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界主人 发表于 2005-5-27 12:45

《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的目的﹑范围和对象
    第二节资料来源与研究现状      
      一﹑傣﹑汉古代文献中的有关记载      
      二﹑中国学者有关傣族佛教音乐的著述      
      三﹑中外学者有关掸傣系族群佛教音乐的著述      
      四﹑本人的考察过程和研究状况      
    第三节学科定位和文化立场   
      一﹑学科定位
      二﹑文化立场
      三﹑研究过程与文化立场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理论来源
      一﹑传统宗教学的两翼:信仰与仪式   
      二﹑走下神坛的当代仪式学研究
      三﹑信仰传统与仪式传统
      四﹑民族音乐学的两种相关研究模式
    第五节傣族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的分析程序
      一﹑“本文”的描述与分析
      二﹑语境分析与跨地域、民族音乐文化比较

清凉界主人 发表于 2005-5-27 12:45

《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目录

第二章民族文化简况
    第一节傣族文化历史简况   
    第二节傣族南传佛教信仰
      一﹑南传佛教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南传佛教的传入   
      三﹑经典、教派和戒律
      四﹑中国南传佛教的现状
    第三节傣族南传佛教的文化传统
      一、信仰传统与仪式传统
      二、官方传统与民间传统
      三、本文传统与口头传统
    第四节南传佛教的音乐文化观
      一﹑原始佛教时期的音乐文化观
      二﹑民俗音乐与佛乐供养
    第五节傣族的节日﹑仪式及其当代变迁
      一﹑节日与仪式
      二﹑傣族的佛教节日
      三﹑傣族节日仪式的结构性分类
      四﹑安居节的宗教和民俗特征
      五﹑泼水节的宗教和民俗特征
      六﹑佛教节庆的当代变迁

清凉界主人 发表于 2005-5-27 12:46

《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目录

第三章    安居节法会仪式及其乐舞活动实录
    第一节入安居和出安居仪式
      一﹑西双版纳景洪宣慰街的传统安居节法会
      二﹑景洪县村寨佛寺的入安居仪式
    第二节“赕坦”仪式
      一﹑景洪县村寨佛寺的“赕坦”仪式
      二﹑勐海县村寨佛寺的“赕坦”仪式
      三﹑景洪县城郊佛寺的“赕坦”仪式
    第三节其它赕佛仪式
      一、景洪县村寨佛寺的“赕塔木那”仪式
      二﹑勐海县村寨佛寺的私人“做摆”仪式
      三﹑勐海县村寨佛寺的“赕麻哈班”仪式

清凉界主人 发表于 2005-5-27 12:46

《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目录

第四章    傣族泼水节仪式音乐活动实录
    第一节 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仪式音乐活动
      一﹑州府地区的泼水节仪式和庆典活动
      二﹑村寨佛寺的泼水节仪式和庆典活动
    第二节德宏傣族泼水节仪式音乐活动
      一﹑泼水节前的准备工作及上山采花活动
      二﹑市内广场的泼水节民俗歌舞及佛事法会活动
      三﹑城区寺院的泼水节佛事法会及民俗歌舞活动
      四﹑乡村野外的泼水节民俗歌舞及佛事法会活动
      五﹑边境寺院的泼水节佛教仪礼及民俗歌舞活动
第五章佛教仪式音乐的类型与划分
    第一节仪式音乐的一般分类原则
    第二节傣族知识分子的音乐分类观念
      一﹑民间分类问题
      二﹑受访对象与对话方式
      三﹑分类观念与划分方式
    第三节巴利﹑傣﹑汉文古籍中的音乐分类思想
      一﹑印度古籍和原始佛经里的音乐分类记载
      二﹑傣文诗歌理论中的相关分类
      三﹑汉文史籍中的音乐分类
    第四节音乐文化丛分类系统
      二﹑核心层次───巴利语为主的佛教经腔
      三﹑中介层次───傣语佛教经腔和大鼓舞曲
      四﹑外围层次───佛教节庆歌舞音乐
    第五节音乐与非音乐因素的结构性分类
      一﹑作为文化语言纽带的“仪式化行为”
      二﹑“仪式音响”与音乐/非音乐现象
第六章仪式与仪式音乐的结构系统
    第一节理论概念和分析过程
      一﹑固定因素───可变因素与文化模式理论
      二﹑模式变体的不同表现
      三﹑分析方法和基本步骤
    第二节仪式音乐的符号结构系统
      一﹑一般结构系统特征
      二﹑安居节仪式音乐的结构系统
      三﹑泼水节仪式音乐的结构系统

