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孤云在碧天 发表于 2011-12-11 17:34

一代书法大家毛泽东 王根权

研读《书谱》,融汇书旨,见证毛泽东于中国书坛之地位 毛泽东((1893年~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为敬重的领袖,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而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毛泽东以其渊博的知识和博大的胸怀于书法方面的成就那是无人能够与其伦比的。他为中国书法所留下的珍贵而丰富的知识遗产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的。我们可以坦诚地说,由于手头所掌握的关于毛泽东书法的资料有限,从有限的资料中我们并没有发现毛泽东有关孙过庭及其《书谱》的任何评论,但是我们却敢于肯定地说,毛泽东的书法主导思想与孙过庭《书谱》的书法之旨悄然暗合。孙过庭在其《书谱》中多次提到并强调书法之旨,那么什么是书法之旨呢?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说,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用直白的话说,就是书法艺术的达情表意。即运用书写技术中的“情”和“性”,表达书作者的情感。或者说书法艺术家运用书写墨迹中的“情”和“性”,通过自己的书法作品去反映和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孙过庭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书法之旨呢?因为在孙过庭看来,书法之旨就是书法艺术的主导思想和灵魂。没有了它,书法艺术就缺失了目的和方向,就没有了意趣,就没有了灵魂。书法艺术的主导思想和灵魂,如此重要的东西,千百年来我们的书法家竟然熟视无睹。他们只知道学习和表现诸如墨法、笔法、章法这些书法艺术的具体技术、技巧和方法,而不知不想这些技术、技巧和方法又是用来干什么的,不知道这些技法原本是用来反映和表现书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一部《书谱》,所论说的内容如此重要,我们的书法大师们竟然读不懂,不理解。读不懂、不理解还不谦虚,反而在那里故弄玄虚,以自己的糊涂引导大家糊涂。有的虽然认可了孙过庭及其《书谱》,但仅仅是形式上的认可,偶尔有所应用,也只是生吞活剥地引用一些只言片语,用意也不是孙过庭的原意。在对待孙过庭《书谱》书旨的问题上,又尽力回避,甚或指指点点,吹毛求疵,极尽贬低之能事。若大的书坛,漫长的书法史,他们抬这位书家,抬那位书家,捧这位古人,捧那位古人,就是不抬不捧孙过庭,谈起笔法、墨法、技术、技巧的东西津津乐道,对于书法之旨闭口不提。把本不属书法理论的东西,捧为什么哲理至理,而对真正的书法理论《书谱》则不置可否。一句话,该捧的不捧,不该捧的乱捧;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乱批。这就是中国书坛长期以来的现状。人们都知道,诗言志,歌咏言,那么同为艺术的书法干什么?书法就是达情表意。诗,从内容到形式,从目的到艺术手法,等等一切,最终无一不归到言志上。歌,从谱曲、填词、演奏、表演,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无一不是为了咏言。书法从创作的构思到作品的完成,再到作品的展示,作品的鉴赏,那一个步骤、那一个环节又不是围绕着达情表意进行的?诗无意境不成诗,胸中无诗难下笔。书不达情仍曰书,心中无墨照写字。历史上没有一个人是靠背诵别人的诗句而成为诗人的,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书法家都在写别人的现成句。不是书法没有意境,不重意境,而是人们降低了书法的标准,尤其是降低了书法大家和大师的标准。人们把书法与写字混为一体,把官位与书艺拉来扯平。当官人作诗者代不乏人,上尊皇帝,下至刀笔小吏,没有一人是因为官职之缘而成为诗人。其它所有艺术也都如此。唯独书法,不管有没有书法功底,也不论功底的深浅,只要能提笔写字,在书协任个什么职,时不时在媒体上露露脸,就成了大家大师。当大官的写字便可称家。不论什么行当只要出名,丑字就可卖钱,就可往书场打劫。高雅的书法场,一群弱智糊涂人被假大家们如此忽悠着。这就是千百年来书法艺术发展缓慢,罕有大家和神品出现的根本原因,也是官书、丑字盛行的原因。综归这些现象和原因,都是书法之旨于书法场缺位的原因,也是“书法之旨”这一理论被长期搁置的原因。中国书坛呼唤大家大师的出现。孙过庭在其《书谱》的最后写道“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四海知音或存观省,缄秘之旨余无取焉。”孙过庭将自己的书艺缄秘无私地、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后世书家,多么希望有人能懂得书旨,掌握书旨,会用书旨指导自己的书法实践。