我茅塞的人生导师。
      先生对我很关心,时常问寒问暖。他常常问我:“工作累不累,有没有时间搞书法?”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搞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有这么好的底子,千万别放弃。” 他常说:“你一定要自信。一个真正艺术家的作品价值,并不是以金钱多少、名气大小、地位高低来评判,关键是看作品的艺术质量能否站得住,历史会给予公正公平的评价!”先生很和蔼,每次都是用讨论的方式与我倾心交谈,谈得最多的,是观念问题,如审美、取法、传统与创新等。谈到高兴处,他的两眼会放光。每当这时候,我都会格外留意,因为接下来说的,一定是他深邃、精辟、让我受用的见解。
      每次去先生家,我都是拿着习作请先生指点。先生评价作品,从来都是实事求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常常是一针见血。有一次,他看了我的作品后,毫不客气地说“技法成熟了,但气息退步了。所有的字单独看都不错,但放在一起没有主次,没有对比,整体就不是一幅好作品。” 近年来,他看到我展览的作品越来越成熟,心里由衷地高兴。他夸奖道:“2008年,你从北京回来后,作品气息为之一变,难能可贵!”他常对其他弟子说:“看看建根的作品,他写得很不错。”我在篆刻方面下的功夫不够,但当他看到我作品上的印章后,鼓励我说:“你的篆刻气息很好,以后多刻刻,技法上要更熟练些。”还特意送我一条制作篆刻刀的白钢。他曾对一位慕名而来请先生刻印的人说:“我精力不济,可以请建根刻。”
      2009年2月6日《东方艺林》杂志社为我召开了一次书法研讨会。各位专家对我褒奖有加。先生说:“你是一位很纯粹的书家,不为功利所累,又有较好的人文基础,这是优势。这几年你就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变化形成自己的艺术品格,进行了多种探究,有了不少收获。但你不能满足于此,接下来的路如何走?如何形成完全属于自己的书法语言?这是你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谈到继承和创新,他说:“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审美理想、艺术基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搞书法,要在自己理解悟通的基础上,做到心手相应。只有去掉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继承了古人。只要自己悟通了,扫除了思想障碍,就可‘一意孤行’。只要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标,在实践中探索,将来必成大器。”最后他补充道:“你目前正处在创作的旺盛期,你的作品可以多一点绚烂,到老了才该归为平淡。”当听说我要出一本书法作品集,先生欣然为我作序。遗憾的是,我的作品集还没出版,先生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泪 洒 江 河 哭 先 生


      自2010年5月查出不幸身患肺癌后,马士达先生与病魔抗争了整整21个月。在治疗期间,不管是手术,还是化疗,先生表现得异常坚强。面对厄运,他的人格和灵魂中依然保持固有的那份执着、伟大和高贵。除了那活泼可爱的小孙女,他最牵挂的还是书法篆刻。我与众弟子、先生的家人一起陪伴着他,希望能够他吉人天相,挺过劫难,恢复健康。
      先生病后,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我不像以前那样带作品去请他指点了,就是常常陪他喝茶聊天。但他聊着聊着,话题总是离不开书法篆刻。他真的没有一刻忘记艺术。师母最了解他:“离开这些,他更难受。” 是啊,他羸弱的躯体里涌动的是那颗澎湃的艺术之心!一匹战马离开疆场,该是怎样的寂寞?
      记得第一次化疗结束,我和师母及几位弟子一起送先生回江宁的家,我们正在打扫房间,先生已在楼上的书房听起了二胡曲。悠扬的音乐充满了生机——先生是在为自己战胜病魔鼓劲!我来到书房,先生又开始不知疲倦与我谈艺论道,似乎忘记了自己的病情。
      先生在病中仍创作不懈,2011年1月,在病重期间为鼓励自己战胜病魔而刻制一方“老马给力”的印章,其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坚强的毅力深深感动了身边同道、学生和朋友们。在孙向群等人的努力下,在江苏省文化促进会、清凉书院等单位的支持下,南京的篆刻家们自发组织了“得众动天,美意延年——马老给力篆刻特展”。
      2011年上半年,我记录了一些先生的谈艺经典,请先生过目,他仔仔细细地逐条看过,对不妥之处一一修正,并高兴地说:“有你们几个弟子,我的艺术见解,一定能传承下去。”孙向群先生提议给先生在《篆刻》杂志做一期专题,将我记录的谈艺录资料与孙向群、梁培先等人的资料汇合,形成了《玄庐谈艺录》,先生看后很高兴。
      2012年1月在春节前几天,我去看望先生。先生因病情加重,说话困难,每句只能说几个字,但还是努力想说。当说到我的书法时,他费力地说“你要更加 ……”因为说不出来,他显得很着急。当我猜出“是否是需要更加放松恣肆一些” 时,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微笑。身患重病的他,不顾自己的病痛,还在为学生操心。看着先生日益消瘦和疲倦,我恨我不会说出过多的安慰的话,而我的心在流泪。
      先生生命旅程最后的十六天里,开始还能偶尔睁一下眼,后来就一直昏迷在病床上,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我守在先生的病榻前,只有在心中默默祈祷上苍,能够带给这位天才的艺术家以福祉,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
      先生再也没有醒来。直至2012年2月20日夜22时53分,我离开先生病房才一个多小时,先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先生才69岁,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就这样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天妒英才,情何以堪?我久久地跪在先生的灵前,如痴如呆。
      多想再一次看看他大刀阔斧地刻出那鬼斧神工的印章;多想再看看他豪情满怀、痛快淋漓地挥洒笔墨;多想再听听他以如珠的妙语谈人生、谈艺术;多么想再听听他如泣如诉的琴声!