清凉界主人 发表于 2005-5-27 12:46

《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目录

第七章音乐风格和形态分析
    第一节核心层次───巴利语为主的佛教经腔
      一﹑仪式经文对诵───请佛套曲
      二﹑日常课诵经腔───晚课套曲
      三﹑小结   
    第二节中介层次───傣语佛教经腔和大鼓舞曲
      一﹑维先答腊套曲
      二﹑大鼓舞
      三﹑小结
    第三节外围层次───佛教节庆中的歌舞﹑吟唱和佛曲
      一﹑歌舞音乐
      二﹑吟唱音乐
      三﹑民间佛曲
      四﹑小结

清凉界主人 发表于 2005-5-27 12:47

《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目录

第八章佛教仪式音乐与社会文化分层
    第一节传统佛教节庆音乐与多层社会文化格局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多元分层”社会文化背景
      二﹑区域性文化分层的族群特征
    第二节古代傣族传统音乐的阶层化特征
      一﹑汉魏时期傣族官方礼乐的萌芽状态
      二﹑唐宋时期傣族官方礼乐制度的初现
      三﹑元明时期傣族官方音乐的社会分化
      四﹑现代传统节庆仪式中遗留的官方音乐因素
    第三节当代节庆仪式音乐的社会性发展空间
      一﹑传统佛教节庆音乐的社会中介性质
      二﹑节庆仪式音乐表演与地缘文化环境
      三﹑节庆仪式音乐表演与城乡关系格局
      四﹑节庆仪式音乐的跨地域──阶层互动
    第四节现代节庆仪式音乐与文化变异
      一﹑佛教仪式音乐的“核心层次”与文化变异
      二﹑佛教仪式音乐的“外围层次”与文化变异

清凉界主人 发表于 2005-5-27 12:48

《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目录

第九章佛教仪式音乐与多元族群文化
    第一节传统的文化威权及其当代延续
    第二节节庆仪式音乐表演的多民族参与
    第三节节庆仪式音乐内容的主体化与多元性
    第四节二重宗教象征意义与多民族历史关系   
      一﹑佛教仪式中的二重宗教象征因素
      二﹑傣族的社神──寨神崇拜
      三﹑古代泐王与魔王关系的隐喻
      四﹑勐神﹑寨神祭祀的内容和过程
      五﹑勐神﹑寨神祭祀象征意义的解释
    第五节佛教节庆仪式音乐里映射的多重族性标识
第十章佛教仪式音乐与跨界民族文化
    第一节傣族佛教音乐文化的跨界民族文化背景
    第二节傣族与周边国家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的比较
      一﹑核心层次──巴利语为中心的跨地域性佛教经腔风格
      二﹑中介层次──以民族语言为依据的地域性佛教经腔风格
      三﹑外围层次──宗教—世俗音乐的结合及其传统文化特征
结论:“本土化”旧旌未掩旗鼓,“全球化”新潮已然到来
附录一:名词索引
附录二:图表
    1:云南省傣族分布示意图
    2:东南亚国家分布示意图
附录三:曲例
1.《南无经、布陀经与五戒经》(景洪县傣族)
2.《南无经、布陀经与五戒经》(勐海县傣族)
3.《南无经、布陀经与五戒经》(潞西县德昂族)
4.《早课诵经音乐》
5.《滴水经》
6.《厌世甜蜜经》
7.《贺党里坦经》
8.《维先达罗》
9.《赕佛调》(赞哈调)
10.《依拉灰》
11.《圆苏》
12.《高升歌》
13.《干朵》
14.《采花调》
15.《让我们欢乐地跳起来》(喊伴光)
16.《喊扎歌舞曲》
17.《索平迈》
18.《敢木傣崩奥洼》(开门节歌)
19.《宰种》(赕佛调,布朗族)
20.《宰蹦》(布朗族)
21.《色董》(洗佛祷歌,德昂族)
22.《格厄嗯格唵》(大供歌,德昂族)
23.《佤族水鼓舞曲》
24.《寺院大鼓舞曲》(一)
25.《寺院大鼓舞曲》(二)
26.《泼水节象脚鼓舞曲》
27.《泼水节象脚鼓舞曲》
28.《泼水节象脚鼓舞曲》
29.《泼水节象脚鼓舞曲》
30.《泼水节象脚鼓舞曲》
31.《泼水节象脚鼓舞曲》
32.《寺院象脚鼓舞曲》
33.《孔雀舞象脚鼓鼓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