而事实上是千百年来书家学人如云如潮,而读懂《书谱》者寥寥无几。真大家迟迟不见,假大家比比皆是。真可谓:书艺平庸可为师,大家大师满天飞。山中多时无老虎,猴子自拥称大王。伟大的中华民族,神圣的中国书坛,难道真的没有大家了吗?在我们研究孙过庭《书谱》的过程中,心中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问题,谁人解得《书谱》?孙过庭“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这“一家后进”谁人又当之可属呢?思索,苦苦思索。近来研究毛泽东书法艺术时,豁然开朗,分外欣喜。我们惊奇地发现,毛泽东书法艺术理论主导思想与孙过庭书法艺术理论思想,即《书谱》之书旨竟然完全暗合。“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孙过庭苦等了一千二百多年的“一家后进”终于有了。舒关先生发表了《毛泽东与舒同谈书法》①一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1959年,毛泽东先后六次来到济南,有一次舒同陪毛泽东去看郊外一座古寺,那里留下一些古人墨迹,两个人又侃起来。舒同问:‘主席,您的书法墨宝,中国人到处都可看见。您把草书书艺推向了一个划时代的高峰,堪称中国近代狂草第一人。’毛泽东沉思后回忆道:‘我练字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1年以前,打下书法基础;第二个阶段是建党后到抗战爆发,由于流动性和严酷斗争环境,留下的作品不多;第三阶段是1938年到1949年,我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的四大家族;第四阶段是进北京城后,全国人民兴高采烈,我的书法也就欢快飞动了。’”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从时间上看,前后几十年,可以说从老人家的青少年开始直到老人家的晚年。从形式上看,包含了老人家不同时期的各种书体的沿袭传承及其变化。从内容上看,凝练着老人家革命、政治、军事、文化等渊博知识的汇集。从“达情表意”这一书法艺术的最高层面看,既充分地体现和反映了老人家作为中国革命的领袖,与人民同悲同乐,情感波澜起伏,随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好一个“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的四大家族”,“全国人民兴高采烈,我的书法也欢快飞动了”。深谙书法之旨,达大情性,形大哀乐,中国书法史上绝无仅有。毛泽东一生著作颇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扭转了数千年文艺工作的方向,在中国文艺史上树起了一块伟碑。老人家书法造诣如此之高,遗憾的是却没有留下书法方面的论著。回顾以往,有关书法艺术方面的论说大都是夹杂在其它问题中去捎带说的,唯独这一次是关于书法艺术的专题讨论,这是难得的一例。老人家关于自己书法艺术的这一总结深刻之至,弥为珍贵,当是继孙过庭《书谱》后中国书法史上永放光辉的一页。书法艺术一般说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写字。写字的要求就是将字写正确、写工整。目的在于别人易辩好认。第二个层次就是书法。书法的要求是将字写美、写漂亮、写好看。目的在于让人看起来舒服,喜欢看。第三个层面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书法艺术。这一层面的要求是表情达意。即能够运用书法艺术语言,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翰墨表达出来。这就是孙过庭《书谱》中提出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书法之旨。目的在于能让别人通过书法作品的品赏,感悟到书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这是书法艺术艺术境界的最高目标。回顾中国书法史,犹如孙过庭《书谱》中所说,“若乃师宜官之高名,徒彰史牒;邯郸淳之令范,空著缣缃”。停留在书法艺术的浅层次者众,而触抵书法艺术境界的最高目标者寡。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听到的被大力宣传和吹捧的大师大家,大都是被盲目定位的,徒有大家大师之名,而无大家大师之实。论及其书法艺术水平大都仅仅处于书法艺术的第一、二层次,而且还不属于高水平,这就是不被书家们折服的原因。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则直抵了书法艺术的最高目标,与这些大师大家们相比,显然高出了一个层面,毛泽东为书法大家名副其实,尊毛泽东为一代大家试问天下谁人不服!