                           艺 坛 大 家 人 共 仰

      马先生为人真,有真性情,不随风俯仰,不自欺欺人,刚正不阿有如荷的不染淤泥,梅的傲霜斗雪,剑的宁折不弯。
      马先生为艺真,尚真气格,不掩饰、不做作、不卖弄、不张扬,不故作深沉,不作无病之呻吟。 “大义著明”、“亲君子远小人”、“铜古人三镜” 、“养吾道”、“作书似作人”,他刻过的这几方印,正是他人生品格的写照,是一个艺术家的深沉之思和博大情怀。
      他傲如古松,痴如顽石,谦如空谷。因为傲,所以他卓尔不群;因为痴,所以他精益求精;因为谦,所以他博采众长。
      他像一匹孤傲的骏马,驰骋在书印艺术的疆场;他用他心爱的篆刻刀,刻出一步步生命的轨迹;他用他淋漓的笔墨书写出别样的人生。
      他深入传统,潜心修行,出入古今,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讲究“心法”的悟通,他在“自然则古,自由则活”的艺术精神指引下,以“活解”的方式,食古而化,由技入道,发乎情,止乎理,力求我法、我神、我境。他不满足于小情调、小意趣的着意表现,而是展现大刀阔斧、纵横捭阖、磅礴浑厚的博大气象。印如此,书亦如此。
      正因如此,他的人格与艺格实现了高度统一。正因如此,人们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了古雅,读出了性情,读出了苍莽丘壑,读出了怒涛霜雪,读出了剑胆琴心,读出了云卷云舒。 正因为如此,他不仅是学生眼里最尊敬的导师,更被众多书法篆刻同道、社会各界人士都引为知已。


                           书印长留天地 间

      马士达先生走了,安然地走了。
      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人生的价值,要看他生命的旅程上留下了什么。孔夫子留下了《论语》,王羲之留下了兰亭墨迹,俞伯牙留下了高山流水,曹雪芹留下了琼宇红楼……
      马士达先生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他的书法篆刻艺术,还有他海纳百川的人格,更是他的艺术精神,那份对艺术的执着,那种远见卓识,那种“我有我在”的大智大勇,还有那光耀百代的艺术良知。他的慈爱,犹如一掬炎夏中沁人心脾的甘泉;他的嘉言懿行,显示出春风拂面般的人格魅力;他的艺术,更是我永远敬仰的巍巍高山!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虽已驾鹤西去,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高风亮节,他的大家风范,他的艺术之魂,他的书法篆刻将永留天地间,让我们警醒,让我们深思,让我们更加奋然前行。
      谨以此文告慰恩师的在天之灵,也寄托我对先生深切的哀思。





http://blog.shufa.org/attachment/201205/15/84611_1337050139qf53.jpg
照片中迎面、着蓝上衣者为:王建根先生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2-6-27 15:55

