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总务 发表于 2011-6-8 17:16

《涉事》第四辑——| 品| 鑒| 张世刚 (高清晰版)

新文化书画杂志——《涉事》杂志第四辑出刊销售!
每册含快递费或邮局挂号费优惠价:50元。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178469-1-1.html


《涉事》第四辑——| 品| 鑒|张世刚 (高清晰版)

张世刚

1958 年生于辽宁海城。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培训中心教授,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鞍山师范学院副教授。
作品获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金奖,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金奖,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大展银奖。入
展全国第三、五、六、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首届全国书法兰亭奖作品
展,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大展。1990 年组织“辽宁省二十九人书法进京展”,1995 年参与组织“全国第六
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2003 年9 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张世刚书画作品》专辑。曾被中国书法家协会
评为“德艺双馨”书法家,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评为“优秀书法家”,辽宁省文联评为“辽宁文艺之星”。



http://www.shufa.org/bbs/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论坛总务的微博

论坛总务 发表于 2011-6-8 17:17

《涉事》第四辑——| 品| 鑒|张世刚 (高清晰版)

安淡惜福
文/马明博

品茶闻香,翻阅《齐白石全集》(第五卷),我的目
光停靠在齐白石的《菜根清香》上。水灵灵的大白菜,红
红的大萝卜,仿佛刚刚走出田埂就来到画面上,看着它们,
仔细地嗅一下,感觉周围弥漫着浓郁的泥土的芬芳。我不
由得赞叹,“白石老人画得真好!”
他在书案那边坐着,静静地读《唐李邕麓山寺碑》。
听到我自言自语,他抬起头,也往画册上注视了一眼,“那
当然!白石老人,五百年不遇的天才!平平常常的白菜萝
卜,一到老人家笔底下,就成为艺术,成为美。”
眼前的画,让我想到以前读过的一个故事。冬日清晨,
白石老人到菜市场遛弯儿,在一个菜摊前停下脚步。好新
鲜的白菜、萝卜啊。老人想买些回去。一摸身上,发现,
没带钱。老人跟卖菜人商量,“掌柜的,我给你画一幅白
菜萝卜,换你几棵白菜、几个萝卜,怎么样?”卖菜的将
头摇得像拨浪鼓,“那哪儿行?你画出来的是假的,我卖
的可是真的。”
他放下所读的字帖,说:“既然你喜欢,我给你画一
张吧。”
他在画毡上铺好宣纸,开始调墨、调色。我将画册的
那一页给他作参考。他笑着摆了摆手,“这些,都烂熟于
心了。我不是仿,是借白石老人的风格创作一幅张世刚的
白菜萝卜。”
这句话,让我想到白石老人说过的“学我者生,仿我
者死”,也让我联想到著名书法家张荣庆先生对他书法的
评述,“世刚深入董其昌的堂奥,却又破门而出”。
寥寥数笔,勾勒出两棵白菜的大致。他在水盂里将笔
洗干净。笔含清水,又蘸少许墨,他将笔在另外的纸上划
了几道,从中选定合适的墨色后,迅风疾雨一般画出白菜
叶子。水墨交融,纸上一片淋漓的水气。在墨色留在纸面上、
水往四周浸润之际,他笔蘸浓墨,又补了几笔。两棵大白菜,
活灵活现。他换了一枝笔,调胭脂色,在白菜下面补了两
只大红萝卜。他拿起一枝叶筋笔,蘸了墨,在纸上为白菜
勾勒叶筋。纸的左上角,有一片空白,他凝神静思片刻,
又拿起笔,补了一片撇出去的菜叶。
这两棵白菜,勾起我一段少年时的经历。初冬时节,