我们理解了毛泽东的书法艺术的主导思想后,反回头来再看看毛泽东的书法创作实践以及他的创作成就。历史上有名姓记载的书法家数以万计,作品无数,大家所公认的神品仅仅两件。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两件书法作品与其它优秀作品相比,所超越的地方是什么?就是“达情表意”。由于它们占了“达情表意”,它们才有资格成为神品。因为它们是神品,书作中的涂抹才不损其品。可见“神品”与“非神品”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达情表意”。拿这个标准衡量毛泽东,那么毛泽东的书法“神品”之作就绝非一两件,而应当是数十件。同时,我们还看到王羲之、颜真卿书作神品的出现属于自发行为,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明确的书旨理论作指导,所具有的仅仅是一种自发意识。这正是他们过后再也写不出第二件神品的原因。毛泽东显然胜于他们一筹,书旨理论是自己感悟并总结的,而且自觉主动地用书旨理论指导自己的书法实践。故此,毛泽东书作神品的产生则具有必然性,完全属于自觉行为。毛泽东是我国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书法大家。我们尊他为一代大家,看看他大在什么地方。第一,大在他的书法艺术的天才上。千百年来无人能懂孙过庭《书谱》的书旨,他老人家自我感悟出的书法艺术主导思想竟然能与孙过庭《书谱》书旨相暗合。毛泽东当属第一人。第二,大在他所表达的书法情性上。老人家的书法情性是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诗人的情性。“达其情性”书法史上能有如此之大情性者,无出毛泽东其右。第三,大在他所形的哀乐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人家所形的哀乐是革命的哀乐,是全国人民的哀乐,是“天下”大哀乐。“形其哀乐”,书法史上能以“天下”哀乐为已哀乐者也就只有毛泽东了。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书法艺术家,并不在于他的书法艺术语言掌握的精熟程度,即不在于他的书法基本功有多么的深厚,笔墨如何娴练,书体如何多变。这些作为书法大家的毛泽东肯定是达到和掌握了的。但这些东西一般的书法家都能达到。至于变化,各有千秋。毛泽东书法艺术的伟大之处,当在于他的书体形式能与他的书写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在于他的书体形式始终为其书写内容服务,且能随书写内容的不同而不同,随书写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点一般的书法家就做不到了。还在于他的书法作品始终以表达思想情感为最高目标,能够熟练应用书法艺术语言充分地表现和反映他的思想和情感,直抵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书法史上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的。更在于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其书法艺术的思想和情感是随中国革命的形势发展而动的,他在书法艺术中所表现和反映出来的思想情感是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能够达到这一点的人,在中国书法史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绝无仅有,空前绝后,也就只有毛泽东一个人。孙过庭为什么在其《书家论》一篇中极力推崇王羲之?不单一的是王羲之书法艺术中的技法、技巧的绝妙,也不是因为唐太宗的推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认为只有王羲之真正懂得了书法的要旨,尤其是王羲之老来作品中充分地体现了情感。在孙过庭之前书家们千千万,王羲之是懂得书旨和应用书旨的唯一一位书法家。王羲之作为“书圣”,千百年来深受学书人的爱戴和推崇,不倒不衰的原因当缘于此。在孙过庭之后,书家们万万千,毛泽东当是深谙书旨第一人。毛泽东书法主导思想与孙过庭《书谱》书法之旨悄然暗合。毛泽东书法艺术深受时人推崇,在的时下中国书坛能形成毛书热,根本原因也当缘于此。毛泽东用其杰出的书法实践和卓绝的书法艺术成就充分地证明了孙过庭书旨理论的正确,孙过庭《书谱》书旨理论见证了毛泽东做为中国书坛一代书法大家当之无愧。毛泽东天才地出现在中国书坛,作为书旨理论的创始人孙过庭在天之灵完全可以宽慰了。 ——————————①见《毛泽东书法研究》2008年/1(总第一期)。                                                                               (选自王根权/《中国书法品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代书法大家毛泽东 王根权