{:1_117:} {:1_117:}

                                                            马士达先生谈书 法 问题


看一个书家能否有潜力,一看其对书法艺术的本质把握是否精准,是谓慧心;二看其是否执着与勤奋,是谓恒心;三看是否有强劲的创造灵性,是谓悟性。具备了这些素质,其书艺大进,当是意料中事。 我以为,书家必须理清两个问题。一是继承和创新。搞书法要进得去,出得来。进要广泛涉猎,出要有主观色彩。师心,贵有我;求是,可如贤。故拘于传统,因袭古人,与抛弃传统一样可笑。流沙河先生说得好:“任何创造都是继承,最好的创造就是最好的继承。死守传统,做个孝子,只有给老太爷送终的份儿,恰恰是最坏的继承。” 二是笔墨与神采意蕴。书为心画,笔墨技法虽是书法所必须,但笔墨技法本身不等于书法,书法必须传达出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故作书要解衣磅礴,无意而此意,无法而皆法,最忌因文伤质,因法害意。一个真正的书家,不是企图以自己的作品去迎合人,而是用作品的精神内涵,去引导人们的审美。我的老师宋季丁先生曾说过:“宁让一个内行说好,不让百个外行称道。”如能进一步参透并牢牢把握书法艺术的本质,真正做到放下心、放开胆,笔下必将别开生面。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2-6-27 15:56

{:1_117:} {:1_118:}            马   士   达先生谈书法问   题


看一个书家能否有潜力,一看其对书法艺术的本质把握是否精准,是谓慧心;二看其是否执着与勤奋,是谓恒心;三看是否有强劲的创造灵性,是谓悟性。具备了这些素质,其书艺大进,当是意料中事。 我以为,书家必须理清两个问题。一是继承和创新。搞书法要进得去,出得来。进要广泛涉猎,出要有主观色彩。师心,贵有我;求是,可如贤。故拘于传统,因袭古人,与抛弃传统一样可笑。流沙河先生说得好:“任何创造都是继承,最好的创造就是最好的继承。死守传统,做个孝子,只有给老太爷送终的份儿,恰恰是最坏的继承。” 二是笔墨与神采意蕴。书为心画,笔墨技法虽是书法所必须,但笔墨技法本身不等于书法,书法必须传达出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故作书要解衣磅礴,无意而此意,无法而皆法,最忌因文伤质,因法害意。一个真正的书家,不是企图以自己的作品去迎合人,而是用作品的精神内涵,去引导人们的审美。我的老师宋季丁先生曾说过:“宁让一个内行说好,不让百个外行称道。”如能进一步参透并牢牢把握书法艺术的本质,真正做到放下心、放开胆,笔下必将别开生面。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2-8-1 17:16

回复 165# 江山水汉


    {:1_117:} {:1_122:}






{:1_98:} {:1_9:}军人的八月一日,马士达先生:学生、与您相比是新兵的我-------陡梯书屋主向在天堂的您致崇高敬礼!!!

             往日的军旅生涯,也让我想到恩师马士达先生在部队的军人生活。马士达先生,出生于一个老革命的家庭,是位老军人、老兵了,也是一位有五十年党龄的老牌共产党员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海峡对岸蒋先生叫嚣反攻大陆,全国备战迎敌,信仰坚定的父亲将读高中并等待高考的儿子-------马士达送到了部队。弱冠入伍持枪,马士达来到蒋中正先生老巢---------古都南京。在作战部队,马士达苦练军事本领,时刻准备冲锋杀敌并宣誓成为了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共产党员。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恩师马士达先生:凡是见过或与您老人家交往过的人们都能感受到您军人般的气质和豪迈情怀。
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查看完整版本: 书法、篆刻家一一马士达先生遗作展即将在南京、太仓市二地隆重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