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孤云在碧天 发表于 2011-9-4 13:18

14.大盂鼎 王根权

清道光初年于陕西省岐山县礼村出土了一件西周康王时贵族盂为颂扬周王而造的大盂鼎,此鼎造型端庄,形体巨大,鼎高101.5厘米,重153.5公斤,器腹、三足各饰兽面纹,腹壁铸有铭文19行,共291字,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青铜器。大盂鼎出土后,先被岐山豪绅宋金鉴拥有,后被岐山县令周庚篮夺得。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宋金鉴得中翰林后,又出银3000两把鼎赎买回来。同治年间,宋氏家道中衰,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恒乘机以700两白银购得,献给了左宗棠。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三月,左宗棠因遭人劾奏,幸因潘祖荫三次“上疏营救”,才得以解脱免罪,左宗棠遂以大盂鼎赠送给潘祖荫为报。
    潘祖荫,字东镛,号佰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中试探花,累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是清代汉人为仕的重要人物。潘祖荫去世后,其弟潘祖年亲自把大盂鼎秘密运回苏州老宅,谨加防护,秘而不宣。光绪末年,时任江苏巡抚的端方,为获此鼎对潘家后人软硬兼施,终未得逞。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主持潘家家政的是潘祖荫的孙媳潘达于,潘达于在宅中最不显眼的第二进堂屋中,挖成深五六尺的长方形大坑,在鼎内塞入破絮,鼎的四周又杂置数十器鼎彝,覆盖泥土,铺上砖石,将鼎深埋。日本军队攻陷苏州后,侵略者威逼潘家交出此鼎,潘家顶住强盗的淫威,始终不露宝鼎的踪迹去处。日本鬼子多次闯入潘家搜寻,也没有找到,侵略者丧心病狂地洗劫了潘家的财产和收藏,潘达于含泪忍悲离家赴沪避难。
新中国成立后,潘达于深感保护此鼎责任重大,遂于1951年秋,将历尽艰辛所藏的大盂鼎捐献给了即将开馆的上海博物馆。一年后,大盂鼎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选自王根权/《书画趣闻》)

东方书院 发表于 2011-9-13 20:33

{:1_122:}{:1_56:}{:1_122:}

一片孤云在碧天 发表于 2011-9-16 14:38

回复 2# 东方书院


    多谢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4.大盂鼎 王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