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笔,如“子”、“为”、“也”、“苞”、“手”字之勾;
二、折笔,如“藏”、“同”、“未”、“时”字之勾;
三、反笔,如“载”、“夷”、“月”、“闻”等字之勾,这是最关键的笔法,请临习时仔细体会,戈勾用折笔还是反笔,与勾的角度大小有关系,角度小用反笔,角度大用折笔,竖勾也是同理。
反笔的写法,以“载”字戈勾为例:向右下斜入笔,略向左移笔,调整为中锋,向右下以匀速、一定弧度行笔,到末端,逐渐提笔正锋至几乎离开纸面,然后反笔,往上按笔,笔锋朝向戈勾相反方向,向上提笔出勾。 前辈高人啊,膜拜学习哈 {:1_43:}{:1_52:} 看了近临大作,先生于庙堂碑可谓下功夫不小,已见其神韵。虞书难学,古已有此说。如果先生用笔再内敛和沉稳一些,就会更具其神。另外,有书家说,孔颖达碑笔法接近庙堂,只是字形稍长,不知您是否同意此意见?还有先生结合智永千字文学虞,渊源接续,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总觉得智永千字文墨迹本虽好,但不如明拓本更接近虞书风格,先生以为如何?特此就教,希望能看到您的意见。 回复 14# 巨岩之蚊
多谢赐教!近期写的庙堂碑小有进步,纠正了一些笔法上的问题,但纸笔不佳,就不上了。倒是其他碑帖写得略杂些,临习庙堂碑之闲暇,我喜欢读帖,如化度寺、卫景武公碑、黄庭经、十三行、兰亭序、集王圣教序等朝夕谛视,于用笔和神韵似有所悟、所得之后,即临习一通,必有进步,这样随着楷法的精进,书艺进步迅速,只可惜日间工作太忙,临池时间少了些,只有多读帖了。 {:1_296:}{:1_296:}{:1_296:} 确实没得说一个字 好同时也谢谢你的指点 来向先生学习并问候 我见到了您给我的留言提示,但我找不到留言板!?{:1_281:} 佩服!{:1_107:}
李文华近日临书:《孔子庙堂碑》《兰亭序》《千字文》,请不吝指正
阴晴圆缺在窗外,只有这种境界才能体其真妙!- 发送自我的 iPhone 大板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