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孤云在碧天 发表于 2011-9-9 20:54

15.石鼓文 王根权

唐初天兴三畴原(今陕西宝鸡)出土了秦时制作的十个鼓状的花岗岩石墩,每个石墩的表面都刻有一首四言诗。人们将这十个鼓状的石墩称为石鼓,鼓上的文字称为“石鼓文”。又因鼓上诗文是记叙秦国君田猎之事,故又称“猎碣文”。“石鼓文”是金文与小篆之间的过渡书体,称为“籀书”,“石鼓文”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经过千余年的风雨,任日炙雨淋,满长苔藓,出土时部分文字已斑驳脱落,465字中有一半辨认不出。唐代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曾前去临摹作拓。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任国子学博士的韩愈向国子监祭酒建议,把秦石鼓移至太学作为讲学实物加以保护,遭到当时的国子监祭酒的拒绝。元和九年(公元814年),郑余庆使人将石鼓迁入凤翔孔子庙,此时石鼓已丢失了一面。后经战乱迁徙,石鼓不知被何人迁出了孔子庙,踪影全无。北宋初年,凤翔知县司马池找到了失落的九面石鼓,安置在凤翔府学的门楼下。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向传师以石鼓文拓本为线索,千里寻觅,在秦岭的一个小村中,找回了那面丢失的石鼓。大观年间,徽宗赵佶下诏将十面石鼓迁至汴京,还命金匠把石鼓上的刻文填满黄金,移入保和殿收藏。“靖康之变”时,十面石鼓随其他珍贵文物被金军迁往燕京,其间石鼓破损严重。元大德年间,国子学教授虞集在淤泥草丛中发现被遗弃的十面石鼓,将石鼓移到国子学大成门内的石坛上,设置铁栅栏进行保护,此时鼓上只存386字。十面石鼓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文仅存310余字。                                                              (选自王根权/《书画趣闻》)

东方书院 发表于 2011-9-13 20:32

{:1_122:}{:1_122:}

一片孤云在碧天 发表于 2011-9-16 14:38

回复 2# 东方书院


    {:1_122:}

源滔斋 发表于 2011-9-16 14:43

学习了

一片孤云在碧天 发表于 2011-9-20 17:16

回复 4# 源滔斋


    {:1_122:}

wgtxyr 发表于 2011-9-25 21:16

这是什么意思是??

一片孤云在碧天 发表于 2011-9-26 17:04

回复 6# wgtxyr


    ?????????????????????????

三角梅 发表于 2011-11-10 17:48

{:1_46:}

一片孤云在碧天 发表于 2011-11-14 17:31

回复 8# 三角梅


    {:1_5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5.石鼓文 王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