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局镜、博局俑和陶博局盘
西汉(新莽)“善铜”博局镜铭文:“新有善銅出丹陽,和以銀錫清且明。左龍右虎掌四彭,朱爵玄武順隂陽。八子九孙治中央,刻娄(镂)博局去不羊(祥)。家常大富宜君王,千秋萬歲樂未央”。(此镜未上手,铭文为隔着玻璃释读,个别字可能有不确之处)
此镜为河南省博物院藏品。是第三面有“刻镂博局”铭文的汉代铜镜。其它两面见《三槐堂藏镜》。根据此铭文,有学者提出应该将“规矩镜”更名为“博局镜”。
汉代“博局”陶俑(河南省博物院)和陶“博局盘”(南阳文物考古研究所)
战国迄汉盛行六博。由此“博局”俑上都能看出:一套博具中有六根箸,所以也称为“六博”。博本作簙,指博箸。除了箸以外,对博的双方各有六枚棋子。棋子布在博局上。另有博茕,即骰子。
《史记•宋世家》:“(庄公)十一年秋,湣公与南宫万猎,因博争行,……遂以局杀湣公于蒙泽”。又《漢书•吴王濞传》记吴太子与皇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下棋下到玩出人命的份上了,六博之盛,行棋者的执着可见一斑。
博局镜、博局俑和陶博局盘
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了一套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完整的博具:在方形的漆盒内,有一博局,六黑棋、六白棋共12杖,短筭30枚,长筭12枚,直食棋20枚,环刀和削。盒中有一圆窝,内置博茕。由此可见,“博局”的几何图形也就是“规矩镜”的几何图形。因此,规矩镜称为博局镜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是“博局”纹又是从何而来?许多学者认为与“式盘”有关——即与天象有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