我跟随父母去菜园砍白菜。母亲对我说:“把不抱团的菜
叶扯下来,就是你今天要干的活儿。”此时此刻,在我面
前的这片撇出去的菜叶,幸亏是在画面上。
他问我,“这幅画题什么字呢?”
“安淡惜福。如何?”
“当然好!”
他提起笔,一边写一边问我,“为什么喜欢这几个字?”
“白菜味甘,性淡,很适合这个‘安’字。孔子说‘不
非时食’,以今天来看,也含有不吃反季节菜的意思。冬天,
要安于吃白菜,像南朝陶弘景说的‘菜中有菘(指白菜),
最为常食’。《本草》记载,白菜有‘益胃生津,清热除烦’
的功效,它的味道虽然淡,却对人的健康有帮助。萝卜,
又叫菜根,古人不是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安’吗?”
他停下笔,抬起头问我,“你说的是安淡。萝卜在古
时候叫什么,你知道吗?”
我有些茫然。
“古时候,萝卜叫作‘莱菔’,咱来个谐音,叫它‘来
福’。这样一来,就成了真正的‘安淡惜福’了。”
说着,他瞅着我呵呵地笑了起来。
学佛之后,他以信愿力,过日常生活,佳味无多,不
外菜根粗粮苦茶;我闻如是,无非松风鸟语泉声,与“安
淡惜福”四字,很相衬。在《小窗幽记》一书中,明代隐
逸之士陈继儒先生三百年前写下的一段话,此时可以搬来,
为他的生活作注脚:“一间屋,六尺地,虽没庄严,却也
精致;蒲作团,衣作被,日里可坐,夜间可睡;灯一盏,
香一炷,石磬数声,木鱼几击;龛常关,门常闭,好人放来,
恶人回避;发不除,荤不忌,道人心肠,儒者服制;不贪名,
不图利,了清静缘,作解脱计;无挂碍,无拘系,闲便入来,
忙便出去;省闲非,省闲气,也不游方,也不避世;在家
出家,在世出世,佛何人,佛何处?此即上乘,此即三昧。
日复日,岁复岁,毕我这生,任他后裔。”
闲来偶有所感,他信笔作画。
如,《抬头见喜》,是他在书房极静之时,忽然听到
喜鹊叫声,因此信笔在纸上画了一只喜鹊。这幅小画,很
有八大山人的味道,他补题的“抬头见喜”,让我想到白
石老人画下一只螃蟹后的题字:“司马文章,横行天下”。
如,《春来草自青》,在他的画案上,一盂清水中,
有三两枝盛开的百合。有一天,我与他对座品茗,他忽然
有了画兴,在纸上画下一只石瓢壶、三只小茶杯、一只净瓶,
三两枝花。在画的右侧,他抄上“敦煌遗书”中唐代僧人
王梵志的一首诗“水月无形,我常只宁,万法皆尔,本自
无生。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如他画下一棵秋天的柿子树,落尽了叶子的枝杈间,
挂着十二只红彤彤的柿子。他命题为《十二因缘》,让我
想到佛陀所说的“十二因缘”之法。
在《水与梦:论物质的想象》一书中,法国美学家加斯东•
巴什拉指出,如果用想象力深挖存在的本质,则“形式深
入于实质中,形式是内在的”。对于他这个潜心净土、追
求身口意统一的人来说,如果以此论点为参照,他的日常
生活、书法、绘画等存在的形式,与其内心世界,是一体的。
古德说:“修净土者,自净其心,方寸居然莲界;学
禅坐者,达禅之理,大地尽作蒲团。”写字、作画、焚香、
念佛,他过着安淡惜福的日子,安于布衣暖暖,菜根香香。
他的书法与绘画,是否传递着他所感悟的净土世界的气息
呢?
我想,应该是这样。因为早在两千五百年前,释迦佛
即指出“一切唯心造”。

论坛总务 发表于 2011-6-8 17:18

《涉事》第四辑——| 品| 鑒|张世刚 (高清晰版)

论坛总务 发表于 2011-6-8 17:19

《涉事》第四辑——| 品| 鑒|张世刚 (高清晰版)

论坛总务 发表于 2011-6-8 17:19

《涉事》第四辑——| 品| 鑒|张世刚 (高清晰版)

论坛总务 发表于 2011-6-8 17:20

《涉事》第四辑——| 品| 鑒|张世刚 (高清晰版)

论坛总务 发表于 2011-6-8 17:21

《涉事》第四辑——| 品| 鑒|张世刚 (高清晰版)

论坛总务 发表于 2011-6-8 17:21

《涉事》第四辑——| 品| 鑒|张世刚 (高清晰版)

王品墨 发表于 2011-6-8 23:38

{:1_107:}{:1_107:}

王玮ww 发表于 2011-6-9 06:54

{:1_52:}{:1_52:}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涉事》第四辑——| 品| 鑒| 张世刚 (高清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