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张星亮的篆刻
这是发在4月13日的《书法导报》篆刻版上的作品。
[公告]张星亮的篆刻
[这个贴子最后由风轻扬在 2005/05/17 04:45pm 第 3 次编辑]这是发在同期上的润格。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
[公告]张星亮的篆刻
[这个贴子最后由风轻扬在 2005/05/17 05:25pm 第 1 次编辑][公告]张星亮的篆刻
[公告]张星亮的篆刻
精彩!!!!!!!!!!!!!!!!!!!!!!!!!!!![公告]张星亮的篆刻
很好!!![公告]张星亮的篆刻
前贤丁敬有诗言:“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吾与张哥交往已有数年,其印风千变万化,又不失宗法,自成一格,既古拙浑厚,又隽永含蓄,且秦汉、流派皆精。自古至今,能从古玺中得真而不作泥古不化者寥寥无几,可谓凤毛麟角矣,而张兄星亮乃此一人,张哥古玺既宗秦汉浑圆,又有流派之隽美;流派既得牧甫之意又不乏秦汉之古,实乃当今印坛之佼佼者也!
张哥星亮数年之后,必成大器!
张哥,我们期待着!!!
[公告]张星亮的篆刻
看来邵兄是了解星亮的人.星亮近年来一直在钻研先秦古玺,尤其是三晋古玺方面,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许多艺术界人士都请他刻印,著名书家林鹏先生曾一次请他刻了十方一厘米左右的小古玺印.而山西画院的画家们大都都用着他的印章.[公告]张星亮的篆刻
《张星亮篆刻集》序徐正廉
雖然自己也是篆刻作者,但我還是悲觀地覺得,不是以三五年,而是以三五十年,“歷史”一些的概念來看,篆刻是一門夕陽藝術。今天在報上讀到,上海今年鋼琴考級報名約兩萬人,而即將開幕的兩年一度的上海書法篆刻大展,收到的篆刻稿才二百來件。不必說篆刻已經吸引不了年輕人,即便是篆刻必不可少的石材,也面臨着枯竭的危險,曾經作為主要印材的青田石,現在就幾乎找不到好的了。因為此,我總覺得今天的篆刻作者,不管他有多高的地位和潤格,總免不了披一縷蒼凉色彩。而如果没有錢、没有勢,甚至連謀生的工作都難以穩定,却依然執着於篆刻,為篆刻傾注幾乎全部的心力,這樣的作者,或可以說接近殉道的悲壯了。
并州張星亮或者正是這樣一位作者。
然而也正因為此,在很多同道改弦易轍,像無奈地離開貧瘠的家鄉一樣,離開篆刻的時候,張星亮的篆刻却一步步地走向成熟和老到,與我前些年到太原去的時候不可同日而語了。我覺得南派篆刻背着太沉重的傳統枷鎖,很多作者刻了幾十年,依然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聽其自然地、被動地等着水到渠成。而北派篆刻則又將創新看得太容易,將法度看得太無謂,大家縱横馳騁,隨心所欲,“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晋”。而張星亮的篆刻或可以說介於此二極之間。他也刻得既聰敏而又有情趣,或者說有“現代意識”,但刀筆間還是可以看出其秦璽漢印的根柢。比如“古雅”、“上善若水”、“非賢莫居”、“自在飛花”、“鄰家美眉”、 “建業印信”等等,都比較有機趣,有視覺效果但又耐讀。不過我更願意推介張星亮的小印。要將小印刻得大氣磅礴當然是勉為其難,但在清隽、秀麗中透露出堅勁、雄健却是小印的高明處也是難為處。而張星亮的小印如“李剛”、“駱夫”、“徐水”、“建華”等等,却着實能在極小的方寸裏演繹力量和情趣,又不失古典的韻味,令人驚喜。
因為我也是篆刻作者,刻了幾十年印章,所以比常人更懂得篆刻創作的艱難和知音的難求。賈島所謂“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秋。”因此很樂意寫幾句鼓噪呐喊,為張星亮,也為篆刻。即便夕陽,也要炫爛。
[公告]张星亮的篆刻
[这个贴子最后由风轻扬在 2005/05/20 06:25pm 第 2 次编辑]以上是徐正濂先生为<艺苑翰墨-张星亮卷>所作的序言.
下面是作品集中的部分作品和一些近作.
申三 0.8CM X 0.8CM
徐水 0.7CM X 0.7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