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造假招数多
书画造假招数多当下书画赝品的出笼,已经完全脱离了“作坊”模式,变成了一种系统工程。
书画赝品一般分为临摹本、造本、仿本、假画真跋、改添款等几种。临摹本,即比照原作临摹;造本,即专造年代远且无作品传世的名家作品。由于无法将此画与作家其他作品相比较,造本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仿本,即作伪者长期研习某一名家作品,易于操作且较为常见,有的已经与该名家的笔痕趋同,甚至具备了相当的艺术造诣;假画真跋,中国书画在流传过程中,画面空白处大都有名人的题跋,它也是研究和鉴定此类作品的重要依据。造伪者绘制出赝品,重新揭裱时,再配以真的题跋,在这种情况下书画鉴赏家也难免不看走眼;改添款,主要凭借作伪者高超的装裱技术。他们大都是将古代或者同时代无名或者小名家作品上的落款挖掉,改成前人或者同时代大家的落款。原来的书画无款,添上某一名家的名款以成“名人之作”。
画工作伪时,有的把名家之作放在玻璃桌下面,利用灯光反射去拓绘,或用大幅玻璃纸铺在原作上,逐笔细描,之后把描好的玻璃纸铺在灯桌上面,再覆以宣纸,然后运笔画于宣纸上。没有此条件或“手性”好的干脆挂在墙头描摹,而后题跋钤印,堂而皇之地随行入市。还有一种做伪方法;把原画照成透明胶片作底版仿制。这种方式如今更新为激光照排。此外,一些新的技术手段也被运用于作伪,如借助化学溶剂、红外线等等。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可使古今名家大作逼真地复制出来,让更多的人能从中去贪图原作的风采、韵味。这与其他一些复制品一样,如实载明了复制的标注,但偏偏有不良之徒把复制品稍作加工,剔除“木版水印”标注,作为真迹倒卖。
书画作伪除了统体作伪外,还有以下伎俩,目的仍然是抬高其身价。
半真半假,以一段真的题跋,接上一段假画,或利用真款有余纸加绘假画。还有的把原画加大,增加尺幅面积,如利用假画把册页接长。也有的把一幅画分切成两段甚至三段,这种情形多发生在长卷有引题尾跋者,通过分切移植,弄得画真题伪、题真画伪,扑朔迷离。有的移贴手法精妙,除非重新装裱,否则很难发现。某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古代山水画,专家多次鉴定都确认为真迹,何况上面还有黄宾虹的题记。直到重新翻裱,揭开一看,题款和画脱落开来,成为两半,才知其中有诈。
对一些古旧作品的赝品,售假者通常会在假画上加盖伪造的著名鉴赏家的鉴定专用图章,甚至专为鉴定此画作的题跋。
造假者通过拍卖公司或画廊,将他们的成交单进行一番填写,俨然是一份买卖的真凭实据。有的甚至伪造他国的一些买卖文件,然后以“回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
某些造假者还与一些书画家的后人或亲朋结成同盟,串通起来坑害消费者。比如做旧,电熨斗在宣纸上熨一遍,时光就可倒流一百年。
凡此种种,给书画真伪的鉴定造成了很多麻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